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628发布日期:2019-05-11 00:1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用于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表明钓饵的位置、使饵钩处于不同水层、显示水的深浅和显示咬钩鱼的种类;现有的浮漂多分为立式浮漂、卧式浮漂、球形浮漂和线浮漂,这些浮漂的区别仅仅在于结构、形状上的不同。

现有技术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申请号CN201721047021.4)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该智能电子浮漂包括浮漂组件和设置于浮漂组件上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微处理器,能感知浮漂组件的漂浮方向、位移或角度、力度变化的传感器,多色灯,所述传感器、多色灯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传感器感知浮漂组件的浮漂方向、位移或角度、力度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为信息参数,所述微处理器接收信息参数并将信息参数转化为电信号且将电信号传输给多色灯,由多色灯以灯光变色、灯光闪烁显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微处理器对传感器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由多色灯以不同的色彩显示。但该技术存在无法智能实现平时我们钓鱼时,常说的“调四目钓二目”,即在鱼钩没上饵之前,浮漂四目漏出水面,上饵后,只剩下两目漏出水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电机正反转,实现智能“调四目钓二目”;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都设置在承载板上,且承载板的四顶点通过钢线与浮漂内部连接,实现浮漂重心的不偏移,避免信息传递错误,有利于钓鱼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所述多功能智能浮漂包括同轴连接的浮漂本体、漂脚以及漂尾,

所述浮漂本体内设有微控制器、多色灯以及若干能感知水压力的液压传感器,所述多色灯、液压传感器均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微型正反转电机,所述微型正反转电机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钓鱼线缠绕在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垂直于浮漂本体、漂脚的连轴线;

所述智能浮漂为多目电子浮漂,所述液压传感器的感应部分均设置在与目数一一对应的位置,且液压传感器的感应部分设置在浮漂本体表面与水接触;

所述智能浮漂内还设有光纤,智能浮漂的外壁上部设有透明窗,所述光纤的一侧靠近多色灯,光纤的另一侧靠近透明窗且与透明窗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浮漂本体呈梭子状,浮漂本体的两端设有用以钓鱼线穿过的线孔,浮漂本体的内部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呈棒球状,且所述钓鱼线穿过承载板,所述电源、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多色灯以及承载板组成一体的重心点在钓鱼线上,所述承载板的四端通过钢线与浮漂本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钢线的一端焊接在浮漂本体的内侧壁上;浮漂本体的其中一端设有与浮漂本体活动连接的漂脚或漂尾,所述漂脚或漂尾与浮漂本体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微型正反转电机固定在承载板上;还包括用以对电子元件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多色灯、微型正反转电机以及承载板的重心在钓鱼线上。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若干腔,所述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多色灯放置在腔内;所述浮漂本体、漂脚、浮尾表面涂有防水涂料。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电池采用锂电池,且电源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套,所述橡胶套设在浮漂本体一端的内壁上,所述漂脚或漂尾与浮漂本体接触的一端内设有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包括两个L型钢片,两个所述L型钢片通过阻力转轴连接,其中一个L型钢片的一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部分裸露在漂脚或漂尾表面。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内径呈缩进状,且向浮漂本体方向缩进,所述漂脚或漂尾也设置呈缩进状且与橡胶套无缝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内壁上设有防滑螺纹。

优选的,所述液压传感器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液压传感器的位置重心在浮漂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多色灯由红、黄、绿、蓝四种灯组成且四种灯分别对应浮漂四目数的位置,多色灯带有闪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浮漂内部设置微控制器与微型正反转电机,同时,在浮漂外部四目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感知水压的液压传感器,实现在调节四目时,随着感知水位的不同,对前端钓鱼线通过正反转电机实现收放线,同样的,在调二目时,随着感知水位的不同,对前端钓鱼线通过正反转电机实现收放线,最终完成调四目钓二目;

2. 在浮漂外部四目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感知水压的液压传感器,液压传感器由微控制器控制,通过液压传感器能感知浮漂的位置,即浮漂的目数,从而判断钓鱼的状况;

3.本实用新型设有光纤,使得光从透明窗传出,方便观察光源且不影响对不喜光的鱼进行垂钓;

4. 本实用新型将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都设置在承载板上,且承载板的四顶点通过钢线与浮漂内部连接,实现浮漂重心的不偏移,有利于浮漂在水中竖直,避免信息传递错误,提升了钓鱼体验;

5.利用浮漂本体的其中一端设有与浮漂本体活动连接的漂脚或漂尾,实现智能电子浮漂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a;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b;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c;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5所示, 一种多功能智能浮漂,包括同轴连接的浮漂本体1、漂脚6以及漂尾,所述浮漂本体1内设有微控制器、多色灯以及若干能感知水压力的液压传感器11,所述智能浮漂为4目电子浮漂,电子浮漂表面设有第一目121、第二目122、第三目123、第四目124,第一目121、第二目122、第三目123、第四目124从上至少依次设置且分别对应红、黄、绿、蓝灯,所述第一目121靠近漂尾设置。四个所述液压传感器11的感应部分均设置在与目数一一对应的位置,即液压传感器11的感应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目121、第二目122、第三目123、第四目124的位置,且液压传感器11的感应部分设置在浮漂本体1表面与水接触,用以检测水位,液压传感器11的非感应部件设置在浮漂本体1的内部。所述液压传感器11、多色灯均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实现智能化控制。智能浮漂内还设有光纤,智能浮漂的外壁上部设有透明窗,所述光纤的一侧靠近多色灯,光纤的另一侧靠近透明窗且与透明窗垂直设置,因智能浮漂选用的材质为不透光的,所以使得光只能从透明窗传出,方便观察光源且不影响对不喜光的鱼进行垂钓。所述浮漂本体1呈梭子状,浮漂本体1的两端设有用以钓鱼线4穿过的线孔2,浮漂本体1的内部设有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呈棒球状,且所述钓鱼线4穿过承载板3,承载板3与钓鱼线4可相对滑动,方便调整浮漂与钓鱼线的位置。所述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11、多色灯固定在承载板3上;还包括用以对电子元件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11、多色灯以及承载板3组成一体的重心点在钓鱼线4上,所述承载板3的四端通过钢线5与浮漂本体1的内侧壁连接,钢线5一部分平衡内部电子元器件的重心,即起到传递力的作用,而对于浮漂晃动时,钢线5存在内部应力,可以抵消摇晃时,内部电子元器件产生的惯性力,使得浮漂能更好的竖直在水中,且传递出正确的信号。所述钢线5的一端焊接在浮漂本体的内侧壁上;浮漂本体1的其中一端设有与浮漂本体1活动连接的漂脚或漂尾,所述漂脚或漂尾与浮漂本体连接处设有密封件7。

具体来说,所述密封件7为橡胶套,且其内壁上设有防滑螺纹,所述橡胶套铺设在浮漂本体1一端的内壁上,所述漂脚6或漂尾与浮漂本体1接触的一端内设有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包括两个L型钢片81,82,两个所述L型钢片81,82通过阻力转轴83连接,其中一个L型钢片81的一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部分裸露在漂脚6或漂尾表面。其中,所述橡胶套的内径呈缩进状,且向浮漂本体1方向缩进,所述漂脚6或漂尾也设置成缩进状且与橡胶套无缝连接。利用浮漂本体1的其中一端设有与浮漂本体1活动连接的漂脚6或漂尾,实现智能电子浮漂的回收利用。

具体来说,所述承载板3上设有若干腔,所述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11、多色灯放置在腔内。使得各电子元器件的重心在钓鱼线4上,利于浮漂在水中竖直,避免倾倒带来信息的误导,破坏钓鱼的兴致。

具体来说所述浮漂本体1、漂脚、浮尾表面涂有防水涂料。防止水侵入浮漂内,对电子元器件造成破坏。

进一步来说,所述电源的电池采用锂电池,且电源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锂电池经久耐用,将电源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来说,所述智能电子浮漂还包括微型正反转电机9,钓鱼线缠绕在正反转电机9的输出轴91上,所述输出轴91横向设置,所述微型正反转电机9固定在承载板3上,且电源、微控制器、液压传感器11、多色灯、以及微型正反转电机9的重心在钓鱼线4上,微型正反转电机91与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在浮漂内部设置微控制器与微型正反转电机9,在浮漂外部四目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感知水压的液压传感器11,实现在调节四目时,随着感知水位的不同,对靠近铅块的这段钓鱼线4通过正反转电机9实现收放线,同样的,在调二目时,随着感知水位的不同,对靠近铅块的这段钓鱼线4通过正反转电机9实现收放线,最终完成调四目钓二目。同时,四个液压传感器11由微控制器控制,通过液压传感器11能感知浮漂的位置,即感应水位在浮漂第一目121时,红灯闪烁亮着,感应水位在浮漂第二目122时,黄灯闪烁亮着,感应水位在浮漂第三目123时,绿灯闪烁亮着,感应水位在浮漂第四目124时,蓝红灯闪烁,从而判断出钓鱼的状况。

更进一步的,四个所述液压传感器11且其位置重心在浮漂的中心。有利于浮漂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中心在钓鱼线5上,最终有利于实现浮漂在水中竖直,且不影响信号的输出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