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用捕捞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385发布日期:2019-04-09 21:0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塘用捕捞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捕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池塘用捕捞网箱。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越来越发达,目前传统的鱼类捕捞的方法有:(1) 灯光诱捕,根据青鱼类具有集群趋光的特性,进行灯光诱捕,采用 30 目~ 40 目筛制作而成的三角形手抄网,反复在池塘边抄捕。这种方法费工费时,捕捞量小,效率低;(2) 拉网起捕,用捕鱼的密网拉虾苗。捕捞时从池塘的一边开始下网,然后从这边向对边拉网,拉网一般需要5-6人,2人站在池塘塘梗上拉网,2人站在池边的水里踩网,中间还需要1-2人抬网,网拉到对面后再起网,这种方法,所用劳动强度大,用工多,鱼类易贴网而死,鱼类的应激性大,成活率低;(3) 水泵抽排水后拉网起捕,同样存在费工费时,容易伤到鱼类幼苗,成活率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以做拉网又能当养殖网箱使用的池塘用捕捞网箱,有效的减轻了鱼类捕捞时产生的应激性,节约整个捕捞过程中的人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池塘用的捕捞网箱,包括网箱本体、拉网和拦网,所述网箱本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底端设有底网,所述网箱本体的周臂上设有网衣,所述拉网和拦网分别设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所述拦网的一端与所述网箱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池塘侧壁贴合,所述拉网和拦网的上沿均漂浮与水面,下沿均贴合于池塘底壁,所述底网贴合于池塘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网箱本体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网衣的上沿和下沿均通过锁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四根锁杆,所述锁杆通过池塘侧壁上的预留接口与所述池塘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环上设有锁片,所述锁片上设有与锁杆匹配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网衣、拉网和拦网的上沿均设有浮子,下沿均设有沉子。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沿所述网衣、拉网和拦网的上沿均匀排列,所述沉子沿所述网衣、拦网和拉网的下沿均匀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底网上沿设有沉子。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为泡沫球,所述沉子为铅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网衣和底网为均聚乙烯无结节网片,所述网片的网目为0.1~2cm,所述底网的宽度与所述网箱本体的宽度配合,所述拉网和拦网的高度与所述网箱本体高度配合,所述网箱本体高出水面10~2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网箱本体1的长度为4~6m,宽度为1~2m,高为1~2 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捕捞网箱,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捷。既可以做拉网,不需捕捞时又可以做养殖网箱,使用时不需要人在池塘梗上拉网和踩网,只需要在池塘里拉网就行,每次拉网仅需要2-3人,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

2)网衣可在立柱滑动,鱼可顺利进入网箱,网衣的上沿通过锁环和锁杆的配合固定在立柱上,当将鱼赶入网箱后,一方面可以防止鱼逃窜,同时固定之后的网衣上沿不会因鱼的跳动而下沉,可以给鱼提供一个相对宽裕的生存空间,有效地避免了鱼类捕捞的应激,利于模块化捕捞。

3)网衣采用无结节网片,捕捞对象不会钩住网衣,不会对捕捞对象造成损伤,有效降低了捕捞时鱼类的死亡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杆和网衣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网箱本体,2-拉网,3-拦网,4-开口,5-底网,6-网衣,7-第一立柱,8-第二立柱,9-锁环,10-锁杆,11-预留接口,12-锁片,13-浮子,14-沉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一种池塘用的捕捞网箱,包括网箱本体1、拉网2和拦网3,所述网箱本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4,所述开口4的底端设有底网5,所述网箱本体1的周臂上设有网衣6,所述拉网2和拦网3分别设于所述开口4的相对两侧,所述拦网3的一端与所述网箱本体1连接,另一端与池塘侧壁贴合,所述拉网2和拦网3的上沿均漂浮与水面,下沿均贴合于池塘底壁,所述底网5贴合于池塘底壁。

所述网箱本体1包括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所述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网衣6的上沿和下沿均通过锁环9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连接,所述网箱还包括至少四根锁杆10,所述锁杆10通过池塘侧壁上的预留接口11与所述池塘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锁环9上设有锁片12,所述锁片12上设有与锁杆10匹配的通孔。

所述网衣6、拉网2和拦网3的上沿均设有浮子13,可以使网衣6、拉网2和拦网3的上沿漂浮于水面,下沿均设有沉子14,使网衣6、拉网2和拦网3的下沿沉于池塘底臂且贴合于池塘底壁,防止捕捞对象(鱼)从缝隙中逃走,所述底网5上沿设有沉子14,使底网5贴合于池塘底壁,使捕捞对象(鱼)顺利从所述开口4处进入网箱本体1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浮子13沿所述网衣6、拉网2和拦网3的上沿均匀排列,所述沉子14沿所述网衣6、拦网3和拉网2的下沿均匀排列。所述浮子13为泡沫球,所述沉子14为铅块。

所述的网衣6和底网5为均聚乙烯无结节网片,所述网片的网目为0.1~2cm,所述底网5的宽度与所述网箱本体1的宽度配合,所述拉网2和拦网3的高度与所述网箱本体1的高度配合,所述网箱本体1高出水面10~20厘米,也就是说所述网箱的绝大部分都沉入水面,超出水面的部分大约有10~20厘米,可以防止鱼逃出网箱。

所述网箱本体1的长度为4~6m,宽度为1~2m,高为1~2 m。所述的网衣6和底网5为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可以减少对捕捞对象的伤害。所述网片的网目为0.1~2cm,网目的规格越大,越利于捕捞体积大的鱼,方便小鱼逃出网箱,实际使用中,可根据捕捞对象的规格大小正确选择适当大小网目的网片,以捕大留小,进而分批捕捞,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成活率,增加池塘苗产量。所述网箱的规格也可以根据养殖场的规模来设计,一般情况下长度为4~6m,宽度为1~2m,高为1~2 m就可以满足正常需求,拦网3和拉网2的长度范围也可以据养殖场的规模来设计,几米到几十米任意选择。

结合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捕捞网箱的布置:将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插入塘梗中点位置的底部,将网衣6通过锁环9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上,再将预先固定在池塘侧壁的四根锁杆10的活动端分别依次穿过与锁杆10平行方向的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上的锁环9上的通孔,这样就实现了将网衣6的上沿固定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上的预设的位置上,再将所述网箱的底网5沿池塘长边方向倒向池底,这些操作一个工人就能完成;

2)拉网连接:将拦网3的一端固定在网箱开口4外侧的一角上,防止鱼从拦网3处逃走,拦网3装有浮子13的一边浮在水面,装有沉子14的一边紧紧贴合于池塘底部;

3)收网赶鱼:池塘中配置一个工人拉动拉网2沿池塘四边扫一圈,将拉网2向开口4处收拢,将鱼赶入捕捞网箱中,因为锁杆10的使用,网衣6的上沿始终固定在两根立柱之间且会尽量保持水平,所以整个赶鱼的过程中,鱼进入网箱里即便乱串也不会跳出网箱外面,利于鱼顺利进入网箱,网衣6的上沿通过锁环9和锁杆10的配合固定在立柱上,当将鱼赶入网箱里,一方面可以防止鱼乱窜,同时固定之后的网衣6上沿不会因鱼的跳动而下沉,可以给鱼提供一个相对宽裕的生存空间,有效地避免了鱼类捕捞的应激,利于模块化捕捞;

3)收起底网:当拉网2拉到靠近捕捞网箱本体的开口4时,逐渐收起拉网2,把最后一段拉网2暂封到网箱开口5处逼近底网5的舌根处,再从底部提起底网5,将底网5的两侧通过绳索绑接在与其相邻的网衣6的侧边上,也可以将底网5的两侧通过锁扣固定在与其相邻的网衣6的侧边上,便能将所述网箱封口,使所述网箱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可以防止鱼逃窜。

4)捞鱼:将锁杆10从锁环9上撤掉,在岸边安排2人在相对的两个方向拉动整个网箱,因锁环9可以在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上滑动,因此可以带动整个网箱可以向上移动,立柱是固定不动的,根据实际需要停止拉动网衣,然后进行捞鱼操作。

所述捕捞网箱,既可以做拉网,不需捕捞时又可以做养殖鱼类的网箱,使用时,不需要人在池塘梗上拉网和踩网,只需要在池塘里拉网就行,每次拉网仅需要2-3人,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