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羔羊饲养圈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908发布日期:2019-04-20 02:3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羔羊饲养圈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羔羊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羔羊饲养圈舍。



背景技术:

绒山羊是一类以生产山羊绒为主的山羊品种;绒山羊的外貌特征是;体表绒、毛混生,毛长绒细,被毛洁白有光泽,体大头小,颈粗厚,背平直,后躯发达;由于产绒量多,绒质量好,因此其需求量较大,因此绒山羊健康养殖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健康养殖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是饲养圈舍,常见的圈舍结构简单,各个品种的绒山羊混杂在一起,没有区别放置,这样会导致在繁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难以控制公羊与母羊的交配,导致近亲繁殖的概率增加,影响幼羊的质量,且在饲养的过程中,良种公羊的利用率无法控制,难以提高羊群的质量;传统的圈养方式中,仅注重羊群的饲料补给,但是忽略了饲养重要的不仅仅使饲料供给,还包括羊群运动量的提升,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显著改善羊群的繁殖性能;在饲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羊死亡的情况,但是常见的圈舍无法对死亡绒山羊进行处理,而是直接丢弃,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在各个品种的绒山羊中,幼羊的生长发育快,特别是肌肉生长速度最快,但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缺乏免疫抗体,抗病抗寒能力差,因此一周龄内的幼羊死亡率最高,但是常见的圈舍缺少护理装置,导致幼羊的成活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羔羊饲养圈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羔羊饲养圈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羔羊饲养圈舍,包括舍体、顶棚和主出入门,所述舍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棚,所述舍体的前表面转动安装有主出入门,所述舍体的侧面设置有公羊运动圈,所述公羊运动圈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母羊运动圈,所述舍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幼羊运动圈,所述幼羊运动圈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繁殖运动圈,所述舍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沼气池,所述舍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公羊圈,所述公羊圈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母羊圈,所述舍体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幼羊圈,所述幼羊圈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繁殖圈,所述顶棚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淋药装置,所述舍体与沼气池之间通过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幼羊圈由四个互相垂直的墙体构成,一面所述墙体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暖风扇,所述墙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喂食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羊圈、母羊圈、幼羊圈和繁殖圈的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公羊圈和幼羊圈之间形成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走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羊圈的前表面转动安装有活动出入门,所述公羊圈的后表面转动安装有次出入门,所述母羊圈、幼羊圈和繁殖圈均具有相同结构的活动出入门和次出入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面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废料输送管,所述废料输送管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废料输送管的长度大于地面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淋药装置包括主输药管,所述主输药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支管,所述主输药管的侧面靠近第一分支管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阀门,所述淋药装置与外界输药泵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阀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公羊圈、母羊圈、幼羊圈和繁殖圈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公羊圈、母羊圈、幼羊圈和繁殖圈,在绒山羊的养殖过程中,将各个品种的绒山羊分开饲养,能够有效的减少近亲繁殖的概率,且增加的良种公羊的利用率,使羊群的质量得到了提升,是一种健康的养殖技术。

2、本实用新型通过公羊运动圈、母羊运动圈、幼羊运动圈和繁殖运动圈,在饲养的过程中,使羊群有足够的空间运动,使羊群的运动量增加,显著改善羊群的繁殖性能,是一种能够实现绒山羊快速繁殖的方式。

3、本实用新型通过沼气池,在饲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羊死亡的情况,当有死亡绒山羊时,打开密封盖,将死亡绒山羊通过废料输送管放入至沼气池中,死亡的绒山羊的沼气池中进行发酵,形成沼气,避免了土埋法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真正实现了死亡绒山羊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4、本实用新型通过暖风扇,能够解决羊的生长发育快,特别是肌肉生长速度最快,但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缺乏免疫抗体,抗病抗寒能力差,因此一周龄内的幼羊死亡率最高,但是常见的圈舍缺少护理装置,导致幼羊的成活率较低的问题;通过淋药装置,在寄生虫高发的季节,能对羊群进行药浴,驱除羊体外寄生虫,进而预防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羊群的免疫力,进而可以保证绒山羊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羔羊饲养圈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羔羊饲养圈舍中幼羊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羔羊饲养圈舍中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羔羊饲养圈舍中淋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羔羊饲养圈舍中暖风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舍体;2、顶棚;3、主出入门;4、公羊运动圈;5、母羊运动圈;6、幼羊运动圈;7、繁殖运动圈;8、沼气池;9、公羊圈;10、母羊圈;11、幼羊圈;12、繁殖圈;13、走廊;14、次出入门;15、活动出入门;16、淋药装置;1601、主输药管;1602、第一分支管;1603、第二分支管;1604、控制阀门;17、废料输送管;18、密封盖;19、地面;20、墙体;21、暖风扇;22、喂食槽;23、高压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羔羊饲养圈舍,包括舍体1、顶棚2和主出入门3,舍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棚2,舍体1的前表面转动安装有主出入门3,舍体1的侧面设置有公羊运动圈4,公羊运动圈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母羊运动圈5,舍体1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幼羊运动圈6,幼羊运动圈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繁殖运动圈7,舍体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沼气池8,舍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公羊圈9,公羊圈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母羊圈10,舍体1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幼羊圈11,幼羊圈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繁殖圈12,顶棚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淋药装置16,舍体1与沼气池8之间通过地面19固定连接,幼羊圈11由四个互相垂直的墙体20构成,一面墙体20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暖风扇21,墙体2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喂食槽22。

为了保证饲养人员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公羊圈9、母羊圈10、幼羊圈11和繁殖圈12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公羊圈9和幼羊圈11之间形成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走廊13。

为了保证羊群的出入方便,公羊圈9的前表面转动安装有活动出入门15,公羊圈9的后表面转动安装有次出入门14,母羊圈10、幼羊圈11和繁殖圈12均具有相同结构的活动出入门15和次出入门14。

为了使圈舍内部的废弃物可以进入沼气池8中,地面19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废料输送管17,废料输送管17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密封盖18,废料输送管17的长度大于地面19的厚度。

为了方便的对羊群进行药浴,淋药装置16包括主输药管1601,主输药管16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支管1602,主输药管1601的侧面靠近第一分支管1602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支管1603,第一分支管1602和第二分支管160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阀门1604,淋药装置16与外界输药泵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各个圈舍的羊群均可以进行药浴,控制阀门16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喷头23,高压喷头23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公羊圈9、母羊圈10、幼羊圈11和繁殖圈12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公羊、母羊、幼羊分别饲养在公羊圈9、母羊圈10和幼羊圈11中进行饲养,且将发情期的母羊和良种的公羊饲养在繁殖圈12中,通过公羊圈9、母羊圈10、幼羊圈11和繁殖圈12,在绒山羊的养殖过程中,将各个品种的绒山羊分开饲养,能够有效的减少近亲繁殖的概率,且增加的良种公羊的利用率,使羊群的质量得到了提升,是一种健康的养殖技术;通过公羊运动圈4、母羊运动圈5、幼羊运动圈6和繁殖运动圈7,在饲养的过程中,使羊群有足够的空间运动,使羊群的运动量增加,显著改善羊群的繁殖性能,是一种能够实现绒山羊快速繁殖的方式;通过沼气池8,在饲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羊死亡的情况,当有死亡绒山羊时,打开密封盖18,将死亡绒山羊通过废料输送管17放入至沼气池8中,死亡的绒山羊的沼气池8中进行发酵,形成沼气,避免了土埋法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真正实现了死亡绒山羊的无害化处理技术;通过暖风扇21,能够解决羊的生长发育快,特别是肌肉生长速度最快,但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缺乏免疫抗体,抗病抗寒能力差,因此一周龄内的幼羊死亡率最高,但是常见的圈舍缺少护理装置,导致幼羊的成活率较低的问题;通过淋药装置16,在寄生虫高发的季节,将淋药装置16与外界输药泵固定连接,输药泵工作,能够将药液通过主输药管1601分别输送至第一分支管1602和第二分支管1603,进而可以输送至各个圈舍对应的高压喷头23处,高压喷头23将药液喷淋在圈舍中,能够驱除羊体外寄生虫,进而预防疥癣等皮肤病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羊群的免疫力,进而可以保证绒山羊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