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8440发布日期:2019-06-13 14:53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莓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草莓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在人们的生活中水果是经常见到的,草莓有着独特的味道,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草莓产品定位趋势越来越立足于做精品,高端草莓市场,追求绿色生态,有机环保,保证每一粒草莓都属于草莓中的珍品。在草莓种植时,水是必不可少的,水是草莓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莓体内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为了保证草莓正常生长需求,在水中添加营养液。

目前市场上的浇灌装置大多采用一个储水罐给所有育苗槽或育苗床浇水,在育苗过程中,时常出现个别单株草莓出现传染性疾病,这时不仅需要喷洒农药或者剔除病株,还需要对储水罐内的水进行更换消毒,若储水罐换水消毒不及时,会出现传染性疾病病毒通过灌溉水传播,导致大面积疾病感染;若储水罐换水,势必影响其他育苗槽或育苗床内正常草莓的生长,如果草莓根系土壤长时间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草莓根系发育较差,生长缓慢,使草莓各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品质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草莓浇灌装置结构的技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草莓灌溉装置,满足育苗槽或育苗床内出现草莓病株后灌溉水的更换消毒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草莓灌溉装置,其设有储水桶,抽水泵及输水管,还设有循环灌溉单元;储水桶设有地上储水桶和地下储水桶;输水管设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循环灌溉单元设有地下储水罐、第二输水管、抽水泵、育苗槽或育苗床、回水管,地下储水罐通过第二输水管与育苗槽或育苗床相连接,第二输水管上连接设有抽水泵,育苗槽或育苗床通过回水管与地下储水桶相连接;每个循环灌溉单元的地下储水罐均分别通过第一输水管与地上储水桶相连通。

优选的,第一输水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输水总管和多根第一输水支管,第一输水总管一端与地上储水桶相连通,第一输水总管另一端分支形成多根第一输水支管,每根第一输水支管分别一一对应的与每个循环灌溉单元的地下储水罐相连通。

优选的,第一输水总管上连接设有第一阀门,每根第一输水支管上各连接设有第二阀门,每个循环灌溉单元的回水管上连接设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第一输水总管、及循环灌溉单元的回水管上均连接设有带有过滤网的过滤器。

优选的,循环灌溉单元的回水管上连接设有第一抽水泵。

优选的,育苗槽,育苗槽为顶部敞口的盒体结构,育苗槽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育苗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口和托板,托板上开设沟槽,沟槽内设有滴水管;第二输水管的一端穿过进水口与滴水管相连通;回水管的一端与排水口相连通。

优选的,沟槽数量为多条,为长条形且彼此平行。

优选的,还设有智能控制装置、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设置于育苗槽内,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液位传感器、抽水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草莓灌溉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满足育苗槽或育苗床内出现草莓病株后灌溉水的更换消毒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育苗槽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去除滴水管的育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B-B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育苗槽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抽水泵,2.循环灌溉单元,3.地上储水桶,4.地下储水桶,5.第二输水管,6.智能控制装置,7.育苗槽,8.回水管,9.第一输水总管,10.第一输水支管,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41.第一过滤器,142.第二过滤器,15.第一抽水泵,16.进水口,17.排水口,18.托板,19.沟槽,20.滴水管,21.滴水孔,22.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草莓灌溉装置,其设有储水桶,抽水泵1、输水管及循环灌溉单元2。储水桶用于储存含有营养液的灌溉水,其设有地上储水桶3和地下储水桶4,地上储水桶3的水平位置高于地下储水桶4;输水管设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5;循环灌溉单元2设有地下储水桶4、第二输水管5、抽水泵1、育苗槽7、回水管8。地下储水桶4通过第二输水管5与育苗槽7相连接,第二输水管5上连接设有抽水泵1,育苗槽7通过回水管8与地下储水桶4相连接;启动抽水泵1,将地下储水桶4内的灌溉水抽出,经第二输水管5流入到育苗槽7内,然后育苗槽7内的灌溉水经回水管8再返回至地下储水桶4内,灌溉水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往复,使育苗槽7内的灌溉水始终是含有一定浓度的营养物质的活水,在草莓育苗过程中,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向地下储水桶4内补充灌溉水和营养液,满足草莓苗株生产需求。每个循环灌溉单元2的地下储水桶4均分别通过第一输水管与地上储水桶3相连通。第一输水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输水总管9和多根第一输水支管10,第一输水总管9一端与地上储水桶3相连通,第一输水总管9另一端分支形成多根第一输水支管10,每根第一输水支管10分别一一对应的与每个循环灌溉单元2的地下储水桶4相连通;地上储水桶3内的灌溉水在重力作用下,先后依次第一输水总管9、第一输水支管10流入到地下储水桶4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输水总管9上连接设有第一阀门11,第一阀门11用于控制流经第一输水总管9内灌溉水的流量。每根第一输水支管10上各连接设有第二阀门12,第二阀门12用于控制第一输水支管10内灌溉水的流量。每个循环灌溉单元2的回水管8上连接设有第三阀门13,第三阀门13用于控制回水管8内灌溉水的流量。第一输水总管9上均连接设有带有过滤网的第一过滤器141,循环灌溉单元2的回水管8上连接设有带有过滤网的第二过滤器142,均用于过滤所在管路灌溉水内的杂质,使流入地下储水桶4内的灌溉水保持清洁。

本实用新型循环灌溉单元2的回水管8上还可以连接设有第一抽水泵15,可以开启第一抽水泵15,提高育苗槽7内的灌溉水经回水管8流入到地下储水桶4内的速度,提高效率。

由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育苗槽7为顶部敞口的盒体结构,育苗槽7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16,作为第二输水管5进入育苗槽7内的通道。育苗槽7的底部设有排水口17和托板18;排水口17与回水管8相连通,作为排水通道,托板18用于放置栽植有草莓苗的市售育苗杯,如公告号为CN 205755934U所公开的草莓苗育苗杯,该市售育苗杯内装有营养土,市售育苗杯的底部设有通过孔,作为灌溉水进入的通道。托板18上开设沟槽19,沟槽19内设有滴水管20,滴水管20上贯通设有滴水孔21,滴水孔21使灌溉水缓缓从滴水孔21内流出,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流对市售育苗杯及其草莓苗根系的影响;第二输水管5的一端穿过进水口16与滴水管20相连通;关闭回水管8上的第三阀门13,灌溉水通过第二输水管5进入到滴水管20内,从滴水孔21缓缓流出,使育苗槽7水位上升,上升至沟槽19以上接触到市售育苗杯底部后,水位继续上升至指定高度,打开第三阀门13,并调节第二输水管5进水速度,使育苗槽7内灌溉水的流入速度与流出速度大致相同,育苗槽7内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草莓苗处于动态的水环境中,灌溉水以及其内的营养液保证草莓苗的水分和营养供应。沟槽19数量为多条,为长条形且彼此平行,便于滴水管20在沟槽19内的布局,本实用新型设置沟槽19,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将水位下降脱离市售育苗杯底部至沟槽19内,即中断市售育苗杯内的草莓苗的水供应,沟槽19内的留存的灌溉水,能够使育苗槽7内保持湿润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满足草莓苗株的生长需求。

由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设有智能控制装置6、液位传感器22。液位传感器22连接设置于育苗槽7内,用于感应育苗槽7内水位高度并发出信号。智能控制装置6通过控制线路分别与液位传感器22、抽水泵1相连接。当育苗槽7内的水位超过设定范围值时,液位传感器22通过控制线路向智能控制装置6发送信号,智能控制装置6接收到信号后,通过控制线路向抽水泵1发送指令,抽水泵1接收指令后,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抽水泵1的马达的动力输出,增加或者减少第二输水管5内浇灌水的抽水量,从而增大或者减少育苗槽7的进水量,使育苗槽7内的水位上升或下降至设定范围内。智能控制装置6可以为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育苗槽7还可以为育苗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满足草莓的育苗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发现某个育苗槽7内出现病株后,立即关闭该育苗槽7所在的循环灌溉单元2的抽水泵1,停止该育苗槽7内的灌溉水供应,并将该循环灌溉单元2内的灌溉水全部汇集至该循环灌溉单元2的地下储水桶4内,对该地下储水桶4内的灌溉水进行更换,并消毒处理。在此过程中,并不影响其他正常草莓苗株的循环灌溉单元2的正常使用,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草莓灌溉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满足育苗槽或育苗床内出现草莓病株后灌溉水的更换消毒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