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7650发布日期:2019-06-05 21:57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提式播种施肥器。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除开平原地区采用大型农用机械进行耕种施肥外,还有不少的山区种植区域,而山区种植区域的地形复杂导致大型农用机械难以在该区域被推广使用,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考虑如何提升山区的人工种植效率。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5940823A的专利文献即公开了一种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该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包括提手,提手底端连接贮种筒,贮种筒的一侧设有贮肥筒,贮肥筒与贮种筒之间设有钢丝连杆,钢丝连杆连接钢丝拉钩,贮肥筒底端设有下筒,下筒侧面设有调肥轴,贮种筒底端设有调种轴,调种轴一侧设有背带、空穴报警器,下筒底端连接下肥嘴,下肥嘴一侧设有下种嘴,下种嘴连接底板,底板顶端设有扭簧、导向方管,下筒一侧连接覆土轴。该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有效实现施肥、播种和盖土一体化,省时省力,体积小携带播种器在田地中移动方便,对于不规则的田地依然可以实现播种,在种子和肥料用完时警醒工作人员及时添加。

但是,以上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仍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邻的两个播种位置之间仅能够通过目测来判断,致使相邻两个播种位置之间的间隔难以准确的控制,故使得相邻的两个播种位置之间的间隔难以均匀准确,这样,未来种植物长成后,难以确保相邻两颗种植物之间科学合理的间隙并各自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播种或施肥过程中更为准确设置出相邻两个种植之间的间隔,并更好的确保该间隔一致性的手提式播种施肥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播种或施肥过程中更为准确设置出相邻两个种植之间的间隔,并更好的确保该间隔一致性的手提式播种施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手提式播种施肥器,包括贮料筒,所述贮料筒的上段为筒身部分,下段为出料段;所述筒身部分上设置有提手,所述出料段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且所述出料段的内部设置有定量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段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定量出料机构用于将贮料筒内物料分送至所述出料口处排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播下间隔设定机构,所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包括安装筒和间隔用标定件,所述安装筒整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贮料筒上紧邻所述出料段的上方位置处,所述间隔用标定件整体呈L状结构,所述间隔用标定件的一端为插接固定在所述安装筒内的安装段,另一端为竖直朝下且用于插入土壤形成定位凹坑的定位段。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优点是:

1、仅在主体结构上增设了上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且播下间隔设定机构整体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成本低廉。

2、设定了上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即可在播种或施肥(本领域公知,采用本产品所施加的肥料为固体颗粒状的肥料,在此不作赘述)的同时,可通过间隔用标定件上的定位段插入土壤形成定位凹坑来标定下一要播种或施肥的位置。这样一来,即可精准的确保相邻两个播种或施肥位置的间距的一致性,从而最终确保农作物后续的充分光合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为为图5中II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III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提式播种施肥器上的止回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贮料筒:101筒身部分,102出料段,103提手,104活动块,105漏料管;

定量出料机构:201棘轮,202圆板,203止回棘爪,204隔开用凸起,205安装条,206套环,207拉条,208拉动块,209安装轴,210挡料块;

播下间隔设定机构:301安装筒,302间隔用标定件;

播下深度调节件:401套筒;

覆土机构:501刮土板,502固定筒;

601拉绳;

701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手提式播种施肥器,包括贮料筒,所述贮料筒的上段为筒身部分101,下段为出料段102;所述筒身部分101上设置有提手103,所述出料段102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且所述出料段102的内部设置有定量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段102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定量出料机构用于将贮料筒内物料分送至所述出料口处排出;

还包括播下间隔设定机构,所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包括安装筒301和间隔用标定件302,所述安装筒301整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贮料筒上紧邻所述出料段102的上方位置处,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整体呈L状结构,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一端为插接固定在所述安装筒301内的安装段,另一端为竖直朝下且用于插入土壤形成定位凹坑的定位段。

实施时,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可为钝端或尖端,优选使用不会对播种过程构成阻力的尖端。

其中,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的外侧面沿径向贯穿设置有插装孔,且所述插装孔为沿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

所述安装筒301整体呈横向设置且外侧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插孔相贯通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和任意一个插装孔中插装有锁定螺栓,所述锁定螺栓通过螺母实现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后,即可通过选用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上的任意一个插装孔内与安装筒301上的装配孔相对应来调节相邻两个播种(或施肥)位置之间的间距,从而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其中,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下端的高度与所述贮料筒的出料口下端的高度一致。

这样一来,不仅更便于制作;还便于通过配套使用供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插入的插筒来供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竖向落放或竖置来向贮料筒内放料,提升实用性。

其中,所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还包括播下深度调节件,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为套接固定在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且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能够在所述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调节并固定。

采用上述播下深度调节件后,即可通过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来阻挡并控制手提式播种施肥器的出料口插入土壤中的深度,从而更好的控制种子播下后并最终被埋入的深度。

与此同时,还通过“播下深度调节件能够在所述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调节并固定”结构来调节播下深度调节件的位置,并对应灵活的控制种子的埋入深度,进而更好的与各种种子所适宜的埋种深度相匹配,以获得更佳的生长效果。

其中,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的长度;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上。

这样一来,播下深度调节件即可通过与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之间的螺纹配合来实现固定并通过螺纹配合的结构来实现轴向限位,从而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通过上述螺纹配合的结构也使得播下深度调节件的固定位置调节起来也较为便捷灵活。

其中,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的内侧边缘上凸形成有筒型的套筒401,所述套筒401上沿径向贯穿设置有穿装孔,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上沿径向贯穿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为沿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所述穿装孔与任意一个插接孔内插装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通过螺母实现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后,即可选用任意一个插接孔与穿孔内相对应来调节播下深度调节件在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上的固定高度。且能够避免尘土进入并堵塞穿装孔和插接孔。

其中,手提式播种施肥器还包括覆土机构,所述覆土机构包括刮土板501和固定筒502;

所述固定筒502整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贮料筒上紧邻所述出料段102的上方位置处,所述刮土板501的顶端通过一根固定杆插接固定在所述固定筒502中,所述刮土板501整体呈板面朝向贮料筒的出料段102的板状结构。

上述覆土机构的设置,即能够将播有种子(或肥料)的凹坑周围的土壤刮向凹坑,从而直接在完成播种后,随即将种子掩埋,进而无需后续再行单独覆土,提升播种与覆土的效率。

实施时,所述刮土板501顶端的固定杆与固定筒502之前的配合结构与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与安装筒301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同。

实施时,所述刮土板501的下端的高度略微高于所述贮料筒的出料口3-5厘米。

实施时,优选刮土板501和间隔用标定件302为在贮料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刮土板501的厚度由上往下逐渐降低,且所述刮土板501由弹性橡胶材料制得。

采用以上刮土板501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刮土,确保覆土的可靠性;还能够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来避免对种子的划伤,起到更好的保护种子的作用。

实施时,所述刮土板501的下端至贮料筒的最短距离小于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至贮料筒的最短距离。这样一来,在播种过程中,刮土板501的插入土壤位置不会与播种位置重合,从而更好的确保种子的播埋作业。

进一步,所述出料段102包括至少2块活动块104,每块活动块104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且所有的活动块104能够在收拢时共同围成锥筒状结构;各块活动块104的顶端面上凸形成有连接块,所述贮料筒的筒身部分101的下端面下凸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对应的下凸块,所述下凸块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贯穿的插销可转动相连,且所述插销上套接有供所有活动块104收拢用的扭簧;还包括与各块活动块104相配合设置的拉绳601,所述拉绳601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块104的外侧面固定相连,所述拉绳601的上端处于所述贮料筒的上部且邻近提手103处。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在使用时,要播下的种子是直接从下肥嘴中掉落出的方式。这样,现有的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在用在较为湿润的土壤时即容易被沾湿的土壤粘附并堵住,进而影响播种的进度。且被粘土覆盖后的下肥嘴因其结构呈异形,故清理与清洗起来也较为麻烦。

本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出料段102的结构,即能够利用所有活动块104在收拢时共同围成锥筒状结构的底部尖端插入土壤来形成供种子落入的凹坑;还能够在凹坑形成后,通过拉动拉绳601上邻近提手103处的上端来使得所有的活动块104扩张开,避免粘土的堵塞,从而能够供定量出料机构播出并掉落在出料段102(围成锥筒状结构)时的种子顺利的掉落入凹坑内。

此外,本技术方案使用时粘土主要覆盖在活动块104的外侧面,故可便捷地擦拭去除粘土,故更易于清理和清洁。

其中,所述提手103为在贮料筒的顶部外侧面沿径向外凸形成的两个凸柱,且两个凸柱为在贮料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相较于现有的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均是在贮料筒顶部设置的提手103的结构,这样在使用时双手与双臂之间更为靠拢,长久使用后舒适度较差。

本方案采用以上的提手103结构,使得双手更为分开且能够形成握持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与握持习惯,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其中,每个凸柱下表面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有一个驱动块701,所述驱动块701与所述拉绳601的上端固定连接。

这样一来,在需要打开所有的活动块104并投料时,只需握持驱动块701并将其压向并靠近至提手103即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实施时,优选所述活动块104为四块,所述拉绳601为整体呈“人”型的两根。这样一来,可使得有所有活动块104围成的锥筒型结构张开过程更为迅速。

其中,所述贮料筒的上段为筒身部分101的内底部整体呈斗型,且该斗型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通设置有一个漏料管105;

所述定量出料机构包括棘轮201、止回棘爪203、拉条207和拉动块208,所述棘轮201通过一根安装轴209固定安装在所述漏料筒下方的所述贮料筒的筒身部分101的内部,且所述棘轮201的外侧面与所述漏料管105的下端面相抵接,且所述棘轮201的两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圆板202,所述圆板202与所述棘轮201的齿槽上围成有料槽,所述料槽的空间可容纳一至三颗贮料筒中的物料;

所述贮料筒的筒身部分101的侧壁内部具有供所述拉条207竖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拉条207的下端与所述止回棘爪203驱动相连,所述拉条207的上端连接有所述拉动块208,所述拉动块208整体位于呈L型且位于所述提手103的内腔中,且所述拉动块208的L型的竖边顶端贯穿至提手103的外部,所述拉动块208的L型的横边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提手103的内腔顶壁抵接相连。

实施时,优选所述拉条207为铁丝。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止回棘爪203也称作“止动棘爪”。

采用上述定量出料机构,即可通过拉动块208来拉动拉条207,并带动止回棘爪203来带动棘轮201转动,随即,漏料筒掉出的物料能够进入正下方的该刚接料的料槽内,且当位于上述刚接料的料槽的前方的料槽口朝下时,该料槽内的物料即掉落至出料段102内并能够在出料段102打开时播下。可见,本方案的定量出料机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手提式播种施肥器需要通过土壤来抵压底板来排出种子或肥料的方案,而是采用直接通过手提拉动块208即可排出种子(或肥料)的方案,这样就不受硬质土或软质土的约束,使得本产品能够适应各种硬软度的土壤,从而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其中,所述拉动块208的L型的竖边顶端具有一个用于供大拇指横向插入且整体呈竖向的O型环,所述O型环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凸柱的长度方向一致。

设置上述拉动块208顶部的O型环后,即可供握持柱提手103的大拇指便捷插入,且向上提动O型环,即可便捷的完成投种子的动作,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其中,所述止回棘爪203的端面外凸形成有一个隔开用凸起204204,所述隔开用凸起204204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块长条状的安装条205,且所述安装条20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止回棘爪203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条205上远离棘轮201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拉条207的下端相连用的连接孔,所述安装条205的另一端具有用于套装在所述安装轴209上的套环206。

上述止回棘爪203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的优点。装配时,通过将安装条205上的套环206套在安装轴209上,将止回棘爪203的尖端插入棘轮201上的料槽内即完成该侧的初装配,将安装条205另一端的连接孔与拉条207固定相连即完成装配。

其中,所述安装轴209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挡料块210,所述挡料块210能够与所述漏料管105至所述止回棘爪203之间的棘轮201上的料槽的外侧面贴合相连并用于防止料槽内的物料泄漏。

上述挡料块210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料槽内装入的物料在未被投放前的意外掉落,进而更好的确保播种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安装轴209、止回棘爪203、棘轮201和挡料块210均由不锈钢材料制得。

采用上述材料制得各种零件,具有结构强度高,耐腐蚀的优点,从而可帮助本产品整体更为经久耐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