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车及蚕蛾羽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985发布日期:2019-09-17 19:44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车及蚕蛾羽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蚕蛾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车及蚕蛾羽化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养蚕历史悠久,传统的蚕蛾养殖的育茧床通常采用平面设置的方式,占用面积较大,且蚕蛾羽化后需要人工收集,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目前虽然出现了育茧床悬挂设置的暖茧育蛾装置,但是该中装置存在挂钩脱落、支架断裂和人员操作引发的事故的问题,在蚕蛾羽化之后通常需要采用人工扫下或手工收集的方式来收集羽化蚕蛾,此种方式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蚕蛾羽化后收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车及蚕蛾羽化收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车,所述收集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有位于上方的育茧床放置层和位于所述育茧床放置层下方用于收集蚕蛾的蚕蛾收集层,所述育茧床放置层设置有放置多张用于羽化蚕蛾的育茧床的放置机构,多个所述育茧床沿床面方向相互平行且竖直排列,相邻床面之间形成有通过用于扫下蚕蛾的扫蛾机构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通过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间隙与所述蚕蛾收集层连通。

可选地,所述放置机构包括第一底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架上的多条育茧床固定架。

可选地,所述育茧床固定架包括呈L形连接的水平槽和竖直槽,所述育茧床的两相邻边分别嵌入所述水平槽和竖直槽中,所述水平槽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可选地,相邻所述竖直槽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育茧床放置层平行于所述育茧床床面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底架的第二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蚕蛾收集层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育茧床放置层下方的第二底架以及连接第二底架与茧床放置层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底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底架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之间放置有可取出的蚕蛾收集盘。

可选地,所述收集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车体下方的车轮,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装置,所述蚕蛾羽化收集装置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育茧床和收集车。

可选地,所述育茧床包括床体和盖体,所述床体和盖体上均开设有通过蚕蛾的开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蚕蛾羽化收集车可以省时省力、高效地收集羽化蚕蛾。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蚕蛾羽化收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蚕蛾羽化收集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育茧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育茧床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扫蛾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体 11育茧床放置层 12蚕蛾收集层

2放置机构 21第一底架 22育茧床固定架

23第二底架

221水平槽 222竖直槽

3第一间隙 4第二间隙 5第一连接件

6第二连接件 7第三连接件 8车轮

9蚕蛾收集盘

10育茧床 101床体 102盖体

103开孔 104咬合件 105加强筋

106框体 107丝网

100扫蛾机构 111竖直支架 112水平杆

113扫蛾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对于本公开的收集车的车体的方向。

如图1-图5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车,该收集车包括车体1,车体1包括有位于上方的育茧床放置层11和位于育茧床放置层11下方用于收集蚕蛾的蚕蛾收集层12,育茧床放置层11设置有放置多张用于羽化蚕蛾的育茧床10的放置机构2,多个育茧床10沿床面方向相互平行且竖直排列,相邻床面之间形成有通过用于扫下蚕蛾的扫蛾机构100的第一间隙3,第一间隙3通过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间隙4与蚕蛾收集层12连通。

扫蛾机构100是指用于将育茧床10床面上的蚕蛾扫下的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间隙3有利于扫蛾机构100的扫蛾杆上下移动,如图5所示,扫蛾机构100可以包括竖直支架111、可以沿竖直支架111上下移动的水平杆112和连接于水平杆上的多根扫蛾杆113,扫蛾杆113沿轴向水平延伸且一端与水平杆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扫蛾杆113之间的间距略大于育茧床10的水平宽度,从而扫蛾杆113与育茧床10床面不接触而能将蚕蛾扫下,扫蛾杆113的直径略小于第一间隙3水平宽度,从而能够沿着第一间隙3上下移动同时扫下相邻育茧床10床面上的蚕蛾。水平杆112可以通过升降电机与齿条或旋转电机与链条等多种本领域所公知的机构沿竖直支架111升降,本公开不再具体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育茧床10可卡合固定于放置机构2,相邻育茧床10的床面间形成第一间隙,扫蛾机构通过在育茧床10的第一间隙3内上下移动可以将羽化的蚕蛾扫下;被扫下的蚕蛾通过第二间隙4被收集在蚕蛾收集层12中。本公开所提供的收集车可以实现自动化扫蛾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同时,本公开的收集车不但可以作为收集蚕蛾的设备,还可以在暖茧育蛾阶段作为育蛾设备,可以将育茧床10放置于收集车上进行暖茧育蛾过程,暖茧育蛾阶段完成后直接在收集车上进行蚕蛾收集过程,避免了育茧床10不必要的移动,具有模块化操作的优势。

根据本公开,如图2所示,放置机构2可以包括第一底架21和设置于第一底架21上的多条育茧床固定架22。优选地,育茧床固定架22可以包括呈L形连接的水平槽221和竖直槽222,育茧床10的两相邻边可以分别嵌入水平槽221和竖直槽222中以使育茧床10卡合固定,水平槽221之间可以形成第二间隙4,育茧床放置层11与蚕蛾收集层12通过第二间隙4连通,以将经由第一间隙3落下的蚕蛾通过第二间隙4收集在蚕蛾收集层12中。其中,第一底架21可以为闭合的长方形框架,每条育茧床固定架22的水平槽2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长方形框架相对的两条边上,多条水平槽221在长方形框架上平行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间隙4,竖直槽222连接于水平槽221一端的方形框架上。

为了提高放置机构2的安全性能,使竖直槽222更为稳固扎实,避免折断损坏,如图2所示,相邻竖直槽22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5相连。其中,第一连接件5可以为金属杆,第一连接件5在竖直槽222上设置的位置没有具体限制,只要是能固定连接竖直槽222即可。

根据本公开,如图2所示,育茧床放置层11平行于育茧床10床面的两侧可以设置有连接第一连接件5和第一底架21的第二连接件6。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6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底架的方向上设置以提高车体的稳定性,例如为方形框架,且该方形框架外侧还可以连接有拉手。

根据本公开,如图2所示,蚕蛾收集层12可以包括间隔设置于育茧床放置层11下方的第二底架23以及连接第二底架23与茧床放置层11的第三连接件7,第二底架23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7与第一底架21相连。第三连接件7将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3固定连接,并与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3共同形成蚕蛾收集层12,优选地,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3均可以为方形框架,第三连接件7可以为竖直设置的四根柱体,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3的弯折处固定连接以使车体更为稳固。

为了更为方便快捷地收集蚕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3之间放置有可取出的蚕蛾收集盘9。优选的,为了使收集到的蚕蛾干燥清洁,蚕蛾收集盘9的底面上可以设置有尺寸小于蚕蛾的孔,以避免蚕蛾的尿液在蚕蛾收集盘9上累积而影响蚕蛾品质。具体地,经扫蛾机构扫下的蚕蛾穿过第二间隙4被集中收集到蚕蛾收集盘9中,扫蛾完成后将蚕蛾收集盘9从蚕蛾收集层12中抽出后在对盘中蚕蛾再进行集中处理,因此蚕蛾收集过程更为高效便捷。

根据本公开,如图1所示,收集车还可以包括连接于车体1下方的车轮8,车轮8优选为万向轮,数量为多个,优选为4个,以实现收集车的灵活移动和定位。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蚕蛾羽化收集装置,该蚕蛾羽化收集装置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育茧床10和收集车。

本公开的蚕蛾羽化收集装置具有暖茧育蛾和羽化蚕蛾收集的集成化操作的优势,具体地,首先可以将育茧床10放置于收集车上进行加温育茧过程,待蚕蛾羽化后,再将装载有羽化蚕蛾的育茧床10的收集车推送至扫蛾机构处进行自动化扫蛾处理,暖茧育蛾阶段与蚕蛾羽化收集阶段均在收集车上完成,减少蚕蛾育茧、收集的步骤,省时省力,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育茧床固定架可以为八个,可以将八组育茧床相互间隔地放置在收集车上,然后将多组收集车排列在一起,节省空间,移动灵活,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根据本公开,如图3所示,育茧床10可以包括床体101和盖体102,床体101和盖体102上均开设有可以通过蚕蛾的开孔103,以使羽化蚕蛾可以从开孔中钻出,床体101和盖体102之间可以通过用于固定二者的咬合件104相连,以便将二者连接在一起且拆装方便。使用时,将蚕茧铺设到床体101上,然后将盖体102盖合,并使咬合件104咬合床体101和盖体102,将育茧床放到收集车上即可,孵化后的蚕蛾从开孔103中爬出。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床体101和/或盖体102可以包括方形的框体106、设置于框体106开口中的丝网107和连接框体106相对边的加强筋105,丝网107的网孔可以为所述开孔103,通过加强筋105可以提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