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336发布日期:2019-09-12 08:4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插秧机农业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板,具体是指一种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稻种植在水田中,在插秧过程中使用插秧机进行自动插秧,目前的水稻插秧机后面都设有船板,船板在运行过程中与水田中的水或者泥水混合物相互接触,在行驶过程中,水或泥水混合物在船板作用下,向两侧分流,分流的水或泥水混合物会将旁边已经栽种好的秧苗推到,降低成活率,从而与影响产量。

关于上述问题,我公司研究员张培生先生,现任潍坊恒巨机械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早在2014年1月13日申请了专利号为2014200197833,名称为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由于当时农业装备技术交底,一般农田利用当时的农业装置进行旋耕,深度在20-30公分左右,后期注入水之后,地表硬度弯曲可以支持船板,并且在船板前进过程中,所带动的泥水移动程度低,对旁边已经栽种好的秧苗的推到程度较低,所以该技术一直没有被广泛推广。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成熟和提升,目前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旋耕,通常旋耕深度在50公分作用,注入水之后,水田地表的承载能力降低,在船板前进过程中,船板陷入的程度大,所带动的泥水分流程度大,经常出现因泥水分离导致的秧苗推到的现象。

但是再次对之前专利技术进行查看时,发现在先申请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虽然能够满足防止秧苗被推到的目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翼板开启结构和方向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等。

另外,本年度2018年2月10日由我公司研究院武际军联合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研究院秦泗君共同研发并申报了一项申请号为201820248163.5,名称为插秧机防淤船板的实用性新型专利,并针对该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专利保护,但是该技术主要是针对固定翼的结构,利用固定过桥和侧翼起垄器的作用,实现防止秧苗的推到,产品整体尺寸增加,固定安装虽然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依然不是最理想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该装置采用可折叠的翼板,实现水稻插秧机船板移动过程中激起的水流的阻挡和紊流作用,有效避免了分流泥水直接作用到秧苗上,避免了分流泥水对秧苗、苗床的冲击,防止了秧苗的推到或推出,从而提高秧苗的存活率,提高水稻产量,此外,本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属于半自动化操作,故障维修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包括安装在船板上的防淤装置,所述防淤装置包括翼板,所述翼板通过折叠组件安装船板上,所述折叠组件上设有用于控制翼板翻转位置的锁紧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转轴和套装在折叠转轴上折叠套筒,所述折叠套筒可沿着折叠转轴转动,所述折叠转轴上还设有折叠扭矩弹簧,所述折叠扭矩弹簧常态使得翼板向上翻折,翼板处于非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套筒上设有与锁紧组件配合并能够使得翼板固定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两个,分别为使得翼板固定在工作位置的第一限位槽和使得翼板向上翻折后非工作位置的第二限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限位转轴,所述限位转轴上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上设有能够限定翼板位置的限位凸起,所限位凸起为设置在限位套筒外部,且能够插入到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所限位套筒上还设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向外延伸,所述操作杆位于设置限位凸起的对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为设置在折叠套筒外表面,并朝向折叠套筒内部凹陷的切口,所述操作杆与限位凸起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套筒通过支撑杆与翼板连接,所述折叠套筒与支撑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支撑杆与翼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转轴与船板之间设有安装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船板上,所述折叠转轴通过轴孔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折叠扭矩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杆连接,所述折叠扭矩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转轴上还设有限位扭矩弹簧,所述限位扭矩弹簧套装在限位转轴上,所述限位扭矩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所述限位扭矩弹簧的另一端与操作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转轴上设有防止折叠套筒脱离的限位销,所述限位转轴上设有防止限位套筒脱离的限位销,所述翼板上设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长条形安装孔,所述支撑杆与翼板之间通过螺栓或螺钉安装在安装孔上,所述翼板向下折叠后的工作状态,底部边缘位于船板上表面以下的位置。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装置采用可折叠的翼板,实现水稻插秧机船板移动过程中激起的水流的阻挡和紊流作用,有效避免了分流泥水直接作用到秧苗上,避免了分流泥水对秧苗、苗床的冲击,防止了秧苗的推到或推出,从而提高秧苗的存活率,提高水稻产量,此外,本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属于半自动化操作,故障维修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非工作状态)。

图2为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工作状态)。

图3为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与船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工作状态)。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非工作状态)。

图8为锁紧组件与折叠组件配合关系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中所示,一种水稻插秧机船板用可折叠防淤装置,包括安装在船板1上的防淤装置,所述防淤装置包括翼板2,所述翼板2通过折叠组件3安装船板1上,所述折叠组件3上设有用于控制翼板2翻转位置的锁紧组件4,折叠组件的转轴方向与船板的前进方向一致;所述折叠组件3包括折叠转轴3.1和套装在折叠转轴3.1上折叠套筒3.2,所述折叠套筒3.2可沿着折叠转轴3.1转动,所述折叠转轴3.1上还设有折叠扭矩弹簧3.3,所述折叠扭矩弹簧3.3常态使得翼板2向上翻折,翼板2处于非工作状态,即翼板经过折叠组件后向上翻折,翼板翻折后位于船板上方,与水田分离,所述折叠套筒3.2上设有与锁紧组件4配合并能够使得翼板2固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两个,分别为使得翼板2固定在工作位置的第一限位槽3.4和使得翼板2向上翻折后非工作位置的第二限位槽3.5;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限位转轴4.1,所述限位转轴4.1上设有限位套筒4.2,所述限位套筒4.2上设有能够限定翼板2位置的限位凸起4.3,所限位凸起4.3为设置在限位套筒4.2外部,且能够插入到限位槽内;所限位套筒4.2上还设有操作杆4.4,所述操作杆4.4向外延伸,所述操作杆4.4位于设置限位凸起4.3的对侧;所述限位槽为设置在折叠套筒3.2外表面,并朝向折叠套筒3.2内部凹陷的切口,所述操作杆4.4与限位凸起4.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折叠套筒3.2通过支撑杆6与翼板2连接,所述折叠套筒3.2与支撑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所支撑杆6与翼板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折叠转轴3.1与船板1之间设有安装座5,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船板1上,所述折叠转轴3.1通过轴孔安装在安装座5上,所述折叠扭矩弹簧3.3的一端与支撑杆6连接,所述折叠扭矩弹簧3.3的另一端与安装座5连接;所述限位转轴4.1上还设有限位扭矩弹簧4.5,所述限位扭矩弹簧4.5套装在限位转轴4.1上,所述限位扭矩弹簧4.5的一端与安装座5连接,所述限位扭矩弹簧4.5的另一端与操作杆4.4连接;所述折叠转轴3.1上设有防止折叠套筒3.2脱离的限位销7,所述限位转轴4.1上设有防止限位套筒4.2脱离的限位销7,所述翼板2上设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长条形安装孔8,所述支撑杆6与翼板2之间通过螺栓或螺钉安装在安装孔8上,竖向设置的安装孔可以实现翼板的上下位置调节,若干杆横向排列的安装孔,可实现翼板的前后安装调节,所述翼板2向下折叠后的工作状态,底部边缘位于船板1上表面以下的位置。

工作原理,非工作状态,翼板向上翻折,利用限位凸起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保持翼板固定方式,由于限位卡槽带有限位扭矩弹簧作用,使得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槽内,需要工作时,利用外力作用到翼板上,强制使得翼板沿着折叠转轴转动,此时折叠套筒转动,限位凸起被迫从第二限位槽内滑出,折叠套筒继续转动,当第一限位卡槽与限位凸起配合,限位凸起在限位扭矩弹簧作用下进入第一限位卡槽后,撤销作用在翼板上的外力,利用限位凸起和第一限位卡槽相互作用,使得翼板竖向设置,处于工作状态,阻挡紊流被船板分流的泥水,工作完成后,用外力作用到操作杆上向下压,限位套筒转动,限位凸起从第一限位卡槽移出,在折叠扭矩弹簧作用下,折叠套筒复位,带动翼板从泥水中向上翻折,翼板横向设置,当限位凸起从第一限位卡槽中移除后,撤去外力,利用限位扭矩弹簧作用,限位凸起再次与第二限位槽作用,实现翼板的固定。

该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不易损坏,维护保养方便,技术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如所述的扭矩弹簧也可为普通的拉簧、压缩然后或其它弹性构件等,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