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7845发布日期:2019-09-24 23:2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



背景技术: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是一种广盐性蟹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沿岸水域。拟穴青蟹具有生长快速、个大体壮、肉味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青蟹养殖产量逐年上升,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具有广阔的养殖应用前景。随着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养殖产业的扩大,拟穴青蟹苗种供不应求,苗种不足与养殖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截止目前,拟穴青蟹苗种主要还是来自于自然海区遗传背景模糊、成活率低的野生苗,自然海区的蟹苗易携带病原菌、捕捞损伤较大、个头大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蟹养殖成活率,增加了养殖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寻找一种高效快速、稳定可控的青蟹交配技术,以促进我国拟穴青蟹良种选育和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发明专利CN102845338A公开了一种拟穴青蟹的人工定向交配方法,包括:(1)采用黑色圆桶作为交配场所,在黑色圆桶的底部铺设10~15cm厚的沙子,然后安装充气装置并将充气装置的气头埋设于沙子内部,再注入新鲜海水,保持黑色圆桶中较暗的光线;(2)挑选体重180~220g健康的雌蟹和雄蟹作为候选亲本,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后,于每个黑色圆桶中放入2只雄蟹及2~3只雌蟹进行培育;(3)以螠蛏为饵料,每天保持黑色圆桶100%换水;待有交配现象发生且交配结束后,将雌蟹取出继续培育。但是,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交配前雌蟹培育时间难以确定,培育过程中死亡风险难以把控;(2)待雌蟹培育蜕皮后,雄蟹不一定有交配意向,容易造成雌蟹的浪费;(3)雌蟹在交配前,同一交配场所的异性青蟹抱对时间过长,容易因体力下降而造成两者死亡;(4)对养殖水体每天换水,工作量大且水资源浪费;(5)交配场所底部铺设11cm沙子,容易滋生病原菌,从而感染螃蟹。

因此,为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一种高效快速、稳定可控的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系列方法亟待被研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的装置,旨在解决拟穴青蟹交配效率低、工作量大和易感染病菌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包括养殖玻璃缸、集水槽、循环管、水泵以及用于放置集水槽的不锈钢支架,所述集水槽位于养殖玻璃缸的上方,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安装有流水管,所述流水管的底部开口处朝向养殖玻璃缸内;所述循环管的底端与位于养殖玻璃缸内的水泵相连,所述循环管的顶端伸向集水槽的上方;所述集水槽的底部铺设有石块层,所述石块层的上方铺设有沙袋,所述沙袋的上方铺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上方铺设有过滤生化棉。

进一步,所述养殖玻璃缸于靠近侧壁底端的位置安装有排水管,所述养殖玻璃缸于靠近侧壁顶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养殖玻璃缸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I,所述进水管与养殖玻璃缸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II;所述进水管的底端通过三通连接管分别连接有外接水管和下水管,所述外接水管与外接水源相连,所述下水管的底端与排水管相连;所述外接水管上安装有阀门I,所述下水管上安装有阀门II,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III。

进一步,所述循环管包括竖管以及与集水槽上表面平行的横管,所述竖管的底端与水泵相连;所述横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竖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横管于朝向集水槽内的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竖管于靠近水泵的一端安装有流量调节阀I,所述竖管于靠近集水槽的一端安装有流量调节阀II。

优选的,所述横管通过倒L形的弯折管与竖管的顶端相连通,从而使横管的水平高度低于集水槽的顶部槽边。

优选的,所述养殖玻璃缸的规格为100cm×100cm×100cm;所述流水管的底部开口处距离养殖玻璃缸的缸底5~10cm。

优选的,所述石块层采用直径为3~10cm的海滩沙石;所述沙袋由100目孔径的纱布包装干净细沙制成。

优选的,所述养殖玻璃缸的四周侧壁封贴有黑色塑料膜。

优选的,所述养殖玻璃缸的底部均分放置有2~3个装有细沙的塑料沙筐,所述塑料沙筐的尺寸为15cm×30cm×10cm。

进一步,一种利用所述的装置进行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候选雌蟹亲本挑选:挑选体重150~250g健康的双壳雌蟹作为候选亲本,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后,于每个养殖玻璃缸中放入2~5只双壳雌蟹进行培育,养殖玻璃缸的四周侧壁外用黑色塑料膜封贴覆盖;

(2)候选雄蟹亲本挑选:挑选体重180~400g健康的雄蟹作为候选亲本,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后,于每个放置有雌蟹培育的养殖玻璃缸中放入2~5只雄蟹进行培育观察,当养殖玻璃缸中出现雄蟹与雌蟹抱对现象时,遂将有抱对现象的雄蟹与雌蟹分离,然后分别集中养殖在不同的养殖玻璃缸内,尽量避免交配前长时间抱对;

(3)培育观察与养殖管理:保证养殖玻璃缸内的养殖水体为300~500L,水深为30cm~50cm,以缢蛏、青占鱼、菲律宾蛤仔为饵料混合搭配强化营养,每日17:30左右投喂适量饵料,次日8:00彻底清除养殖玻璃缸中的残饵,7~10天更换占养殖水体1/3体积的新鲜海水,控制养殖水体内的盐度为10~26‰,每隔3~6小时巡查一次,观察青蟹蜕皮情况与活力状况;

(4)蜕皮与交配:待雌蟹蜕皮完成后,选择已发生抱对现象的健康雄蟹2~3只,与已蜕皮的雌蟹单独置于一养殖玻璃缸中让其自由发生交配,然后将剩余的雄蟹转移,待交配行为结束后,将雄蟹转移,雌蟹于原养殖玻璃缸中继续培育至硬壳完成,期间保持养殖水体稳定,不影响交配与雌蟹硬壳的形成。

进一步,步骤(1)中的双壳雌蟹是指新壳已经形成,但旧壳还未蜕去的两层壳的青蟹雌蟹;步骤(2)中的雄蟹个体大于步骤(1)中的雌蟹个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系统通过集水槽将养殖水体自行过滤循环使用,从而保证养殖玻璃缸内的水质干净,水体消耗少,利于环保;而且由于集水槽这一过滤装置的存在,降低了养殖玻璃缸内的换水频率,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每套设有一个养殖玻璃缸和集水槽,数十套甚至上百套的装置可以作为独立的养殖单元成排摆放,这不仅有利于工厂用大规模培养,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病害感染和传播。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雌蟹和雄蟹亲本进行优选,对整个抱对交配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并结合相应的培育观察和管理,从而实现雌蟹蜕皮周期短,雄蟹抱对意向强,提高了交配速度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方法并结合相应装置的使用,使拟穴青蟹的抱对交配过程高效快速且稳定可控,提高了拟穴青蟹的交配效率,降低了人员工作量,而且有效避免了交配过程中易感染病菌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水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排水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养殖玻璃缸;2、集水槽;3、循环管;301、竖管;302、横管;303、弯折管;304、喷水孔;305、流量调节阀I;306、流量调节阀I;4、水泵;5、塑料沙筐;6、流水管;7、石块层;8、沙袋;9、活性炭层;10、过滤生化棉;11、排水管;12、进水管;13、三通连接管;14、外接水管;15、下水管;16、阀门I;17、阀门II;18、阀门III;19、密封圈I;20、密封圈II;21、不锈钢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包括养殖玻璃缸1、集水槽2、循环管3、水泵4以及用于放置集水槽2的不锈钢支架21(图中仅示出其部分结构),所述养殖玻璃缸1的规格为100cm×100cm×100cm,所述养殖玻璃缸1的四周侧壁封贴有黑色塑料膜(图中未示出),避免强光照射。所述养殖玻璃缸1的底部均分放置有2~3个装有细沙的塑料沙筐5,作为交配场所,所述塑料沙筐5的尺寸为15cm×30cm×10cm。所述集水槽2位于养殖玻璃缸1的上方,所述集水槽2的底部安装有流水管6,所述流水管6的底部开口处朝向养殖玻璃缸1内,所述流水管6的底部开口处距离养殖玻璃缸1的缸底5~10cm。

所述循环管3包括竖管301以及与集水槽2上表面平行的横管302,所述竖管301的底端与水泵4相连。所述横管30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倒L形的弯折管303与竖管301的顶端相连通,从而使横管302的水平高度低于集水槽2的顶部槽边。所述横管302于朝向集水槽2内的方向开设有多个喷水孔304,这相较于紧紧将横管302末端开放一个水口,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使需要过滤的海水均匀大范围的在集水槽2内进行过滤,从而提高海水过滤效率。所述竖管301于靠近水泵4的一端安装有流量调节阀I 305,所述竖管301于靠近集水槽2的一端安装有流量调节阀II 306。

所述集水槽2的底部铺设有石块层7,所述石块层7的上方铺设有沙袋8,所述沙袋8的上方铺设有具有物理吸附净水作用的活性炭层9,所述活性炭层9的上方铺设有过滤生化棉10。所述石块层7采用直径为3~10cm的海滩沙石。所述沙袋8由100目孔径的纱布包装干净细沙制成。

所述养殖玻璃缸1于靠近侧壁底端的位置安装有排水管11,所述养殖玻璃缸1于靠近侧壁顶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水管12,所述排水管11与养殖玻璃缸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I 19,所述进水管12与养殖玻璃缸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II 20。所述进水管12的底端通过三通连接管13分别连接有外接水管14和下水管15,所述外接水管14的底端与外接水源的总进水管道(埋入地下)相连,所述下水管15的底端与排水管11相连,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总排水管道相连(埋入地下)。所述外接水管14上安装有阀门I 16,所述下水管15上安装有阀门II 17,所述排水管11上安装有阀门III 18。

本实用新型中,管道之间的转折连接通过弯头管(图中未示出)相连。每套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包含一个养殖玻璃缸和一个集水槽2)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养殖单元,数十套甚至上百套的装置成排摆放,这不仅有利于工厂用大规模培养,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病害感染和传播。

实施例2

实施例1的用于拟穴青蟹人工快速交配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装置按照实施例1的结构进行安装,然后在养殖玻璃缸内放置2~3个塑料沙筐作为交配场所,整个装置经消毒处理后,向养殖玻璃缸内注入干净海水(盐度为15~18‰),使养殖水体的水位高度为30cm,采用黑色塑料膜覆盖养殖玻璃缸四周侧壁,保持较暗光线,留出上方便于观察。

(2)候选雌蟹亲本挑选:以海南万宁市小海海区附近的野生拟穴青蟹作为候选亲本,挑选体重150~250g健康的双壳雌蟹作为候选亲本,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后,于每个养殖玻璃缸中放入2~5只双壳雌蟹进行培育。所选的双壳雌蟹是指新壳已经形成,但旧壳还未蜕去的两层壳的青蟹雌蟹

(3)候选雄蟹亲本挑选:以海南万宁市小海海区附近的野生拟穴青蟹作为候选亲本,挑选体重180~400g健康的雄蟹作为候选亲本,用新鲜海水冲洗干净后,于每个放置有雌蟹培育的养殖玻璃缸中放入2~5只雄蟹进行培育观察,当养殖玻璃缸中出现雄蟹与雌蟹抱对现象时,遂将有抱对现象的雄蟹与雌蟹分离,然后分别集中养殖在不同的养殖玻璃缸内,尽量避免交配前长时间抱对。尽量避免雄蟹交配前的抱对时间是防止雄蟹因抱对时间过长,致其体力下降而影响后期交配甚至死亡。选择的雄蟹个体大于步骤(1)中的雌蟹个体,有利于抱对或者后期交配。

(4)培育观察与养殖管理:保证养殖玻璃缸内的养殖水体为300~500L,水深为30cm~50cm,以缢蛏、青占鱼、菲律宾蛤仔为饵料混合搭配强化营养,每日17:30左右投喂适量饵料,次日8:00彻底清除养殖玻璃缸中的残饵,7~10天更换占养殖水体1/3体积的新鲜海水,控制养殖水体内的盐度为10~26‰,每隔3~6小时巡查一次,观察青蟹蜕皮情况与活力状况。

(5)蜕皮与交配:待雌蟹蜕皮完成后,选择已发生抱对现象的健康雄蟹2~3只,与已蜕皮的雌蟹单独置于一养殖玻璃缸中让其自由发生交配,然后将剩余的雄蟹转移,待交配行为结束后,将雄蟹转移,雌蟹于原养殖玻璃缸中继续培育至硬壳完成,期间保持养殖水体稳定,不影响交配与雌蟹硬壳的形成。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