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芒果催花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0304发布日期:2019-05-03 20:53阅读:29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芒果催花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芒果催花组合物。



背景技术:

春季是我国水果市场的淡季,水果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每年的2到4月份水果的价格会偏高,11-12月,芒果更是稀少。而且这时候东南亚进口价格也较高,国内芒果早果的上市是市场的重要需求。海南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条件优越,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芒果早果生产地,具有极大的芒果早果市场潜力。芒果可以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产期调节催花、结果。海南芒果正是利用这一技术,结合自身的气候特点,实现了芒果产期调节早熟生产。近些年来运用科学方法对芒果进行催早花已是果农所必须的事情。催早花产早果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但芒果产期调节生产过程中,催花是最重要的环节,催花是否成功,除了和气候因素、枝条营养积累状态有关外,催花所用药物不同,也是影响催花成败的关键。

芒果催花过程中常出现三种类型的芽,第一种为纯花芽(只有花蕾不带叶片),第二种为混合芽(花序带有叶片和花花蕾),第三种为叶芽(不带花蕾),我们把纯花芽和混合芽通称为花芽。海南地区催花季节高温,催出的花芽基本是混合芽,催花失败多半是不出芽,或者出来的是叶芽。2018年海南三亚地区芒果催花失败占到了70%以上。

目前生产上主要用1%-3%的硝酸钾催花,催花效果每年不是特别稳定,时好时坏,有时出芽不整齐,有时花芽出现比例少,叶芽出现比例高,还经常出现催花药剂喷施多遍,顶芽仍不萌动,甚至芽出现“脱壳”(芽鳞片脱落,芽钝化不生长)、侧边出的“扫把花”(芽基部出现大量侧芽),催出的芽是叶芽不是花芽等现象越来越多了。如果催花遇上阴雨天,催不出花芽的机率更高。也有打多遍催花药后,造成芽“烂头”(顶芽死亡后变黑脱落),造成重大损失。8月末、9月、10月初还是海南的雨季,芒果催早花的大多是在这段时间。因此,催花遇到雨的常有的事;这段时间出现“烂头”、“脱壳”的情况就是最多的。直接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产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芒果催花组合物,它催花高效,对芒果催花整齐、花芽比例高,占99%以上,遇到阴雨天,对顶芽影响小,降低了后期管理成本,提高了种植者的收益。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芒果催花组合物,包括硝酸钾、6-苄基腺嘌呤、聚合硼、单氰胺。

所述聚合硼包括四硼酸钠、八硼酸钠、四硼酸钾、八硼酸钾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具体应用时,以所述催花组合物为活性成分,配置成溶液使用。

配制的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为:硝酸钾2000mg/l~100000mg/l,6-苄基腺嘌呤1~200mg/l,聚合硼1000mg/l~100000mg/l、单氰胺100mg/l~100000mg/l%。

配制溶液时,先使用盐酸溶液对所述6-苄基腺嘌呤进行预溶解,再以水作为溶剂配制溶液。

配制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苄基腺嘌呤溶液的配制:在0.1mol/l的盐酸加入6-苄基腺嘌呤进行溶解,再加入1601乳化剂,摇匀既得;

将硝酸钾、四硼酸钾和单氰胺与6-苄基腺嘌呤溶液混合,并加入水定容。

能够适用用于促进农作物的催花。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组合物有效促进芽的萌发,降低形成叶芽的机率、催花遇到阴雨天对顶芽影响小,促进成花数量和两性花比例,并且可提高芒果产量、大果比例,对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4对照组的出牙情况(未见萌动)。

附图2是经过实施例4的方法处理后的出牙情况(出花芽整齐)。

附图3是实施例4中处理后的芒果出牙情况细节(出的芽均为带叶的花芽—箭头示意的白点为花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1:一种芒果催花组合物

包括硝酸钾、6-苄基腺嘌呤、聚合硼、单氰胺。

其具体的配制方法为:

以15kg喷雾器为例进行配制。

称取1.5g6-苄基腺嘌呤溶于0.1mol/l盐酸200ml中,加入15ml乳化剂(1601乳化剂)摇匀,备用;

称量硝酸钾300g、四硼酸钾150g、75ml单氰胺,备用;

将上述四种药剂倒入15kg的喷雾器中,加水到15kg即可。

实施例2:芒果催花效果实验

使用实施例1所配药剂,对芒果进行催花实验,具体如下:

试验地点: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芒果园

品种:台农1号芒果,

使用方法:在控梢70-90天后,用迷雾器喷施按表1喷施催花组合物,间隔4天喷一次,共喷3次(药剂配比见表参考表1)。第一次喷药20天后进行检查催花效果,芽长大于1cm时,认为出芽。

统计方法:

出牙率=(出芽数/总芽数)×100%;

花芽比例=(纯花芽+混合芽)/(纯花芽+混合芽+叶芽)×100%。

表1一种催花组合物配比表

表2不同诱抗剂处理对荔枝采后发病的影响

结论:

对照2%硝酸钾处理,出芽量低,只有0.58%,出来的芽中有45.79%是叶芽,54.21%是混合芽。而催花组合物处理出芽整齐,98.76%的芽萌发,芽100%是混合芽,没有出现叶芽。所以该组合物催花效果好,出芽整齐,花芽比例高。

实施例3:不同组分对芒果催花效果

具体组分及催花效果见表3

统计方法:

出牙率=(出芽数/总芽数)×100%;

花芽比例=(纯花芽+混合芽)/(纯花芽+混合芽+叶芽)×100%。

表3硝酸钾组合物配比及催花效果

小结:从表1可以看出,硝酸钾与6-苄基腺嘌呤、四硼酸钾、单氰胺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出芽率,特别是硝酸钾与单氰胺提高出芽率最显著。硝酸钾与6-苄基腺嘌呤100mg/l、1%四硼酸钾、0.5%单氰胺结合使用出芽率高,为比较适宜的浓度。所有组合的叶芽比例均比较高,会严重影响芒果产量。6-苄基腺嘌呤和四硼酸钾可以提高花芽的比例,单氰胺可以提高萌芽率。

实施例4:催花化合物互配催花效果

具体组分及催花效果见表4

统计方法见实施例3。

表4催花化合物互配催花效果

小结:从表2可以看出,硝酸钾与组合(单氰胺+6-苄基腺嘌呤+四硼酸钾)可以显著提高出芽率和花芽比例。

对上述示例,对作用机理解释如下:

硝酸钾催花是海南芒果反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芒果树喷施硝酸钾可以促进芽点的萌发和花芽的形成。然而最近几年,由于催花时间提前,催花季节高温、多雨,单独使用硝酸钾催花效果越来越差。急需要新的芒果催花技术。芒果枝条芽点具有形成花芽和叶芽的能力,两种芽在不同生理调节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赤霉素抑制花芽的分化,促进叶芽的形成。赤霉素的抑制作用来源于其调动碳水化合物以抑制糖类、淀粉和aba激素等利于开花物质的积累,一旦赤霉素的水平下降到一定的阈值,利于开花物质开始积累并使树体具有成花能力的可能,当利于开花物质积累到足够后,成花开始静态的进行,直到有利于开花条件的出现。

花器官的持续发育或者转换成营养生长,取决于树体的氮素含量和生长调节剂的平衡,这是因为组织中还没有明确或者可以依靠的成花形成程序。硝酸钾可能起着降低氮素水平使之超过阈限并同时使顶端现有的花萌动的作用,这个信号传导的过程可能以多胺或者乙烯利为媒介。

在应用硝酸钾前,已有枝条开花的出现也明确了化学物质仅仅诱导了已经先存在的花芽打破静默而萌发,并不是将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所以单单依靠硝酸钾进行催花,由于芽的状态不同,而催出的芽有可能是花芽,也有可能是叶芽。催出叶芽会导致结果枝条减少,严重影响产量。本发明中的6-苄基腺嘌呤(6-ba)、聚合硼、单氰胺均具有诱导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作用。其中6-苄基腺嘌呤(6-ba)和单氰胺还具有打破芽的休眠,促进芽萌发的作用。因此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提供的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硝酸钾,6-苄基腺嘌呤(6-ba),聚合硼(四硼酸钠、八硼酸钠、四硼酸钾、八硼酸钾)、单氰胺,这些组合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促进花芽分化和萌发的增效作用。

此外,有关硝酸钾,6-苄基腺嘌呤(6-ba),聚合硼(四硼酸钠、八硼酸钠、四硼酸钾、八硼酸钾)、单氰胺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