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地膜双垄全覆盖早熟节水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3819发布日期:2019-04-12 23:04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生产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马铃薯地膜双垄全覆盖早熟节水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区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区域,该区以早熟鲜食为主要生产目的。其中,尽可能追求早熟、早上市是马铃薯种植户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目前,提早上市的主要种植方法有温室和大中拱棚多层覆盖、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等方法,但这些措施都存在生产成本过高,管理相对麻烦,难以大面积推广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组织团队成员,对占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80%以上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改单垄地膜覆盖为双垄地膜全覆盖。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初步集成该项改进栽培技术。该技术节约投资、减少人工、早上市、节约水资源、高产,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经过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试验,又经过了2014年-2017年四年边试验边示范推广,至2017年,在南阳地区累计推广8667hm2,占全部播种面积的81%,亩均提高产值800元以上,推广以来共增加产值1.04亿元以上。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地膜双垄全覆盖早熟节水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法,在传统种植基础上的稍加改进,没有增加投资,且减少了投工,节约了水资源,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且早熟效果明显,增产增效幅度较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地膜双垄全覆盖早熟节水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法,在传统起垄方式等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来垄面采用幅宽为0.8m-1.0m地膜覆盖一垄两行,改进为用幅宽为2.0m-2.2m地膜覆盖两垄四行,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同传统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1)深翻土地,重施有机肥;(2)选用优质脱毒种薯;(3)种薯切块;(4)催大芽;(5)起垄、播种、覆膜;(6)适时放苗;(7)田间管理;(8)收获。步骤(1)具体为:播种前60d深翻土地35cm以上,反复耕耙2-3次,结合耕耙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0kg作基肥。步骤(2)具体为:品种选用郑商薯10号、荷兰15等优良品种,种薯选用有信誉的供应商提供的优质脱毒种薯;一般每亩需备种150kg-180kg。步骤(3)具体为:每个种薯块不能少于35g,薯块可用扑海因50ml加高巧20ml混合后加水1000ml,均匀喷洒在100kg切过的薯块上,晾干后待播。步骤(4)具体为:在温室或大棚按正常要求进行催芽,当芽长达到1cm-3cm时,将薯块扒出,在室内摊平,经散射光照射,2d后幼芽变成浓绿色,挑选粗壮、饱满的进行播种。步骤(5)具体为:每垄包沟1m,垄面宽60cm,沟面宽40cm,沟深20cm;每垄上播种两行,小行距30cm,株距25cm,保持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最好开沟播种,种芽向上。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每667m2再用50kg16-6-24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做种肥,施于播种沟内,播种沟内再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4kg杀地下虫,(注意,种薯不能接触肥料)盖土厚度控制在12cm左右,然后用2m-2.2m宽地膜覆盖两垄,盖膜时要让地膜平贴垄面,两垄中间的地膜上要适量压土,膜边压紧盖实,防止风吹揭膜,以利增温;播种一定要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步骤(6)具体为:根据天气和出苗情况,一般在3月上旬前后,当幼苗播种后30-35d,即幼苗出土距离地表面5-7cm时,进行膜上覆土,促进苗全、苗齐、苗壮。步骤(7)具体为:马铃薯出苗前一般不用浇水,当70%出苗且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灌溉,灌溉时可在两垄中间的地膜上适量打洞,让水能流进土壤中;根据墒情补充水分;马铃薯进入膨大期,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5kg,硫酸钾7.5kg。步骤(8)具体为:在4月下旬以后的结薯期内,随时可根据市场价格情况提早采收上市。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原来垄面采用幅宽为0.8m-1.0m地膜覆盖一垄两行,改进为用幅宽为2.0m-2.2m地膜覆盖两垄四行,基本实现了地面全覆盖。其最大特点是:该项技术是在传统种植基础上的稍加改进,没有增加投资,且减少了投工,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且早熟效果明显,增产增效幅度较大。具体实施方式1.本发明技术改进的种植方式其中包括南阳地区在内的河南省马铃薯早春生产大部分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覆盖方法一般为:起高垄,垄宽距1m左右,垄面宽0.6m,沟面宽0.4m,垄面采用幅宽为0.8m-1.0m的地膜覆盖,每垄种两行,种植密度5000穴/667m2左右。在传统起垄方式等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来垄面采用幅宽为0.8m-1.0m地膜覆盖一垄两行,改进为用幅宽为2.0m-2.2m地膜覆盖两垄四行,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同传统种植方法。2.改进种植方式后的效果以2016年在新野县大河蔬菜专业合作社试验田进行的试验数据为例。处理为改进后种植方法,对照为传统种植方法。2.1提高地温表1当日14时膜下5cm地温(单位:℃)时间2月20日3月1日3月10日3月20日4月1日4月10日平均处理15.520.522.527.529.031.024.3对照14.518.519.024.025.027.521.4增温1.02.03.53.54.03.52.9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4时膜下5cm地温较对照有明显提高,平均增温2.9℃,最高可增温4.0℃。2.2出苗早、整齐以田间70%出苗为出苗日期。处理出苗日期为3月10日,对照出苗日期为3月16日,处理比对照早出苗6d,且处理出苗较整齐,处理破膜放苗可一次完成,而对照则需3次。2.3早期产量和大薯率以5月1日收获的产量为早期产量。5月1日处理和对照各收获1.0亩,实收后折算亩产,处理亩产1710kg/667m2,对照亩产1390kg/667m2,处理比对照增产23.0%。以单薯重150g以上为大薯。5月1日收获的,处理大薯率76%,对照大薯率66%,处理比对照增加10%(见表2)。2.4总产量和大薯率试验田块5月19日正常收获,处理亩产2930kg/667m2,对照亩产2565kg/667m2,处理比对照增产14.2%。5月19日正常收获的处理大薯率91.6%,对照大薯率83.5%,处理比对照增加8.1%(见表2)。表2出苗和产量情况(单位:kg/667m2,%)2.5推广应用效果本发明的的核心是将原来垄面采用幅宽为0.8m-1.0m地膜覆盖一垄两行,改进为用幅宽为2.0m-2.2m地膜覆盖两垄四行,基本实现了地面全覆盖。其最大特点是:该项技术是在传统种植基础上的稍加改进,没有增加投资,且减少了投工,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且早熟效果明显,增产增效幅度较大。经过2012年-2017年试验示范和推广,总结各地运用此项技术产生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方面:一是增产增效明显。各地推广运用情况表明,使用该项技术每667m2产量一般在2700kg左右,传统种植方式一般在2250kg左右,前者比后者普遍增产15-20%,且收获早,价格好,价格普遍提高0.6-1.0元/kg,效益普遍提高800元以上。二是上市早,大薯率高。采用双垄地膜全覆盖栽培的地块普遍比传统种植模式早5-9d上市,一般在5月20日收获完毕,单薯重150g的薯块占85%以上,大薯率高,亩效益相应提高。三是出苗早出苗齐。运用该项技术的田块均表现为出苗比传统方式早7-10d且苗齐、苗匀、苗壮,传统方式破膜放苗需2-3次,而采用全覆盖方式的地块只需1次就可完成,减少了人工。3.地膜双垄全覆盖种植技术要点3.1深翻土地,重施有机肥。播种前60d深翻土地35cm以上,反复耕耙2-3次,结合耕耙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0kg作基肥。3.2选用优质脱毒种薯。品种选用郑商薯10号、荷兰15等优良品种,种薯选用有信誉的供应商提供的优质脱毒种薯。一般每亩需备种150kg-180kg。3.3种薯切块。每个种薯块不能少于35g,薯块可用扑海因50ml加高巧20ml混合后加水1000ml,均匀喷洒在100kg切过的薯块上,晾干后待播。3.4催大芽。在温室或大棚按正常要求进行催芽,当芽长达到1cm-3cm时,将薯块扒出,在室内摊平,经散射光照射,2d后幼芽变成浓绿色,挑选粗壮、饱满的进行播种。3.5起埂、播种、覆膜。南阳地区播种时间一般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起垄与传统方法相同,即每垄包沟1m,垄面宽60cm,沟面宽40cm,沟深20cm。每垄上播种两行,小行距30cm,株距25cm,保持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最好开沟播种,种芽向上。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每667m2再用50kg16-6-24的硫酸钾型复合肥(最好含生物菌、中微量元素、有机质等成分)做种肥,施于播种沟内,注意肥料尽量减少与种薯接触,播种沟内再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4kg杀地下虫,盖土厚度控制在12cm左右,然后用2m-2.2m宽地膜覆盖两垄,盖膜时要让地膜平贴垄面,两垄中间的地膜上要适量压土,膜边压紧盖实,防止风吹揭膜,以利增温。因使用宽地膜不利于雨水的渗透,播种一定要在土壤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70%左右)的情况下进行。防除杂草每亩可用施田补(二甲戊灵)100ml或精异丙甲草胺10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土壤表面(包括垄和沟),最好在地表湿润的情况下进行,喷施后马上覆盖地膜可提高效果。3.6适时放苗。根据天气和出苗情况,一般在3月上旬前后,当幼苗生长到鸡蛋大小时,及时破膜放苗,并在破口处放细土压严地膜,以防地膜内温度过高的气流灼伤马铃薯幼苗。该项技术采用地膜全覆盖后出苗提前了5d-9d,增加了早春霜冻(倒春寒)对马铃薯幼苗危害的几率。防控的主要方法,一是在马铃薯出土破膜前,注意天气变化,发现未来几天可能出现低温霜冻,可延迟破膜时间,等低温过后再破膜。二是马铃薯出苗后,叶面喷施0.01%芸苔素内酯(天丰素)2000-2500倍液,增强幼苗抗逆能力,提高抗冻性。3.7田间管理。马铃薯出苗前一般不用浇水,当70%出苗且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灌溉,灌溉时可在两垄中间的地膜上适量打洞,让水能流进土壤中。以后根据墒情补充水分。马铃薯进入膨大期,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5kg,硫酸钾7.5kg。早熟马铃薯易感晚疫病,在3月下旬如遇连阴雨,应及时进行马铃薯病害预防,防治药剂常用甲霜灵锰锌、瑞毒霉、代森锰锌、百菌清、硫酸铜等。3.8收获。在4月下旬以后的结薯期内,随时可根据市场价格情况提早采收上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