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灭组件及其蜂螨杀灭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8994发布日期:2019-07-20 00:5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杀灭组件及其蜂螨杀灭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杀灭组件及其蜂螨杀灭箱。



背景技术:

蜂螨是蜜蜂的寄生虫,其会对蜂群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是蜂群的灭绝。因此,防治蜂螨就是目前养蜂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公开号为cn10715595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能够自动除螨的智能养蜂箱,其采用无差别加热的方式进行除螨,这会对蜜蜂造成较大的伤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采用这种技术其实是得不偿失。而对蜂群进行除螨又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清扫机构及其蜂螨杀灭箱,其能够通过将杀灭蜂螨的药物进行加热、雾化后作用于蜜蜂及蜂螨,并且控制药剂量,从而做到对密封几乎无影响但是却能够将蜂螨迷晕、毒死,使其掉落。这就能有效降低对蜜蜂的影响,同时也起到较好的除螨效果。

另外申请人在申请号cn201810445798.9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已经公开了用于杀灭蜂螨的技术,其也公开了本案中的清扫机构、追踪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灭组件及其蜂螨杀灭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灭组件,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外壁与第二箱体槽内壁密封装配且密封壳内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运行时对第二孔板一端产生负压,且风扇另一端分别与回流管一端连通,回流管另一端与水泵与雾化器之间的管道连通;

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出口与外连管连通,所述外连管通过连接短管与内连管连通,所述内连管位于集螨盒内侧的集螨腔内,且内连管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喷雾孔;

所述集螨盒安装在第一箱体槽内,且集螨盒底部设置有加热孔、侧面设置有排出通槽,所述集螨腔底部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通电发热,且所述电热管上方覆盖有导热板;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液管与药箱的储药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热板设置有排出斜面,所述排出斜面由远离排出通槽一端向靠近排出通槽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板距离集螨盒的最短距离至少为3-5厘米,且第一孔板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储药腔内安装有浮子,所述浮子采用低密度材料制成,其能够漂浮在储药腔内的药液上。

优选地,浮子上还固定有磁铁块,所述药箱位于浮子的外侧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用于探测磁铁块的磁场强;

所述储药腔顶部还通过加药通道与漏斗槽连通,所述漏斗槽呈漏斗状且其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变小,加药通道、漏斗槽均设置在加药块上,加药块固定在药箱外壁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蜂螨杀灭箱,其应用有上述杀灭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箱体、杀灭组件,所述箱体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两端分别贯穿箱体且与外界连通;

所述通道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箱体槽、第二箱体槽,所述第一箱体槽、第二箱体槽面向通道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分别通过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封闭,所述第一孔板、第二孔板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箱体槽内安装有密封壳。

优选地,所述箱体与排出通槽对应处设置有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与排出封堵密封装配,所述排出封堵上设置有把手槽。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还设有电气腔,所述电气腔内安装有plc、电池、采集板、第一继电器、充放电电路,所述采集板的接入端分别与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信号端通讯连接、接出端与pcl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信号能够输送入pcl;

所述电池通过充放电电路进行充放电,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点、plc接电端、采集板接电端、第一霍尔传感器接电端、第二霍尔传感器接电端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出电端导电连接;

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与风扇电机的接电端、电热丝接电端、水泵接电端导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与plc信号端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光伏,所述光伏用于通过太阳能发电,且电量可存在电池中,电池安装在电气腔中;电气腔内安装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无线通讯;电气腔侧壁设有数个贯穿其侧壁连接电气腔与外部的散热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杀灭组件将药剂进行加热、雾化后排出至通道内,从而使得经过通道的密封都能获得药雾覆盖,并且控制药剂量(一般为现有通过铁笼一次性杀灭蜂螨药剂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从而不会将蜜蜂迷晕,但是却能够直接作用在蜂螨上,这就既能够避免直接将蜜蜂迷晕在通道内甚至毒死,同时还能够使得蜜蜂获得充分的时间与药雾接触,也就是蜂螨充分吸收药剂,从而实现迷晕、毒死蜂螨。蜂螨掉落后进入集螨盒,通过加热方式直接杀死,从而获得较好的除螨效果。

2、本发明通过清扫机构能够实现对通道的及时清扫,从而避免未掉落至集螨盒的蜂螨、死亡的密封及其它杂物堵塞通道。

3、本发明通过追踪机构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与太阳光保持较好的照射角度以提高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图1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杀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杀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通道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药箱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药箱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清扫条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通道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5)。

图20是本发明的清扫条和伸缩带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螺杆与铰接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滑卡与伸缩带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伸缩带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追踪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4,一种蜂螨杀灭箱,包括,箱体100、杀灭组件,所述箱体100上设有通道110,所述通道110两端分别贯穿箱体100且与外界连通;

所述通道110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箱体槽101、第二箱体槽102,所述第一箱体槽101、第二箱体槽102面向通道110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分别通过第一孔板631、第二孔板632封闭,所述第一孔板631、第二孔板632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在1.8-2.5毫米之间,这种设计既能够防止蜜蜂穿过,又能够使得从蜜蜂上脱落的蜂螨穿过通孔掉落;

所述第二箱体槽102内安装有杀灭组件的密封壳610,所述密封壳610外壁与第二箱体槽102内壁密封装配且密封壳610内安装有风扇620,为了避免噪音对蜜蜂造成影响,所述风扇采用静音风扇;

所述风扇620运行时,其对第二孔板632一端产生负压,且风扇620另一端分别与回流管(未画出)一端连通,回流管另一端与水泵c642与雾化器c641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将吸取的药雾送回雾化器c641进口;

所述雾化器c641的雾化出口与外连管c610连通,所述外连管c610通过连接短管c620与内连管c630连通,所述内连管c630位于集螨盒c420内侧的集螨腔c421内,最好是贴在集螨腔c421内壁上,且内连管c630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喷雾孔c631。使用时,通过雾化器将药剂制成药雾,然后经过外连管c610、连接短管c620、内连管c630后通过喷雾孔c631喷出,药雾上升、穿过第一孔板的通孔后进入通道110内,从而作用在经过通道的密封身上,然后通过风扇620产生的负压上吸入回流管内进行循环,这能够防止药雾从通道两端逸出,从而节约药剂。

所述集螨盒c420安装在第一箱体槽101内,且集螨盒c420底部设置有加热孔c423、侧面设置有排出通槽c422,所述集螨腔c421底部设置有电热管c650,电热管c650通电发热,且所述电热管c650上方覆盖有导热板c430,所述导热板c430设置有排出斜面c431,所述排出斜面c431由远离排出通槽c422一端向靠近排出通槽c422一端倾斜向下设置。这种设计可以方便排出落在导热板c430上的蜂螨或杂物。

所述导热板c430、集螨盒c420的底部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这种设计可以使得电热丝的热量及时传导至导热板c430、集螨盒c420的底部,从而便于加热杀死蜂螨,且水泵c642与雾化器c641连接的管道可以穿过加热孔c423,从而使得集螨盒c420的底部加热其内部的药剂,以增加雾化效果且增加药效。实际使用时,导热板c430、集螨盒c420加热至60-70摄氏度,设个温度可以将蜂螨烫死,从而杀死蜂螨。

所述第一孔板距离集螨盒的最短距离至少为3-5厘米,且第一孔板631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如塑料。从而使得导热板c430、集螨盒c420的热量到达第一孔板处时不超过25℃,从而避免对蜜蜂造成影响。实际使用时,由于有药雾的作用,到达第一孔板处的温度一般不超过20℃,这种方式与目前的熏蒸类似。

所述水泵c642的进水口通过进液管107与药箱c100的储药腔c101连通,从而在水泵运行时将储药腔c101内的液体药剂加压送入雾化器内,然后通过雾化器雾化成药雾。

所述储药腔c101内安装有浮子c510,所述浮子510采用低密度材料制成,其能够漂浮在储药腔c101内的药液上,且浮子c510上还固定有磁铁块c520,所述药箱c100位于浮子c510的外侧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壳c310、第二固定壳c320,所述第一固定壳c310、第二固定壳c32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霍尔传感器c311、第二霍尔传感器c321,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c311、第二霍尔传感器c321用于探测磁铁块c520的磁场强度,从而判断磁铁块与第一霍尔传感器c311、第二霍尔传感器c321的距离,也就能够得出储药腔内药液的高度、药量。

所述储药腔c101顶部还通过加药通道c202与漏斗槽c201连通,所述漏斗槽c201呈漏斗状且其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变小,加药通道c202、漏斗槽c201均设置在加药块c200上,加药块c200固定在药箱c100外壁上,且加药通道c202顶部通过密封塞c210密封。需要向储药腔c101内加药时,打开密封塞,然后直接向加药通道c202倾倒药液即可。

所述箱体100与排出通槽c422对应处设置有排出通道105,所述排出通道105与排出封堵c410密封装配,所述排出封堵c410上设置有把手槽c411。需要清理集螨腔c421时,首先将手伸入把手槽c411内、外拉,从而驱动排出封堵c410向外移动,直到取出排出封堵c410,最后直接清理集螨腔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00上还设有电气腔141,所述电气腔141内安装有plc、电池、采集板、第一继电器、充放电电路,所述采集板的接入端分别与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信号端通讯连接、接出端与pcl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信号能够输送入pcl;

所述电池通过充放电电路进行充放电,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点、plc接电端、采集板接电端、第一霍尔传感器接电端、第二霍尔传感器接电端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a110的出电端导电连接;

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与风扇电机的接电端、电热丝接电端、水泵接电端导电连接,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与plc信号端导电连接。从而通过plc控制第一继电器的开闭(初始状态时,第一继电器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接触,此时第一继电器断开;使用时,常开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导电,此时第一继电器闭合通电),当第一继电器闭合时,风扇、电热丝、水泵通电运行。

至于如何通过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探测磁铁块位置,这是现有技术,可以直接采用或参考现有电平衡车探测转向角度的霍尔板及对应的转向杆上的磁铁块锁所采用的技术。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光伏(太阳能电池板)a110,所述光伏a110用于通过太阳能发电,且电量可存在电池中,电池安装在电气腔中;电气腔内可以安装无线模块,无线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无线通讯,可以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其信号端与plc信号端通信连接,从而外部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模块向plc发送控制指令。

电气腔侧壁设有数个贯穿其侧壁连接电气腔与外部的散热孔104,所述散热孔用于将电气腔内的热量排出,以为电气腔内的电气设备散热。

进一步地,由于长时间使用后,通道内会产生较多的杂物遮挡第一孔板631,因此申请人增加了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清扫条b300,所述清扫条b300两端分别设有驱动部分b330、中间部分为清扫部分,清扫部分上设有清扫刷b320,所述清扫刷b320可以设置一侧,也可以设置两侧,其用于对第一孔板(和/或第二孔板)所在的通道内表面进行刷洗;

所述清扫部分与驱动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分b310连接,所述驱动部分与螺杆b22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螺杆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b341与第二齿轮b120装配固定、另一端与铰接部分b221可转动装配,所述铰接部分b321通过铰接轴210与升降槽103两侧铰接装配;

所述螺杆装入升降槽103中,所述升降槽103设置在箱体100上且升降槽103通过连接槽1031与通道110连通;

所述连接部分b310可在连接槽1031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驱动部分可在升降槽长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二齿轮b120与第一齿轮b110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b110固定在输出轴b210上,所述输出轴b210装入电机b410内且电机b410可以驱动输出轴转动;

所述电机b410底面和顶面分别与第三固定板b343、第二固定板b342装配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板b343、第二固定板b342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板b341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板b342与拉绳420一端连接固定,拉绳另一端与收放轴220连接固定并缠绕在收放轴220上;

所述收放轴220与设置在箱体100上的轴块120可转动装配且收放轴220一端与第一斜齿轮310装配固定,所述第一斜齿轮310与第二斜齿轮32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在第二输出轴411上,所述第二输出轴411装入第二电机410中且第二电机410可以驱动第二输出轴转动;

所述第三固定板b343与弹性绳430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弹性绳430另一端与限位台130内的固定槽131侧面装配固定,所述弹性绳采用高弹性材料制成,可以是改性硅胶或者拉簧。

初始状态时,清扫机构被拉绳420向上拉动,直到高于通道110靠近限位台130的出口,这能够防止其影响蜜蜂运动;

在需要清扫时,第二电机驱动升降轴转动以释放拉绳,此时,清扫机构会在弹性绳的弹性作用下向下转动直到去与限位台130接触或贴紧,然后电机b410驱动第一齿轮b110转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螺杆b220转动,螺杆转动时,驱动部分会在螺纹的作用下向出口移动,带动清扫刷清扫通道内侧上下面,当清扫刷达到最大行程后,螺杆反转,将清扫刷驱动回原位,如此往复,从而实现对通道内侧的清扫。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清扫后的杂物能够及时排出,可以在限位台130与箱体100之间设置第二排渣槽132,当清扫刷经过时,其会与将杂物推入第二排渣槽中排出;

同时,在通道靠近进口处设置第一排渣口106,当清扫刷经过时会将杂物推入第一排渣口106中排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杂物能够被进一步清洗、排出,可以将通道设置成由远离限位台130一端向靠近限位台130一端倾斜向上,这样首先能够增加蜜蜂爬行时间,药雾作用于蜂螨提供足够的时间,另外还能够使杂物能够被快速清扫至第一排渣口106。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腔141内还安装有水箱142,所述水箱142用于存储清洗液或水,且水箱142进水口与进水管510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510另一端伸出箱体外且使用时可通过进水管510向水箱142内加注清洗液或水;

所述水箱142的出水口与出水管520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520另一端与水盒530内部连通,所述水盒530底面上设有贯穿与水盒530内部的喷淋孔531。使用时,水箱内的清洗液由出水管进入水盒530,然后由水盒530上的喷淋孔流出至通道内对通道底面进行清洗。通过增加清洗剂,能够提高通道内的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蜜蜂从连接槽进入升降槽从而造成螺杆的升降卡顿,可以在连接槽靠近通道一侧设置伸缩带b510,所述采用高弹性材料制成,如高弹性硅胶,当然,所述伸缩带可以采用褶皱伸缩带制作。

参见图21,所述螺杆b220与轴承b230内圈装配固定,所述轴承的外圈与连接筒b240的连接内筒b241装配固定,所述连接筒b240与铰接部分b221装配固定。这种设计能够使得螺杆可随时自由转动,且铰接部分可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以使螺杆随之转动。

参见图22-图23,所述伸缩带靠近进口一端与连接槽端面连接固定,所述伸缩带另一端与滑卡b520连接固定,所述滑卡b520上设有滑卡端b521,所述滑卡端b521与导向滑槽1032可滑动装配;

所述滑卡b520与伸缩绳b530一端连接固定,所述伸缩绳b530另一端绕过导向轮b540与连接槽侧壁或通道侧壁连接固定。所述伸缩绳b530采用高弹性材料制成,如高弹性橡胶。

使用时,连接部分b310推动伸缩带b510设置有滑卡b520一端,从而将伸缩带向进口端压缩,而当连接部分往回运动时,伸缩带会在伸缩绳的作用下复位,也就是恢复初始状态,而伸缩带复位时最好将伸缩槽完全与通道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接电端分别与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的静触点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与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出端导电连接,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的控制端分别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使用时,可通过plc分别控制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的开闭来控制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运行或停止,另外可以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出端之间分别串流电流换向器,电流换向器通过pcl控制其输出电流的方向,从而控制对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电流方向以控制器其转向。

参见图24,为了使光伏a110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光从而提高发电量,而太阳又是东升西落时科变换方位,因此,申请人提出追踪机构,使用时,将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安装在追踪机构上以使光伏能够时刻与太阳光保持较好的照射角度,从而提高发电量,具体如下:

所述追踪机构,包括,驱动杆a220,所述驱动杆a220顶部设有透明罩a222,所述透明罩a222内安装有光照传感器a410,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太阳光照射角度;

驱动杆a220上还设有螺纹,且通过螺纹与驱动块a223旋合装配驱动杆a220底部穿过保护罩a120与第二轴承a660内圈装配固定,所述第二轴承a660外圈与底板a130上的固定筒装配固定,所述驱动杆a220装入保护罩a120内部的部分上还安装有第一齿轮a610,所述第一齿轮a610与第二齿轮a62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a620与第三齿轮a63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a620固定在第一轴体a710上,所述第三齿轮a630固定在第三输出轴a521上,所述第三输出轴a521装入第四电机a520内,且所述第四电机a520可驱动第三输出轴转动;

所述第一轴体a710两端分别与底板a130和保护罩a120可转动装配;

所述驱动块a223与连接杆a210一端铰接,连接杆a210另一端与光伏a110的太阳能发电板通过调整销a310铰接;

所述保护罩a120内侧设有内齿部分a650,所述内齿部分a650与第四齿轮a640啮合并形成内齿轮、齿轮传动结构;

所述第四齿轮固定在第四输出轴a511上,所述第四输出轴a511装入第五电机a510内且第五电机可驱动第四输出轴转动;

所述底板a130装入限位筒a140的限位内筒a141中且与之可转动装配,所述限位筒与箱体100顶面装配固定;

所述光伏a110与设置在驱动杆顶部的固定块a221通过第二调整销a320铰接;

光照传感器进电端与供电装置出电端连接导电且其信号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使用时,通过光照传感器追踪太阳光最强方向(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当然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相应的追踪装置及控制方法),然后传输至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太阳光最强方向与太阳能发电板角度差来调整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转动角度,当第四电机转动时,会驱动驱动杆转动,从而使驱动块在驱动杆轴向移动,驱动块通过连接杆带动光伏a110以第二调整销为中心转动,直到达到控制器输出的调整角度;同时,第五电机启动,驱动保护筒a120转动以调整光伏另一方向的角度。

实际使用时,可以对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分别设置一个电机驱动器,两个电机驱动器分别驱动第四电机、第五电机运行,且电机驱动器控制端与plc信号端通讯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plc对电机驱动器发送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第四电机、第五电机的运行。本实施例中第四电机、第五电机选择步进电机,且其自带正反转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底板与限位内筒a141和箱体顶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限位内筒a141与底板a130接触面、箱体100与底板a130之间设置滚珠a810,使用时,滚珠起到轴承的效果,可大大降低其摩擦力。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光伏的二轴(两个方向)调整。

使用时,本发明设置在蜜蜂进出蜂箱的进出口处,从而使得密封通过通道进出。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