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7401发布日期:2019-06-14 23:52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房内部的温湿度及空气循环流场与布局,对食用菌的生长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当菇房内部温度、湿度及空气流场不均匀时,容易使循环的风直接吹到食用菌上,造成菇体表面干燥开裂、畸形、难以正常生长发育等现象,同时菇房还会出现温度、湿度和通风死角,影响该区域的食用菌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该通风结构能够满足应用环境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的要求,维持了菇房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和温湿度,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所述的菇房一侧设置有回风通道,所述的回风通道与风道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包括与外界进行换气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的菇房顶层设置有导风板,所述的天花板上设置有槽口,所述的菇房顶层和天花板之间设置有蒸发冷却盘管,所述的回风通道下部设置有水平风机,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和蒸发冷却盘管之间设置有循环风机。回风通道口设置有风道切换装置,可根据需要切换为菇房内循环和菇房外循环(新风)模式。

新风通过进风口进入菇房,再依次通过循环风机和蒸发冷却盘管导出,经过导风板和槽口使风向形成与菇房水平面垂直,所述的水平风机在菇房内形成水平风向,从而实现菇房外循环的双风循环,或者通过风道切换装置的回风口,形成菇房内的双风循环。

本发明提出的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通过垂直、水平循环风进行空气流通,不但可以增加食用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且菇房内风速的流场均匀性好,维持了菇房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和温湿度环境,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正常发育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减少栽培时间,降低能耗需求,使食用菌的外观和质量的都显著改善,提升了食用菌的经济价值。由此可以看出,该通风结构具有节能、节省运行费用、提升食用菌栽培的品质,有利于食用菌行业的经济节能目标。

优选,所述的导风板倾斜设置于菇房顶层,所述的导风板的长度从左到右逐渐变大,所述的导风板的间距从左到右逐渐变小。导风板的长度逐渐变长的设置使通过蒸发冷却盘管导出的风可以均匀的通过槽口进入菇房内,维持了菇房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温度和湿度环境。

优选,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上设置有回风口。在菇房内的回风通过回风通道,通过进入风道切换装置的回风口,形成菇房内循环。

优选,所述的天花板上均匀设置有槽口。

优选,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与回风通道连接处设置有内循环阀门,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口阀门,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口阀门。在内循环时内循环阀门开启,进风口阀门和排风口阀门关闭;在外循环时内循环阀门关闭,进风口阀门和排风口阀门开启。

风道切换装置内设置有换热器,外循环时,进风口阀门和排风口阀门开启,回风通道内的二氧化碳经过换热器后通过进风口排出,新风通过新风口进入换热器内经过换热器后通过循环风机进入室内,从而使能量得到回收利用,达到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垂直、水平循环风进行空气流通,不但可以增加食用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且菇房内风的流场均匀性好,维持了菇房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和温湿度环境,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正常发育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减少栽培时间,降低能耗需求,使食用菌的外观和质量的都显著改善,提升了食用菌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风向;

图2是图1中天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风道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菇房;10、循环风机;20、蒸发冷却盘管;30、天花板;31、槽口;40、菇房顶层;41、导风板;50、回风通道;51、水平风机;60、风道切换装置;61、内循环阀门;62、进风口阀门;63、排风口阀门;64、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菇房1一侧设置有回风通道50,回风通道50与风道切换装置60连接,风道切换装置60包括与外界进行换气的进风口和排风口,菇房顶层40设置有导风板41,天花板30上均匀设置有槽口31,菇房顶层40和天花板30之间设置有蒸发冷却盘管20,回风通道50下部设置有水平风机51,风道切换装置60和蒸发冷却盘管20之间设置有循环风机10。

导风板41倾斜设置于菇房顶层40,如图1所示,导风板41的长度从左到右逐渐变大,导风板41的间距从左到右逐渐变小。导风板41的长度逐渐变长的设置使通过蒸发冷却盘管20导出的风可以均匀的通过槽口31进入菇房1内,维持了菇房1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温度和湿度环境。

天花板30上各槽口31的间距可以相同,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天花板30上的槽口31均匀设置。

风道切换装置60上还设置有回风口,在菇房1内的回风经过回风通道50,通过进入风道切换装置60的回风口,再依次通过循环风机10和蒸发冷却盘管20导出,经过导风板41和槽口31使风向形成与菇房水平面垂直,水平风机51在菇房内形成水平风向,形成菇房内的双风循环。新风通过进风口进入菇房,再依次通过循环风机10和蒸发冷却盘管20导出,经过导风板41和槽口31使风向形成与菇房水平面垂直,水平风机51在菇房内形成水平风向,从而实现菇房外循环的双风循环。在实际生产中,菇房通风可根据需要切换为菇房内循环和外循环(新风)模式。

风道切换装置60内设置有换热器64,外循环时,进风口阀门62和排风口阀门63开启,回风通道50内的二氧化碳经过换热器64后通过进风口排出,新风通过新风口进入换热器内经过换热器64后通过循环风机10进入室内,从而使能量得到回收利用,达到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食用菌在菇房1栽培过程中,冷空气通过制冷蒸发冷却盘管20由循环风机10送出,经菇房1顶部的导风板41和天花板的槽口31,形成方向同菇房1水平面垂直的气流进入菇房1。同时水平风机51开启,形成菇房1水平方向的循环流场。通过垂直、水平循环风进行空气流通,不但可以增加食用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且菇房1内风速的流场均匀性好,维持了菇房1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和温湿度环境,减少环境的死角。回风通过回风通道,进入风道切换装置60的回风口,形成菇房1内循环。当需要新风时,风道切换装置60切换为新风输入,通过循环风机10送入菇房1,水平风机51快速将二氧化碳通过回风通道经风道切换装置60由排风口输出,形成菇房1外循环。

以杏鲍菇栽培的过程为例,详细叙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风循环通风过程:

将需要栽培的杏鲍菇菌苞,放置菇房1里。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冷空气通过制冷蒸发冷却盘管20由循环风机10送出,经菇房1顶部的导风板41和天花板的槽口31,形成方向同菇房1水平面垂直的气流进入菇房1。同时水平风机51开启,形成菇房1水平方向的循环流场。这样增加杏鲍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菇房1内风速的流场均匀性好,维持了菇房1内相对稳定均匀的气流和温湿度环境,减少环境的死角,避免二氧化碳在某一区域的沉积,对杏鲍菇成长的影响。回风通过回风通道50,进入风道切换装置60的回风口,形成菇房1内循环。当杏鲍菇栽培过程需要新风时,风道切换装置60切换为新风输入,通过循环风机10送入菇房1,水平风机51快速将二氧化碳通过回风通道50经风道切换装置60由排风口输出,形成菇房1外循环。

本发明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采用双风循环,保证菇房内温湿度场和流场均匀,减少栽培过程盲区和死角,避免二氧化碳的沉积,缩短食用菌栽培周期,降低能耗需求,提高食用菌的合格率,确保品质的稳定。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