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8826发布日期:2019-08-20 20:0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濒危植物回归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



背景技术:

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又称紫杉,是红豆杉科的红豆杉属植物,是我国东北分布的珍贵的第三纪孑遗树种、国家1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濒危植物种类。东北红豆杉体内含有非常珍贵的抗癌特效药物紫杉醇,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东北红豆杉常与其它针阔叶树种混生,具有散生,喜庇荫,生长缓慢等特点,天然资源十分有限。经济利益驱使下的人为过渡开发和利用以及适生环境的减少,使天然的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极剧减少,加剧了东北红豆杉的濒危程度,东北红豆杉已被列入极小种群。所以,扩大东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对东北红豆杉的保护,例如专利cn107439299a公开了一种东北红豆杉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的方法,通过从东北汪清引进幼苗,在北京地区的苗圃中栽培,使用改良后的土壤进行栽培,使东北红豆杉能够大量引种至北京地区并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该专利有助于扩大东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和栖息范围。

虽然该引种栽培的方法能够扩大东北红豆杉的种群数量和栖息范围,但是苗圃栽培的方法对苗圃土壤和苗圃内环境要求较高,且受到苗圃内营养物质、生长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苗圃内东北红豆杉体内一些营养物质、抗癌物质的含量和质量远低于野外环境下的东北红豆杉。

回归是野生植物种群重建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拯救和保护非常有效的保护方式。现有技术下尚未存在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技术,若直接移栽将导致东北红豆杉成活率低,因此,急需研发一种适宜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以提高东北红豆杉在野外的成活率,为今后东北红豆杉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能够实现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并提高东北红豆杉在野外的成活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苗:筛选苗龄为1-2年和/或4-5年的回归幼苗;

s2、起苗:在4月-5月初,将所述s1步骤中筛选的回归幼苗进行起苗,其中,苗龄为1-2年的回归幼苗采取营养袋苗的方式起苗,苗龄为4-5年的回归幼苗采用裸根起苗的方式起苗;

s3、运输:将所述s2步骤中起苗后的回归幼苗运输到林场;

s4、移栽:在5月,将所述s3步骤中的回归幼苗进行移栽;

s5、防护:在所述s4步骤中移栽完成后的回归幼苗的主干涂抹植物防啃剂。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中:

在苗龄为1-2年的回归幼苗运输前,所述回归幼苗采用营养袋保持湿润;

在苗龄为4-5年的回归幼苗运输前,将所述回归幼苗的裸根在水中浸泡20-40分钟,再进行假植处理。

营养袋苗相对于根系裸露的苗,是指幼苗根系包裹有土壤,且土壤外部包覆有营养袋。营养袋苗能够实现带土移栽,有助于保护幼苗根系,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营养袋主要使用塑料袋。

假植是苗木栽种或出圃前的一种临时保护性措施。假植处理主要是对掘取的苗木不立即种植,暂时将其集中成竖或排壅土栽植在无风害、冻害和积水的小块土地上,以免失水枯萎,影响成活。

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所述回归幼苗移栽的林型选自红松紫椴林、红松云冷杉林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红松紫椴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5-0.6,所述红松云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55-0.8。

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红松紫椴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55,所述红松云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55或0.8。

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所述回归幼苗在移栽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

进一步地,所述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为50mg/kg,所述回归幼苗在所述生根粉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20-40分钟。更进一步优选为,浸泡时间为3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生根粉优选为abt3号生根粉。生根粉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强化、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重要酶的活性,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诱导植物不定根或不定芽的形态建成,调节植物代谢作用强度,达到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作物产量、质量与抗性的目的。abt生根粉系列是中国林科院王涛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多种型号,其中abt3号生根粉主要用于苗木移栽、播种育苗和飞机播种等,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成长活率,增加抗逆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苗龄为1-2年的回归幼苗按照25-35cm的种植间距移栽,苗龄为4-5年的回归幼苗按照2-4m的种植间距移栽。更进一步优选为,苗龄为1-2年的回归幼苗按照30cm的种植间距移栽,苗龄为4-5年的回归幼苗按照3m的种植间距移栽。

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回归幼苗移栽后浇水的步骤;浇水部位为幼苗根部;其中,苗龄为1-2年的回归幼苗的浇水量为120-170ml,苗龄为4-5年的回归幼苗的浇水量为200-300ml。

进一步地,所述s5步骤中,植物防啃剂采用毛刷涂抹,涂抹位置为所述回归幼苗的根部及分枝。植物防啃剂具有有效驱避老鼠、狍子等野生动物防止其啃食幼苗的功能

进一步地,在所述s5步骤涂抹植物防啃剂之后,每隔一个月对回归幼苗进行观察并拔除杂草。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能够实现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将苗圃中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回归至自然生长的环境,并且通过采用本发明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能够提升东北红豆杉在野外回归的成活率。

本发明确定了适宜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林型,由于林型的不同,林内树种组成以及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也会发生改变;本发明采用红松紫椴林、红松云冷杉林作为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林型,能够有助于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率。本发明还确定了适宜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林型的林分郁闭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苗:采用于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镇购得的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1-2年苗龄的生东北红豆杉幼苗和4-5年苗龄的生东北红豆杉幼苗各50棵;

s2,起苗:杜荒子林场5月初出现大面积降雪,因此于2018年5月11日起苗,其中1-2年苗龄的幼苗采取营养袋苗的方式起苗,4-5年苗龄的幼苗采用裸根起苗的方式起苗,在起苗的过程中,保持幼苗湿润,保护好幼苗的根系;

s3,运输:于起苗的当日下午将幼苗运输到汪清县的杜荒子林场栽培;在运输前,1-2年苗龄的幼苗保持营养袋湿润,4-5年苗龄的幼苗将裸根幼苗在水中浸泡30分钟;将带有土坨的幼苗放置在铺有一定厚度土壤的箱子中,运输前在箱子里浇水,以保持运输时幼苗土壤润湿;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对带土坨的1-2年苗龄的幼苗少量多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对4-5年苗龄的幼苗进行假植处理;

s4,移栽: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55的红松、紫椴林作为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林型;因为汪清地区5月初仍存在降雪,雪化后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解冻深度适宜,降水概率高,且赶上东北红豆杉的生长期,因此于5月15日对运输到杜荒子林场的东北红豆杉开始移栽,移栽地点为杜荒子林场的头道沟内;移栽前,随机选取25棵1-2年苗龄的幼苗和25棵4-5年苗龄的幼苗采用浓度为50mg/kg的生根粉溶液泡根,浸泡半小时,余下幼苗不采用生根粉溶液浸泡;移栽时,1-2年苗龄的幼苗按照30cm的种植间距移栽,4-5年苗龄的幼苗按照3m的种植间距移栽,采取“一提、两锹、三踩”的方法,即先前后两锹确定穴盘位置,再将幼苗放入穴盘的移栽方法,以保证根系舒展,深度适宜,在填土一半后轻提幼苗,再踩实,以保证幼苗根系和土壤充分接触,最后盖上土壤踩实,以防止幼苗倒伏或者弯曲;移栽后,立即在幼苗根部浇水以保证幼苗根部土壤的湿润,1-2年苗龄的幼苗浇水量为150ml左右,4-5年苗龄的幼苗浇水量为200-300ml,由于野外取水困难,可采用塑料瓶以及水桶接水并浇灌。

s5,防护:由于野外东北红豆杉小苗常常会被老鼠、狍子等动物啃食而死亡,因此在东北红豆杉幼苗的主干部位涂植物防啃剂以保护幼苗,直接使用毛刷涂抹,涂抹位置为从幼苗根部至最下端分枝,上下涂抹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植物防啃剂可以选用于市场购得的众元植物防啃剂;

s6,后续管理:移栽后每个月一次上山进行幼苗的管理工作,以人工除草的方式拔除幼苗周边出现的杂草或者灌木,拔除完全遮盖住幼苗的小灌木;并观测幼苗苗高、地径、冠幅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病虫害和动物啃食等情况。

采用本实施例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后,截止2018年9月25日,东北红豆杉幼苗已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情况如下:

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4棵,死亡6棵,总成活率为88%;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2棵,死亡3棵,成活率为88%,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2棵,死亡3棵,成活率为88%。

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9棵,死亡1棵,总成活率为98%;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4棵,死亡1棵,成活率为96%,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5棵,死亡0棵,成活率为10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s4步骤中,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80的红松、云冷杉林作为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林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后,截止2018年9月25日,东北红豆杉幼苗已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情况如下:

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8棵,死亡2棵,总成活率为96%;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3棵,死亡2棵,成活率为92%,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5棵,死亡0棵,成活率为100%。

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9棵,死亡1棵,总成活率为98%;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5棵,死亡0棵,成活率为100%,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4棵,死亡1棵,成活率为96%。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s4步骤中,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55的红松、云冷杉林作为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林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后,截止2018年9月25日,东北红豆杉幼苗已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情况如下:

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8棵,死亡2棵,总成活率为96%;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4棵,死亡1棵,成活率为96%,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4棵,死亡1棵,成活率为96%。

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5棵,死亡5棵,总成活率为90%;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1棵,死亡4棵,成活率为84%,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4棵,死亡1棵,成活率为96%。

对照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s4步骤中,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56的杨桦林作为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林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后,截止2018年9月25日,东北红豆杉幼苗已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情况如下:

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5棵,死亡5棵,总成活率为90%;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2棵,死亡3棵,成活率为88%,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3棵,死亡2棵,成活率为92%。

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4棵,死亡6棵,总成活率为88%;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2棵,死亡3棵,成活率为88%,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2棵,死亡3棵,成活率为88%。

对照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s4步骤中,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32的杨桦林作为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林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后,截止2018年9月25日,东北红豆杉幼苗已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情况如下:

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0棵,死亡10棵,总成活率为80%;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19棵,死亡6棵,成活率为76%,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1棵,死亡4棵,成活率为84%。

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2棵,死亡8棵,总成活率为84%;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1棵,死亡4棵,成活率为84%,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1棵,死亡4棵,成活率为84%。

对照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s4步骤中,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8的杨桦林作为东北红豆杉的野外回归林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后,截止2018年9月25日,东北红豆杉幼苗已正常生长,本实施例中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情况如下:

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7棵,死亡3棵,总成活率为94%;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4棵,死亡1棵,成活率为96%,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3棵,死亡2棵,成活率为92%。

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共50棵,成活43棵,死亡7棵,总成活率为86%;其中,未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0棵,死亡5棵,成活率为80%,进行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幼苗共25棵,成活23棵,死亡2棵,成活率为92%。

由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能够使得的东北红豆杉野幼苗在野外回归的成活率达到88%以上;相对于选用红松紫椴林、红松云冷杉林以外的林型交叉培育,本发明采用红松紫椴林、红松云冷杉林作为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林型,能够显著提高东北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并且,在所选用的红松紫椴林、红松云冷杉林林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移栽在红松云冷杉中时成活率最高,达到98%;4-5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比1-2年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移栽成活率更高;幼苗在移栽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相比于不适用生根粉溶液浸泡的成活率更高。由上述实施例的数据还可知,将红松云冷杉林作为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林型时,选用林分郁闭度为0.8的红松云冷杉林,相比于选用林分郁闭度为0.55的红松云冷杉林,东北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更高;将杨桦林作为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林型时,选用林分郁闭度为0.8的杨桦林,相比于选用林分郁闭度为0.56或林分郁闭度为0.32的杨桦林,东北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更高;说明林型的林分郁闭度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具有影响。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采用本发明的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方法,能够提升东北红豆杉在野外回归的成活率;并且通过采用适宜东北红豆杉野外回归的红松紫椴林、红松云冷杉林林型和适宜的林分郁闭度,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成活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