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林组合种植菌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268发布日期:2019-08-17 01:17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林组合种植菌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菌菇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林组合种植菌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退耕还林,使得农业用地在减少,如何在退耕还林的同时,保证粮食作物的供应充足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通常的观念里,种植树木就只能种植树木,种植粮食作物也只能单单种植粮食作物,这种观点在大众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导致要么占用林地破坏环境,以实现粮食增产;要么就是保护环境,退耕还林,又导致粮食、菜蔬用地不足。怎么平衡二者的关系,是如今人们纠结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开发一种菌菇、林木、家禽、农作物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该种生产方式解决了菌菇培养地点、农作物秸秆处理、家禽粪便处理和退耕还林一系列问题,做到菌菇产品的绿色生产,以农林组合的方式提高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提供农林组合种植菌菇的方法,包括林地的选择、菌菇的选择与栽培和菌菇废料的再利用,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林间地点的选择,选择树木高大、枝叶在树干中上部(离地1.5-2.0米)的林地;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坡度整体在0-25度的地面,可以人为对地面稍加整改;种植地附近最好有洁净水源,也可人工装配水管;林地郁闭度在0.60-0.80,光亮适宜,可在不影响林木健康生长的情况下适当修剪树木枝丫达到郁闭度要求;

步骤2:菌菇种类的选择,根据所选林地的温度、湿度、光亮和季节的特点,选择性培养香菇、平菇、灵芝、木耳等菌菇;

步骤3:培养料的准备,选择山林枯树枝40-60份、水稻秸秆20-30份、玉米秸秆20-30份、石膏1-3份和蒸馏水50-60份,其中山林枯树枝、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石膏均用粉碎机粉碎成<60目的粉末,然后和蒸馏水混合,得到培养料;

步骤4:培养料的灭菌,使用加热搅拌釜灭菌,设置温度130-140℃,灭菌时间4-5h,灭菌完成后自然冷却到20-25℃;也可以采用培养料堆制诱发灭菌法灭菌,将各种原料加水混合均匀后,使其含水量在60-65%,搭堆后覆盖薄膜,通过堆制产生25-45℃的温度,当料堆深度40-42cm处温度≥45℃时即可翻堆,翻堆后再次堆成原状、覆盖薄膜,当料堆深度40-42cm处的料温≥45℃时,料中的孢子即可萌发,从而完成灭菌;

步骤5:灭菌培养料的接种,待上述灭菌培养料冷却到20-25℃的时候,加入固体菌菇的菌株,菌株加入量为培养料的8-12%,然后搅拌均匀;

步骤6:接种培养料的装袋,将接种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得到菌菇培养基袋,并在菌菇培养基袋上开设透气孔,总体透气孔的面积占菌菇培养基袋面积的15-20%;

步骤7:搭建林间菌菇培养架,利用较大木材搭建柜式层架,视场地大小搭建3-6层;

步骤8:菌菇的日常管理,将菌菇培养基袋放置在培养架上,根据天气、温度、光照、湿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架侧面的密封板,以调控培养的环境条件,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90%,培养时间为80-140天;

步骤9:成品菌菇的采集,采完第一批菌菇后,停止喷水1-3天,然后菌墙行间肥土灌注食用菌营养液,半个月又可现蕾,共可采5批以上菌菇;

步骤10:采集后的菌菇放置在阴凉的环境中,便于运输保存;

步骤11:菌菇培养的下脚料再利用,采摘后的菌菇培养基作为鹅、鸭和鸡等禽的养殖场的地面垫料,第一层厚度以10-12cm为宜,然后每3-5天加铺一层菌菇培养基,厚度以3-5cm或者不见禽粪便为宜。

步骤12:地面垫料的再利用,家禽饲养后的地面垫料中含有大量鹅粪、鸡粪或鸭粪,通过腐熟以后可作农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用于水稻、玉米种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山林枯树枝为各种枯树枝的混合物,树枝的种类没有限定,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均为干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聚乙烯塑料袋的尺寸优选20cm×60cm×0.05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中,培养架有多层,培养架的层数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更改,正常情况下优选3-6层;培养架上设有挂钩,与之配套的有带孔眼的密封板,培养架的两侧可安装密封板,两侧的密封板分为全闭式密封板、2/3式密封板和1/3式密封板,两侧的密封板根据环境条件选择使用,大雨天选择全闭式密封板,避免菌菇被雨水冲刷,光亮较强时选择2/3式密封板,光亮较弱时选择1/3式密封板,阴天无光亮时不用密封板;培养架的两端也有密封板,为全闭式密封板,正常情况下两端的密封板一直挂在培养架上;通过不同密封板的组合使用,减轻了菌菇对山林郁闭度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1中,菌菇培养基地附近配备有家禽养殖场,当菌菇采摘结束后,菌菇的培养基可作为家禽养殖场的垫料;先将培养基运到能够有阳光直射的地方,然后摊开,使厚度为5-10cm,在阳光下暴晒,每隔1-2h翻动一次,使上下培养基接受阳光照射均匀,使培养基的水分充分蒸发,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将培养基中的细菌杀灭,根据天气情况,整个晾晒的时间为2-3天,晒干后的培养基放到大棚或其他不淋雨的地方长期储存;家禽养殖场的布局,先用尼农网圈出整个饲养的范围,然后选择其中地势略高的地方作为家禽的栖息地,避免雨水对栖息地的冲刷,将栖息地整理平整,尽量去除较大的石块或其他尖锐的物体,避免对上层材料的破坏,整理完毕后,在地面上铺一层6-8cm后的细沙或是松软的土壤,作为基底层;然后在松软土层上面铺一层较厚的防水的塑料膜,作为防水层;在塑料膜上面铺上一层40-60目的尼农网,便于上层垫料的清理;尼农网的上面铺上10-12cm的干燥的菌菇培养基,家禽的栖息地的地面处理完毕;栖息地的干燥培养基能够给家禽提供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松软的培养基对家禽的脚步起到保护作用,干燥的培养基还能够吸收家禽粪便的异味、水分,正常情况下,每3-5天在原来垫料的基础上再铺一层干燥的菌菇培养基,从第二层开始,厚度比第一层要薄,能够覆盖住家禽的粪便即可,通常3-5cm;在饲养的过程中,当栖息地的垫料厚度足够厚的时候,清理更换一次整个垫料,只需牵拉到尼农网的四角,将整个上层培养基垫料移走,再铺上新的干燥培养基即可,尼农网的采用,使培养基垫料的清理更为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中,从家禽栖息地移走的培养基垫料可当作农用有机肥料。将混有家禽粪便的培养基移至地势较高且空旷的地方,堆成圆堆形状,底面直径为1.5-2.5m,高度为1-1.5m,上面覆盖一层耐热的防水布,避免雨水对堆料的浸透,让混有家禽粪便的培养基垫料充分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整个堆料的温度升高,杀灭堆料中的虫卵、细菌和微生物,减轻害虫、细菌和微生物对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伤害,整个发酵时间维持在20-30天,发酵完成后的培养基垫料即可当做农业有机肥使用。

其中,本发明的菌菇培养点为山间林地,在种植树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食用的菌菇产品,充分利用了山间林地的空间。林地的选择主要根据温度、湿度和郁闭度,种植菌菇的种类则依据林间的条件。菌菇的生长条件可以通过培养架四周的密封板调节通风、光照、雨水等因素,做到生长条件适宜。雨水不足时,也可以利用喷水壶来控制湿度。

培养架可以做成很多层,充分利用空间,尽可能多的放置菌菇培养袋。高度0.5-1.5m,方便工人的平时观察生长情况、安装拆卸密封板以及洒水等日常作业。培养架的四周可以安装密封板,密封板分为全闭式密封板、2/3密封板和1/3密封板,下大雨时可用全闭式密封板,其余时间根据环境条件选择使用。

培养基的原料95%以上为山林里的枯树枝、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枯树枝在山林里随处可见,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均是农林废弃物,农民处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通常采取就地焚烧,会造成污染空气、温室效应。而这些农林废弃物拿来用作菌菇的培养基,则做到了变废为宝、高附加值利用,且避免了环境污染。

菌菇采集后的培养基,可作家禽养殖场的垫料,充分吸收家禽的粪便,吸收臭味,降低家禽的生病率,改善家禽的饲养条件。这样降低了家禽饲养场所的打扫次数,正常情况,家禽的饲养场所一天打扫一次,使用垫料后,可每隔3-5天铺料一次,幼禽时可8-10天铺料一次,大大减少了养殖过程的劳动量,减少了人工成本。

混合了家禽粪便的垫料发酵后可用作农用有机肥料,这些垫料的主要成分为:枯树子分解产物、水稻秸秆分解产物、玉米秸秆分解产物和家禽粪便,是绝佳的农用有机肥料。垫料当做肥料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化学复合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的板结,有利于土壤透气率的提高,减少了农作物根部的腐烂。并且有机肥较化学类的复合肥而言,有机肥的元素种类更全面,缓释效果更佳,一次施肥,肥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复合肥则需要少量多次的施加,不然会引起烧苗现象。

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山林空间,在不砍伐林地的情况下,做到生态培养菌菇,既保护了环境,又培养了食用菌菇,增加了经济效益。

2.培养架的多层设计,便于放置更多的菌菇培养基,生产更多的菌菇。培养架的两侧设置了不同种类的密封板,有全闭式密封板、2/3密封板和1/3密封板,两端设有全闭式密封板,做到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环境调节,使菌菇可以培养的时间更长,环境条件要求更低,增加了菌菇培养的适应性。

3.菌菇培养基的原材料95%以上为枯树枝、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均为农林废弃物,成本低廉,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减少了稻壳秸秆、玉米秸秆的燃烧,减轻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4.菌菇采集后的培养基作为家禽饲养场所的垫料,松软垫料避免了家禽脚部的伤害,减轻了饲养场所的臭味,改善了家禽的生长环境,减少发病率,提高了家禽的肉质水平;垫料的使用,还减少了饲养员的打扫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

5.混合了家禽粪便的垫料,经过发酵处理后,是一种优异的有机肥料,元素种类更全面。减少了复合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的板结,增加了土壤透气性,防止农作物根部腐烂,降低了施肥的频率,减小农民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菌菇培养流程图

图2林间培养架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以香菇的种植为例,按照香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合适的培养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实施例1

步骤1:选择合适的林地,林地要求树木高大,枝丫上树杆上部,便于日常管理、作业;坡度整体在0-25度,部分坡度过大的地方可以人工整改,一些石块较多的地方,可以人工将石块清除;林间郁闭度在0.60-0.80,可以人工栽种树木或修剪枝丫达到郁闭度要求。

步骤2:以种植香菇为例,选择香菇菌种(申香215,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步骤3:培养料的准备,选择山林枯树枝45份、水稻秸秆30份、玉米秸秆23份、石膏2份和蒸馏水55份,然后将山林枯树枝、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石膏均用粉碎机粉碎成<60目的粉末,再和蒸馏水混合,得到培养料;

步骤4:培养料的灭菌,使用加热搅拌釜灭菌,设置温度130-140℃,灭菌时间4-5h,灭菌完成后自然冷却到20-25℃;

步骤5:灭菌培养料的接种,待上述灭菌培养料冷却到20-25℃的时候,加入固体菌菇的菌株,菌株加入量为培养料的8-12%,然后搅拌均匀;

步骤6:接种培养料的装袋,将接种培养料装入尺寸为20cm×60cm×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得到菌菇培养基袋,并在菌菇培养基袋上开设透气孔,总体透气孔的面积占菌菇培养基袋面积的15-20%;

步骤7:搭建林间培养架,培养架有多层,培养架的侧面有密封板,密封板分为全闭式密封板、2/3式密封板和1/3式密封板,见图2;

步骤8:每年的8月1日-8月10日左右,将菌菇培养袋放置在培养架上,根据天气、温度、光照、湿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架侧面的密封板,以调节培养的环境条件,菌丝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20-25℃、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15-23℃;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在干燥时每天对菇体喷水;培养时间为100-110天;

步骤9:成品菌菇的采集,采完第一批菌菇后,停止喷水1-3天,然后菌墙行间肥土灌注食用菌营养液,半个月又可现蕾,共可采5批以上菌菇;

步骤10:采集后的菌菇放置在阴凉的环境中,便于运输保存;

步骤11:采摘后的菌菇培养基作为鹅、鸭、鸡养殖场的地面垫料,家禽栖息地的地面处理步骤具体为:先去除石头等尖锐物体,然后铺上细沙或是松软土壤,作为基底层;基底层上面铺上防水的塑料膜,作为防水层,隔绝地面潮湿水汽;防水层上面再铺上一层40-60目的尼农网,方便上层垫料的清理;尼农网上再铺上干燥的10-12cm厚的菌菇培养基垫料;以后每隔3-5天再铺一层培养基垫料以盖住家禽的粪便,当培养基垫料厚度达到50-60cm,整体清理一次,牵拉尼农网即可移动上层垫料;

步骤12:地面垫料的再利用,家禽饲养后的地面垫料中含有大量鹅粪、鸡粪或鸭粪,通过腐熟以后可作农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用于水稻、玉米种植。

实施例2

培养料的准备,选择山林枯树枝50份、水稻秸秆25份、玉米秸秆23份、石膏2份和蒸馏水55份,其余步骤和条件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培养料的准备,选择山林枯树枝55份、水稻秸秆20份、玉米秸秆23份、石膏2份和蒸馏水55份,其余步骤和条件和实施例1相同。

将以上三个实施例培养的菌菇进行统计,计算三种方式的平均出菇量、培养时间和生物学转化率,得出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培养袋的平均出菇量在0.82-0.91kg,实施例2的出菇量最高,达到了0.91kg,这样的出菇量在香菇种植领域很高;培养时间基本相差不大,都在100-110天的范围内;生物学转化率较高,均在85%以上,实施例2的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2%。

按照本发明的所提供的方法,设计了家禽栖息地的处理方案,该方案减轻了粪便产生的气味和粪便滋生的细菌,改善了家禽的生产条件,让家禽的生病率下降,提高了家禽的肉质水平;而且该家禽栖息地的处理方案减少了工人对家禽栖息地打扫的次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培养基垫料的再发酵,生产出优质的有机农家肥,该方式生产的农家肥,具有肥力持久、元素含量丰富,减少了化学复合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板结,增加了农田、菜园等土壤的透气性,并且减少了农民的施肥次数,减轻施肥者的工作强度。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不砍伐树林的前提下,做到了粮食增产,保护环境的同时,又生产出了美味可口的菌菇产品,是一种有效的组合种植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