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及养虾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1318发布日期:2019-08-24 09:08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及养虾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及养虾池。



背景技术:

在水产虾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脱壳的现象,而且水产虾的脱壳频率较高,脱出的虾壳会堆积在养虾池的池底,如果不做处理,虾壳会在虾池内慢慢腐烂,影响水质,不利于水产虾的养殖,而且人工清理繁琐,效率不高,无法同时兼顾多个养虾池的清理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脱出的虾壳会堆积在养虾池的池底,如果不做处理,虾壳会在虾池内慢慢腐烂,影响水质,不利于水产虾的养殖,而且人工清理繁琐,效率不高,无法同时兼顾多个养虾池的清理工作的技术问题,提供应用于养虾池的排污装置及养虾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包括:

养殖池;

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还包括:

设于所述养殖池周侧或所述养殖池内的多个输水单元;

设于所述养殖池内的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上设有用于排出所述养殖池内沉淀物的排污口;

套设于所述排污口外的外壳;以及

设于所述排水单元上驱动所述外壳相对所述排污口上下移动的拉伸机构,向所述拉伸机构施加拉力后,所述外壳向上移动,露出所述排污口,释放所述拉伸机构,所述外壳向下移动,封闭所述排污口;

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凹腔,所述排水单元设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排污口的上边缘的高度高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面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凹腔之间设有间隙,允许所述养殖池内的沉淀物堆积于所述间隙内,且所述排污口的下边缘位于所述凹腔的底表面与所述养殖池的底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内还设有与所述多个输水单元上下设置的曝气单元,所述输水单元输入的新鲜水源将所述曝气单元输出的空气气泡从所述养殖池的下部传带至溢出所述养殖池的恒定水位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单元的上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周面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所述多个输水单元与所述排水单元配合,保持所述恒定水位面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具有第一水压高度差,以将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以及附着于水面的气泡通过多个所述排水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备一定配重,释放所述拉伸机构后,所述外壳能够通过惯性克服所述养殖池内水的浮力,向下移动并封闭所述排污口,所述外壳的周身上分布有多个排水网孔,且所述排水网孔的直径不大于3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输水单元包括:

第一进水管,设于所述养殖池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口伸入所述养殖池内;

第二进水管,绕所述养殖池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单元包括出水管道,以及套设于所述出水管道一端的封闭管;所述出水管道的底部向所述养殖池外延伸,且设有与排污口连通的出污口,所述封闭管可拆卸连套设于所述出污口外,且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出污口之间具有第二水压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单元包括:

第一曝气管,环绕所述养殖池内壁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一曝气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之间设有固定装置,以使所述第一曝气管悬空,所述第一曝气管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

多个第二曝气管,对称于所述出水管道设置,所述第二曝气管呈盘型设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用于对所述养殖池内的水提供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机构包括:

固定环,设于所述外壳上;

多个连接环,对称设于所述出水管道上,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多个连接环的固定部;

多个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环并且锁紧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张紧装置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养虾池,所述养虾池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排水单元上设置排污口,将养殖池内的水和虾壳排出,避免虾壳堆积过多或者养殖池内的水没有流动而富营养化,导致至水产虾死亡;通过控制外壳移动的位置,实现排污口的开启或者关闭,通过排污口与养殖池内水位的压力差,将污水和虾壳排出至虾池外,解决了水产虾脱掉的虾壳堆积问题以及人工清理繁琐,效率不高,而且无法同时兼顾多个养虾池的清理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应用于养虾池的排污装置及养虾池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外壳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外壳处于开启位置时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养虾池的水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3所示,一种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包括:养殖池10;所述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养殖池10周侧或所述养殖池10内的多个输水单元20;设于所述养殖池10内的排水单元30,所述排水单元30上设有用于排出所述养殖池10内沉淀物的排污口301;套设于所述排污口301外的外壳40;以及设于所述排水单元30上驱动所述外壳40相对所述排污口301上下移动的拉伸机构50,向所述拉伸机构50施加拉力后,所述外壳40向上移动,露出所述排污口301,释放所述拉伸机构50,所述外壳40向下移动,封闭所述排污口301;所述养殖池10的底部设有凹腔110,所述排水单元30设于所述凹腔110内,且所述排污口301的上边缘301a的高度高于所述养殖池10的底面100的高度。所述养殖池10在使用时,会通过所述多个输水单元20输入自来水或海水,本申请用于但不限于养殖水产虾,也可是其他具有脱壳特性的水产生物,由于水产虾具有脱壳的特性,因此养殖池10的底部会堆积较多的虾壳,堆积的虾壳会使所述养殖池10内的水富营养化,因此需要将虾壳打捞出所述养殖池10外,由于水产虾的脱壳次数多以及脱壳周期频繁,人为打捞不足以完成虾壳的清理,所述排水单元30大体设于所述养殖池10的中心,水流动时具有惯性且养殖池10内的水流出时呈旋涡状,因此排水单元30设于所述虾池10的中心时,可以通过水流的方向将所述养殖池10内的虾壳带向所述排污口301,所述排污口301通过所述外壳40开启或者关闭,避免了所述排污口301一直开启,将水产虾排出虾池外,所述排污口301的上边缘301a的高度高于所述养殖池10的底面100的高度,避免了虾壳堆积于所述外壳40的下方,在所述排污口301处形成一个盲区,导致虾壳堆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0与所述凹腔110之间设有间隙,允许所述养殖池10内的沉淀物堆积于所述间隙内,且所述排污口301的下边缘301b位于所述凹腔110的底表面1100与所述养殖池10的底面100之间。所述间隙用于扩大排出虾壳的面积,避免虾壳在所述排污口301附近推挤而造成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10内还设有与所述多个输水单元20上下设置的曝气单元60,所述输水单元20输入的新鲜水源将所述曝气单元60输出的空气气泡从所述养殖池10的下部传带至溢出所述养殖池10的恒定水位面。所述曝气单元60用于增加所述养殖池10内的含氧量,加快氧气溶解的效率,所述恒定水位面使所述养殖池10内的水位保持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单元30的上部设有排水口302,所述排水口302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装置310,所述过滤装置310的周面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孔3110,所述多个输水单元20与所述排水单元30配合,保持所述恒定水位面h与所述过滤装置310之间具有第一水压高度差h1,以将所述养殖池10内的水以及附着于水面的气泡通过多个所述排水孔3110排出。附着于水面的气泡会将水里的废气附带出水面外,通过排出所述养殖池10,保持所述养殖池10内的含氧率,避免水产虾缺氧死亡,通过保持水位,恒定的排出气泡以及部分废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0具备一定配重,释放所述拉伸机构50后,所述外壳40能够通过惯性克服所述养殖池10内水的浮力,向下移动并封闭所述排污口301,所述外壳40的周身上分布有多个排水网孔401,且所述排水网孔401的直径不大于3cm。所述外壳40由密度超过水的金属制成,所述外壳40外涂有以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为基料的防水涂层,避免所述外壳40生锈,污染水源,导致水产虾死亡,所述排水网孔401用于减小所述外壳40在所述虾池10内的压力,避免由于压力过大,所述驱动装置50无法使所述外壳310上移,所述排水网孔401的直径不大于3cm,避免水产虾通过所述排水网孔401被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输水单元20包括:第一进水管210,设于所述养殖池10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进水管210的进水口2110伸入所述养殖池10内;第二进水管220,绕所述养殖池10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220上设有多个出水孔2201。所述第一进水管210和所述第二进水管220通过外部的水泵送水,所述出水孔2201内喷出的水具有较大的压力能够提高空气交换的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单元30包括出水管道320,以及套设于所述出水管道320一端的封闭管330;所述出水管道320的底部向所述养殖池10外延伸,且设有与排污口301连通的出污口303,所述封闭管330可拆卸连套设于所述出污口303外,且所述排水口302与所述出污口303之间具有第二水压高度差h2。所述第二水压高度差h2使得拆除所述封闭管330后,虾壳等由于水压差能够通过所述出污口303被排出,而不是堆积在所述出水管道320的管底。述出水管道320包括:排污管340,设于所述凹槽110内,所述排污口301设于所述排污管340的一端且靠近所述凹槽110的底面1100,所述出污口303设于所述排污管340的另一端;排水管350,设于所述排污管340的上端与所述排污管340可拆卸连接,所述排水口302设于所述排水管350上,所述过滤装置3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排水口302上,所述过滤装置310在本实施例中为球型过滤头,所述排污口301在所述排污管340上呈栅格设置,所述排污口301由呈栅格形状设置的多个排污孔3001组合而成。所述出水管道30还包括设于所述排水管350与所述排污管340之间的锥形连接管360,所述锥形连接管360的上端套设于所述排水管350的底部,所述锥形连接管360的下端套设于所述排污管340的上部,以使所述排污管340和所述排水管350连通。所述锥形连接管360用于连接所述排水管350与所述排污管340,避免排水管350由于管径较小无法直接与所述排污管340连接。所述排水管330的管身直径小于所述排污管340的管身直径。避免所述排水管330的水压与所述排污管340出的水压相同,水流的方向无法控制,所述锥形连接管360的底部外凸,用于限制所述外壳40上移的上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单元60包括:第一曝气管610,环绕所述养殖池10内壁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一曝气管610与所述第二进水管220之间设有固定装置620,以使所述第一曝气管610悬空,所述第一曝气管610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6110;多个第二曝气管630,对称于所述出水管道320设置,所述第二曝气管630呈盘型设于所述养殖池10的底部,用于对所述养殖池10内的水提供空气。所述第一曝气管610和所述第二曝气管630均由外部的气泵提供空气,所述第一曝气管610用于对养殖池10内壁周边提供空气,所述多个第二曝气管630呈盘型用于对所述于对养殖池10的中部提供空气,增加氧气交换的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机构50包括:固定环510,设于所述外壳40上;多个连接环520,对称设于所述出水管道320上,所述出水管道320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多个连接环520的固定部370;多个张紧装置530,所述张紧装置530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环520并且锁紧于所述固定环510上,所述张紧装置53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养殖池10的侧壁120上。所述张紧装置530为具有良好弹性的绳索或者胶绳,该张紧装置530的一端从所述连接环520内穿过后,锁紧于所述固定环510上,所述连接环520能够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避免锁紧在虾池内被水产虾带动,引起打结的问题,所述张紧装置53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虾池10的侧壁120上,用以将所述张紧装置530处于拉紧状态;使用时通过拉动所述张紧装置530,使所述外壳40向上移动,露出所述排污口301;松开所述张紧装置530,所述外壳40通过重力向下移动,关闭所述排污口301,无需清洁人员进入所述虾池内捕捞虾壳,而且提高了排出虾壳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养虾池,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应用于养虾池的空气循环排污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排水单元30上设置排污口301,将养殖池内的水和虾壳排出,避免虾壳堆积过多或者所述养殖池10内的水没有流动而富营养化,导致至水产虾死亡;通过控制所述外壳40移动的位置,实现所述排污口301的开启或者关闭,通过所述排污口301与所述养殖池10内水位的压力差,将污水和虾壳排出至虾池外,解决了水产虾脱掉的虾壳堆积问题以及人工清理繁琐,效率不高,而且无法同时兼顾多个养虾池的清理工作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