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物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1300发布日期:2019-08-24 09:0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物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属于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物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喷洒药物,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由于鲤鱼的养殖池塘面积通常比较大,因此通常需用船协助进行施药,以便于将药物喷洒到池塘中央和池塘的各个角落。现有技术中,人工泼洒或喷洒的药物大多停留在水体表层,仅有一小部分药物在重力、风力的扰动以及分子的扩散运动等作用下进入到池塘底部,导致池塘施药量分布不均,池塘表层水体和底层水体的药物浓度差距显著。鲤鱼活动范围主要在池塘底部,喷于池塘表面的药物对鲤鱼作用有限,因此,现有的施药方式和施药装置对鲤鱼养殖产生的用药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物喷洒装置,其利于水体交换和水质改善,利于药物进入池塘下层,能提高鲤鱼免疫力,降低鲤鱼发病率,对鲤鱼的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物喷洒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储药罐、电源、控制器、水泵、喷药泵、喷药管以及设置在船尾的船体驱动电机,所述储药罐内装有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喷药管与喷药泵的出液口相连通,喷药泵的进液口与储药罐的药液连通;储药罐的上端设有加药口和加水口,水泵的出水管通过加水口伸入到储药罐中,水泵的进水管伸入到池塘水体中,进水管的进水口离池塘底部的距离为5-15cm,伸入到池塘水体中的进水管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可绕进水管转动的旋转结构;水泵、喷药泵、船体驱动装置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

本发明通过设置喷药泵,可将储药罐内的药液抽到喷药管中继而喷洒到池塘中,无需人工泼洒药物,解决了人工施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药物泼洒不均匀的问题。待药物喷洒完毕或需要稀释药物时或清洗储药罐时,可开启水泵,此时池塘下层的水体被抽入到储药罐中,能起到稀释药液、清洗储药罐,完成池塘上层与池塘下层水体交换的作用。在上下层水体交换的过程中,还使更多的药物进入到池塘下层,有利于药物对活动于池塘底层的鲤鱼更好地发挥防治作用。此外,在池塘下层的水体抽到储药罐继而从喷药管喷洒到池塘上层的过程中,水体与空气接触,提高了水体溶氧,同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因此回到池塘的水体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溶氧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池塘氨氮含量,有利于降低鲤鱼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鲤鱼的活力和免疫力、改善鲤鱼的健康状态。在船体运行时,进水管上的旋转结构能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绕着进水管转动,因此能减少和消耗水流对进水管的阻力和冲击力,有利于船体顺利前行并能延长进水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进水管的下端为上翻式弧形结构,进水管的进水口开口朝上,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避免底部淤泥或泥沙吸入水管,堵塞水管。优选地,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50-100目的滤网,其优点是避免池塘水体中的生物吸入到进水管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结构可以为套在进水管上的圆环,圆环的内径略大于进水管的直径,相邻的圆环之间还设有限位凸起,相邻的圆环被限位凸起隔开。优选地,所述圆环为弹性材质,以缓冲圆环结构对进水管的撞击力,以及风浪和水流对进水管的冲击。

优选地,所述旋转结构包括圆环和铰接于圆环上的叶片,铰接于圆环上的叶片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相邻的两个旋转结构之间设有限位凸起,相邻的两个旋转结构被限位凸起隔开。铰接于圆环上的叶片在风浪和水流的冲击下晃动,可缓冲风浪以及水流对进水管的冲击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搅动水体,增加水体溶氧,且有利于药液在水体中分布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喷药管的喷药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为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莲蓬头。

优选地,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导线、蓄电池和用于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在电源控制器的蓄电池接口,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电源控制器的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发电装置,可在白天发电并将电储存到蓄电池,更为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储药罐的底端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重力传感器将监测的重力数据传递给控制器,以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了解药液的剩余量,进而及时补充药液或开启水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8-10:5-6: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0-25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30-40℃、10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3-4h后,再50-60℃、10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50-60分钟,再70-80℃、10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20-3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5000-10000r/min离心分离5-10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网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晒干的枇杷叶丝按照2-3: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4-6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40-60℃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2-15:1-2:6-8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1-0.3%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20-3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08~1.12,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本发明的药液组分绿色天然,不易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药物中加入黄原胶可减少和避免药液中的各组分被水流冲散,进而有利于药液各组分之间发挥协同作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液能提高鲤鱼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概率,预防多种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设置喷药泵,可将储药罐内的药液抽到喷药管中继而喷洒到池塘中,无需人工泼洒药物,解决了人工施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药物泼洒不均匀的问题。待药物喷洒完毕或需要稀释药物时或清洗储药罐时,可开启水泵,此时池塘下层的水体被抽入到储药罐中,能起到稀释药液、清洗储药罐,完成池塘上层与池塘下层水体交换的作用。在上下层水体交换的过程中,还使更多的药物进入到池塘下层,有利于药物对活动于池塘底层的鲤鱼更好地发挥防治作用。此外,在池塘下层的水体抽到储药罐继而从喷药管喷洒到池塘上层的过程中,水体与空气接触,提高了水体溶氧,同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因此回到池塘的水体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溶氧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池塘氨氮含量,有利于减少鲤鱼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鲤鱼的活力和免疫力、改善鲤鱼的健康状态。在船体运行时,进水管上的旋转结构能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绕着进水管转动,因此能减少和消耗水流对进水管的阻力和冲击力,有利于船体顺利前行并能延长进水管的使用寿命。(2)本发明的药液组分绿色天然,不易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药物中加入黄原胶可减少和避免药液中的各组分被水流冲散,进而有利于药液各组分之间发挥协同作用,有利于药效发挥。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液能提高鲤鱼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病概率,预防多种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泵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其中,1-船体、2-储药罐、3-旋转结构、4-限位凸起、5-水泵、6-喷药泵、7-喷药管、8-船体驱动电机、9-重力传感器;

21-加药口、22-加水口;

51-水泵的出水管、52-水泵的进水管、521-进水管的进水口;

31-圆环、33-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一种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物喷洒装置,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上设有储药罐2、电源、控制器、水泵5、喷药泵6、喷药管7以及设置在船尾的船体驱动电机,所述储药罐8内装有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喷药管7与喷药泵6的出液口相连通,喷药泵6的进液口与储药罐2的药液连通;储药罐的上端设有加药口21和加水口22,水泵的出水管51通过加水口伸入到储药罐2中,水泵的进水管52伸入到池塘水体中,进水管的进水口521离池塘底部的距离为10cm,伸入到池塘水体中的进水管上设有多个可绕进水管转动的旋转结构3;水泵5、喷药泵6、船体驱动装置8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进水管的下端为上翻式弧形结构,进水管的进水口开口朝上;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80目的滤网(图中未画出)。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导线、蓄电池和用于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在电源控制器的蓄电池接口,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电源控制器的太阳能电池板接口电连接。储药罐的底端设有重力传感器9,所述重力传感器9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进水管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旋转结构为套在进水管上的圆环31,圆环31的内径略大于进水管的直径,相邻的圆环之间还设有限位凸起4,相邻的圆环被限位凸起隔开,所述圆环为弹性材质。

本发明通过设置喷药泵,可将储药罐内的药液抽到喷药管中继而喷洒到池塘中,无需人工泼洒药物,解决了人工施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药物泼洒不均匀的问题。待药物喷洒完毕或需要稀释药物时或清洗储药罐时,可开启水泵,此时池塘下层的水体被抽入到储药罐中,能起到稀释药液、清洗储药罐,完成池塘上层与池塘下层水体交换的作用。在上下层水体交换的过程中,还使更多的药物进入到池塘下层,有利于药物对活动于池塘底层的鲤鱼更好地发挥防治作用。此外,在池塘下层的水体抽到储药罐继而从喷药管喷洒到池塘上层的过程中,水体与空气接触,提高了水体溶氧,同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因此回到池塘的水体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溶氧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池塘氨氮含量,有利于降低鲤鱼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鲤鱼的活力和免疫力、改善鲤鱼的健康状态。在船体运行时,进水管上的旋转结构能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绕着进水管转动,因此能减少和消耗水流对进水管的阻力和冲击力,有利于船体顺利前行并能延长进水管的使用寿命。由于进水管的下端为上翻式弧形结构,进水管的进水口开口朝上,可避免底部淤泥或泥沙吸入水管,堵塞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80目的滤网,其优点是能避免池塘水体中的生物吸入到进水管道中。本实施例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发电装置,可在白天发电并将电储存到蓄电池,更为节能环保。设置重力传感器的作用是将监测的重力数据传递给控制器,以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了解药液的剩余量,进而及时补充药液或开启水泵。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旋转结构3包括套在进水管上的圆环31和铰接于圆环上的叶片33,铰接于圆环上的叶片的数量为三个,相邻的两个旋转结构之间设有限位凸起4,相邻的两个旋转结构被限位凸起隔开。铰接于圆环上的叶片在风浪和水流的冲击下晃动,可缓冲风浪以及水流对进水管的冲击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搅动水体,增加水体溶氧,且有利于药液在水体中分布更为均匀。

实施例3

一种实施例1-2中的储药罐内装的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8:5: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0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3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3h后,再6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50分钟,再8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2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5000r/min离心分离5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枇杷叶丝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5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50℃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2:1:8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1%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3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09,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实施例4

一种实施例1-2中的储药罐内装的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10:5: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5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4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4h后,再6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60分钟,再8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3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5000r/min离心分离5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枇杷叶丝按照3: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4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45℃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5:1:6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2%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2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08,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实施例5

一种实施例1-2中的储药罐内装的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9:5: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0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3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4h后,再5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50分钟,再7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2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10000r/min离心分离5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枇杷叶丝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4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45℃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2:2:6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1%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2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09,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实施例6

一种实施例1-2中的储药罐内装的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9:6: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5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4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3h后,再5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60分钟,再7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3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10000r/min离心分离5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枇杷叶丝按照3: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6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50℃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5:1:8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2%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2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10,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实施例7

一种实施例1-2中的储药罐内装的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10:5: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0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4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4h后,再5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60分钟,再8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3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5000r/min离心分离10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枇杷叶丝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5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55℃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5:2:6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3%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3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12,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实施例8

一种实施例1-2中的储药罐内装的可降低鲤鱼发病率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8:6:1的重量比称取青蒿、金银花、姜黄,研磨粉碎并混合,加入重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2倍的蒸馏水,超声波震荡处理25分钟;

(2)将步骤(1)的混合液转移至水浴振荡器中,30℃、1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4h后,再6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60分钟,再80℃、200r/min水浴条件下震荡处理20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机中,以5000r/min离心分离6min,取上清液;

(3)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榨汁,用80目筛绢过滤,取所得到的仙人掌汁液;

(4)用细刷刷去枇杷叶绒毛,用水洗净,将枇杷叶切丝,晒干;将蒲公英与枇杷叶丝按照3:1的重量比混合,放入砂锅中,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倍的清水,常温浸泡6小时,大火烧开后文火煎煮至剩余溶液为初始溶液的1/3-1/2,停止煎煮,冷却至40℃时,用80目筛绢过滤,得蒲公英与枇杷叶的煎煮液;

(5)将步骤(2)所得的上清液、步骤(3)所得的仙人掌汁液、步骤(4)所得的煎煮液按照14:1:7的重量比混合,向混合液中加入重量为混合液质量的0.3%的黄原胶,超声波处理25分钟;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液于压力为-0.06~-0.08mpa、温度为40~4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45℃时1.10,4℃保存备用;

(7)施药时,将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用清水稀释,喷洒于池塘上使用。

用法用量:在鲤鱼疾病的高发期,或疾病的流行季节,每亩水体施用100g-200g步骤(6)所得的黏稠液,根据发病情况,患病池塘每3-7天施用一次。

本发明的药液组分绿色天然,不易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药物中加入黄原胶可减少和避免药液中的各组分被水流冲散,进而有利于药液各组分之间发挥协同作用,有利于药效发挥。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液能提高鲤鱼免疫力,降低鲤鱼疾病的发病概率,预防多种疾病,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治疗效果。

以上实施例是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