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29522发布日期:2019-09-21 00:1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茶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其油茶籽油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物质,如亚油酸、油酸、角鲨烯等,是可与橄榄油相媲美的天然植物食用油。目前,随环境的变化,油茶树的病害越来越多严重,导致油茶产量大为降低,严重影响油茶种植的收益。目前,油茶树叶病害的防护主要采用药物喷洒的方式。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84711.4)公开的“防治油茶炭疽病的制剂及应用”,所述制剂的有效成分由四氢黄连碱、香芹酚、乙菌利组成;该发明将有效成份复配,不仅可以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提高药效及持效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相比单一的成份,效果更加显著。

另一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410734828.X)公开的“一种油茶炭疽病防治方法”,按计量称取黄芪、大蒜、瓜蒌、远志、知母、丁香、黄芩、五倍子和蛇床子,粉碎后混匀,用丙酮提取两次,减压浓缩至膏状,然后用水稀释,在早春时按照一定次数喷洒,在年中、盛夏和秋季分别进行喷洒,不仅能有效的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对于局部出现了小范围病害能够及时的治愈,使用后统计,治愈率在97%以上。

还有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711366995.3)公开的“油茶树软腐病的防治方法”,它包括在油茶树树苗移栽种植时,先在种植地挖好的穴中铺上一层鹅卵石,接着铺上一层经过粉碎的秸秆,接着再倒入酒糟和黄心土;当每株油茶树平均出现1个~5个带有病斑的叶子时,喷洒由木葡萄茎叶乙醇提取物、草珊瑚全株乙醇提取物、苦楝皮乙醇提取物、草酸以及水制成的溶剂;在对油茶树进行冬季整枝修剪后,喷施喷洒由板蓝根、商陆青色果实研磨液、白醋以及水制成的溶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等病害发生、提高油茶产量的防护液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发明一种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是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中药叶液30-50 中草药液20-35 氰戊菊酯0.5-1.5

蔬菜根液10-20 乳化剂5-10;

其制备过程如下:先将中药叶液和中草药液混匀,然后加入占其重量 1.1-1.6%的三羟甲基丙烷、0.2-0.5%的壳聚糖、0.1-0.25%的氯化锌,搅匀,静放20-30min,再转投至蒸发器中,在90-105℃下高温蒸发至其体积减少至75-80%,得蒸发混合液;再将蔬菜根液、氰戊菊酯和乳化剂按顺序缓慢加入,边加边搅,待全部加完后,转移至蒸炒锅中用小火缓慢蒸炒至固形物量在10.5-12.5mg/ml,然后用孔径在0.02-0.1cm的滤袋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

其优化的技术方案一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中药叶液50 中药草液20 氰戊菊酯1.5

蔬菜根液10 乳化剂5。

其优化的技术方案二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中药叶液30 中药草液35 氰戊菊酯0.5

蔬菜根液20 乳化剂10。

其优化的技术方案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中药叶液40 中药草液28 氰戊菊酯1

蔬菜根液15 乳化剂8。

所述的中药叶液是由艾叶、七里香、烟叶、白萝卜叶、甘蔗叶按 2-3:1:0.5:1:1-1.5的重量比例制备而成,其制备过程如下:

⑴、艾叶预处理:将艾叶与3-4倍重量的清水混合投入蒸馏器中,煮沸蒸馏至水液中的桉叶素含量在0.06-0.12mg/ml,过滤,收集蒸馏后的处理艾叶,备用;

⑵、七里香预处理:将七里香与4-5倍重量的清水以及占七里香重量3-5%的醋酸钾混合,投入蒸煮器中,先在50-60℃下温浸3.5-5h,再煮沸蒸馏至水液体积减少60-70%,过滤,分别收集蒸馏后的处理七里香和七里香蒸馏液;再将七里香蒸馏液与处理七里香混合,再次煮沸处理 40-65min,趁热过滤,收集七里香水液,备用;

⑶、白萝卜叶预处理:将白萝卜叶与相同重量的河沙混合,投入蒸炒锅中,在40-55℃下蒸炒2-3.5h,分离,得蒸炒白萝卜叶;再将蒸炒白萝卜叶剪成宽度在1-1.2cm、长度在1-2cm的匀片,然后投入相同重量、质量分数在8-12%的食醋溶液中,在30-38℃下密封浸泡1-2天,过滤,收集白萝卜叶食醋溶液,备用;

⑷、水提液准备:将处理艾叶以及烟叶和甘蔗叶混合,经粉碎机处理成20-40目的混合粗料,然后加入占其重量50-60%、60-70℃的温水,搅匀,密封处理3-5天,过滤,得一次水提液和滤渣;再向滤渣中加入占原混合粗料重量70-90%、60-70℃的温水和占原混合粗料重量20-35%、体积浓度为5-10%的食醋,在60-70℃下恒温密封处理10-15h,过滤,得二次水提液;将两次水提液合并,然后在60-70℃下真空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 1.2-1.8mg/ml,得水提液,备用;

⑸、中药叶液制备:先将上述水提液、七里香水液、白萝卜叶食醋水液混合混合均匀,再经低温(温度为45-58℃)真空浓缩至体积减少 30-35%,即得中药叶液。

所述的中草药液是由香蜂草、辣椒叶、盾果草、连线草按 2-3:1-1.2:0.3:0.4-0.7的重量比例制备而成,其制备过程如下:

⑴、香蜂草液制备:先将香蜂草粉碎成5-15目的香蜂草粗粉,然后投入相同重量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6号溶剂油、正己烷等)中,搅拌处理至有机溶剂中的丁子香酚的含量在0.01-0.2mg/ml,过滤,收集香蜂草有机溶剂液;再将香蜂草有机溶剂液经低温(温度为40-48℃)真空浓缩至丁子香酚的含量在0.35-0.55mg/ml,得香蜂草有机溶剂浓缩液;再将香蜂草有机溶剂浓缩液均匀撒入相同重量的β-环糊精中,搅匀,然后转移至烘箱中,在50-60℃下干燥5-6h,得β-环糊精混合料;再向β- 环糊精混合料中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0.3-0.6%、温度为36-45℃的柠檬酸钠水溶液,边加边搅,至β-环糊精混合料溶解完全,然后过滤,得香蜂草液,备用;

⑵、辣椒叶粉制备:将新鲜辣椒叶洗净,再与相同重量的细砂混合,投入蒸炒锅中,用小火翻动蒸炒5-10min,捞出并分离出辣椒叶,自然晾干至水分小于4%,得蒸炒辣椒叶;再将蒸炒辣椒叶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成为辣椒叶粉,备用;

⑶、盾果草液制备:先将盾果草粉碎成40目以上的盾果草粉末,然后与2-3倍重量的6号溶剂油一起投入浸提罐中,搅拌处理1.5-3h,搅拌速率控制为900-1200r/min,并同时每隔40-60min,按照每千克盾果草粉末0.12-0.18m3的比例向浸提罐中通入酸水雾(由质量分数为5-10%的盐酸经蒸馏而得),处理完后,过滤,收集盾果草溶剂液;再将盾果草溶剂液经低温(温度为50-62℃)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0-30%,得盾果草溶剂浓缩液;再将盾果草溶剂浓缩液均匀撒入与原盾果草粉末相同重量的明胶中搅匀,得混合明胶料;再将混合明胶料投入相同重量的沸水中,待混合明胶料完全溶解后,再经低温(温度为55-68℃)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 60-70%,过滤,收集滤液,即得盾果草液,备用;

⑷、连线草液制备:先将连线草切成宽度小于0.5cm的条状,然后与 2-4倍重量的清水混合,投入蒸馏器中,煮沸蒸馏至水液体积减少40-55%,抽滤,得蒸馏连线草;再将蒸馏连线草投入2-3倍重量、体积浓度75%以上的乙醇中,搅拌浸泡处理至乙醇液中的棕榈酸含量在0.1-0.2mg/10ml,过滤,得连线草乙醇浸泡液;再将连线草乙醇浸泡液转入容器(不锈钢桶) 中,敞开置于相对湿度在80-90%的环境中处理6-10h,期间每隔1-2h搅拌10-15min,然后转移至浓缩器中,在低温(温度为55-60℃)真空下浓缩至乙醇浓度在50-55%,过滤,收集过滤出的连线草液,备用;

⑸、中草药液制备:先将连线草液与辣椒叶粉混合,投入容器罐中,在50-60℃下搅拌处理2-3.5h,然后经孔径小于15μm的滤膜装置过滤,收集初混过滤液;再将初混过滤液与盾果草液、香蜂草液混匀,并经低温 (温度为55-60℃)真空浓缩至固形物含量在5.2-12.2mg/ml,然后经滤纸真空抽滤,收集过滤液,即得中草药液。

所述的蔬菜根液是由大葱根、大蒜根、白菜根、黄秋葵叶按0.5:2-3: 1:0.3-0.5的重量比例制备而成,其制备过程如下:

⑴、大葱根液制备:将洗净的大葱根阴干至水分小于15%,然后粉碎成40-50目的大葱根细粉;再将大葱根细粉按1:2-3的重量比例投入体积浓度60%以上的乙醇液中,浸泡处理至乙醇液中的固形物含量为 0.05-0.15mg/ml,过滤,得大葱根乙醇浸泡液;再将大葱根乙醇浸泡液转投至旋转蒸发器中,在45-55℃下真空浓缩至乙醇浓度在46-50%,然后将占原大葱根重量2.5-3.0%、100-200目的蛭石颗粒加入蒸发器中,混合后在5-8min内升温至65-72℃、并真空浓缩至乙醇浓度在32-38%,控制蒸发器的旋转速度为45-50r/min,过滤,收集浓缩液后的大葱根液,备用;

⑵、大蒜根粉制备:将洗净的大蒜根投入相同重量、质量分数为8-12%的食醋溶液中,常温浸泡处理30-40min,过滤,得食醋处理大蒜根;再将食醋处理大蒜根阴干至水分小于7.5%,并粉碎成40目以上的大蒜根细粉;再将大蒜根细粉投入1.5-2.5倍重量的沸水中,煮沸处理至水溶液中的固形物含量在0.05-0.12mg/ml,停止加热,待水温降至40-52℃时过滤,收集大蒜根水溶液;再将大蒜根水溶液经喷雾干燥,即得大蒜根粉,备用;

⑶、白菜根液制备:将洗净的白菜根放入微波真空干燥器中,在频率为100-140Hz、功率为90-105W、真空度为4-8KPa下干燥处理15-22min,得干白菜根;再将干白菜根粉碎成200目以上的白菜根细粉,然后与100 目的微粉硅胶按等重量比例混匀,得混合白菜根干粉;再向混合白菜根干粉中加入2-3倍重量的沸水,搅匀,密封静放处理至水温降至室温,过滤,收集白菜根水溶液;再将白菜根水溶液经低温(温度为60-68℃)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35-40%,然后经孔径小于50μm的滤膜装置抽滤,即得白菜根液,备用;

⑷、黄秋葵叶液制备:将洗净的新鲜黄秋葵叶与相同重量、质量分数为0.3-0.55%的磷酸钠溶液混合,并经打浆机处理成黄秋葵叶粗浆料,然后经挤压过滤,收集黄秋葵叶滤液;再将黄秋葵叶滤液用食用乙醇调节至乙醇度在40-50%,并在10-15min内预热至50-65℃,然后加入占原黄秋葵叶滤液重量0.5-1.2%的硅胶脱色砂,搅拌处理30-40min,过滤,收集黄秋葵叶处理滤液;再将黄秋葵叶处理滤液用食用乙醇调节其乙醇度至 70%以上,并用质量分数为5.0-6.5%的碱(碳酸钠或碳酸钾或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水溶液调节其pH值至6-6.5,然后静放20-35min,过滤,收集黄秋葵叶醇液;再将黄秋葵叶醇液经低温(温度为55-60℃)真空浓缩至固形物量为1.2-3.2mg/ml,并经孔径小于10μm的滤膜抽滤,即得黄秋葵叶液,备用;

⑸、蔬菜根液制备:先将黄秋葵叶液和大葱根液混匀,并升温至55-60 ℃,再将大蒜根粉投入其中,恒温搅拌处理2-4h,得三者混溶料;再将三者混溶料转投至蒸发器中,并同时向蒸发器中加入占其重量2.2-3.2%的明胶、0.2-0.3%的明矾,然后在低温(温度为60-65℃)真空下浓缩至无醇,然后与白菜根液混匀,自然静放10-12h,再经孔径小于2.2μm的滤膜抽滤,收集过滤水液,即得蔬菜根液。

所述的乳化剂是按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先将清洗干净的黄精置于容器中放置15-18h,再转移至蒸煮锅中架空的筛板上,通入蒸汽,密封蒸煮至锅底部出现占原黄精重量15-20%的粘稠液体时,过滤,收集黄精粘稠液体;再将黄精粘稠液体与占原黄精重量15-25%的氰乙基纤维素、 2-2.5%的苯甲酸钠混合均匀,然后在5-10min内升温至70-80℃,再恒温处理4-5.5h,过滤,收集混合黄精粘稠液体;再将混合黄精粘稠液体与占原黄精重量5-8.5%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搅匀,即得乳化剂。

与此同时,还提供一种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的使用方法,其使用过程如下:

①、用量:对于五年以下树龄的油茶树:将稀释5倍以上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按100-200kg/667㎡的用量均匀喷洒到油茶树叶的上下表面;对于五年以上树龄的油茶树:将稀释5倍以上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按 300-460kg/667㎡的用量均匀喷洒到油茶树叶的上下表面;

②、使用时间:每年的五月初至十月底;

③、时间间隔:每隔22-30天喷施一次,每次在10:00-14:00时间段喷洒;遇30℃以上的高温天气,需在傍晚补施一次;遇雨天,需在隔天补施一次,且用量为正常用量的1.5-2.0倍。

本发明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采用中药叶液、中药草液、蔬菜根液、氰戊菊酯、乳化剂制备而成,其中:

艾叶(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有消毒、杀虫作用。

七里香[叶或根,Murraya paniculata(L.)Jack.]味辛而芳香,具有驱逐蚊虫、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抗性等作用。

烟叶(Nicotiana tabacum L.)富含多种氨基酸、烟碱、多萜类物质,是天然的“生物农药”和“绿色农药”,不仅具有杀菌、杀虫等功效,同时经土壤分解后还能提供充足养分。

白萝卜叶(White Radish)中的芥子油味辛辣,有杀菌、抗菌功效,其所含的维生素C等物质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延长其他抗菌成分的利用周期。

甘蔗叶(Saccharum officinarum)中黄酮含量丰富,有抗菌、杀菌的功效。

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 L.)中的芳香精油具有杀菌杀虫功效,其所含的丁子香酚为天然的低毒杀虫剂。

辣椒叶(Capsicum annuum L.)叶有黄酮、生物碱等活性成分,有抗菌、杀虫等功效。

盾果草(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中的乌苏酸、齐墩果酸属于三萜成分,具有广泛的杀菌、抗炎等功效。

连线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富含薄荷酮、柠檬烯、鞣质等活性物质,具有芳香气味,对多种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均有抑制或灭杀作用。

大葱根(Allium fistulosum L.var.giganteum Makion)性温、味辛,有刺激性的挥发油以及二烯丙基甲醚等活性物质,有较强的杀菌或抑抑制细菌、病毒的功效。

大蒜根(Garlic)中富含大蒜素等活性成分,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灭杀作用。

白菜根(Brassica rapa var.glabra)味甘、微苦,营养元素丰富,起辅助作用。

黄秋葵叶(Abelmoschus esculentus)味苦微寒,含有黄酮以及挥发性芳香物质,具有抗菌功效。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可提供天然的植物多糖与甾体皂苷,增强乳化剂的粘性和发泡性。

氰戊菊酯是一种广谱的杀虫杀菌物质。

上述诸多原料合用,使得本发明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既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还具有防虫、驱虫功效;通过叶面喷施,可防止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等病害,减少油茶树叶因病害而导致的枯黄、落叶等,维护油茶树叶对油茶树生长的生理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油茶树的产量。

本发明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曾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进行了对比试验,选择炭疽病害程度中度、鲜油茶果产量在160kg/667㎡左右的天然油茶林作为试验林,考察期为3年,下表为试验对照数据:

试验对照数据表

(注:上表中的试验油茶林与对照油茶林的立地条件、土壤、水肥、小区气候等基本接近,同龄、同品种;试验油茶林采用本发明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及其使用方法进行防护;对照油茶林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防护)。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连续三年的试验,试验油茶林相比于对照油茶林,其鲜油茶果的平均产量分别高出21kg/667㎡、93kg/667㎡、162kg/667 ㎡,可见,有比较好的防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以例举的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其制备过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㈠、原料预处理:

⑴、中药叶液制备:

①、备料:按2.5:1:0.5:1:1.2的重量比例分别取艾叶、七里香、烟叶、白萝卜叶、甘蔗叶,备用;

②、艾叶预处理:将艾叶与3.5倍重量的清水混合投入蒸馏器中,煮沸蒸馏至水液中的桉叶素含量在0.09mg/ml,过滤,收集蒸馏后的处理艾叶,备用;

③、七里香预处理:将七里香与4.5倍重量的清水以及占七里香重量 4%的醋酸钾混合,投入蒸煮器中,先在55℃下温浸4.5h,再煮沸蒸馏至水液体积减少65%,过滤,分别收集蒸馏后的处理七里香和七里香蒸馏液;再将七里香蒸馏液与处理七里香混合,再次煮沸处理55min,趁热过滤,收集七里香水液,备用;

④、白萝卜叶预处理:将白萝卜叶与相同重量的河沙混合,投入蒸炒锅中,在48℃下蒸炒3h,分离,得蒸炒白萝卜叶;再将蒸炒白萝卜叶剪成宽度在1cm、长度在2cm的匀片,然后投入相同重量、质量分数在10%的食醋溶液中,在35℃下密封浸泡2天,过滤,收集白萝卜叶食醋溶液,备用;

⑤、水提液准备:将处理艾叶以及烟叶和甘蔗叶混合,经粉碎机处理成30目的混合粗料,然后加入占其重量55%、65℃的温水,搅匀,密封处理4天,过滤,得一次水提液和滤渣;再向滤渣中加入占原混合粗料重量80%、65℃的温水和占原混合粗料重量28%、体积浓度为8%的食醋,在 65℃下恒温密封处理12h,过滤,得二次水提液;将两次水提液合并,然后在65℃下真空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1.5mg/ml,得水提液,备用;

⑥、中药叶液合成:先将上述水提液、七里香水液、白萝卜叶食醋水液混合混合均匀,再经低温(温度为52℃)真空浓缩至体积减少32%,即得中药叶液,备用。

⑵、中草药液制备:

①、备料:按2.5:1.1:0.3:0.5的重量比例分别取香蜂草、辣椒叶、盾果草、连线草,备用;

②、香蜂草液制备:先将香蜂草粉碎成10目的香蜂草粗粉,然后投入相同重量的正己烷中,搅拌处理至有机溶剂中的丁子香酚的含量在 0.12mg/ml,过滤,收集香蜂草正己烷液;再将香蜂草正己烷液经低温(温度为45℃)真空浓缩至丁子香酚的含量在0.45mg/ml,得香蜂草正己烷浓缩液;再将香蜂草正己烷浓缩液均匀撒入相同重量的β-环糊精中,搅匀,然后转移至烘箱中,在55℃下干燥6h,得β-环糊精混合料;再向β-环糊精混合料中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0.45%、温度为40℃的柠檬酸钠水溶液,边加边搅,至β-环糊精混合料溶解完全,然后过滤,得香蜂草液,备用;

③、辣椒叶粉制备:将新鲜辣椒叶洗净,再与相同重量的细砂混合,投入蒸炒锅中,用小火翻动蒸炒8min,捞出并分离出辣椒叶,自然晾干至水分小于4%,得蒸炒辣椒叶;再将蒸炒辣椒叶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成为辣椒叶粉,备用;

④、盾果草液制备:先将盾果草粉碎成40目以上的盾果草粉末,然后与2.5倍重量的6号溶剂油一起投入浸提罐中,搅拌处理2.5h,搅拌速率控制为1000r/min,并同时每隔50min,按照每千克盾果草粉末0.15m3的比例向浸提罐中通入由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经蒸馏而得的酸水雾,处理完后,过滤,收集盾果草溶剂液;再将盾果草溶剂液经低温(温度为 55℃)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5%,得盾果草溶剂浓缩液;再将盾果草溶剂浓缩液均匀撒入与原盾果草粉末相同重量的明胶中搅匀,得混合明胶料;再将混合明胶料投入相同重量的沸水中,待混合明胶料完全溶解后,再经低温(温度为62℃)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65%,过滤,收集滤液,即得盾果草液,备用;

⑤、连线草液制备:先将连线草切成宽度小于0.5cm的条状,然后与 3倍重量的清水混合,投入蒸馏器中,煮沸蒸馏至水液体积减少48%,抽滤,得蒸馏连线草;再将蒸馏连线草投入2.5倍重量、体积浓度75%的乙醇中,搅拌浸泡处理至乙醇液中的棕榈酸含量在0.15mg/10ml,过滤,得连线草乙醇浸泡液;再将连线草乙醇浸泡液转入容器(不锈钢桶)中,敞开置于相对湿度在85%的环境中处理8h(加速胆碱等物质的氧化分解),期间每隔1.5h搅拌12min,然后转移至浓缩器中,在低温(温度为58℃) 真空下浓缩至乙醇浓度在52%,过滤,收集过滤出的连线草液,备用;

⑥、中草药液合成:先将连线草液与辣椒叶粉混合,投入容器罐中,在55℃下搅拌处理3h,然后经孔径小于15μm的滤膜装置过滤,收集初混过滤液;再将初混过滤液与盾果草液、香蜂草液混匀,并经低温(温度为58℃)真空浓缩至固形物含量在8mg/ml,然后经滤纸真空抽滤,收集过滤液,即得中草药液,备用。

⑶、蔬菜根液制备:

①、备料:按0.5:2.5:1:0.4的重量比例分别取大葱根、大蒜根、白菜根、黄秋葵叶,制备;

②、大葱根液制备:将洗净的大葱根阴干至水分小于15%,然后粉碎成45目的大葱根细粉;再将大葱根细粉按1:2.5的重量比例投入体积浓度60%以上的乙醇液中,浸泡处理至乙醇液中的固形物含量为 0.1mg/ml,过滤,得大葱根乙醇浸泡液;再将大葱根乙醇浸泡液转投至旋转蒸发器中,在50℃下真空浓缩至乙醇浓度在48%,然后将占原大葱根重量2.8%、150目的蛭石颗粒加入蒸发器中,混合后在6min内升温至68℃、并真空浓缩至乙醇浓度在35%,控制蒸发器的旋转速度为45-50r/min,过滤,收集浓缩液后的大葱根液,备用;

③、大蒜根粉制备:将洗净的大蒜根投入相同重量、质量分数为10%的食醋溶液中,常温浸泡处理35min,过滤,得食醋处理大蒜根;再将食醋处理大蒜根阴干至水分小于7.5%,并粉碎成40目以上的大蒜根细粉;再将大蒜根细粉投入2倍重量的沸水中,煮沸处理至水溶液中的固形物含量在0.08mg/ml,停止加热,待水温降至45℃时过滤,收集大蒜根水溶液;再将大蒜根水溶液经喷雾干燥,即得大蒜根粉,备用;

④、白菜根液制备:将洗净的白菜根放入微波真空干燥器中,在频率为100-140Hz、功率为90-105W、真空度为6KPa下干燥处理18min,得干白菜根;再将干白菜根粉碎成200目以上的白菜根细粉,然后与100目的微粉硅胶按等重量比例混匀,得混合白菜根干粉;再向混合白菜根干粉中加入2.5倍重量的沸水,搅匀,密封静放处理至水温降至室温,过滤,收集白菜根水溶液;再将白菜根水溶液经低温(温度为65℃)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38%,然后经孔径小于50μm的滤膜装置抽滤,即得白菜根液,备用;

⑤、黄秋葵叶液制备:将洗净的新鲜黄秋葵叶与相同重量、质量分数为0.45%的磷酸钠溶液混合,并经打浆机处理成黄秋葵叶粗浆料,然后经挤压过滤,收集黄秋葵叶滤液;再将黄秋葵叶滤液用食用乙醇调节至乙醇度在45%,并在12min内预热至58℃,然后加入占原黄秋葵叶滤液重量 0.8%的硅胶脱色砂,搅拌处理35min,过滤,收集黄秋葵叶处理滤液;再将黄秋葵叶处理滤液用食用乙醇调节其乙醇度至70%以上,并用质量分数为5.0-6.5%的碳酸钠水溶液调节其pH值至6.2,然后静放28min,过滤,收集黄秋葵叶醇液;再将黄秋葵叶醇液经低温(温度为58℃)真空浓缩至固形物量为2.2mg/ml,并经孔径小于10μm的滤膜抽滤,即得黄秋葵叶液,备用;

⑥、蔬菜根液合成:先将黄秋葵叶液和大葱根液混匀,并升温至58 ℃,再将大蒜根粉投入其中,恒温搅拌处理3h,得三者混溶料;再将三者混溶料转投至蒸发器中,并同时向蒸发器中加入占其重量2.8%的明胶、 0.25%的明矾,然后在低温(温度为62℃)真空下浓缩至无醇,然后与白菜根液混匀,自然静放12h,再经孔径小于2.2μm的滤膜抽滤,收集过滤水液,即得蔬菜根液,备用。

⑷、乳化剂制备:

先将清洗干净的黄精置于容器中放置16h(使黄精润透),再转移至蒸煮锅中架空的筛板上,通入蒸汽,密封蒸煮至锅底部出现占原黄精重量 18%的粘稠液体时,过滤,收集黄精粘稠液体;再将黄精粘稠液体与占原黄精重量20%的氰乙基纤维素、2.25%的苯甲酸钠混合均匀,然后在8min 内升温至75℃,再恒温处理5h,过滤,收集混合黄精粘稠液体;再将混合黄精粘稠液体与占原黄精重量7%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搅匀,即得乳化剂,备用。

㈡、配料:

按照重量份分别取:中药叶液50份、中药草液20份、氰戊菊酯1.5 份、蔬菜根液10份、乳化剂5份,备用;

㈢、制备:

先将中药叶液和中草药液混匀,然后加入占其重量1.4%的三羟甲基丙烷、0.4%的壳聚糖、0.2%的氯化锌,搅匀,静放25min,再转投至蒸发器中,在100℃下高温蒸发至其体积减少至78%,得蒸发混合液;再将蔬菜根液、氰戊菊酯和乳化剂按顺序缓慢加入,边加边搅,待全部加完后,转移至蒸炒锅中用小火缓慢蒸炒至固形物量在11.5mg/ml,然后用孔径在 0.08cm的滤袋过滤,收集滤液,即得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

㈣、使用方法:

①、用量:对于五年以下树龄的油茶树:将稀释5倍以上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按150kg/667㎡的用量均匀喷洒到油茶树叶的上下表面;对于五年以上树龄的油茶树:将稀释5倍以上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按 380kg/667㎡的用量均匀喷洒到油茶树叶的上下表面;

②、使用时间:每年的五月初至十月底;

③、时间间隔:每隔25天喷施一次,每次在10:00-14:00时间段喷洒;遇30℃以上的高温天气,需在傍晚补施一次;遇雨天,需在隔天补施一次,且用量为正常用量的2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其制备过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㈡、配料:

按照重量份分别取:中药叶液30份、中药草液35份、氰戊菊酯0.5 份、蔬菜根液20份、乳化剂10份,备用;

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其制备过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㈡、配料:

按照重量份分别取:中药叶液40份、中药草液28份、氰戊菊酯1 份、蔬菜根液15份、乳化剂8份,备用;

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油茶树叶病害防护液,既适合于现有油茶林施用,也适合于新种植的油茶林施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