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2932发布日期:2019-08-17 01:2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涉及油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用于种子播种前的种子包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是采取机械或手工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多种成分的种衣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随着种子的吸水萌发、发芽、出苗和生长,包衣中的有效成分逐渐被植物根系吸收并传导到幼苗植株各部位,使种子及幼苗对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及地下、地上害虫起到防治作用。因此,包衣种子苗期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生产的主产区,占全国油菜生产面积的60%以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农田蟋蟀危害日趋加重,特别是山区、丘岭旱作区蟋蟀危害日趋加重,虫口密度高达每30复网21头,致使油菜播种后种子及幼苗被该虫吃光,毁园时有发生,损失残重;加之长江流域常年秋季受季风的影响,有十年九淋的气侯特点,导致油菜播种后猝倒病(俗称化苗)连年发生,生产中如用陈种子,因猝倒病死苗达60%以上,减产损失十分严重。而目前市场上针对油菜使用的种子包衣剂都是具有广谱性的。例如,现有技术中,文献“油菜种子包衣剂筛选试验初报”(尼玛次仁等)报道了在面对气候的变化筛选出省工、省本、高效及适宜西藏本地用的油菜种子包衣剂;文献“锐胜包衣剂对油菜黄条跳甲、茎象甲的防效试验”(靳存梅等)对锐胜包衣剂与甲拌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锐胜包衣剂处理方式干预的油菜田,在虫害的防治效果与油菜生长发育及其抵抗能力的提升上,相比较甲拌磷和对照处理方式而言,明显更优异。专利cn108586039a公开了一种防病抗虫降镉油菜种衣剂,能够明显降低油菜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和镉在油菜籽粒中的积累。专利cn011446250a公开了一种含有取代苯类杀菌剂的农用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乙蒜素,重量百分比为2-95%;取代苯类杀菌剂,重量百分比为0.5-60%;余量为助剂或助剂与填料,其中的取代苯类杀菌剂为甲基硫菌灵、甲霜灵、恶霜灵或拌种灵中的任何一种。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针对十字花科尤其是油菜植物种子包衣剂,但是,能够提高油菜种子的蟋蟀拒食率、防止种子播种后在高湿条件下猝倒的植物种子包衣剂并未见报道。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从而提高油菜对蟋蟀危害及阴雨导致的化苗的防治效果,彻底解决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之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为了提高十字花科植物尤其是油菜对蟋蟀危害及阴雨导致的化苗的防治效果,彻底解决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之瓶颈,提供了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a)活性成分和b)成膜剂组成,其中所述a)活性成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肥料。

进一步地,所述杀虫剂为锐劲特,所述杀菌剂为甲基托布津和甲霜灵,所述生长调节剂为爱多收,所述微量元素肥料为硼酸和硫酸锌。

进一步地,所述b)成膜剂为聚乙烯醇、黄胶原、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乙烯醇。

进一步地,所述锐劲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爱多收、硼酸及硫酸锌的重量份数比为,(2-5):(1-2):(1-3):(2-5):3:1。

进一步地,所述锐劲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爱多收、硼酸及硫酸锌的重量份数比为,2:1:2:2:3:1。

其中,所述锐劲特的中文通用名是氟虫腈,化学名称是5-氨基-1-(2,6-二氯-对三氟甲基苯胺基)-3-腈-4-三氟甲基硫基吡唑,分子式是c12h4cl2f6n4os,其中活性成分的有效含量是5%。

所述甲基托布津的中文通用名是甲基硫菌灵,化学名称是1,2-双-(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1,2-二(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分子式:c12h14n4o4s2,其中活性成分的有效含量是70%。

所述甲霜灵,化学名称是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分子式是c15h21no4,其中活性成分的有效成分含量是25%。

所述爱多收的中文通用名是复硝酚钠,化学名称是1.5-硝基愈创木酚钠,分子式:c7h6no4na,2.邻硝基苯酚钠,分子式:c6h4no3na,3.对硝基苯酚钠,分子式:c6h4no3na,其中活性成分的有效成分含量是1.8%。

所述的硼酸,分子式是h3bo3,其中活性成分的有效成分含量是98%。

所述的硫酸锌,分子式是znso4·7h2o,其中活性成分的有效成分含量是25%。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子包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成膜剂:取聚乙烯醇20克,溶于1公斤水,加热将聚乙烯醇煮化,并向煮化后的聚乙烯醇溶液加蒸馏水至1000ml;

s2)活性成分称重:称取重量份数比为(2-5):(1-2):(1-3):(2-5):3:1的锐劲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爱多收、硼酸及硫酸锌,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物;

s3)制作包衣组合物: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物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成膜剂中,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种子包衣组合物。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种子包衣组合物的用途,用于防治或抑制植物病原体、防止植物病原体感染、或用于保护材料对有害微生物的侵袭破坏。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抑制病原体或防止病原体感染的方法,用有效量的所述组合物处理病原体、其栖息地或待受到保护的植物或土壤或繁殖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或繁殖材料为十字花科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或繁殖材料为油菜或白菜或萝卜。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防虫效果显著:包衣后的种子表面有一层药膜,药膜内含杀虫剂锐劲特对该虫具有较好的拒食和胃毒作用,据田间试验:包衣后的种子蟋蟀拒食98.42%,发芽至真叶前平均防效89.46%,达到了较好的防虫作用。

2.防止猝倒(俗称化苗)效果明显:本发明提供的包衣组合物中同时含有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和甲霜灵,相对于含有单一杀菌剂的种子包衣组合物而言,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增效杀菌,种子包衣后对猝倒病的防治效果明显,未包衣种子平均有健株4.18株/平方米,死(病)15.75株/平方米,未包衣种子平均死苗79.03%;包衣种子死苗率减少了56.25个百分点。

3.提高陈种成苗率:3年以上的陈种包衣后成苗率96.27%,而未包衣的陈种成苗率仅为59.36%,包衣后的种子较未包衣的种子成苗率增加61.18%。包衣后的陈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杂菌感染率为零,而未包衣后的陈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杂菌感染率为60.14%,严重影响发芽。

4.对环境友好:包衣种子所使用的药剂均为国家登记批准销售的商品农药,单位面积总用量仅为1.6克/公倾,而大田生产常规主成分农药总用量高达306克/公倾,包衣种子主成分农药用量仅有大田用量的1/300,且易降解,对环增更加安全。

5.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将种衣剂通过机械大批量包衣,实现批量加工,包衣后的种子成本仅为6.15元/公倾,是常规生产用药成本的1/25。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3中包衣种子和未包衣种子的旱地直播防蟋蟀效果,其中包衣种子播撒垄蟋蟀取食率低,长势浓密,未包衣种子播撒垄蟋蟀取食率高,缺苗、断垄、稀疏。

图2陈种包衣与不包衣育苗防“化苗”效果比较,其中右侧包衣陈种子防化苗效果好,叶片绿色较深,左侧未包衣陈种子防化效果差,叶片绿色较浅。

图3实施例5中陈种包衣处理和未包衣处理防霉菌感染效果;其中左上发芽盒和左下发芽盒内为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受霉菌影响出现局部未长苗,右上发芽盒和右下发芽盒内为包衣处理的种子,长苗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以十字花科中的油菜种子为例。

实施例1

取聚乙烯醇20克,溶于1公斤水,加热将聚乙烯醇煮化,并向煮化后的聚乙烯醇溶液加蒸馏水至1000ml,即得成膜剂。接着,称取相应重量份数比的锐劲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爱多收、硼酸及硫酸锌,混合均匀,具体重量份数比见表1。然后,将所述混合物加入到制得的成膜剂中,搅拌均匀,即得所述的种子包衣组合物。

表1种子包衣组合物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比

称种子8公斤,倒入盆中,取上述种衣剂100ml,倒入盆中,人工用木铲不断翻动种子,直到种子表皮均匀粘上种衣剂为止,将包衣的种子晾2-4小时后即可包装,也可用种子包衣专用机械按种:药=80:1进行大批量机械包衣。

实施例2

试验参试品种选用双低油菜种子,种子处理包括:实施例1中组合1-3的包衣组合物处理的包衣种子和不经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共4组处理种子。选择蟋蟀虫口密度较大(每30复网有蟋蟀11头)的田块放置参试材料,每个玻璃皿内放100粒包衣种子,每组种子三个重复,共300粒。沿杂丛生的地埂边每隔3米放1组玻璃器皿,4组处理的玻璃器皿紧贴摆放,每组玻璃器皿上盖5cm见方的铁网,防止田鼠取食;试验材料每天傍晚7点放置,次日上午7点收回,96小时后统计。

表24组种子的蟋蟀取食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过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300粒包衣种子分别有14、17、15粒被取食,蟋蟀对包衣种子取食率平均为5.11%;在相同条件下,没有包衣的300粒照种子仅剩71粒,取食229粒,取食率为76.33%。包衣后的种子比未包衣的种子防冶蟋蟀提高了71.22个百分点。

实施例3

试验地前茬玉米,坡地,中等肥力;播种前该试验地施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1500kg/公倾。种子处理包括:实施例1中组合1-3的包衣组合物处理的包衣种子和不经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共4组处理种子,每组处理3个重复。每个小区面积97平方平,每小区播种量60克种子,条播。实验小区以外的保护行地段均播种包衣种子。播种7天后调查虫口密度(每30复网蟋蟀成虫的头数),播种10天后调查种子出苗率,播种30天后调查种子成苗率。结果如表3所示,以及图1。

表34组种子的调查结果

虫口密度调查:播种当天下午傍晚,实验地平均每30复网有蟋蟀成虫8.67头,播种后7天,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平均每30复网有蟋蟀成虫1.33头,未经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每30复网有蟋蟀成虫7头,包衣后的种子防治蟋蟀效果84.66%。

出苗调查:播种后10天,种子己全部出苗,对包衣种子和未包衣的对照种子出苗进行了田间调查:包衣种子平均出苗26.39株/平方米,而未包衣的对照种子平均出苗7.07株/平方米,包衣种子较照种子平均出苗提高了72.15%。

成苗调查:播种后30天,幼苗己4叶1心,对包衣种子和未包衣的对照种子成苗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包衣种子平均有苗25.14株/平方米,而照种子平均出苗4.06株/平方米,包衣种子较照种子平均成苗率提高了83.85%。

实施例4

种植试验前茬水稻,中等肥力;包衣种植示范面积7公倾,未包衣种的对照种植3公倾;播种前示范田施碳酸氢铵750kg/公倾,过磷酸钙750kg/公倾。种子处理包括:实施例1中组合1-6的包衣组合物处理的包衣种子和不经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共7组处理种子。该示范专门按排在排水不畅的低湿田块,目的是考察种子包衣的幼苗和未包衣种子的幼苗高湿环境下的抗渍害能力,从而明确包衣种子幼苗在高湿环境下防猝倒病的能力及秋淋时的抗死(化)苗能力。播种量5kg/公倾,撒播。播种30天后调查成苗率,调查结果见表4。

表47组种子成苗率

成苗调查:播种后30天,幼苗己4叶1心,对包衣种子和对照种子死苗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每块田采取棋盘式5点取样,每点取样一平方米,分别调查15块田:包衣后的种子平均有健株15.88株/平方米,死(病)4.62株/平方米,包衣种子死苗率22.78%;未包衣种子平均有健株4.18株/平方米,死(病)15.75株/平方米,未包衣种子平均死苗79.03%;包衣种子死苗率减少了56.25个百分点。包衣后的种子在高湿条件下抗死(化)苗作用明显。

其次,表4中可以看出,种子包衣组合物中不含甲基托布津(组合5)和不含甲霜灵(组合6)处理的种子健康株数明显低于同时含有两者的组合物处理的种子,死亡株数也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在同时含有甲基托布津和甲霜灵的种子包衣组合物中,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增效杀菌,进一步提高种子的抗化苗能力。

实施例5

种子为常温库保存的3年陈种,种衣剂自制,人工包衣。实验设种子处理包括:实施例1中组合1的包衣组合物处理的包衣种子和不经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共2组处理种子,每个处理选300粒种子,5次重复,种子放在发芽盒内,并将发芽盒及虑纸用开水消毒,在室温环境下发芽,初次加凉开水8ml/盒,发芽过程中水分补给以盒中滤纸吸水饱和,发芽盒翻转无水流出为度。

种子上盘后7天统计霉菌感染后的死苗率:实验结果见图2,包衣后的种子平均有健株248.13株/合,霉菌感染死苗0株/合,包衣后的种子防治霉菌感染引起的死苗防效为100%。未包照种子平均有健株159.74株/合,霉菌感染死苗116.9株/合,未包衣种子因霉菌感染平均死苗73.18%。

实施例6

选用3年的陈种子包衣后进行生产性示范,考察对象为存放3年(常温储存)后的种子,种子处理包括:实施例1中组合1的包衣组合物处理的包衣种子和不经包衣组合物处理的种子,共2组处理种子,直播面积3.8亩,条播,即:包衣种子播1行,未包衣的对照播1行,以此循环,播种量620克/亩。

苗情调查:幼苗己4叶1心,以直线跳跃式定距(每点间隔2米)取样法,分别对15个点以进行幼苗密度调查,每点调查1平方米,统计成苗株数,经调查统计:包衣后的种子平均每平方米有21.78株,未包衣的种子平均每平方米只有7.16株;包衣后的种子比未包衣种子的成苗增加了2.04倍。

经两种处理的幼苗株样随机各取30株,对地上部分茎叶进行鲜重考察:结果:包衣后的种子幼苗平均鲜重27.32克/株,而未包衣种子的幼苗平均鲜重仅为11.73克/株;包衣后种子的幼苗平均株鲜重是未包衣种子幼苗的2.33倍,包衣种子比ck成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包衣后蟋蟀不再取食所致;包衣后的种子幼苗大而壮,是种衣剂中营养元素及细胞赋活剂发挥了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