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3005发布日期:2019-09-11 21:51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水产养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



背景技术:

水生物(例如鱼类)养殖过程中,其产生的排泄物和日常饮食剩余饲料,如不及时过滤清除,会导致养殖水质变差。为确保水质良好,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过滤。例如,一般采用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水体的净化,物理过滤的目的是:将养殖水质中的不溶性杂质、废物阻隔下来,保证后续的生物过滤中硝化细菌良好的生长空间及化学过滤中良好的作业环境。目前的物理过滤不易做到有效的循环过滤,难以将过滤和沉淀同时在一个设备中进行,导致过滤设备体积大,耗能高且运行效率低,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节能减排,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高效低耗能养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通过同时将鱼池中的水体循环过滤、沉淀的方式来高效的进行养鱼水体的过滤,此外,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过滤后的水体会通过过滤网筒再次从空中抛洒进入水池中,使得过滤后的水体中进一步溶入了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最终使得水池中的水体含有丰富的供鱼类呼吸的氧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包括架体,架体的下端固定于鱼池的池底,所述架体上固定有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的过滤网筒,所述过滤网筒的上部设为筒壁用于过滤养鱼池池水的圆柱筒结构,过滤网筒的下部设为倒锥形的滤渣沉淀腔,在过滤网筒内设有纵向的转轴,转轴的位于圆柱筒结构内部的部分设有多组搅动叶片,该多组搅动叶片在转轴转动时用于将圆柱筒结构内部的待过滤池水搅动后推向圆柱筒结构的筒壁,从而被筒壁所过滤;在过滤网筒内部位于圆柱筒结构和滤渣沉淀腔之间还设有多个沿纵向分布的用于阻隔圆柱筒结构内部的旋转涡流延伸至滤渣沉淀腔内部的涡流阻隔板,其中各涡流阻隔板的位于过滤网筒中心轴线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所述滤渣沉淀腔下端开设有滤渣排出口,滤渣沉淀腔的下端固定有与所述滤渣排出口相连通的纵向的滤渣排出筒,所述转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每个涡流阻隔板上所开设的转轴过孔后向下延伸依次穿过所述滤渣排出口和滤渣排出筒并与电机的转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轴连接,电机的转轴贯穿整个电机中心线后从电机尾部穿出并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抽水转轴轴连接,抽水转轴设于抽水壳体的内部且抽水转轴上设有多个抽水叶片,该多个抽水叶片在抽水转轴转动时用于将抽水壳体外部的养鱼池池水通过抽水壳体上开设的若干个进水孔抽入抽水壳体内并进一步通过抽水壳体上所设的出水口流入与该出水口相连通的纵向的输水管,输水管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网筒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转轴的位于滤渣沉淀腔和滤渣排出筒内部的部分的轴壁设为螺旋结构,该螺旋结构用于在转轴转动时将滤渣从滤渣沉淀腔中向下输送至滤渣排出筒中并进一步从滤渣排出筒中从上至下进行输送,直至将滤渣输送出滤渣排出筒下端侧壁上所开设的滤渣输出孔,所述滤渣输出孔与滤渣输出管道相连通;所述滤渣排出筒的下端内侧壁与所述转轴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转动连接。

上述滤渣输出管道包括纵向管道、连通纵向管道下端与滤渣输出孔之间的横向管道以及连通纵向管道上端与沉淀池之间的滤渣外输管道,其中纵向管道的上端高出所述过滤网筒的上端口。

上述电机、抽水壳体、输水管以及滤渣输出管道均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

上述过滤网筒的筒壁上密布有过滤网孔。

上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架体相连接。

上述滤渣排出筒的外壁上还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紫外线照向所述过滤网筒的外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通过同时将鱼池中的水体循环过滤、沉淀的方式来高效的进行养鱼水体的过滤,此外,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过滤后的水体会通过过滤网筒再次从空中抛洒进入水池中,使得过滤后的水体中进一步溶入了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最终使得水池中的水体含有丰富的供鱼类呼吸的氧气。本发明对养鱼水体能够做到有效循环过滤,能够将过滤和沉淀同时在一个设备中进行,显著的缩小了过滤设备体积,提高了运行效率,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节能减排,满足了现代化的水生生物养殖的高效低耗能养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包括架体1,架体1的下端固定于鱼池的池底,所述架体1上固定有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的过滤网筒2,过滤网筒2高于养鱼池的水面,所述过滤网筒2的上部设为筒壁用于过滤养鱼池池水的圆柱筒结构2-1,过滤网筒2的下部设为倒锥形的滤渣沉淀腔2-2,在过滤网筒2内设有纵向的转轴4,转轴4的位于圆柱筒结构2-1内部的部分设有多组搅动叶片6,该多组搅动叶片6在转轴4转动时用于将圆柱筒结构2-1内部的待过滤池水搅动后推向圆柱筒结构2-1的筒壁,从而被筒壁所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体再次循环洒入养鱼池中;在过滤网筒2内部位于圆柱筒结构2-1和滤渣沉淀腔2-2之间还设有多个沿纵向分布的用于阻隔圆柱筒结构2-1内部的旋转涡流延伸至滤渣沉淀腔2-2内部的涡流阻隔板15,其中各涡流阻隔板15的位于过滤网筒2中心轴线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即各涡流阻隔板15的靠近过滤网筒2中心轴线的一端低于其靠近过滤网筒2筒壁的一端;所述滤渣沉淀腔2-2下端开设有滤渣排出口,滤渣沉淀腔2-2的下端固定有与所述滤渣排出口相连通的纵向的滤渣排出筒3,所述转轴4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每个涡流阻隔板15上所开设的转轴过孔后向下延伸依次穿过所述滤渣排出口和滤渣排出筒3并与电机10的转轴通过第一联轴器16轴连接,电机10的转轴贯穿整个电机10中心线后从电机10尾部穿出并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抽水转轴12轴连接,抽水转轴12设于抽水壳体11的内部且抽水转轴12上设有多个抽水叶片13,该多个抽水叶片13在抽水转轴12转动时用于将抽水壳体11外部的养鱼池池水通过抽水壳体11上开设的若干个进水孔14抽入抽水壳体11内并进一步通过抽水壳体11上所设的出水口流入与该出水口相连通的纵向的输水管7,输水管7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网筒2的上端口相连通,其中抽水壳体11位于养鱼池池水中,且在池水中的位置越低越好。所述转轴4的位于滤渣沉淀腔2-2和滤渣排出筒3内部的部分的轴壁设为螺旋结构5,该螺旋结构5用于在转轴4转动时将滤渣从滤渣沉淀腔2-2中向下输送至滤渣排出筒3中并进一步从滤渣排出筒3中从上至下进行输送,直至将滤渣输送出滤渣排出筒3下端侧壁上所开设的滤渣输出孔,所述滤渣输出孔与滤渣输出管道9相连通;所述滤渣排出筒3的下端内侧壁与所述转轴4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转动连接。本实施例在工作时,通过电机10的转动,同时带动转轴4和抽水转轴12转动,抽水转轴12转动后将抽水壳体11外部的养鱼池池水吸入抽水壳体11内,并进一步将养鱼池池水通过输水管7输送至圆柱筒结构2-1中,在转轴4带动搅动叶片6转动的情况下,圆柱筒结构2-1中的水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圆柱筒结构2-1的筒壁,从而被过滤,过滤后的水体通过筒壁后被再次循环洒入养鱼池中,而被过滤剩下的滤渣则被留在圆柱筒结构2-1内并向下沉淀,进一步通过向下倾斜的各涡流阻隔板15滑向滤渣沉淀腔2-2中被进一步沉淀,而被沉淀的滤渣又在转轴4转动的作用下,通过转轴4轴壁所设的螺旋结构5被输送至滤渣输出管道9后被进一步输送至沉淀池。

进一步地,所述滤渣输出管道9包括纵向管道9-1、连通纵向管道9-1下端与滤渣输出孔之间的横向管道9-2以及连通纵向管道9-1上端与沉淀池之间的滤渣外输管道9-3,其中纵向管道9-1的上端高出所述过滤网筒2的上端口,之所以需要纵向管道9-1的上端高出过滤网筒2的上端口,主要是为了使得纵向管道9-1中的滤渣中的水体不会通过滤渣外输管道9-3被流走,使其最终还是会被留在养鱼池中。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10、抽水壳体11、输水管7以及滤渣输出管道9均与所述架体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筒2的筒壁上密布有过滤网孔8,本实施例的过滤网筒2通过简单的网孔形式来进行养鱼池池水的物理过滤,其网孔的孔眼尺寸具体根据过滤要求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17与所述架体1相连接,通过轴承17来稳定的将转轴4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1上,避免转轴4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不稳为震动。

进一步地,所述滤渣排出筒3的外壁上还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紫外线照向所述过滤网筒2的外壁上,通过紫外线消毒装置能够对过滤后从过滤网筒2外壁上排出的水体进行紫外消毒。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水养鱼自动化物理过滤器,通过同时将鱼池中的水体循环过滤、沉淀的方式来高效的进行养鱼水体的过滤,此外,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过滤后的水体会通过过滤网筒再次从空中抛洒进入水池中,使得过滤后的水体中进一步溶入了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最终使得水池中的水体含有丰富的供鱼类呼吸的氧气。本发明对养鱼水体能够做到有效循环过滤,能够将过滤和沉淀同时在一个设备中进行,显著的缩小了过滤设备体积,提高了运行效率,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节能减排,满足了现代化的水生生物养殖的高效低耗能养殖要求。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