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7714发布日期:2019-09-17 22:2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和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同样,对于农业的生产也越来越机械化,在对水稻的种植基本上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发展,但是在将秧苗运输到秧箱的工作过程还严重依赖人力,使得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还延长了秧苗的运输时间和效率;并且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从事农业劳动老龄化加剧、人口减少,使得难以确保秧苗的正常运输。

因此,急需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上苗插秧机装置,用于将秧苗向秧箱的自动传输。

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包括:

车体和秧箱;

所述车体与所述秧箱通过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预备苗摆放架、预备苗传送机构、预备苗推送机构、预备苗转移机构和空托盘回收装置;

所述预备苗摆放架与所述预备苗传送机构连接;所述预备苗传送机构与所述预备苗推送机构连接;所述预备苗推送机构与所述预备苗转移机构连接;所述预备苗转移机构与所述秧箱连接;

所述预备苗摆放架,用于工作人员将秧苗放置于所述预备苗摆放架上的托盘中;所述预备苗摆放架,还用于将所述托盘和所述托盘上的秧苗向所述预备苗传送机构传输;所述预备苗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托盘和所述托盘上的秧苗向所述预备苗推送机构传输;所述预备苗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托盘向所述空托盘回收装置传输,并将所述秧苗向所述秧苗预备苗转移机构传输;所述预备苗转移机构,用于将所述秧苗向所述秧箱传输;

所述预备苗转移机构设置为多节左宽右窄鱼鳞状软连接结构,或为活动托盘通过吊挂拉线过渡,或为拉线拉伸过渡方式,以及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的桥状过渡元件等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备苗摆放架包括多层以及多列,位于各层的所述秧苗通过链条升降、旋转方式或钢丝升降方式被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为中空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备苗传送机构包括传动带结构和/或滚轮结构/或其出口直接对准预备苗传送装置入口等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备苗传送机构可以为1个或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组空托盘回收装置,其设置在车体上,用于将托盘回收至托盘回收箱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秧箱内设置有秧苗存量检测装置;

所述秧苗存量检测装置,包括存量检测仪、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存量检测仪、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存量检测仪,用于获取所述秧箱内秧苗的存量信息,并将所述存量信息向所述控制器传输;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存量信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进行显示;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存量信息与所述控制器内预设的存量阈值信息进行比对,当所述存量信息低于所述存量阈值信息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报警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以及zigbee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或者掌上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还包括工作监控模块;所述工作监控模块,监测单元、堵塞、漏插判断单元和报警单元;其中,

所述监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插秧机插秧作业状态和结果信息,并将插秧作业状态和结果信息向所述堵塞、漏插判断单元传输;所堵塞、漏插判断单元,用于对所述监测单元传输的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工作结果信息进行判断识别,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报警单元向操作人员提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max232通信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rs232接口;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vee端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gnd端接地;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c1+端和c1-端与电容c1并联;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c2+端和c2-端与电容c3并联;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和vdd端与电容c2并联;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r1out端和t1in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r1in端和t1out端与所述rs232接口连接;

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还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交流电输出端、变压器t、整流桥d、滤波电容c6、c7、c8和三端稳压器w7805;所述变压器t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桥d连接;所述整流桥d由4个型号为2cz52b整流二极管组成的;所述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桥d的输入引脚1和输入引脚3连接;所述整流桥d的一输出端2与所述滤波电容c6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6与所述三端稳压器w780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6与所述滤波电容c7并联;所述滤波电容c8与所述三端稳压器w780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w7805的输出端还与所述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连接。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机械上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机械上苗装置的秧苗存量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机械上苗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车体11和秧箱12;车体11与秧箱12通过连接装置13连接;

车体11上设置有预备苗摆放架14、预备苗传送机构15、预备苗推送机构16、预备苗转移机构17和空托盘回收装置18;

预备苗摆放架14与预备苗传送机构15连接;预备苗传送机构15与预备苗推送机构16连接;预备苗推送机构15与预备苗转移机构17连接;预备苗转移机构17与秧箱18连接;

预备苗摆放架14,用于工作人员将秧苗放置于预备苗摆放架14上的托盘中;预备苗摆放架14,还用于将托盘和托盘上的秧苗向预备苗传送机构15传输;预备苗传送机构15,用于将托盘和托盘上的秧苗向预备苗推送机构16传输;预备苗推送机构16,用于将托盘向空托盘回收装置18传输,并将秧苗向秧苗预备苗转移机构17传输;预备苗转移机构17,用于将秧苗向秧箱12传输;

预备苗转移机构设置为多节左宽右窄鱼鳞状软连接结构,或为活动托盘通过吊挂拉线过渡,或为拉线拉伸过渡方式,以及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的桥状过渡元件等方式。

上述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于:工作人员将秧苗放置于预备苗摆放架14上的托盘中,预备苗摆放架14将托盘和托盘上的秧苗向预备苗传送机构15传输,预备苗传送机构15将托盘和托盘上的秧苗向预备苗推送机构16传输,预备苗推送机构16将托盘向空托盘回收装置18传输,将秧苗向秧苗预备苗转移机构17传输,预备苗转移机构17将秧苗向秧箱12传输。

上述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装置通过预备苗摆放架、预备苗传送机构、预备苗推送机构、预备苗转移机构和空托盘回收装置,实现了将秧苗向秧箱的传输,并将所盛放秧苗的托盘向空托盘回收装置传输进行回收;解决了传统技术中人工搬运秧苗,将秧苗向秧箱补充的不便,减少了秧苗运输所耗费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备苗摆放架包括多层以及多列,位于各层的秧苗通过链条升降、旋转方式或钢丝升降方式被传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托盘为中空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备苗传送机构包括传动带结构和/或滚轮结构/或其出口直接对准预备苗传送装置入口等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备苗传送机构可以为1个或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组空托盘回收装置,其设置在车体上,用于将托盘回收至托盘回收箱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秧箱内设置有秧苗存量检测装置;

秧苗存量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存量检测仪51、控制器(例如型号为h8sx/1648的控制器)52和无线通信模块53;控制器52与存量检测51仪、无线通信模块53电性连接;

存量检测仪51,用于获取秧箱内秧苗的存量信息,并将存量信息向控制器52传输;控制器52,用于将存量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3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进行显示;

控制器52,还用于将存量信息与控制器内预设的存量阈值信息(例如存量阈值信息为10cm)进行比对,当存量信息低于存量阈值信息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3向工作人员处的电子设备传输报警信息;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器将存量检测仪51获取的存量信息与存量阈值信息的比对,实现了对秧箱内秧苗存量的自动检测,并且当存量信息低于存量阈值信息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3及时向工作人员传输报警信息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秧苗。

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以及zigbee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功能。电子设备,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或者掌上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多种设备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功能。

所述插秧机用的自动上苗装置,还包括工作监控模块;所述工作监控模块,监测单元、堵塞、漏插判断单元和报警单元;其中,

所述监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插秧机插秧作业状态和结果信息,并将插秧作业状态和结果信息向所述堵塞、漏插判断单元传输;所堵塞、漏插判断单元,用于对所述监测单元传输的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工作结果信息进行判断识别,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报警单元向操作人员提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如图3所示,包括max232通信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rs232接口;max232通信芯片的vee端通过电容c5接地;max232通信芯片的gnd端接地;max232通信芯片的c1+端和c1-端与电容c1并联;max232通信芯片的c2+端和c2-端与电容c3并联;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和vdd端与电容c2并联;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通过电容c4接地;max232通信芯片的r1out端和t1in端与控制器连接;max232通信芯片的r1in端和t1out端与rs232接口连接;

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还连接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交流电输出端、变压器t、整流桥d、滤波电容c6、c7、c8和三端稳压器w7805;变压器t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整流桥d连接;整流桥d由4个型号为2cz52b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变压器t的输出端与整流桥d的输入引脚1和输入引脚3连接;整流桥d的一输出端2与滤波电容c6连接;滤波电容c6与三端稳压器w7805的输入端连接,滤波电容c6与滤波电容c7并联;滤波电容c8与三端稳压器w7805的输出端连接,三端稳压器w7805的输出端还与max232通信芯片的vcc端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路连接实现了无线通信模块的功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预备苗转移机构17设置为多节左宽右窄鱼鳞状软连接结构,预备苗转移机构17一端与车体11固定连接,预备苗转移机构17另一端与秧箱12固定连接;预备苗转移机构17与车体11连接一端的高度高于预备苗转移机构17与秧箱12连接一端的高度;

预备苗转移机构17,用于接收到预备苗推送机构16传输的秧苗时,利用秧苗的自身重力将秧苗向秧箱12传输。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备苗转移机构17实现了将预备苗推送机构16传输的秧苗向秧箱12传输的功能,并且预备苗转移机构17设置为多节左宽右窄鱼鳞状软连接结构,不仅实现了预备苗转移机构17的伸缩作用,同时有效地保障了在秧箱12与车体位置11发生复杂变化时,也能够确保秧苗的正常传输。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