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44095发布日期:2020-02-18 08:5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虾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对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体的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尤其是养殖前期的放苗阶段,虾苗抵抗力差,对水体要求更高。但现存养殖中存在误区,认为培育藻水放苗的池底会产生泥皮后期不好管理。但清水放苗,水体浮游生物少,缺乏对虾所需的天然生物饵料,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水体透明度高,虾苗易产生应激反应。池壁容易生长青苔,丝状细菌、水霉菌、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致病细菌也会大量繁殖,极易侵袭感染虾苗,致使养殖失败。

专利申请cn107509673a公开了一种集约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对集约化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排出的废水采用斜面过滤筛进行过滤;步骤s2:将斜面过滤筛过滤后的废水汇集到废水储水池;步骤s3:将废水储水池的废水输送到阳光棚微藻增殖池中培养微藻;步骤s4:将培养的藻水输送到枝角类或桡足类培养池中,生成的枝角类或桡足类收获后补充凡纳滨对虾养殖的饵料。该方法将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借助微藻-浮游动物-对虾这一食物链,在对富营养化养殖废水净化的同时,实现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然而,当前对虾养殖放苗时期最为艰难,上述方法显然不适用于对虾放苗阶段,虾苗的抵抗力有限,如果能够成功渡过放苗阶段,则可以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从而增加养殖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虾养殖方法。该方法采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育藻,取1个高位池单体为专门的育藻池,高密度的培育藻类,为其他口池子提供优质藻水,提高放苗阶段的对虾存活率,降低养殖风险。

本发明中,所述对虾养殖高位池中,内设有曝气装置,通过曝气装置能使方形圆角池体内的水体形成定向涡流,同时还能向水体进行供氧,提供水体溶氧量,而由于水体形成了定向涡流,因此能防止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过量饵料和对虾排泄物等污染源在池底死角堆积的问题,通过曝气装置推动水体产生的涡流能够带动池中的废物集聚到池中心的排污口处,且较小尺寸的废物如过量饵料和对虾排泄物能从漏斗形筛板的侧壁上的滤孔被排出,同时,在漏斗形筛板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开口处活动连接有一能堵塞开口的堵塞件,且堵塞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与开口错开使开口导通,对于较大尺寸废物如死虾是无法直接从漏斗形筛板的侧壁上的滤孔被排出的,而通过外力作用使堵塞件与开口错开时,开口呈导通状态,此时被水体定向涡流带动汇集到处于方形圆角池体中心处的漏斗形筛板中的死虾就能从开口处被排出池体外,避免死虾造成高位池单体堵塞。

污水管的管口处设有一能使管口敞开或关闭的阀门。当高位池单体需要排水时,可打开阀门使污水管内的污水及虾壳、死虾等废物快速地排空,此外,由于在污水管近管口处设还有一连通污水管内部的插槽,插槽上插接有一插管,也可和现有技术一样,通过拔插管的方式进行排水,且同时可配合开启阀门进行快速排空。增加了排水方式的可选性。而不必频繁的拔插插管,可优先选择通过开启阀门的方式进行排水,并根据需要来通过拔出插管进行排水。

由于在排水井内污水管的管口处设有一能使管口敞开或关闭的阀门,且在污水管近管口处设有一连通污水管内部的插槽,插管是适配地插接在污水管的插槽上的,这使得插管具有了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排水功能,同时,在插管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一弯头连接件,且弯头连接件上插接有一调节管,调节管通过弯头连接件能相对插管摆动。而通过摆动调节管就能改变调节管的出口端的高低位置,进而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就能调节高位池单体内的水位高度,使高位池单体内的水位调节至与调节管的出口端等高的位置。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无需人工目前确定排水量的多少,也无需养殖户在一旁等待,只需摆动调节管至所需高度即可。大大地提高了操作简便性以及水位调节精准性。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对虾养殖方法,采用对虾养殖高位池进行养殖,所述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至少两个高位池单体(1)和一个排水井(2),高位池单体(1)包括方形圆角池体(11),方形圆角池体(11)内设有曝气装置(12),且通过曝气装置(12)能使方形圆角池体(11)内的水体形成定向涡流以将池底废物汇集到池体中心处,在方形圆角池体(11)底部中心处设有一漏斗形筛板(13),漏斗形筛板(1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污排水用的滤孔(131),且在漏斗形筛板(13)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132),开口(132)处活动连接有一能堵塞开口(132)的堵塞件(133),且堵塞件(133)在外力作用下能与开口(132)错开使开口(132)导通以便大尺寸废物从开口(132)处排出,在漏斗形筛板(13)的底部设有一管口延伸至排水井(2)内的污水管(3);

在放苗前,取1个高位池单体(1)进行育藻,将其培育后的藻水填充到所有高位池单体(1)中,作为放苗阶段的养殖水,然后再进行放苗养殖。

进一步的,将培养基注入所述高位池单体(1),之后放入藻种,控制温度在15-35℃,光照在3000-10000lx,ph=6.5-9.5,氮磷比n/p=5:1-50:1,铁离子浓度为300-700μg·l-1,培育5-15天完成育藻。

进一步的,所述育藻的方法包括:将培养基注入所述高位池单体(1),之后放入藻种,控制温度在20-30℃,光照在5000-9000lx,ph=7-9,氮磷比n/p=6:1-20:1,铁离子浓度为400-600μg·l-1,培育8-12天完成育藻。

进一步的,所述育藻的方法包括:将培养基注入所述高位池单体(1),之后放入藻种,控制温度在25℃,光照在7000lx,ph=8.5,氮磷比n/p=10:1,铁离子浓度为500μg·l-1,培育10天完成育藻。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

进一步的,所述藻种包括:微绿球藻、亚心形四爿藻、盐藻、衣藻、小球藻、栅藻或绿球藻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育藻起始阶段控制所述高位池单体(1)中的藻密度为1×106-2×106ind·ml-1

进一步的,所述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对称分布在排水井(2)四周的四个高位池单体(1),四个高位池单体(1)分别通过一污水管(3)与排水井(2)相连通,使四个高位池单体(1)的污水能汇集到排水井(2)中并排放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12)包括第一曝气条(121),方形圆角池体(11)的四个侧壁靠近圆角处均设有一个第一曝气条(121),且四个第一曝气条(121)呈中心对称分布,使通过四个第一曝气条(121)的相互配合既能增加方形圆角池体(11)内水体中的溶氧量,同时还能推动方形圆角池体(11)内水体形成定向涡流;所述曝气装置(12)还包括两呈长条状的第二曝气条(122),两第二曝气条(122)平行地布置在方形圆角池体(11)的底部,且第二曝气条(122)的两侧上均连接有若干个盘成圆形的第三曝气条(123)。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井(2)内污水管(3)的管口处设有一能使管口敞开或关闭的阀门(31),且在污水管(3)近管口处设有一连通污水管(3)内部的插槽(32),插槽(32)上插接有一插管(4);所述污水管(3)的管口高于排水井(2)的底部10cm~20cm。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对虾养殖方法,通过高位池单体进行优质藻水的培育,帮助养殖户度过最困难的对虾放苗阶段,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

进一步的,对虾养殖高位池中的曝气装置可形成定向涡流,改善养殖环境,有利于养殖场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体环境;同时还能向水体进行供氧,提供水体溶氧量。

再则,对虾养殖高位池中的排水井的设计,不仅方便排水,而且还能发挥液位调节的作用,便于控制,可有效防止污水因为无法及时排出而淹没插管口,造成的池体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对虾养殖高位池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高位池单体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漏斗形筛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堵塞件与漏斗形筛板底部的开口错开后使开口导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排水井结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排水井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插管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高位池单体,2、排水井,3、污水管,4、插管,11、方形圆角池体,12、曝气装置,13、漏斗形筛板,31、阀门,32、插槽,41、弯头连接件,42、调节管,43、刻度盘,44、把手,121、第一曝气条,122、第二曝气条,123、第三曝气条,131、滤孔,132、开口,133、堵塞件,134、牵引绳,135、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如未明确说明,“%”均指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育藻模拟实验

本实施例选取温度、光照、ph、n/p(氮磷比)、fe3+浓度5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培养工艺,得出最佳培育条件,为高位池对虾养殖育藻工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藻种取自诏安县对虾养殖场,主要为小球藻,采用bg11培养基,初始藻密度在2000ml锥形瓶中调节至1.3×106ind·ml左右,置于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

每个影响因子设定5个梯度,其中,结合福建地区气温的变化范围选择15、20、25、30、35℃。光照强度:3000、4000、5000、6000、7000lx。ph值:6.5、7.0、7.5、8.0、8.5。以2mg·l氨氮含量为基准,通过改变磷浓度来设置初始氮磷比,分别为:10:1、20:1、30:1、40:1、50:1。fe浓度:300、400、500、600、700μg·l。培养周期为15d,每隔一天测定一次生长情况,进行正交实验对育藻条件进行最后优化。

藻细胞数与光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测定藻液在波长680nm处的吸亮度值,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藻细胞,可得藻细胞数与藻液吸亮度之间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8.081×106x-1.076×105,其中y表示藻细胞密度(ind·ml);x表示680nm吸亮度a值。结果如下:

以温度、光照强度、ph、n/p、铁离子浓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l25(56)正交实验设计,用培养至第10天的藻密度作为评价指标,表1为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l25(56)

表2正交实验结果

由表2极差分析可知,温度对藻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照,铁离子浓度n/p和ph在设定的范围变化对藻的生长影响无显着影响,最佳工艺组合为a3b5c5d1e3,即温度25℃,光照7000lx,ph8.5,n/p为10:1,铁离子浓度为500μg·l-1

实施例2对虾养殖高位池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11,本实施例中,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至少两个高位池单体1和一个排水井2,高位池单体1包括方形圆角池体11,方形圆角池体11内设有曝气装置12,且通过曝气装置12能使方形圆角池体11内的水体形成定向涡流以将池底废物汇集到池体中心处,在方形圆角池体11底部中心处设有一漏斗形筛板13,漏斗形筛板1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污排水用的滤孔131,且在漏斗形筛板13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132,开口132处活动连接有一能堵塞开口132的堵塞件133,且堵塞件133在外力作用下能与开口132错开使开口132导通以便大尺寸废物从开口132处排出,在漏斗形筛板13的底部设有一管口延伸至排水井2内的污水管3。

本实施例中,方形圆角池体11内设有曝气装置12,通过曝气装置12能使方形圆角池体11内的水体形成定向涡流,同时还能向水体进行供氧,提供水体溶氧量,而由于水体形成了定向涡流,因此能防止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过量饵料和对虾排泄物等污染源在池底死角堆积的问题,通过曝气装置推动水体产生的涡流能够带动池中的废物集聚到池中心的排污口处,且较小尺寸的废物如过量饵料和对虾排泄物能从漏斗形筛板13的侧壁上的滤孔131被排出,同时,在漏斗形筛板13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132,开口132处活动连接有一能堵塞开口132的堵塞件133,且堵塞件133在外力作用下能与开口132错开使开口132导通,对于较大尺寸废物如死虾是无法直接从漏斗形筛板13的侧壁上的滤孔131被排出的,而通过外力作用使堵塞件133与开口132错开时,开口132呈导通状态,此时被水体定向涡流带动汇集到处于方形圆角池体11中心处的漏斗形筛板13中的死虾就能从开口132处被排出池体外,避免死虾造成高位池单体1堵塞。

请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对称分布在排水井2四周的四个高位池单体1,四个高位池单体1分别通过一污水管3与排水井2相连通,使四个高位池单体1的污水能汇集到排水井2中并排放出去。本实施例中,四个高位池单体1共用一个排水井2。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高位池单体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或五个或其他数量,但考虑到单个排水井2的排水能力有限,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四个高位池单体1共用一个排水井2的方式来布置高位池单体1和排水井2。

请参照附图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曝气装置12包括第一曝气条121,方形圆角池体11的四个侧壁靠近圆角处均设有一个第一曝气条121,且四个第一曝气条121呈中心对称分布,使通过四个第一曝气条121的相互配合既能增加方形圆角池体11内水体中的溶氧量,同时还能推动方形圆角池体11内水体形成定向涡流。

请参照附图2、附图4,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曝气装置12还包括两呈长条状的第二曝气条122,两第二曝气条122平行地布置在方形圆角池体11的底部,且第二曝气条122的两侧上均连接有若干个盘成圆形的第三曝气条123。现有技术中的对虾养殖高位池通常是使用水车式增氧机来提供曝气充氧,但该曝气充氧方式会导致水体底部的溶解氧含量低,水体溶解氧量分布不均。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方形圆角池体11的底部设置两条平行布置的第二曝气条122,并在第二曝气条122的两侧均连接若干盘成圆形的第三曝气条123,第三曝气条123均匀布置在方形圆角池体11内围,且在第二曝气条与风机的气管连接处设置球阀以将第二曝气条122和第三曝气条123的气量调小。高位池单体1小型化后,使曝气条的使用成为了可能。曝气条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易于进行裁剪和布置。养殖场只需选用一台功率足够的风机,通过气管与铺设于池底的曝气条相连接便可对所有高位池单体1进行供氧,空气直接通过曝气条从池底进入水体,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更加均匀。第二曝气条122和第三曝气条123与第一曝气条121配合使用,使得高位池单体1内的水体溶氧量更大更均匀。

请参照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方形圆角池体11的底部由外侧向中心呈渐低状,且方形圆角池体11的长宽尺寸为10m×10m。而现有技术中的高位养殖池面积普遍过大,一般在2.5亩到10亩之间,而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是一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伴随着水体的养分富集和逐渐营养化,对对虾养殖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且养殖环境中的浮游细菌菌落在面对不断增加的富营养化过程中,其相应反应复杂,增加养殖难度。对此,及时跟换水体,是降低养分污染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但现有高位池通常水体体积过大,换水成本高,时间久,无法满足换水要求,同时也导致其面对如今许多多发的养殖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不足,养殖风险增加。本实施例中,将高位池单体1小型化,小型化的高位池单体1,其操作更加便捷,可控性更强,能更好的集约化管理,能更高效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率。将其面积缩小至100m,在面对如突发病害时,能更快的进行应对反应,如快速更换水体,投加药剂更充分在水体中混合,或者是利用活菌对水质进行更快速改善等。同时,如果碰到严重养殖问题,无法解决造成整池的对虾损耗时,在相同养殖密度下,面积小的高位池对养殖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能大大降低。

请参照附图8、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排水井2内污水管3的管口处设有一能使管口敞开或关闭的阀门31,且在污水管3近管口处设有一连通污水管3内部的插槽32,插槽32上插接有一插管4。现有技术中,高位池养殖通常以几口高位池单体1为一个整体,高位池单体1中的污水统一排出到同一口排水井2中,而后排到污水处理系统或直接排海。但共用排水井2就存在不同高位池单体1之间交叉感染的问题,一口高位池单体1内的对虾犯病,在同时排水过程中,排水井2内未及时排出的污水就可能将其他高位池单体1污水管的插槽浸泡在内,等排水结束后,混合着病菌的污水就进到了其他高位池单体1中,污染了其他几口高位池单体1的水质,造成交叉感染。且现有的污水管末端通常是通过90°弯头充当插槽与插管的连接件,弯头具有一定高度,致使管道中的废水和污染物无法排干,就可能造成高位池单体1二次污染。且现有技术中高位池单体1内的污水通过污水管3流入排水井2中,其污水管3出口只通过弯头与插管相连,利用连通器原理,插管充当水体排放的开关,拔出插管开始排水,插入插管停止排水。而养殖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排出部分水体,注入干净水体,保证水体符合养殖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插管与插槽连接紧密,插管光滑,拔动时难以受力,需要通过左右晃动,才能拔出,频繁的排水,导致弯头与插管的连接处易损坏。而本实施例中,污水管3的管口处设有一能使管口敞开或关闭的阀门31。当高位池单体1需要排水时,可打开阀门31使污水管3内的污水及虾壳、死虾等废物快速地排空,此外,由于在污水管3近管口处设还有一连通污水管3内部的插槽32,插槽32上插接有一插管4,也可和现有技术一样,通过拔插管4的方式进行排水,且同时可配合开启阀门31进行快速排空。增加了排水方式的可选性。而不必频繁的拔插插管4,可优先选择通过开启阀门31的方式进行排水,并根据需要来通过拔出插管4进行排水。

请参照附图8,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阀门31为蝶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阀门31也可以是闸阀。只要能控制污水管3的管口敞开或关闭以利于排空污水管3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蝶阀。

请参照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污水管3的管口高于排水井2的底部10cm~20cm。能有效防止未及时排出排水井2的污水淹没污水管3上的插槽32造成交叉感染。

请参照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污水管3上的插槽32朝上设置以便插管4能竖直地插入到插槽32内并与污水管3相连通。

请参照附图9至附图1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插管4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一个弯头连接件41,弯头连接件41与插管4内部相连通,且弯头连接件41能相对插管4自由转动,弯头连接件41上插接有一用于调节高位池单体1水位用的调节管42,调节管42通过弯头连接件41能相对插管4摆动以改变调节管42的出口端的高低位置。现有技术中高位池单体1内的污水通过污水管3流入排水井2中,其污水管3出口只通过弯头与插管相连,利用连通器原理,插管充当水体排放的开关,拔出插管开始排水,插入插管停止排水。在调节高位池单体1的水位时,需要养殖户在一旁等待,通过目测确定大体的排水量而后停止排水,浪费时间,且排水精度存在较大误差。而市面上销售的专业水位调节器虽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价格高,易损坏,且操作方式相对复杂,难以在养殖户中大范围推广。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排水井2内污水管3的管口处设有一能使管口敞开或关闭的阀门31,且在污水管3近管口处设有一连通污水管3内部的插槽32,插管4是适配地插接在污水管3的插槽32上的,这使得插管具有了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排水功能,同时,在插管4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一弯头连接件41,且弯头连接件41上插接有一调节管42,调节管42通过弯头连接件41能相对插管4摆动。而通过摆动调节管42就能改变调节管42的出口端的高低位置,进而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就能调节高位池单体1内的水位高度,使高位池单体1内的水位调节至与调节管42的出口端等高的位置。且调节过程简单方便,无需人工目前确定排水量的多少,也无需养殖户在一旁等待,只需摆动调节管42至所需高度即可。大大地提高了操作简便性以及水位调节精准性。

请参照附图9至附图1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插管4的侧壁上连接有一个弯折90°的弯头连接件41,弯头连接件41一端密封地转动连接在插管4的侧壁上并与插管4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形成插接口以供调节管42的下端部插入。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插管4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均连接有一个弯折90°的弯头连接件41。

请参照附图1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弯头连接件41与插管4的连接处设有能指示调节管42摆动角度的刻度盘43。本实施例中,根据刻度盘43上的刻度可简单快速地将调节管转动到所需角度上,同时根据相应的计算便可得出转动角度与高度变化的对应值,例如,设置调节管42的长度为30cm,当调节管42处于竖直状态时,其出口端的高度为1.15m,而当调节管42向一侧摆动60°后,调节管42的出口端将下降15cm,则其高度变为1m,而当调节管继续摆动90°至水平状态时,其出口端下降30cm,则其高度变为0.85m。同理根据调节管42的长度以及在插管4上的安装高度便可计算出调节管42的摆动角度与其出口端高度变化的对应关系。改造后插管形成简易的水位调节器,通过养殖场内现有的工具就能进行改造,无需新的经济投入,操作简单,养殖户便于上手。当需要调节水位时,通过刻度盘上的标注,只需将小管摆动到所需的水位高度,养殖户便可离开,当达到相应水位时自动停止,降低了养殖户的等待时间。面对不同的养殖场时,只需根据现场需求,更改刻度盘上的数值,便可适用于所有养殖场中,精确的调节养殖水位,提高对虾养殖的精度。

请参照附图10,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插管4上设有便于将插管4从污水管3的插槽32中拔出的把手44。

请参照附图5至附图7,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漏斗形筛板13具有四个侧壁,四个侧壁均向内倾斜收缩形成上大下小漏斗形。漏斗形筛板13的底部上的开口132呈长条状,堵塞件133呈柱状并能适配地堵塞在开口132处。堵塞件133上连接有一延伸至方形圆角池体11边缘处以便于工作人员拉动的牵引绳134,通过牵引绳134能拉动堵塞件133并使堵塞件133与开口132错开以导通开口132。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提供外力使堵塞件133与开口132错开使开口132露出并导通,例如,使用电机来驱动堵塞件133移动;或使用电机来控制牵引绳的收发,并通过牵引绳来带动堵塞件移动等。本实施例中,在正常状态下,漏斗形筛板13的开口132处堵塞有堵塞件133,防止开口132附近的对虾从开口132处逃走,而当需要排污时,工作人员只需在打开污水管3的阀门31,同时通过牵引绳134拉动堵塞件133使堵塞件133与开口132错开,进而使开口132露出并导通,而后,聚集在开口132处的虾壳及死虾就会被水流从开口132处带走,防止死虾和虾壳造成漏斗形筛板13堵塞,等大尺寸废物排完后,松开牵引绳,堵塞件133在水流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就会重新堵塞开口132。通过牵引绳134能快捷方便地控制堵塞件133与开口132错开,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干净,能更好的维持水质,大大降低了活菌的使用量和换水量,减少了经济成本,同时将死虾及时的排出养殖池,也能够防止对虾因为食用了带病菌的死虾而造成的感染。

请参照附图5至附图7,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漏斗形筛板13的侧壁上设有能限制堵塞件133移动范围的限位环135,以防堵塞件133被过度拉开导致无法复位。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2中的对虾养殖高位池,在放苗前,取1个高位池单体(1)进行育藻,将其培育后的藻水填充到所有高位池单体(1)中,作为放苗阶段的养殖水,然后再进行放苗养殖。

具体的,育藻条件为温度25℃,光照7000lx,ph8.5,n/p为10:1,铁离子浓度为500μg·l-1

将培育后的优质藻水导入养虾池后,池内的藻类能够吸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和磷,保持水体稳定,帮助养殖户更好的度过放苗时期。但养殖时仍存在风险,需要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进行监控,以此更好的调控水质。考虑到占养殖主导地位的个体养殖户缺乏水质检测的条件和能力,因此本实施例选取了检测简单且对养殖影响较大的ph进行检测。对优化过后的诏安对虾养殖场的高位池在加入藻水的对虾放苗阶段废水进行了22天,早上八点和下午四点的废水采样,进行ph检测,结果见表3。

表3高位池养殖废水的ph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养殖过程中,下午四点的水体ph比早上八点ph要高。但ph变化幅度较小,总体稳定保持在7.5~8.5的范围内。

由于现有技术中高位池ph日夜变化幅度大,一般在7.0~9.6之间,除了因为夜间池中藻类的呼吸作用导致ph变化外,主要原因为养殖过程中饵料和粪便在水体的沉积。对虾一般一天投喂两顿,早上和傍晚各一顿。早上八点喂食饵料后,经过对虾的吞噬转化产生粪便进入水体致使水体ph大幅度上升。而对虾养殖的最适ph区间在7.4-8.5之间,大幅变化的ph会带来对虾的免疫力下降,进食效果变差,藻类死亡等问题。

对优化后的对虾养殖厂进行采样检测,其结果表明在养殖过程中,优化后的小型高位池,能很好的把ph稳定在7.5~8.5之间,满足了对虾生长的最适区间,证明了优化的效果,能够更好的调控水质保持水质,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增加养殖收益。

实施例4

取栅藻藻种,采用bg11培养基,初始藻密度在2000ml锥形瓶中调节至1×106ind·ml左右,置于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控制培育条件为:温度在15℃,光照在10000lx,ph=7,氮磷比n/p=5:1,铁离子浓度为700μg·l-1,培育12天完成育藻。

实施例5

取衣藻藻种,采用bg11培养基,初始藻密度在2000ml锥形瓶中调节至1.5×106ind·ml左右,置于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控制培育条件为:温度在20-30℃,光照在5000lx,ph=9,氮磷比n/p=6:1-20:1,铁离子浓度为300μg·l-1,培育15天完成育藻。

实施例6

取绿球藻藻种,采用bg11培养基,初始藻密度在2000ml锥形瓶中调节至1×106ind·ml左右,置于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控制培育条件为:温度在35℃,光照在9000lx,ph=9.5,氮磷比n/p=6:1-20:1,铁离子浓度为600μg·l-1,培育8天完成育藻。

实施例7

取微绿球藻藻种,采用bg11培养基,初始藻密度在2000ml锥形瓶中调节至2×106ind·ml左右,置于光照培养箱进行培养。控制培育条件为:温度在20℃,光照在5000lx,ph=6.5,氮磷比n/p=6:1,铁离子浓度为400μg·l-1,培育12天完成育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