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86880发布日期:2020-03-27 19:11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属于园艺领域的种苗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姜花属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由于种子繁殖的种苗常现性状分离,组织培养繁殖成本较高,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通过根茎分株繁殖。由于根茎数量有限,因而亟待寻找材料来源更广泛的繁殖方法。姜花属植物的茎有两种类型,除了根茎之外还有叶茎。大多数人,包括一些权威志书均认为姜花属植物的叶茎是假茎,如英文版的中国植物志将姜花属植物的叶茎译为假茎(pseudostems),这给大多数人造成了误解,即认为姜花属植物的叶茎是假茎,不具有繁殖功能。事实上,姜花属植物的叶茎是真正的茎,有文献曾记载将白姜花的叶茎剪为茎段进行扦插繁殖,遗憾的是该报道的记载过于简单,技术细节不清楚,以至于按照其记载无法重现其研究结果,无法稳定的、高效的繁育种苗。但这提示我们姜花属植物的叶茎上可能是有芽的,如果能找到隐芽,将叶茎剪成节段,将可以像其他有枝节的植物一样进行扦插繁殖。由于叶茎的节由3-4层叶鞘包裹,且隐芽过小(仅1毫米大),容易在剥取叶鞘的过程中丢失,隐芽的显度也跟叶茎的成熟度和健壮程度有关,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多次的解剖均未能找到叶茎上的隐芽。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选取姜花属不同的种类,在叶茎的不同成熟阶段,反复多次的解剖观察,掌握了叶茎隐芽的剥取方法。即,选取开过花的叶茎,逐层剥去叶鞘,至节的位置放慢剥取速度,避免将隐芽破坏,即可成功剥取。

‘寒月’姜花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花属(hedychium)的一个花卉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业厅品种审定(粤审花,20180001)。该品种花白色黄心、芬芳怡人,观赏性较传统姜花切花大大提高;花期为全年,较传统姜花切花的市场供应期从6个月提高到12个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亟需扩繁。现有技术针对‘寒月’姜花的同属植物白姜花的扦插繁殖报道,显示其成苗率低,仅为70%,技术细节不清楚,未说明扦插的季节,也未对扦插的温湿度条件进行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报道,无法重现其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寒月’姜花的一节根茎对应一枝叶茎,每枝成熟的叶茎上有10~13个隐芽,繁殖系数将是根茎繁殖的13倍。如能以叶茎隐芽为繁殖的单位,将可极大的提高繁殖效率,进而加速‘寒月’姜花的推广应用。然而,要让仅节毫米大小的隐芽萌发、膨大为小根茎,并进一步长成植株,必须严格的进行选材、温湿度控制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激素处理。本发明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另外,与普通扦插繁殖不同,本发明采用了利用叶茎茎段自身营养,调控温湿度,先促发隐芽成小根茎,再移栽至基质的方法,以获得高效、稳定且可靠的繁殖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针对新品种“寒月”姜花,研究其叶茎繁育技术,迅速扩大其种苗数量,以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繁育方法:剥去叶鞘露出隐芽以便于其萌发,进一步采用温湿度控制,在无菌、无基质条件下利用节段自身营养,在高密度条件下促发隐芽成小根茎,再播种于苗床。该方法成苗率高且稳定、操作简便、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繁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选取顶端已抽生花序,花期已过的姜花叶茎;

(2)材料无菌处理:将步骤(1)所述姜花叶茎的叶鞘逐层剥至最后一层,无菌环境中剪至一个节的节段,然后放入酒精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后剥去最后一层的叶鞘,获得露出隐芽的节段;

(3)激素处理:将步骤(2)所述露出隐芽的节段放入细胞分裂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的无菌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晾干;

(4)装袋培养:将步骤(3)处理完的节段放入无菌处理后的密封袋中,控制密封袋内湿度,培养一段时间,获得带小根茎的节段;

(5)带小根茎的节段移栽:将步骤(4)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移栽于苗床中种植。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姜花叶茎的直径为10~11mm。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剪至一个节的节段的长度为4~6cm,所述酒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5%,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min。操作过程中需保持操作区域及器械无菌。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细胞分裂素为苄氨基腺嘌呤(ba),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苯基脲类衍生物(tdz),所述浸泡的时间为30min。

苯基脲衍生物tdz(n_苯基_nc_1,2,3_噻二唑_5_脲)是已被广泛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形态发生的高效生物调节剂,它能诱导外植体从愈伤组织形成到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反应,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双重作用的特殊功能。

优选地,所述苄氨基腺嘌呤的浓度为50mg/l,所述苯基脲类衍生物的浓度为10~20mg/l。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密封袋的无菌处理是将密封袋经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30s后无菌条件下晾干,所述密封袋内的湿度为90~95%,所述培养的为20~30℃,更优选地为25℃;所述培养的时间为30d。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小根茎的平均直径为8~10mm。

无论是新购买或是使用过的自封袋,均置于75%酒精溶液消毒30s后在无菌条件下晾干。将经过无菌处理和激素处理的节段放入无菌处理后的密封袋,摆放整齐,通过控制密封袋的大小和放入密封袋的节段的数量,控制密封袋内湿度为90~95%,置于20~30℃条件下培养30天,小根茎平均直径为8~10mm,部分小根茎已生根,萌发率可达90~95%。

在发现姜花属植物叶茎的隐芽的最初一段时间,发明人的想法是按照常规方法,将节段扦插在各种基质里,研究不同基质及其配比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提高繁殖效率。发明人剥去叶鞘,将叶茎剪为茎段,存放在透明的自封袋里备用。其中有一袋被遗忘在抽屉里,约3周后找出,发现叶茎隐芽已经萌发成小根茎。发明人意识到在适当的温度(夏季的室温)和湿度条件(节段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汽在密封袋形成的密闭空间保持了90~95%的湿度),在不需要任何基质和浇水管理的条件下叶茎隐芽可以利用自身营养萌发成小根茎。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整齐地移栽于苗床中,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间的间距为10×10cm,所述苗床中的基质成分包括泥炭、河沙和园土,所述苗床中每平方米配施有机复合肥20~40。所述苗床保持湿润,成活率达100%。

本发明在进行‘寒月’叶茎隐芽扦插前,需进行隐芽的促发,再移栽至基质中,而不是直接再基质中扦插繁殖,经系统的研究了最适的隐芽促发温度、湿度和激素配比,可获得小根茎的萌发率高达95%和小根茎移栽成活率100%,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同等技术水平。

优选地,所述基质中,所述泥炭、所述河沙和所述园土的质量比为1:1:1。

本发明探究将‘寒月’姜花叶茎隐芽,在非基质条件下促发为小根茎所需的叶茎成熟度、粗度(叶茎直径的大小),促发的温度、湿度、激素条件,目的是提高‘寒月’姜花的繁育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采用了先促发隐芽为小根茎,再移栽培养成植株的方法,提高了繁殖率,大大的节省了场地、劳力和管理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明确了叶茎隐芽促发的最佳材料成熟度、粗度(叶茎的直径大小)以及对温湿度和激素配比的要求范围,使得以‘寒月’姜花叶茎隐芽为材料来源的繁殖方式效率高、稳定、可靠,适于推广应用。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在进行‘寒月’叶茎隐芽扦插前,进行隐芽的促发,再移栽至基质中,并系统的研究了最适的隐芽促发温度、湿度和激素配比,使得姜花小根茎的萌发率高达95%和小根茎移栽成活率100%。

附图说明

图1为25℃下培养1个月的‘寒月’姜花节段及隐芽萌发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选取顶端已抽生花序,花期已过的姜花叶茎,姜花叶茎的直径为10mm;

(2)材料无菌处理:将步骤(1)所述姜花叶茎的叶鞘逐层剥至最后一层,无菌环境中剪至一个节、长度为4cm的节段,然后放入质量浓度为75%酒精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晾干后剥去最后一层的叶鞘,获得露出隐芽的节段;

(3)激素处理:将步骤(2)所述露出隐芽的节段放入浓度为50mg/l的苄氨基腺嘌呤和浓度为1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的无菌溶液中浸泡30min,取出后晾干;

(4)装袋培养:将密封袋经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30s后无菌条件下晾干,然后将步骤(3)处理完的节段放入无菌处理后的密封袋中,控制密封袋内湿度为90%,20~30℃温度下培养30d,获得带小根茎的节段,小根茎的平均直径为8mm;

(5)带小根茎的节段移栽:将步骤(4)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整齐地移栽于苗床中种植,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间的间距为10×10cm,所述苗床中的基质成分的质量比为泥炭:河沙:园土=1:1:1,所述苗床中每平方米配施有机复合肥20g。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选取顶端已抽生花序,花期已过的姜花叶茎,姜花叶茎的直径为11mm;

(2)材料无菌处理:将步骤(1)所述姜花叶茎的叶鞘逐层剥至最后一层,无菌环境中剪至一个节、长度为6cm的节段,然后放入质量浓度为75%酒精溶液中浸泡1min,取出晾干后剥去最后一层的叶鞘,获得露出隐芽的节段;

(3)激素处理:将步骤(2)所述露出隐芽的节段放入浓度为50mg/l的苄氨基腺嘌呤和浓度为20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的无菌溶液中浸泡30min,取出后晾干;

(4)装袋培养:将密封袋经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30s后无菌条件下晾干,然后将步骤(3)处理完的节段放入无菌处理后的密封袋中,控制密封袋内湿度为95%,30℃温度下培养30d,获得带小根茎的节段,小根茎的平均直径为10mm;

(5)带小根茎的节段移栽:将步骤(4)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整齐地移栽于苗床中种植,所述带小根茎的节段间的间距为10×10cm,所述苗床中的基质成分的质量比为泥炭:河沙:园土=1:1:1,所述苗床中每平方米配施有机复合肥40g。

试验例1

本试验例研究无菌处理对姜花叶茎隐芽促发的影响

本试验例的促发容器为简单且易于获取的透明自封袋,本实验例的设计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在发现姜花属植物叶茎的隐芽的最初一段时间,发明人的想法是按照常规方法,将节段扦插在各种基质里,研究不同基质及其配比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提高繁殖效率。发明人剥去叶鞘,将叶茎剪为茎段,存放在透明的自封袋里备用。其中有一袋被遗忘在抽屉里,约3周后找出,发现叶茎隐芽已经萌发成小根茎。发明人意识到在适当的温度(夏季的室温)和湿度条件(节段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汽在密封袋形成的密闭空间保持了90~95%的湿度),在不需要任何基质和浇水管理的条件下叶茎隐芽可以利用自身营养萌发成小根茎。将大小为8~10毫米左右的小根茎播种在苗床或花盆,其成活率将明显提高,整个繁育过程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但发明人用同样的方法重复了几次,出现了节段霉烂的情况以及萌发率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发明人对促发条件进行了优化。

1.1材料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试验模拟生产过程中的条件,设置三个不同的处理组,a、b和c组。a组(对照组1),在普通实验室环境,剥去叶鞘使隐芽显露,剪为节段,放入新购买的自封袋(20×30厘米),每袋20个节段,3次重复;b组(对照组2),在普通实验室环境,剥去叶鞘使隐芽显露,剪为节段,放入使用过且用普通洗涤剂清洗过的自封袋(20×30厘米),每袋20个节段,3次重复;c组(实验组),在普通实验室环境,剥去叶鞘至最后一层,剪为节段,转入无菌操作室,用75%酒精溶液消毒1分钟,剥去最后一层叶鞘,将使用过的自封袋用75%酒精溶液喷雾消毒。选取顶端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姜花叶茎,粗度为10~11mm,每袋20个节段,3次重复。将密封袋密封好,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控制温度为25℃,培养1个月,统计污染坏死率和萌发率,萌发率的统计以隐芽直径大于3mm作为萌发的标准,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1.2结果与分析

表1无菌处理对隐芽促发的影响

从表1的对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到,由于a组(对照组1)所用自封袋为新购买,带菌相对较少,且由于叶茎本身被叶鞘层层包裹,节段带菌少,在不进行无菌处理的情况下污染和坏死率为15%。由于自封袋为塑料制品,为减少环境污染,应尽可能重复利用;在b组(对照组2)中采用常规洗涤剂进行了清洗、晾干,但由于未进行消毒处理,在密封袋内湿度高达90%~95%、培养温度为25℃的情况下,霉菌迅速繁殖,导致部分节段发霉,并波及一起培养的其他节段,有约三分之一的节段污染坏死;而c组(实验组),由于采用了严格的无菌控制技术,在对节段进行无菌处理的同时,也对使用过的自封袋进行了无菌处理,确保了促发过程中节段所处的环境是无菌的。先在普通实验室环境将叶鞘剥至最后一层,剪为节段后转入无菌操作室,待无菌处理之后再剥去最后一层叶鞘,既保证了无菌处理效率又保护了隐芽不被消毒剂伤害致死,污染坏死率为0。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中,采用了严格的无菌控制技术,在对节段进行无菌处理的同时,也对使用过的自封袋进行了无菌处理,确保了促发过程中节段所处的环境无菌,剥去姜花叶鞘使隐芽显露,剪为节段的萌发率为86%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1)的萌发率68%和b组(对照组2)的萌发率48%。由于本试验三组均未采用激素浸泡进行促发,在污染坏死率未0的情况下,萌发率最高仅为85%。

试验例2

本试验例研究温度对姜花隐芽促发的影响

在姜花隐芽促发过程中,除了需要保持较高的湿度避免节段干缩,以及做好无菌处理避免节段霉烂之外,培养温度决定着隐芽是否萌动以及萌发成的小根茎的健壮程度。本实验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单因素五水平的试验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以温度为变量,按温度梯度设置五个处理,a、b、c、d、e组分别对应的培养温度为10℃、15℃、20℃、25℃、30℃。选取顶端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姜花叶茎,本试验例的无菌处理按试验例1中c组所述,叶茎粗度随机分配,每个处理20个茎段,重复3次。每周测量一次小根茎直径,1个月后以隐芽直径大于3mm作为萌发的标准,统计其萌发率,统计方法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结果如图1和表2所示。

表2不同温度处理下‘寒月’姜花节段及隐芽萌发情况(培养1个月)

由表2和图1可见,温度为10℃时,隐芽略有增大,但不能萌发。温度高于15℃,隐芽均不同程度萌发为大小不一的小根茎。随着温度促发温度的升高,小根茎直径不断增大,萌发率不断升高,至25℃条件下达到峰值,萌发率为70%,小根茎直径达到6mm,且发现少数隐芽下方已经长出根。但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小根茎直径和萌发率均下降,推测过高的促发温度不利于小根茎的膨大。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选择的促发温度为20~30℃,其中,25℃为最适宜的促发温度。

试验例3

本试验例研究叶鞘机械阻碍对隐芽促发的影响

在现有技术的报道中,未提及叶茎是否按节进行剪切,也看不出是否剥去叶鞘,为最大可能的节省劳动力,本实验例做了剥去叶鞘、露出隐芽和保留最后一层叶鞘的对比试验。

3.1材料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试验设两个不同的处理组,a组(对照组)和b(实验组)。a组取保留最内层叶鞘;b组剥去最后一层叶鞘,露出隐芽。选取顶端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叶茎,无菌处理按试验例1中c组所述,叶茎粗度随机分配,每个重复20个节段,3次重复。将每个重复的茎段放入密封袋,确保每个茎段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控制温度为25℃,培养1个月。以隐芽大小为标准,每周记录一次隐芽的直径,以隐芽直径大于3mm作为萌发的标准,统计其萌发率。

3.2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剥去所有叶鞘、露出隐芽的b组(实验组)在1个月后正常萌发,萌发率为71%。未剥去最后一层叶鞘的a(对照组)完全不能萌发,显示叶鞘的阻碍了隐芽对水分的吸收,不能萌发和膨大。‘寒月’姜花叶茎隐芽萌发中,剥去所有叶鞘是必要条件,本试验例结果也说明了在不剥去叶鞘的情况下,简单的将叶茎剪为阶段,扦插在土壤或基质里,如果能萌发,必须等到叶鞘在温度、水分和时间的作用下腐烂后扦插才有可能成活。剥去叶鞘进行隐芽促发,可大大缩短繁育时间。

试验例4

本试验例研究姜花叶茎成熟度对隐芽促发的影响

4.1材料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试验设两个不同的处理组,a(实验组)和b(对照组)。a组为顶端已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叶茎;b组为顶端未抽生花序的叶茎。选取顶端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叶茎,叶茎粗度10~11mm,无菌处理按试验例1中c组所述,每个重复20个节段,3次重复。将每个重复的茎段放入密封袋(袋内湿度控制为90~95%),确保每个茎段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控制温度为25℃,培养1个月。以隐芽直径大于3mm作为萌发的标准,统计其萌发率。

4.2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a(实验组)叶茎硬度较高、隐芽较大而饱满,成熟度高。a组隐芽在1个月后正常萌发,平均萌发率为84%,隐芽(小根茎)平均大小为9.01mm;b(对照组)叶茎较为柔软、水分含量高、隐芽小而不明显。b组隐芽萌发率平均为10%,萌发的隐芽主要来自叶茎基部较为成熟隐芽,未能萌发的节段长霉污染而死亡。由此可以看出,‘寒月’姜花叶茎隐芽促发的成功率跟叶茎的成熟度密切相关,过于幼嫩的叶茎节段上的隐芽不能被促发。这可能跟不同成熟度叶茎的营养状况、内源激素含量种类及其浓度有关系。顶端已经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叶茎,生长中心逐渐由顶端下移,由生殖生长转为营养生长,更有利于叶茎上隐芽的萌发。

试验例5

本试验例研究叶茎粗度(直径)对隐芽促发的影响

5.1材料与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选取顶端已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叶茎,按照粗度将茎段分为三类:a组(对照1),4-5mm;b组(对照组2),7-8mm;c组(实验组),10-11mm。每个处理20个茎段,重复三次。节段的无菌处理按试验例1的c组,将每个重复的茎段放入密封袋(袋内湿度控制为90~95%),确保每个茎段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控制温度为25℃,培养1个月,测量隐芽(小根茎)的直径。以大于3mm作为萌发的标准,统计萌发率。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对隐芽的直径进行单因素多水平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5.2结果与分析

表3叶茎粗度对隐芽促发的影响

由表3结果显示,叶茎越粗,30天后隐芽萌发成的小根茎越大,萌发率最高,三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叶茎粗度小于5毫米时,隐芽仅略微膨大,不能萌发为根茎;叶茎粗度在7~8毫米时,隐芽萌发成的小根茎瘦弱,仅5.6毫米大小,萌发率仅为20%。只有叶茎粗度在10毫米以上的叶茎上的隐芽萌发成的小根茎直径平均为10.50毫米,萌发率为86%,小根茎足够健壮以确保移栽后萌发成植株,萌发率足够高以符合繁育需要。由于隐芽促发是在无基质条件下进行,隐芽萌发所需营养来源于节段,因而节段的粗度对隐芽的萌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节段的粗细也影响着其内源激素含量的种类及浓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开花后的叶茎都适宜用作隐芽促发,进而用于繁育种苗。

试验例6

本试验例研究激素处理对隐芽促发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叶茎节段隐芽的萌发率,本试验例采用添加激素对节段进行短暂浸泡的方法以促进隐芽的萌发。与其他植物扦插繁殖中添加激素以诱导生根为主要目的不同,姜花隐芽萌发为小根茎后生根十分容易,难点在于如何促使肉眼难以发现的隐芽萌发为健壮的小根茎。因此在激素种类的选择上以促进侧芽萌发为主。

6.1材料与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提供的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设a、b、c、d、e四个处理组,分别对照、ba50mg/l、ba50mg/l+tdz5mg/l、ba50mg/l+tdz10mg/l、ba50mg/l+tdz20mg/l,浸泡时间均为30分钟,无菌处理方法按试验例1中的c组处理。选取顶端已抽生花序且花期已过的叶茎,叶茎粗度为10~11mm,每个处理20个茎段,重复3次。培养温度25℃,1个月后测量隐芽(小根茎)的直径,以隐芽直径大于3mm作为萌发的标准,统计萌发率。数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结果如表4所示。

6.2结果与分析

表4不同激素处理下‘寒月’姜花节段及隐芽萌发情况(培养1个月)

由表4可见,与对照相比,单独添加ba50mg/l以及添加ba50mg/和低浓度的tdz1mg/l对隐芽促发的效果不明显(abc三组);当tdz升高至10mg/l时,促发出的小根茎明显增大,萌发率提高至92%;ba50mg/l+tdz10~20mg/l可有效增大小根茎,提高萌发率至94.5%。

综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叶茎隐芽促发的姜花繁育方法,明确了叶茎隐芽促发的最佳材料成熟度、粗度(叶茎的直径大小)以及对温湿度和激素配比的要求范围,使得以‘寒月’姜花叶茎隐芽为材料来源的繁殖方式效率高、稳定、可靠,适于推广应用。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