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箱及气吸式红枣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8205发布日期:2020-02-07 21:3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卸料箱及气吸式红枣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卸料箱及气吸式红枣收获机。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建立,红枣种植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的产业项目,红枣产业已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多种栽培模式尽显其效的新格局。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了不同的枣树种植面积,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红枣的种植面积的增加,红枣的机械化作业在红枣栽培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是目前林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红枣收获主要采用传统的击打果枝,使红枣落在地上,再采用人工捡拾的方法进行收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作业成本较高,收获的效率也比较低。针对这一现状,一种新型的红枣收获机—气吸式红枣收获机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已成为研究趋势,但是料箱的卸料方式采用的是推拉门机构或者直接翻转卸料机构。这两种机构的弊端是都不能满足不同高度的接料车作业,影响红枣的收获效率以及作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料箱及气吸式红枣收获机,使得气吸式红枣收获机的卸料高度可调。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卸料箱,包括支架、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开门机构和料箱;所述举升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举升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转机构的第一端铰接,所述举升机构用于使所述翻转机构进行举升运动;所述翻转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料箱铰接,所述翻转机构用于使所述料箱进行翻转运动;在所述料箱的卸料门处设置开门机构,所述开门机构用于使所述卸料门进行打开或闭合运动。

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翻转连接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翻转连接板的一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料箱铰接;所述翻转连接板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料箱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举升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转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第三铰接点不共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臂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举升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举升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翻转连接板的第三铰接点上;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举升臂的中部位置铰接。

优选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上举升臂、下举升臂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上举升臂、所述下举升臂、所述支架和所述翻转连接板相互铰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上举升臂和所述下举升臂中一个的靠近所述支架的部位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举升臂和所述下举升臂中另一个的靠近所述翻转连接板的部位铰接。

优选地,所述开门机构包括第三动力机构,所述第三动力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料箱铰接,所述第三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卸料门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为油缸,所述第三动力机构采用油缸、气缸和电动推杆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卸料箱还包括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举升臂和所述下举升臂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卸料箱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料箱的两侧,用于防止所述料箱摆动。

优选地,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料箱之间设有密封垫。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卸料箱。

本申请提供一种卸料箱及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包括支架、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开门机构和料箱;举升机构带动翻转机构进行举升运动,翻转机构带动料箱进行翻转运动,开门机构带动卸料门进行打开或闭合运动。通过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的相互配合,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可在设计范围内的任意位置进行卸料,满足不同大小的接料车的作业要求,解决了原卸料装置卸料高度不可调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箱收起状态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箱收起状态的左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箱收起状态的右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箱收起状态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箱的倒料状态;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箱的举升机构运动原理图。

图标:11-支架;121-上举升臂;122-下举升臂;123-举升油缸;131-翻转油缸;132-翻转连接板;141-电动推杆;15-料箱;151-卸料门;16-加强筋板;17-限位板;1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料箱,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料箱,包括支架11、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开门机构和料箱15;举升机构的第一端与支架11铰接,举升机构的第二端与翻转机构的第一端铰接,举升机构用于使翻转机构进行举升运动;翻转机构的第二端与料箱15铰接,翻转机构用于使料箱15进行翻转运动;在料箱15的卸料门151处设置开门机构,开门机构用于使卸料门151进行打开或闭合运动。

如上所述,通过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的相互配合,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可在设计范围内的任意位置进行卸料,满足不同大小的接料车的作业要求,实现设计范围内任意位置自动卸料,具有简便、高效、易于操作的特点,解决了原卸料装置卸料高度不可调的问题,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需要补充的是,支架11采用三角形支架,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较高,所以采用三角形支架,可以提高卸料箱的稳定性。料箱15中部底面倾斜,便于卸料。

具体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翻转连接板132;第一动力机构的一端与翻转连接板132的一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一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料箱15铰接;翻转连接板132的中间位置与料箱15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举升机构的第二端与翻转连接板132的另一端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不共线设置。

如图1、图2所示,料箱15下的固定销轴与翻转连接板132铰接,形成铰接点k;料箱15上的固定销轴与翻转油缸131活塞杆上端铰接,形成铰接点n;翻转油缸131下端与翻转连接板132铰接,形成铰接点m;三点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kmn,使料箱15稳定坐落于支架11之上,可通过翻转油缸131伸长和收缩实现料箱15从0~30°的翻转。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动力机构采用油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为翻转油缸131。由于油缸的压力大于气缸,在卸料时,需要翻转油缸131给料箱15提供一定的动力,若动力不足,则无法将料箱15中的红枣卸出去,所以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动力机构采用翻转油缸131的效果更好。

进而,举升机构包括举升臂和第二动力机构,举升臂的一端与支架11铰接,举升臂的另一端铰接在翻转连接板132的第三铰接点上;第二动力机构的一端与支架11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臂的中部位置铰接。

上述申请实施例虽然也能满足本申请的要求,但是实现的效果不好,所以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平行四连杆结构。

进而,举升机构包括上举升臂121、下举升臂122和第二动力机构;上举升臂121、下举升臂122、支架11和翻转连接板132相互铰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的一端与上举升臂121和下举升臂122中一个的靠近支架11的部位铰接,另一端与上举升臂121和下举升臂122中另一个的靠近翻转连接板132的部位铰接。进而,卸料箱还包括加强筋板16,加强筋板16分别设置在上举升臂121和下举升臂122靠近支架11的一端的两侧。

如上所述,支架11的上铰接孔与上举升臂121上的加强筋板16通过销轴铰接,形成铰链点a;支架11的下铰接孔与下举升臂122通过销轴铰接,形成铰接点b;上举升臂121和下举升臂122另一端的铰接孔通过销轴分别与翻转连接板132铰接,形成铰接点c和铰接点d,铰接点abcd联结成一平行四连杆结构,举升油缸123活塞杆上端与上举升臂121内的铰接座铰接,形成铰接点e;举升油缸123下端与下举升臂122的加强筋板16铰接,形成铰接点f。

平行四连杆机构是常用的运动机构,它具有俯仰摆动的自由度,可以作为料箱15的支撑臂,使料箱15实现升降动作。

需要补充的是,第二动力机构也采用油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机构为举升油缸123,从而实现将料箱15举升和降落的作用效果。

进而,开门机构包括第三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构的一端与料箱15铰接,第三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卸料门151铰接。

如图1、图3所示:料箱15与电动推杆141下端铰接,形成铰接点o;卸料门151下端设置铰接座,铰接座与电动推杆141上端铰接,形成铰接点p;料箱15与卸料门151上端铰接,形成铰接点q,通过电动推杆141的运动控制卸料门151的运动。需要补充的是,通过铰接座铰接是一个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直接应用即可。

具体地,第三动力机构采用油缸、气缸和电动推杆141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动力机构为电动推杆141。由于第三动力机构主要的作用是开合卸料门151,所以需要的动力较小,又因为电动推杆141具有性能可靠,动作灵敏,运行平稳,推拉力相同,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所以第三动力机构采用电动推杆141。电动推杆141处于常开状态,通过电动推杆141动作可实现卸料门151从0~80°的闭合与打开。

进而,卸料箱还包括限位板17,限位板17连接于料箱15的两侧,用于防止料箱15摆动。

具体地,限位板17设置于料箱15的两侧,防止料箱15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摆动,从而提高了卸料箱举升工作中的平稳性。

进而,卸料门151与料箱15之间设有密封垫18。

如图1、图2、图3所示:密封垫18连接在料箱15与卸料门151之间,确保整个卸料箱的密封性。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卸料箱在卸料时,电动推杆141进行动作可将卸料门151打开,进而,翻转油缸131通过伸长和收缩来实现料箱15的翻转动作,从而将红枣卸出去。

如图1、图4、图6所示:举升油缸123安装在支架11、上举升臂121、翻转连接板132及下举升臂122组成的平行四连杆机构abcd内,通过举升油缸123伸长和收缩可实现料箱15在范围d内竖直举升,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0~1200mm,节省了空间,使整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而紧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包括卸料箱。

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已成为研究趋势,原有料箱的卸料方式采用的是推拉门机构或者直接翻转卸料机构。这两种机构的弊端是都需要人工辅助卸料,并且不能满足不同高度的接料车作业,影响红枣的收获效率以及作业效果,而采用本申请的卸料箱,可以克服原有机构的弊端,实现高效自动卸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卸料箱及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包括:支架11、上举升臂121、下举升臂122、举升油缸123、翻转油缸131、翻转连接板132、电动推杆141、料箱15、卸料门151和密封垫18。举升油缸123上、下铰接孔通过销轴分别与上举升臂121、下举升臂122内铰接孔连接,通过举升油缸123的伸长和收缩进行料箱15的举升和降落;翻转油缸131上端两铰接孔分别与料箱15下的固定销轴及翻转油缸131下端铰接,翻转油缸131活塞杆上端与料箱15上的固定销轴铰接,构成稳定三角形机构kmn,通过翻转油缸131的伸长和收缩实现料箱15的翻转;卸料门151上的铰接孔与料箱15尾部的两侧铰接孔通过销轴铰接,卸料门151的下铰接孔通过销轴与电动推杆141活塞杆的上端铰接,电动推杆141下端铰接孔通过销轴铰接在料箱15尾部的上铰接孔上,通过电动推杆141的通断实现卸料门151的打开与闭合;密封垫18连接于卸料门151与料箱15的尾部之间,使料箱15达到密封的状态。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可在设计范围内的任意位置进行卸料,满足不同大小的接料车的作业要求,实现设计范围内任意位置自动卸料,具有简便、高效、易于操作的特点,解决了原卸料装置卸料高度不可调的问题,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