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2306发布日期:2019-12-17 20:4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和多元化,高品质的水产品是受欢迎的饮食选择之一,特别是小龙虾在近几年受到国内,甚至国外人民的青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兴起。

虾稻共作是小龙养殖的一种新兴模式,人们在进行规模化的虾稻共作种养时,为了追求更大化的产出率,往往需要提高小龙虾的养殖密度,而大密度的养殖对养殖水质中溶解氧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此,适时需要对虾稻共作田中养殖水域进行增氧补给。目前市面上已规模生产的增氧机种类大致可分为喷水式、水车式、管叶式、涌喷式、射流式和叶轮式等,但是没有一款具体针对虾稻共作水质进行增氧的装置。

一方面,小龙虾的养殖在其交配和繁殖期需要在虾稻共作田中种植一定量的水草,为小龙虾的交配和脱壳提供遮挡物,这使水车式、管叶式和叶轮式等靠机械搅动来增加溶解氧的增氧装置使用受到限制,如若使用,机器搅动装置可能会与水草搅拌在一起,不仅会对机械造成损坏,还会破坏小龙虾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小龙虾具有分散群居的特性,且通常只活动在虾沟底部附近或边缘,而喷水式、涌喷式和射流式等增氧装置是通过增加表面水体的流动来增加溶解氧,对于小龙虾这类不会上潜浮头吸氧的水产品,若要通过水体表面增氧的方式来增加整体水域的溶解氧含量,不仅增氧速度较慢、效果差,还有可能导致因水体溶解氧不足,使小龙虾出现大面积上岸逃逸和死亡的现象。

目前市面上的增氧机没有与水质溶解氧监测装置结合起来,只能靠养殖人员的经验或单独检测养殖水质的溶解氧含量偏低后才开启增氧装置,使增氧过程不够精确和快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包括增氧透气管、升降平台、软管和增氧主机,增氧透气管设置在升降平台上,增氧主机通过软管与增氧透气管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方案中,增氧透气管呈口字型。

在上述方案中,升降平台的数量为四个,增氧透气管的四个角落处均设有一升降平台。

在上述方案中,增氧主机的数量为四台,每台增氧主机均通过一软管与增氧透气管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增氧主机为鼓风机。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溶解氧传感器、光耦继电器和控制模块,溶解氧传感器设置在升降平台上,并通过升降平台进行升降;溶解氧传感器和光耦继电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增氧主机与光耦继电器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控制模块包括zigbee模块和数据处理控制单元,溶解氧传感器和光耦继电器分别与zigbee模块电连接,zigbee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电源模块,数据处理控制单元和光耦继电器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固定于增氧透气管四个角落的升降平台来调整增氧透气管在水中高度,能在虾沟各个高度进行直接的增氧,解决了通过提高表面水体流动性来增氧的方式的缺点,能快速的在最需要增氧的水层进行氧气的补给工作,同时能避免了通过机械搅动方式来增氧的装置的缺点;

2)本装置不会与虾沟中水体发生直接的搅拌行为,能有效的维持虾稻共作田中虾沟的水域环境不被破坏;

3)本装置集成了溶解氧检测功能,使增氧过程更加智能、准确和快速,当检测到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低于规定值时,能自动报警并联动开启增氧主机,进行增氧,当检测到溶解氧含量符合规定后,关停增氧主机,停止增氧;

4)本装置具有安装灵活方便、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等优点;

5)本装置小巧、灵活,不影响阻碍养殖人员的其他养殖行为,在虾稻共作田中,标准的虾沟宽度一般在3.5-4米,若使用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增氧装置,需占用虾沟大部分的横截面积,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的其他养殖行为,如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需要在虾沟中划船定点投喂饵料,若在虾沟中放置技术背景中的增氧装置,由于体积较庞大,会阻碍养殖人员划船通过,本装置可通过远程无线的方式自动或手动的控制增氧装置的启停,避免繁杂的布线处理,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电路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增氧透气管,2-升降平台,3-软管,4-增氧主机,5-溶解氧传感器,6-控制模块,610-zigbee模块,620-数据处理控制单元,7-光耦继电器,8-报警模块,9-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1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包括增氧透气管1、升降平台2、软管3和增氧主机4,升降平台2固定在虾沟中,增氧透气管1设置在升降平台2上,通过升降平台2可以调整增氧透气管1的高度,增氧主机4通过软管3与增氧透气管1相连接,即增氧主机4能够通过软管3向增氧透气管1内供给空气,而进入到增氧透气管1内的空气则可进到水中,从而实现增氧,升降平台2可以选用滚珠丝杆直线模组,其为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具体可为福誉fuyu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sl40的滚珠丝杆直线模组,在升降平台2为滚珠丝杆直线模组时,增氧透气管1与滚珠丝杆直线模组中的滑块相连接。

通常情况下,虾稻共作田中虾沟呈环形状,因此,增氧透气管1根据虾稻共作田中环型虾沟设计成口字型,增氧透气管1由工业塑料材质制成,增氧透气管1为圆形管体,管体四周密布很多透气细孔。

升降平台2的数量为四个,在环形状虾沟的四个角落处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升降平台2,增氧透气管1与四个升降平台2相连接。

由于虾沟呈环形状,因此增氧主机4的数量优选为四台,增氧主机4优选为鼓风机,每台增氧主机4均通过一软管3与增氧透气管1相连接,软管3由工业塑料材质制成。

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还包括溶解氧传感器5、光耦继电器7和控制模块6,溶解氧传感器5设置在升降平台2上,并通过升降平台2在水中进行升降,溶解氧传感器5具体是设置在滚珠丝杆直线模组中的滑块上,溶解氧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光耦继电器7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模块6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光耦继电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增氧主机4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溶解氧传感器5选用现有技术中成熟产品,具体可为瑞蒙德公司rmd-isc205型溶解氧传感器、钱涌公司zz-dos-600型溶解氧氧传感器、雷磁公司do-957型溶解氧传感器等,本装置选用钱涌公司zz-dos-600型溶解氧氧传感器,其自带了信号调理电路,可直接用于检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光耦继电器7选用现有技术中成熟产品,具体可为北京聚英公司dam0808型光耦继电器。

控制模块6包括zigbee模块610和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溶解氧传感器5和光耦继电器7分别与zigbee模块610电连接,zigbee模块610与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电连接,zigbee模块610选用现有技术中成熟产品,具体可为中鼎泰克公司的drf2695c型zigbee模块,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的zbcom-300ie模块,成都亿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e800-dtu(z2530)型模块等,本装置选用中鼎泰克公司的drf2695c型zigbee模块,该模块能自行组网,带rs485串口,能与溶解氧传感器直接连接,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选用现有技术中成熟产品,具体可为stm32f103开发板。

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8,报警模块8的信号输入端与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报警模块8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喇叭。

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还包括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9,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9与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电连接,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9可以选用一对华信公司bad-1型防爆电气控制按钮。

虾稻共作的增氧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10,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和光耦继电器7分别与电源模块10电连接。

在使用时:

溶解氧传感器5将定时采集的数据通过zigbee模块610上传至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若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检测到到溶解氧含量数值低于规定值时,数据处理控制单元620可自动的通过zigbee模块610和光耦继电器7发送启动命令至增氧主机4,进行增氧处理,反之则发送关闭命令至增氧主机4。同时,养殖人员也可用启停人工控制按钮模块9,来人工的控制增氧过程。

通过固定于增氧透气管1四个角落的升降平台2来调整增氧透气管1在水中高度,能在虾沟各个高度进行直接的增氧,解决了通过提高表面水体流动性来增氧的方式的缺点,能快速的在最需要增氧的水层进行氧气的补给工作,同时能避免了通过机械搅动方式来增氧的装置的缺点,本装置不会与虾沟中水体发生直接的搅拌行为,能有效的维持虾稻共作田中虾沟的水域环境不被破坏,同时,本装置集成了溶解氧检测功能,使增氧过程更加智能、准确和快速,当检测到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低于规定值时,能自动报警并联动开启增氧主机4,进行增氧,当检测到溶解氧含量符合规定后,关停增氧主机4,停止增氧。

本装置具有安装灵活方便、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等优点,图1装置示意图中使用了四个增氧主机4,在实际使用时,若虾沟面积较小,可在环型虾沟的两个对角安装两个增氧主机4即可;本装置小巧、灵活,不影响阻碍养殖人员的其他养殖行为,在虾稻共作田中,标准的虾沟宽度一般在3.5-4米,若使用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增氧装置,需占用虾沟大部分的横截面积,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的其他养殖行为,如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需要在虾沟中划船定点投喂饵料,若在虾沟中放置技术背景中的增氧装置,由于体积较庞大,会阻碍养殖人员划船通过,本装置可通过远程无线的方式自动或手动的控制增氧装置的启停,避免繁杂的布线处理,方便实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