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7518发布日期:2019-09-24 23:1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滴灌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灌水器每小时流量为2-12升,因此,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灌水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不会造成水的浪费。

在进行大面积土地滴灌作业时,需要先进行滴灌带的铺设,在进行铺设滴灌带时,由于土地面积较大,因此需要铺设多卷较长的滴灌带,如果人工铺设滴灌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费时费力,因此在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下许多农业生产者都会使用专门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对滴灌带进行铺设,省时省力,并且铺设质量高,但目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缺点,例如在对大面积土地进行铺设滴灌带时,由于需要铺设多卷滴灌带,而目前的铺设装置每次仅能携带一卷滴灌带,因此在铺设过程中需要多次加装滴灌带,耗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目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多为利用开沟铲在前方开沟,再利用导轮在后方将滴灌带铺设在沟槽中,但现有技术中的滴灌带铺设装置由于导轮与开沟铲的距离较远,在开沟铲开沟后两侧的土渣容易重新掉落回沟槽内,当滴灌带在铺设时无法保证沟槽的深度,容易对后期的滴灌深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携带多卷滴灌带的铺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轮和后轮,前轮的数量为一个,后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架前端的下表面依次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开沟铲,所述底架的后端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杆对称安装有两个覆土板,两个覆土板从前至后向内倾斜;

所述底架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外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带卷平移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后端通过L型连接杆安装有滑轮;

所述带卷平移装置包括第二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栓和两个对称套在轴杆上的半套筒,所述半套筒上下的四个边角处安装有接耳,接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过贴合的两个接耳后与第二连接螺母螺接;所述半套筒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连接螺栓穿过第二通孔螺接于开设在轴杆表面的螺纹盲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二连接杆套设在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从上至下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通孔后与第一连接螺母螺接,第二连接杆在第一盲孔内的位置可以调节,并且通过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连接螺母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下端的开沟铲的开沟深度得到调节。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螺杆根部的螺纹部螺接于螺纹通孔内,所述螺杆前端的光滑杆部插入第二盲孔内,通过螺杆将轴杆的位置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之间,并且轴杆可以绕两个螺杆的光滑杆部进行旋转。

优选的,所述底架的前端上表面铰接有牵引杆,牵引杆可以与农机等牵引机械连接,带动铺设装置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底架之间连接有倾斜的连接筋,保证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两个支撑杆上端安装的连接板之间设置了轴杆,轴杆外间隔设置了若干个带卷平移装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后端通过L型连接杆安装有滑轮;当第一连接杆下端的开沟铲在开沟后,第一连接杆后端安装的滑轮能够直接将轴杆上的滴灌带导入沟槽内,保证滴灌带的铺设深度与开沟铲的开沟深度相同;

通过带卷平移装置的两个半套筒对称套在轴杆上,半套筒上下的四个边角处安装了接耳,第二连接螺栓穿过贴合的两个接耳后与第二连接螺母螺接,第三连接螺栓穿过半套筒上开设的第二通孔后螺接进开设在轴杆表面的螺纹盲孔内,在进行滴灌带铺设前,可以将若干卷滴灌带分别缠绕在带卷平移装置上,在进行滴灌带铺设时,先将位于最中间的带卷平移装置上的滴灌带卷进行铺设;当位于中间位置的带卷铺设完成后,将两个半套筒分离,从轴杆上取下,再将相邻的的带卷平移装置上的第三连接螺栓取下,将两个半套筒在轴杆上滑动至中间位置,再将第三连接螺栓重新安装,保持带卷平移装置和滴灌带卷在铺设时始终在轴杆上的中间位置,保证滴灌带铺设后的平整性,防止滴灌带铺设时出现弯折的情况;铺设完成后再将两个半套筒从轴杆上分离取下,依次完成若干卷滴灌带的铺设;使整个滴灌带的铺设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滴灌带铺设的效率,并且保证了铺设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卷平移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覆土板位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沟铲位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杆位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位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底架,2、第一连接杆,201、第一盲孔,21、第一连接螺栓,22、第一连接螺母,3、第二连接杆,301、第一通孔,4、开沟铲,5、第三连接杆,6、覆土板,7、后轮,8、带卷平移装置,81、半套筒,811、第二通孔,82、接耳,83、第二连接螺栓,84、第二连接螺母,85、第三连接螺栓,9、前轮,10、L型连接杆,11、滑轮,12、支撑杆,13、连接板,131、螺纹通孔,14、螺杆,15、轴杆,151、第二盲孔,152、螺纹盲孔,16、连接筋,17、牵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6,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的前端上表面铰接有牵引杆17,牵引杆17可以与农机等牵引机械连接,带动铺设装置的移动;所述底架1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轮9和后轮7,前轮9的数量为一个,后轮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架1前端的下表面依次安装有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和开沟铲4,所述底架1的后端下表面通过第三连接杆5对称安装有两个覆土板6,两个覆土板6从前至后向内倾斜。

所述底架1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两个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与底架1之间连接有倾斜的连接筋16,保证支撑杆12的结构稳定性;两个所述支撑杆12的上端均安装有连接板13,两个所述连接板13之间转动设置有轴杆15,所述连接板13上开设有螺纹通孔131,所述连接板1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杆14,所述轴杆15的两端开设有第二盲孔151,所述螺杆14根部的螺纹部螺接于螺纹通孔131内,所述螺杆14前端的光滑杆部插入第二盲孔151内,通过螺杆14将轴杆15的位置固定在两个连接板13之间,并且轴杆15可以绕两个螺杆14的光滑杆部进行旋转;所述轴杆15外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带卷平移装置8,在进行滴灌带铺设前,可以将若干卷滴灌带分别缠绕在带卷平移装置8上,在进行滴灌带铺设时,先将位于最中间的带卷平移装置8上的滴灌带卷进行铺设;将其它带卷上的带头利用扎带固定,防止带卷散开,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后端通过L型连接杆10安装有滑轮11;当第一连接杆2下端的开沟铲4在开沟后,第一连接杆2后端安装的滑轮11能够直接将轴杆15上的滴灌带导入沟槽内,保证滴灌带的铺设深度与开沟铲4的开沟深度相同。

所述带卷平移装置8包括第二连接螺栓83、第三连接螺栓85和两个对称套在轴杆15上的半套筒81,所述半套筒81上下的四个边角处安装有接耳82,接耳8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螺栓83穿过贴合的两个接耳82后与第二连接螺母84螺接;所述半套筒8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811,所述第三连接螺栓85穿过第二通孔811螺接于开设在轴杆15表面的螺纹盲孔152内;当位于中间位置的带卷铺设完成后,将两个半套筒81分离,从轴杆15上取下,再将相邻的的带卷平移装置8上的第三连接螺栓85取下,将两个半套筒81在轴杆15上滑动至中间位置,再将第三连接螺栓85重新安装,保持带卷平移装置8和滴灌带卷在铺设时始终在轴杆15上的中间位置,保证滴灌带铺设后的平整性,防止滴灌带铺设时出现弯折的情况;铺设完成后再将两个半套筒81从轴杆上分离取下,依次完成若干卷滴灌带的铺设;使整个滴灌带的铺设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滴灌带铺设的效率,并且保证了铺设的质量。

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下端开设有第一盲孔201,所述第二连接杆3套设在第一盲孔201内,所述第二连接杆3上从上至下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连接杆2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栓21,所述第一连接螺栓21穿过第一连接杆2和第一通孔301后与第一连接螺母22螺接,第二连接杆3在第一盲孔201内的位置可以调节,并且通过第一连接螺栓21和第一连接螺母22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3下端的开沟铲4的开沟深度得到调节。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若干卷若干卷滴灌带分别缠绕在带卷平移装置8上,先将位于最中间的带卷平移装置8上的滴灌带卷进行铺设,将滴灌带卷的带头穿过滑轮11,在铺设时,通过农机等牵引机械带动滴灌带铺设装置移动,开沟铲4随着装置的移动进行开沟作业,滴灌带穿过滑轮11后铺设在沟槽内,最后两个覆土板6将沟槽两边的土填回沟槽内;

当位于中间位置的带卷铺设完成后,将两个半套筒81分离,从轴杆15上取下,再将相邻的的带卷平移装置8上的第三连接螺栓85取下,将两个半套筒81在轴杆15上滑动至中间位置,再将第三连接螺栓85重新安装,保持带卷平移装置8和滴灌带卷在铺设时始终在轴杆15上的中间位置,保证滴灌带铺设后的平整性,防止滴灌带铺设时出现弯折的情况;铺设完成后再将两个半套筒81从轴杆上分离取下,依次完成若干卷滴灌带的铺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