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床稀泥摊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1309发布日期:2020-05-12 17:1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秧床稀泥摊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秧床稀泥摊铺机。



背景技术:

水稻作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粮食,在我南方得到大面积种植,水稻种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育秧,秧床稀泥育秧过程中制泥浆、收集泥浆及将泥浆摊铺到秧床育秧盘中是水田稀泥育秧的三个重要环节,现阶段育秧机械化水平低,以人工作业方式完成这几个环节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秧床稀泥摊铺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秧床稀泥摊铺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方安装有发动机和位于发动机后方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下方安装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两侧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水田轮组件;减速器后侧连接有向后延伸的纵向杆,减速器后侧部开设有多个沿竖向排列并择一与纵向杆前端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纵向杆后端连接有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下端安装有犁头,位于所述犁头后方设置有连接于竖向杆上的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泥浆出口外接有铺浆管,泥浆泵的转轴经钢丝软轴与变速箱后侧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上侧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箱下侧的第二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上侧连接有把手;所述机架两侧安装有位于水田轮组件上方的挡泥板,所述水田轮组件的前方设置有安装于机架前端的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泥浆泵通过连接杆与竖向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后端设置套装在泥浆泵的外壳上的连接环,连接杆前端设置有套装在竖向杆下端部的第一杆套,所述第一杆套通过螺栓连接于竖向杆上;所述纵向杆后端设置有套装在竖向杆上端部的第二杆套,所述第二杆套通过螺旋连接于竖向杆上,纵向杆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田轮组件包括套装在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上并采用螺钉锁固在的套管轴,套管轴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第二及第三钢圈,第一、第二钢圈之间及第二、第三钢圈之间分别连接有沿钢圈外周向间隔分布的斜向支撑板,第一、第二钢圈之间的斜向支撑板和第二、第三钢圈之间的斜向支撑板错位设置,第一、第二钢圈之间和第二、第三钢圈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与斜向支撑板错位的旋耕刀,所述旋耕刀可拆连接于套管轴上,所述第一钢圈和第三钢圈的外周且位于相邻两斜向支撑板之间海分别间隔设置有一对限深板。

进一步的,所述旋耕刀呈倒l型,套管轴上设置有用以插装旋耕刀的插槽,插槽侧部开设有利用螺栓锁紧旋耕刀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支撑板外端部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疏通长孔,斜向支撑板外端部位于疏通长孔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斜向支撑板之间设置有v型连接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秧床稀泥摊铺机整体结构设计紧凑,使用方便,功能集中,犁头可以对结块的硬质土壤进行破碎,再结合安装在水田轮组件上的旋耕刀片进行打浆,更加充分且高效的制得符合育秧要求的泥浆,能够高效率完成作业,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犁头的破土深度和泥浆泵的吸泥深度可调,可适应不同的水田环境,泥浆泵能够更有效收集泥浆。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方位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位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去水田轮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田轮组件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机架、110-挡泥板、120-支撑架、200-发动机、300-变速箱、400-减速器、410-安装孔、420-纵向杆、421-第一杆套、430-竖向杆、500-水田轮组件、510-第一钢圈、520-第二钢圈、530-第三钢圈、540-斜向支撑板、541-疏通长孔、542-加强板、543-v型连接板、550-旋耕刀、560-限深板、570-加强筋板、580-套管轴、600-犁头、700-泥浆泵、710-铺浆管、720-连接杆、721-第一杆套、800-钢丝软轴、90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秧床稀泥摊铺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方安装有发动机200和位于发动机200后方的变速箱300,所述变速箱300的下方安装有减速器400,所述减速器400的两侧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水田轮组件500;减速器后侧连接有向后延伸的纵向杆420,减速器后侧部开设有多个沿竖向排列并择一与纵向杆前端连接的安装孔410,安装孔开设在减速器的机壳上,所述纵向杆420后端连接有竖向杆430,所述竖向杆430下端安装有犁头600,位于所述犁头600后方设置有连接于竖向杆上的泥浆泵700,泥浆泵的泥浆入口朝下,泥浆出口朝上,所述泥浆泵700的泥浆出口外接有铺浆管710,泥浆泵700的转轴经钢丝软轴800与变速箱300后侧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钢丝软轴800通过联轴器与变速箱300后侧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发动机工作,动力经过变速箱分配后,一部分传递到减速器,通过减速器两侧的动力输出轴使水田轮组件转动,整机向前行走,与此同时安装在水田轮组件上的旋耕刀转动制浆;另外一部分动力通过钢丝软轴带动泥浆泵工作进行吸浆工作,泥浆从泥浆泵的泥浆入口进入后从泥浆泵的泥浆出口由铺浆管摊铺到秧床育秧盘当中,而犁头可以对结块的硬质土壤进行破碎,更加充分且高效的制得符合育秧要求的泥浆;所述纵向杆420通过与减速器机壳上不同位置的安装孔连接,可以调节纵向杆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泥浆泵与犁头的位置,使处于泥浆泵与犁头合适的高度,针对于不同的水田环境,破土深度和吸泥深度可调,使泥浆泵能够更有效收集泥浆;本实用新型秧床稀泥摊铺机整体结构设计紧凑,使用方便,功能集中,能够高效率完成作业,工作效率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速器400上侧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箱300下侧的第二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300上侧连接有把手900;所述机架100两侧安装有位于水田轮组件500上方的挡泥板110,所述水田轮组件的前方设置有安装于机架前端的支撑架。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通过联轴器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而本申请中变速箱和减速器的内部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做具体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泥浆泵700通过连接杆720与竖向杆430连接,所述连接杆720后端设置套装在泥浆泵的外壳上的连接环,连接杆前端设置有套装在竖向杆下端部的第一杆套721,所述第一杆套通过螺栓连接于竖向杆上;所述纵向杆420后端设置有套装在竖向杆上端部的第二杆套421,所述第二杆套通过螺旋连接于竖向杆上,纵向杆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孔4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田轮组件500包括套装在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上并采用螺钉锁固在的套管轴580,套管轴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第二及第三钢圈,第一、第二钢圈之间及第二、第三钢圈之间分别连接有沿钢圈外周向间隔分布的斜向支撑板540,第一、第二钢圈之间的斜向支撑板和第二、第三钢圈之间的斜向支撑板错位设置,第一、第二钢圈之间和第二、第三钢圈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与斜向支撑板错位的旋耕刀550,所述旋耕刀可拆连接于套管轴580上,所述第一钢圈和第三钢圈的外周且位于相邻两斜向支撑板之间海分别间隔设置有一对限深板560;水田轮组件上的旋耕刀片完成打浆操作,斜向支撑板与限深板有效避免了机器工作时下沉的问题,旋耕刀、限深板以及斜向支撑板均沿轴向均匀分布,且旋耕刀与斜向支撑板交叉分布有效防止了机器工作时的打刀、碰撞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耕刀呈倒l型,套管轴510上设置有用以插装旋耕刀的插槽511,插槽侧部开设有利用螺栓锁紧旋耕刀的螺栓孔;斜向支撑板和钢圈的连接点的切线与斜向支撑板的夹角为40°~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向支撑板540外端部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疏通长孔541,斜向支撑板外端部位于疏通长孔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42,所述加强板与斜向支撑板之间设置有v型连接板543,所述加强部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钢圈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板570;斜向支撑板通过疏通长孔以及焊接v型连接板543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制浆时稀泥堆积到水田轮组件上的问题,从而减小了机器前进时的阻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深板560焊接于第一钢圈或第三钢圈上并与钢圈径向向平行,限深板侧面与第一钢圈或第三钢圈连接有加强筋板570;所述套管轴580为内六角钢管,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钢圈分别经径向固定杆固定连接于套管轴上;秧床稀泥摊铺机在进入到水田之前使用橡胶轮在陆地完成移位,橡胶轮安装在水田轮组件安装的位置,机器进入到水田工作时再将橡胶轮换成水田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秧床稀泥摊铺机翻整秧田时犁头可以对结块的硬质土壤进行破碎,再结合安装在水田轮组件上的旋耕刀片进行打浆,更加充分且高效的制得符合育秧要求的泥浆;旋耕刀、限深板以及斜向支撑板均沿轴向均匀分布,且旋耕刀与斜向支撑板交叉分布有效防止了机器工作时的打刀、碰撞等问题,另一方面斜向支撑板通过疏通长孔以及焊接v型连接板543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制浆时稀泥堆积到水田轮组件上的问题,从而减小了机器前进时的阻尼;泥浆泵与犁头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处于合适的高度,针对于不同的水田环境,破土深度可调,且泥浆泵能够有效收集泥浆,机器主要零部件可以轻松拆卸,方便后期运输与维护。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