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0823发布日期:2020-06-12 13: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田种植过程中,经常会有老鼠等小型啮齿动物出没,这些啮齿动物会啃食农作物,对农田种植造成影响,影响农田产量。为此,人们会在农田附近设置捕获装置。

如在中国专利网中公开了“一种捕鼠装置”,专利号为201720721407.2。上述装置当老鼠进入笼内,待触发捕鼠夹后,使笼门在自身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下关闭。将老鼠捕获。

但上述装置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且笼门关闭后无法自动开启,导致每次只能进行一次捕鼠。捕捉后若需要再次使用,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将笼门打开。不能连续进行多次捕鼠,影响了捕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一般的捕鼠装置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采用机械方式将笼门关闭,但需要人工操作才能打开笼门,导致每次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上下两个腔室,上下两个腔室间通过开口相通。所述上腔室开口处铰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设有触发开关,活动板的活动端可向下倾斜。下腔室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由连接部和驱动部组成,连接部与活动板相连,驱动部与触发开关相连。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由横板、滚轮、连接绳一、配重块和大弹簧组成。横板设在活动板的底部,横板滑动配合在壳体内。横板的一端通过大弹簧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滚轮设在大弹簧下方。连接绳一缠绕在滚轮上,配重块设在滚轮下方。配重块和横板通过连接绳一。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连接绳二和转板。转板铰接在壳体内。转板的中部可绕其轴线自转,电机设在转板上方,转板的一端与配重块的底部相抵。转板的另一端与连接绳二相连,连接绳二远离转板的一端与电机的传动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触发开关设在凹槽内。所述触发开关包括顶板、小弹簧、导电片和两个接触片。顶板位于凹槽上方,小弹簧设在顶板的下方,导电片设在顶板的底部,两个接触片设在凹槽的内壁底部,接触片可与导电片接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采用杠杆原理,通过顶板、小弹簧、导电片和接触片的配合使用,控制电机工作使转板倾斜。通过改变转板的倾斜状态,使得配重块带动横板移动,从而控制活动板打开或者闭合。打动重复使用、多次捕鼠的效果,不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提高了捕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发开关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中:1壳体、2隔板、3活动板、31凹槽、4顶板、5小弹簧、6导电片、7接触片、8横板、9滚轮、10连接绳一、11配重块、12转板、13电机、14连接绳二、15大弹簧、16诱饵、17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上下两个腔室,上下两个腔室间通过开口相通。上腔室内固定安装有电池仓17和用于引诱老鼠的诱饵。由于这是现有技术,故不做详细描述。上腔室开口处铰接有活动板3,活动板3上设有触发开关,活动板3的活动端可向下倾斜。下腔室内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由连接部和驱动部组成,连接部与活动板3相连,驱动部与触发开关相连。下腔室的内壁底部固定焊接有隔板2,隔板2将下强势分成两个空间,一个由于存放驱动组件,另一当初捕获腔室。

当老鼠进入进入上腔室内,为了啃食诱饵会站在活动板上。由于活动板上的重量增加,进而令触发开关闭合。由于电路闭合使得下腔室的驱动部启动,带动连接部移动,使活动板3倾斜将老鼠滑入捕获室内。

连接部由横板8、滚轮9、连接绳一10、配重块11和大弹簧15组成。横板8设在活动板3的底部。壳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通过滑槽令横板8滑动配合在壳体1内。横板8的一端与大弹簧15焊接,大弹簧1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滚轮9位于大弹簧15下方,滚轮9的端部与壳体1的内壁铰接。连接绳一10缠绕在滚轮9上,配重块11设在滚轮9下方。配重块11和横板8通过连接绳一10。连接绳一端部采用捆绑的方式分别与配重块11和横板8固定。

横板2为横向移动,当横板2向活动板3的活动端移动时,随着横板2靠近活动板3的活动端,进而将活动板3的活动端顶起,使得活动板3处于水平状态,将上下腔室间的开口堵住。当横板2反向移动时,活动板3的活动端向下倾斜,令开口相通使老鼠滑落。

驱动部包括电机13、连接绳二14和转板12。转板12铰接在壳体1内。转板12的中部可绕其轴线自转。电机13设在转板12上方,电机13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粘接。转板12的一端与配重块11的底部相抵。转板12的另一端与连接绳二14相连,连接绳二14远离转板12的一端与电机13的传动轴相连。连接绳二同样才有捆绑的方式固定。

由于转板12中部铰接,使得转板12能过起到杠杆的效果。转板12与电机13的连接端到铰接处的距离大于转板12与配重块11的接触端到铰接处的距离。

转板12一端下沉时另一端翘起。而电机13通过连接绳二14与转板12相连。故当电机13转动令连接绳二14缠绕在电机的传动轴上时,转板12发生倾斜。转板12与连接绳二14的接触端上翘,转板12与配重块11的接触端下沉。此时由于配重块11失去了支撑物,进而下降带动横板8远离活动板3,活动板3向下倾斜。而大弹簧15收缩。

活动板3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1,触发开关设在凹槽31内。触发开关包括顶板4、小弹簧5、导电片6和两个接触片7。顶板4位于凹槽31上方,小弹簧5设在顶板4的下方。小弹簧5顶部与活动板3底部焊接,小弹簧5底部与凹槽31的内壁底部焊接。导电片6固定粘接在顶板4的底部,两个接触片7固定粘接在凹槽31的内壁底部。两个接触片7通过导线与电机13电性连接。

该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采用杠杆原理,通过顶板4、小弹簧5、导电片6和接触片7的配合使用,控制电机13工作使转板12倾斜。通过改变转板12的倾斜状态,使得配重块11带动横板8移动,从而控制活动板3打开或者闭合。打动重复使用、多次捕鼠的效果,不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提高了捕鼠效率。

由于电机13为步进电机是常规技术,故电路布置和电路连接方式与常规技术手段相同。当顶板4下降后,接触片7与导电片6接触。使得电机13的电路闭合令电机13转动。

当老鼠滑落后,由于顶板4的上方重量消失,进而小弹簧5将顶板4顶起,接触片7与导电片6分离。电机13电路断开。此时电机13停转。连接绳二14失去向上的力。而电机13是进步电机,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传动轴也可转动,这是现有技术。故在重力的作用下转板12与连接绳二14的接触端下降,转板12的另一端翘起,将配重块11顶起。此时大弹簧15在弹力的作用下将横板15顶回原处。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老鼠进入进入上腔室内,为了啃食诱饵会站在活动板上。活动板上的重量增加,令顶板4下降,使接触片7与导电片6接触,电机13的电路闭合。电机13转动将转板12与连接绳二14的接触端向上倾斜,转板12与配重块11的接触端下降,使得配重块11拉动横板8远离活动板3,活动板3向下倾斜令老鼠滑落。待老鼠滑落后,由于顶板4的上方重量消失,进而小弹簧5将顶板4顶起,接触片7与导电片6分离。电机13电路断开,转板12反向活动,将配重块11顶起,使大弹簧15在弹力的作用下将横板15顶回原处。将活动板3恢复原状。

综上所述,该农田智能化捕获装置,采用杠杆原理,通过顶板4、小弹簧5、导电片6和接触片7的配合使用,控制电机13工作使转板12倾斜。通过改变转板12的倾斜状态,使得配重块11带动横板8移动,从而控制活动板3打开或者闭合。打动重复使用、多次捕鼠的效果,不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提高了捕鼠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