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叶蛾防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1613发布日期:2020-04-14 19: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叶蛾防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潜叶蛾防冶装置。



背景技术:

潜叶蛾指柑橘潜叶蛾,昆虫名,属鳞翅目,潜叶潜蛾科(phyllocnistiscitrella),在世界各大洲和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在我国,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海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上海、云南等地区柑橘园区均可发生。危害柑橘、金橘、柠檬、二月兰、构橘、四季橘、冰糖橙等植物。是一种严重的柑橘害虫。潜叶蛾幼虫为害幼芽嫩叶,个别情况会危害果实。幼虫钻入叶片表皮之下取食叶肉组织,造成蜿蜒的虫道,并在中间留下粪线。因此有鬼画符、绘图虫的俗称。被害叶片卷缩,可成为柑橘全爪螨(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造成被害叶片光合效率低,易于脱落,并且有可能诱发溃疡病等侵染性病害;

目前打药是防治潜叶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需要对农作物进行多次打药才能实现对潜叶蛾的灭杀,目前一般依赖人工推动或者背负打药机对农作物进行打药,劳动强度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同时人工打药一般只能对农作物的单侧进行打药,效果较差,如果需要对农作物另一侧进行打药时则需要移动至农作物另一侧,打药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叶蛾防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潜叶蛾防冶装置,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对称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所述横向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安装在第二顶板内侧,所述第一筒体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自由端伸出第一筒体且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板内侧,所述第一筒体上开设有用于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顶板下方和第二顶板下方对称设置有第一移动调节装置和第二移动调节装置,所述第二移动调节装置包括竖板、横杆、第一螺纹杆、滑动块、第一电机、储液盒、竖杆、第二螺纹杆、第二电机、密封盖、混合箱、控制器、水泵、蓄电池、竖向调节装置和喷雾头,所述第二顶板底部对称设置有竖向调节装置,所述第二顶板底部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横杆和第一螺纹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一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另一块限位板的外侧,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竖板,横杆和第一螺纹杆均横向贯穿竖板,所述竖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横杆穿过的通孔和用于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竖板一侧上下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竖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竖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二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一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另一块限位板的外侧,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滑动块,竖杆和第二螺纹杆均竖向贯穿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竖杆穿过的通孔和用于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滑动块一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一侧安装有多个喷雾头,所述喷雾头的进液口与储液盒内部连通,所述储液盒的进液口通过导液软管与水泵的出液口连接,水泵的进液口通过导液管与混合箱的出液口连接,混合箱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混合箱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第二移动调节装置和第一移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底座顶部安装有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向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杆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第二筒体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自由端伸出第二筒体且固定连接在第二顶板底部,所述第二杆体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杆穿过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筒体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杆穿过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为配套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底部对称安装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底端为锥形的螺纹杆,固定杆竖向贯穿底板,底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固定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述混合箱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电机安装在混合箱顶部,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蓄电池、第一电机、水泵、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设备的移动,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底端插入地面,从而实现了设备在地面位置的固定,避免设备在喷洒药剂时发生移动,操作简单,调节第一杆体在第一筒体内伸缩,从而实现了对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距离的调节,满足不同农作物对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不同的距离需求,调节第二杆体在第二筒体内伸缩,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顶板高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农作物对第二顶板不同的高度需求,利用第三电机转动进而带动转轴上的搅拌叶片转动对混合箱内的药剂和水进行快速混合,利用水泵使混合箱内混合好的液态通过导液软管后进入储液盒内并进一步通过喷雾头喷出,从而实现了对农作物一侧进行喷药的目的,利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竖板和滑动块位置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喷雾头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农作物一侧不同位置进行喷药,保证了喷洒药剂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移动调节装置实现了对农作物另一侧喷洒药剂的目的,实现了对农作物两侧的同时喷药,喷药效率高,无需人工推动或背负打药机对农作物进行喷药,满足高频率喷药情况下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潜叶蛾防冶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潜叶蛾防冶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潜叶蛾防冶装置中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潜叶蛾防冶装置中第二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潜叶蛾防冶装置中储液盒的侧视图。

图中所示:第一移动调节装置1、第一顶板2、第一杆体3、横向调节装置4、第一筒体5、第二顶板6、第二移动调节装置7、竖板8、横杆9、第一螺纹杆10、滑动块11、第一电机12、储液盒13、竖杆14、第二螺纹杆15、第二电机16、第三电机17、密封盖18、混合箱19、转轴20、搅拌叶片21、控制器22、水泵23、蓄电池24、万向轮25、固定杆26、第二筒体27、第二杆体28、竖向调节装置29、第一卡孔30、第二卡孔31和喷雾头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潜叶蛾防冶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调节装置1、第一顶板2、第一杆体3、横向调节装置4、第一筒体5、第二顶板6、第二移动调节装置7、竖板8、横杆9、第一螺纹杆10、滑动块11、第一电机12、储液盒13、竖杆14、第二螺纹杆15、第二电机16、第三电机17、密封盖18、混合箱19、转轴20、搅拌叶片21、控制器22、水泵23、蓄电池24、万向轮25、固定杆26、第二筒体27、第二杆体28、竖向调节装置29、第一卡孔30、第二卡孔31和喷雾头32,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6之间对称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4,所述横向调节装置4包括第一杆体3和第一筒体5,所述第一筒体5安装在第二顶板6内侧,所述第一筒体5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杆体3,所述第一杆体3的自由端伸出第一筒体5且固定连接在第一顶板2内侧,所述第一筒体5上开设有用于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通过紧固螺栓在螺纹通孔内旋转挤压第一杆体3,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杆体3位置的控制,所述第一顶板2下方和第二顶板6下方对称设置有第一移动调节装置1和第二移动调节装置7,所述第二移动调节装置7包括竖板8、横杆9、第一螺纹杆10、滑动块11、第一电机12、储液盒13、竖杆14、第二螺纹杆15、第二电机16、第三电机17、密封盖18、混合箱19、转轴20、搅拌叶片21、控制器22、水泵23、蓄电池24、万向轮25、固定杆26、第二筒体27、第二杆体28、竖向调节装置29、第一卡孔30、第二卡孔31和喷雾头32,所述第二顶板6底部对称设置有竖向调节装置29,所述竖向调节装置29包括第二杆体28和第二筒体27,所述第二筒体27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第二筒体27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杆体28,第二杆体28的自由端伸出第二筒体27且固定连接在第二顶板6底部,所述第二杆体28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杆穿过的第二卡孔31,所述第二筒体28上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杆穿过的第一卡孔30,所述第一卡孔30和第二卡孔31为配套设置,所述底板底部对称安装有万向轮25,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为底端为锥形的螺纹杆,固定杆26竖向贯穿底板,底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固定杆26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顶板6底部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横杆9和第一螺纹杆10,所述横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一螺纹杆10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一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一螺纹杆10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电机12固定安装在另一块限位板的外侧,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竖板8,横杆9和第一螺纹杆10均横向贯穿竖板8,所述竖板8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横杆9穿过的通孔和用于与第一螺纹杆10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竖板8一侧上下设置有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竖杆14和第二螺纹杆15,所述竖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二螺纹杆15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一块限位板的内侧,第二螺纹杆15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电机16固定安装在另一块限位板的外侧,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滑动块11,竖杆14和第二螺纹杆15均竖向贯穿滑动块11,所述滑动块1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竖杆14穿过的通孔和用于与第二螺纹杆15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滑动块11一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储液盒13,所述储液盒13一侧安装有多个喷雾头32,所述喷雾头32的进液口与储液盒13内部连通,所述储液盒13的进液口通过导液软管与水泵23的出液口连接,水泵23的进液口通过导液管与混合箱19的出液口连接,混合箱19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部,混合箱19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8,所述混合箱19内设置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电机17安装在混合箱19顶部,转轴20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片21,所述第二移动调节装置7和第一移动调节装置1的结构相同,底座顶部安装有蓄电池24,所述混合箱19一侧安装有控制器22,所述控制器22的型号为zxf8030,由浙江旭球防爆电气有限公司生产,所述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6和第三电机17的型号均为ys7134,由上海左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生产,所述水泵23的型号为ldpb2c-20,由东莞市智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控制器22分别与蓄电池24、第一电机12、水泵23、第二电机16和第三电机17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需要对农作物喷洒药剂防治潜叶蛾时,首先移动装置使第二移动调节装置7和第一移动调节装置1位于农作物两侧,通过设置万向轮25便于设备的移动,转动固定杆26使固定杆26底端插入地面,从而实现了设备在地面位置的固定,避免设备在喷洒药剂时发生移动,操作简单,调节第一杆体3在第一筒体5内伸缩,从而实现了对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6之间距离的调节,满足不同农作物对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6之间不同的距离需求,调节第二杆体28在第二筒体27内伸缩,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顶板6高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农作物对第二顶板6不同的高度需求,打开密封盖18往混合箱19内倒入药剂和水,关闭密封盖18,控制器22控制第三电机17工作,利用第三电机17转动进而带动转轴20上的搅拌叶片21转动对混合箱19内的药剂和水进行快速混合,控制器22进一步控制水泵23工作,利用水泵23使混合箱19内混合好的液态通过导液软管后进入储液盒13内并进一步通过喷雾头32喷出,从而实现了对农作物一侧进行喷药的目的,控制器22进一步控制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6工作,利用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6转动从而带动竖板8和滑动块11位置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喷雾头32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农作物一侧不同位置进行喷药,保证了喷洒药剂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移动调节装置1实现了对农作物另一侧喷洒药剂的目的,实现了对农作物两侧的同时喷药,喷药效率高,无需人工推动或背负打药机对农作物进行喷药,满足高频率喷药情况下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