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遮阳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3878发布日期:2020-06-02 18:1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遮阳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尤其是指一种可分组开收遮阳机构的自动遮阳大棚。



背景技术:

农业大棚在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早熟增产的效果,并可以依据植物生长需要提供对应的生长条件,但是当太阳辐射太强,尤其是在夏季,会导致大棚内温度过高,水分快速蒸发,植物由于失水和阳光的照射容易枯萎,针对温室大棚夏季遮阳降温措施,温室大棚外通常会覆盖有遮阳网,直接把太阳辐射遮挡在温室外,可以有效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但是,遮阳网收起和打开的方式是通过人工的摆放、拉扯,或是在大棚顶部安装两个卷帘装置,将覆盖在大棚两侧的遮阳网收起;其中,人工摆放只适合小棚,并且十分费时费力;而用卷帘装置将大棚两侧的遮阳网收放,也容易因遮阳网刮到大棚而造成遮阳网的损坏,必要时还需要人工干预;目前人工收放或卷帘收放遮阳网时,两者都是将遮阳网作为一个整体由大棚一侧收放至另一侧,收放遮阳网过程操作繁琐、收放不顺畅且收放时间长;而且如果遮阳网有破损位置,不更换的话遮阳效果降低,但要更换的话需要将整个遮阳网更换,遮阳成本增高,后期维护繁琐。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大棚遮阳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遮阳大棚,遮阳机构是由多组单独开收的遮阳组组成,不仅分组开收更快速、便捷,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动遮阳大棚,其包括有环形的大棚本体和开收于大棚本体的屋顶内侧的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具有固定于大棚本体的屋顶中心的固定座、环绕于大棚本体的屋顶环形边缘的环形轨道、多组可打开呈扇形且首尾依次相连呈伞形的遮阳组和多组对应开收每一遮阳组的开收机构,所述遮阳组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枢接于环形轨道上。

每一所述遮阳组具有一第一固定杆、分别在第一固定杆两侧设置有两支撑杆、两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杆两侧的两支撑杆上的遮阳布;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轨道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每一所述开收机构具有两组收放线、两组导向轮组、转轴和驱动转轴转动卷放收放线的驱动机构;所述遮阳机构还在相邻两遮阳组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于环形轨道或大棚本体上;每组导向轮组具有两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上方的导向轮,所述转轴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下方;每组收放线将位于第一固定杆同侧的两支撑杆圈围在内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且收放线的中部活动穿设于与被圈围的两支撑杆同侧的第二固定杆,收放线的两端部由两导向轮导向卷绕于转轴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时,所述收放线一端是放线而另一端收线,拉动两支撑杆相背运动,两支撑杆分别抵靠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侧边并打开遮阳布;或拉动两支撑杆相对运动,两支撑杆收拢在一起并收折遮阳布。

两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被圈围在收放线内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且所述支杆与所述遮阳布连接。

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两支杆,两支杆分别与所述遮阳布的两条三等分线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设置有呈阶梯状的支座,每组导向轮组的两导向轮设置在支座的相邻两阶梯上。

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设置有梯形支架,所述梯形支架具有与第一固定杆相对且位于平行于水平面的直角边,所述转轴和驱动机构设置于直角边上。

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供收放线穿设的穿孔。

所述支撑杆和支杆分别与环形轨道滑动连接一端设置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设置有与支撑杆或支杆固定的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滑轮和滚轮,所述滑轮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上方,所述滚轮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下方。

所述基座具有与支撑杆或支杆固定连接的倾斜板、由倾斜板底面向下延伸由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滑轮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之间,所述滚轮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二竖向板上。

所述滑轮具有由两端向中间渐缩的渐缩部,所述环形轨道具有供渐缩部卡置滑动的凸环。

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所述滑轮和所述滚轮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板位于环形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竖向板位于环形轨道的内侧,所述滑轮和滚轮之间具有朝向第一竖向板一侧形成供环形轨道卡设的开口。

所述第一竖向板的长度小于第二竖向板的长度。

所述固定座具有环形底板和多个环形分布在环形底板上的钉柱,所述支撑杆和支杆分别与固定座枢接一端设置有套置于钉柱上的枢接孔。

所述枢接孔为沿支撑杆或支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形孔。

所述固定座还具有盖合在各钉柱上端且可防止枢接孔脱出钉柱的盖板。

各所述钉柱倾斜设置于环形底板和盖板之间。

所述环形底板的环径小于盖板的环径;或者所述环形底板的环径大于盖板的环径。

所述固定座的环形底板呈矩形环且具有四条设置钉柱的棱边。

所述遮阳组设置有四组,四组遮阳组的第一固定杆、支撑杆和支杆分别枢接于固定座的四条棱边上。

相邻两条棱边之间连接有倒角边,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于倒角边上。

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抽风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分成多组单独通过开收机构控制开收的遮阳组,不仅分组开收更快速、便捷,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且遮阳机构设置在大棚本体内侧,相对于设置在大棚外侧的遮阳机构来说更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当需要打开遮阳机构时,每一开收机构控制每一遮阳组展开呈扇形,各遮阳组首尾依次相连呈伞形遮挡在整个大棚的屋顶内侧,可有效起到遮阳效果,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当需要收折遮阳机构时,每一开收机构控制每一遮阳组收折在一起,阳光照射在大棚屋顶并穿过大棚屋顶照射进来,为种植物提供阳光和温度;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分成多组遮阳组,可以通过开收不同遮阳组来调节遮阳效果,进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度,使用更灵活;例如,早上时打开朝东的遮阳组遮挡太阳,而朝西的遮阳组可不打开用于通风;傍晚时打开朝西的遮阳组遮挡太阳,而朝东的遮阳组可不打开用于通风;能为种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后期可针对每一遮阳组进行维修,不需要更换整个遮阳机构,维修方便且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可将开收机构设置于遮阳组靠近环形轨道一端上,更方便开收遮阳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半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半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单组遮阳机构半打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收折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支撑杆和滑动座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滑动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固定座应用在大棚内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固定座应用在大棚内顶的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固定座应用在大棚内顶的的俯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大棚本体1遮阳机构2

固定座21环形轨道22

遮阳组23开收机构24

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

遮阳布233收放线241

导向轮组242转轴243

驱动机构244第二固定杆25

导向轮2421支杆234

支座31梯形支架32

直角边321穿孔251

滑轮座4基座41

滑轮42滚轮43

倾斜板411第一竖向板412

第二竖向板413渐缩部421

凸环221开口414

环形底板211钉柱212

枢接孔235盖板213

棱边214倒角边2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遮阳大棚,其包括有环形的大棚本体1和开收于大棚本体1的屋顶内侧的遮阳机构2,所述遮阳机构2具有固定于大棚本体1的屋顶中心的固定座21、环绕于大棚本体1的屋顶环形边缘的环形轨道22、多组可打开呈扇形且首尾依次相连呈伞形的遮阳组23和多组对应开收每一遮阳组23的开收机构24,所述遮阳组23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枢接于环形轨道22上。

本实用新型自动遮阳大棚的遮阳机构2分成多组单独通过开收机构24控制开收的遮阳组23,不仅分组开收更快速、便捷,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且遮阳机构2设置在大棚本体1内侧,相对于设置在大棚本体1外侧的遮阳机构2来说更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当需要打开遮阳机构2时,每一开收机构24控制每一遮阳组23展开呈扇形,各遮阳组23首尾依次相连呈伞形遮挡在整个大棚1的屋顶内侧,可有效起到遮阳效果,降低大棚2内的温度;当需要收折遮阳机构2时,每一开收机构24控制每一遮阳组23收折在一起,阳光照射在大棚屋顶并穿过大棚屋顶照射进来,为种植物提供阳光和温度;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2分成多组遮阳组23,可以通过开收不同遮阳组23来调节遮阳效果,进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度,使用更灵活;例如,早上时打开朝东的遮阳组23遮挡太阳,而朝西的遮阳组23可不打开用于通风;傍晚时打开朝西的遮阳组23遮挡太阳,而朝东的遮阳组23可不打开用于通风;能为种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后期可针对每一遮阳组进行维修,不需要更换整个遮阳机构,维修方便且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可将开收机构24设置于遮阳组23靠近环形轨道22一端上,更方便开收遮阳组23。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所述遮阳组23具有一第一固定杆231、分别在第一固定杆231两侧设置有两支撑杆232、两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杆231两侧的两支撑杆232上的遮阳布233;所述第一固定杆231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轨道22上;所述支撑杆232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22上;每一所述开收机构24具有两组收放线241、两组导向轮组242、转轴243和驱动转轴243转动卷放收放线241的驱动机构244;所述遮阳机构2还在相邻两遮阳组23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固定杆25,所述第二固定杆25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固定于环形轨道22或大棚本体1上;每组导向轮组242具有两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31上方的导向轮2421,所述转轴243和驱动电机244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31下方;每组收放线241将位于第一固定杆231同侧的两支撑杆232圈围在内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且收放线241的中部活动穿设于与被圈围的两支撑杆232同侧的第二固定杆25,收放线241的两端部由两导向轮2421导向卷绕于转轴243上;所述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转243动时,所述收放线241一端是放线而另一端收线,拉动两支撑杆232相背运动,两支撑杆232分别抵靠在第一固定杆231和第二固定杆25侧边并打开遮阳布233;或拉动两支撑杆232相对运动,两支撑杆232收拢在一起并收折遮阳布233。

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2的工作原理是:当每一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243向其中一个方向自转卷放收放线241打开对应两遮阳组23时,与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1一端处于放线状态,与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2一端处于收线状态,因此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向第二固定杆25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向第一固定杆231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两支撑杆232可将遮阳布233撑开并遮挡在第一固定杆231和第二固定杆25之间的间隔,实现遮阳组23的打开;当每一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243向另一个方向自转卷放收放线241收折对应两遮阳组23时,与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1一端处于收线状态,与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1一端处于放线状态,因此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远离第二固定杆25运动,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远离第一固定杆232运动,两支撑杆232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两支撑杆232靠拢可将遮阳布233收折起来,实现遮阳组23的收折;遮阳机构的开收结构更简单且开收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两支撑杆23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被圈围在收放线241内的支杆234;所述支杆234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22上,且所述支杆234与所述遮阳布233连接;在两支撑杆232之间增设支杆234可将遮阳布233撑开更平整,遮阳效果更好,收折时两支撑杆232和一支杆234可将遮阳布233对折收折,收折方便整齐;而且,遮阳布233中间有支杆234支撑,可避免淋雨时雨水大量堆积在遮阳布233上,无法及时排出遮阳布233而造成遮阳布233负重过重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两所述支撑杆232之间设置有两支杆234,两支杆234分别与所述遮阳布233的两条三等分线连接;两支撑杆232和两支杆234可将遮阳布233分成三等分支撑,撑开更平整;收折时可将遮阳布233沿三等分线折叠收折,收折更方便整齐。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固定杆231上方设置有呈阶梯状的支座31,每组导向轮组242的两导向轮2421设置在支座31的相邻两阶梯上;使得收放线241在两导向轮2421导向作用下形成上下方向环绕将两支撑杆232圈围在内,可将收放线241分隔开收放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固定杆241下方设置有梯形支架32,所述梯形支架32具有与第一固定杆241相对且位于平行于水平面的直角边321,所述转轴243和驱动机构244设置于直角边321上;收放线241由导向轮2421导向垂直于转轴243上方,收放线241可垂直卷绕在转轴243上收放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5上设置有供收放线241穿设的穿孔251,可方便收放线241活动穿设起到导向作用。

请参阅图9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分别与环形轨道22滑动连接一端设置有滑轮座4,所述滑轮座4设置有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固定的基座41及设置于基座41上的滑轮42和滚轮43,所述滑轮42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22上方,所述滚轮43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22下方;所述滑轮座4可支撑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于环形轨道22上滑动,且滑轮42和滚轮43可将环形轨道22夹设在内,避免滑动座4脱出环形轨道22。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基座41具有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固定连接的倾斜板411、由倾斜板411底面向下延伸由第一竖向板412和第二竖向板413,所述滑轮42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一竖向板412和第二竖向板413之间,所述滚轮43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二竖向板413上;所述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倾斜设置于固定座21和环形轨道22上,基座41通过倾斜板411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连接,可使得支撑杆232和支杆234一端平稳且倾斜支撑于环形轨道22上;所述滑轮42和滚轮43分别通过轴枢接在第一竖向板412和第二竖向板413上,使得滑轮42和滚轮43顶掣在环形轨道22上下滚动,进而让支撑杆232和支杆234顺畅地滑动于环形轨道22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轮42具有由两端向中间渐缩的渐缩部421,所述环形轨道22具有供渐缩部421卡置滑动的凸环221;使得滑轮42牢固卡置于环形轨道22上,可避免滑轮座4脱出环形轨道22,滑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轮42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滑动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轮42和所述滚轮43平行设置,可牢固顶掣在环形轨道22上下,滑动结构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竖向板412位于环形轨道22的外侧,所述第二竖向板413位于环形轨道22的内侧,所述滑轮42和滚轮43之间具有朝向第一竖向板412一侧形成供环形轨道22卡设的开口414;方便滑轮座4安装于环形轨道22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竖向板412的长度小于第二竖向板413的长度。

请参阅图12和图1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具有环形底板211和多个环形分布在环形底板211上的钉柱212,所述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分别与固定座21枢接一端设置有套置于钉柱212上的枢接孔235;由于大棚本体1很大,环形轨道22类似圆形但不是正规的圆形,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位于环形轨道22一端在环形轨道22上滑动时会带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以与固定座21枢接位置转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转动过程中由环形轨道22一端到固定座21一端之间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即为了保证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平稳稳固地在环形轨道22上滑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位于固定座21一端的枢接位置会发生变动,所述枢接孔235和钉柱212的配合结构可为支撑杆232或支杆234滑动转动时提供让位空间,使得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在环形轨道22上滑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枢接孔235为沿支撑杆232或支杆234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形孔;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可通过枢接孔11和钉柱212配合结构来调整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位于钉柱212两侧的长度,进而调整杆件的具体使用长度,方便为支撑杆232或支杆234转动时提供更大的让位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还具有盖合在各钉柱212上端且可防止枢接孔235脱出钉柱212的盖板213;可使得枢接孔235牢固地套置在钉柱212上,进而使得支撑杆232或支杆234稳定枢接在固定座21上,结构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的环形底板211呈矩形环且具有四条设置钉柱212的棱边214,矩形环状的固定座21相对于圆形状的固定座21可枢接更多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且各钉柱212之间的间距比较大,方便支撑杆232或支杆234滑动转动时转动空间更大;且由于每一遮阳组23的第一固定杆231与环形轨道22固定连接且在遮阳组23开收过程中处于不动状态,因此,第一固定杆231可以与固定座2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固定座21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遮阳组23设置有四组,四组遮阳组23的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分别枢接于固定座21的四条棱边214上;每组遮阳组23具有两组遮阳布233,两组遮阳布233开收所需的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和支杆234枢接在同一棱边214上,方便前期组装和后期维护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条棱边214之间连接有倒角边215,所述第二固定杆25固定连接于倒角边215上;由于第二固定杆25在开收遮阳布233时是处于不动状态,所述第二固定杆25与固定座21和环形轨道22三者的关系是固定的,且第二固定杆25设置在相邻两组遮阳组23之间,即相邻两组遮阳组23开收的收放线241穿过第二固定杆25进行导向圈绕,因此,在相邻两条棱边214之间连接有倒角边215供第二固定杆25单独固定,方便收放线241穿设;而且,由于相邻两条棱边214转角处的支撑杆232之间的间隔角度太大而造成支撑杆232之间的间隔太大,因此,在相邻两条棱边214之间设置有倒角边215,不仅可固定第二固定杆25,可减小两条棱边214转角处的支撑杆232之间的间隔角度,进而减小支撑杆232之间的间隔,保证各杆件之间的间隔不会相差太大,结构强度更均衡。

本实用新型的各所述钉柱212倾斜设置于环形底板211和盖板213之间;当枢接于固定座21上的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和环形轨道或其他杆件连接时具有比较小的距离差时,可通过调整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套设于钉柱212上下位置来调整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另一端与其他杆件之间位置关系,方便调整,不需要更换其他长度适合的杆件即可调整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和其他杆件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环形底板211的环径小于盖板213的环径;所述钉柱212由环形底板211向盖板213向外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环形底板的环径大于盖板的环径,所述钉柱212由环形底板211向盖板213向内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21在枢接支撑杆232、支杆234、第一固定杆231和第二固定杆25时,可将各杆件汇集于大棚内顶的一端都一一套置枢接在各钉柱212上,并将盖板213盖合在钉柱212上方,该盖板213可使得杆件牢固地套置在钉柱212上,避免杆件脱离固定座21,可牢固将杆件枢接于固定座21上,枢接结构更简单;且各杆件套置枢接在各钉柱212上可方便灵活转动调整杆件和后期可单独更换损坏的杆件,维修更方便;而且,当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杆件过长或过短的情况时,也可通过更换适合长度的杆件来解决和其他杆件连接不便的问题,省时省力;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再次裁切杆件或焊接加长杆件来解决杆件过长或过短问题,施工更方便;本实用新型固定座21和杆件1的枢接孔11的枢接结构可在钉柱的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调整杆件,使用更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上设置有抽风机;可将大棚本体1内的空气抽出,达到更换大棚本体1内空气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