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5695发布日期:2020-07-10 15:3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种植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现在技术中,水稻在育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育秧盘来进行种子到秧苗的育秧过程;现有技术中的育秧盘通常包括用于放置种子的育秧槽以及用于盛装营养液的盘体,通常两者是一体加工而成的,育秧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进液孔,盘体内放置营养液之后,液体自然流入到育秧槽内,将种子放置到育秧槽内,再通过设置温度等各种条件达到育秧的目的;现有的这种结构存在的缺点在于,育秧时有时候通过流体的营养液达到无土栽培育秧的目的,有时候通过类似于土壤的固体基质来育秧;而现有的育秧盘在育秧槽的槽低开孔的结构只能适用于流体营养液的育秧形式,并且对于流动性较差的流体营养液,从育秧槽的槽低进液孔进入充满整个育秧槽时间较慢,比较影响工作效率;另外就是现有育秧苗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更换流体营养液的时候会非常的不方便,既要将育秧槽内的营养液清除干净又要将盘体内的营养液清除干净,比较浪费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包括分离式的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的下盘体为箱体式结构,其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每一支撑杆上均安装有一底板;而所述的上盘体的中间部位则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体;而凹槽体内又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育秧槽;该所述的育秧槽设置为倒锥形的杯状结构,并且该所述的育秧槽的底部为开口式结构,并且所述育秧槽的设置位置与下方支撑杆上底板的位置对应,并且所述的底板的尺寸大于育秧槽的尺寸,使得育秧槽可相应放置在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盘体的两侧下端还设置有固定磁铁;而所述的下盘体侧壁上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相应设置有对应的固定磁铁,通过对应的固定磁铁相应将上、下盘体固定到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盘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槽,而所述上盘体的上端两侧则设置有与定位槽位置对应的定位杆,上、下盘体对接放置时,定位杆相应放入到定位槽内,相应的育秧槽放置在底板上,上下的固定磁铁对应吸附固定上下盘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育秧槽的下端槽口为圆形结构,而所述的底板相应设置为圆形底板结构,所述的底板的外径比育秧槽下端槽口的外径大2cm。

作为优选,所述的育秧槽的下端槽口处还设置有向外侧横向延伸的槽环,该槽环的宽度设置为1cm。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盘体上的育秧槽共设置有五行五列;而所述的下盘体上的底板相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盘体上的定位槽的槽深大于上盘体上的定位杆的长度,使得育秧槽可放置在底板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中用于放置种子的育秧槽和用于放置营养液的盘体为分离式设置,并且育秧槽的槽低开口,而在下盘体上设置与育秧槽位置对应的底板;使用的时候下盘体内盛装营养液,营养液的高度大于底板的高度,此时只要将上盘体相应放置到下盘体上,育秧槽与底板位置对应,就构成了一组相应的育秧空间,只要将种子放置在育秧槽内即可;这样设置无论是流体的营养液还是固体的基质均可以顺利完成育秧工作,十分的方便快捷;

(2)本装置中上、下盘体分离设置,因此需要更换流体营养液的时候只需先将长成的秧苗收集好,然后将上盘体取下,由于育秧槽的槽底开口,营养液全部留在下盘体内,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将全部的营养液更换掉,进行下一轮的育秧操作;并且本装置还省略了营养液流入到育秧槽内的步骤,增加了育秧效率,节省时间;

(3)本装置中还设置了定位槽和定位杆的结构,可使得上盘体和下盘体安装后,育秧槽和底板的位置对应,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磁铁使上盘体和下盘体的位置固定,不会晃动,整体结构合理简单,易于制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分离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闭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包括分离式的上盘体1和下盘体2;下盘体2为箱体式结构,其底部安装有支撑杆3,每一支撑杆3上均安装有一底板4;而上盘体1的中间部位则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体5;而凹槽体5内又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育秧槽6;该育秧槽6设置为倒锥形的杯状结构,并且该育秧槽6的底部为开口式结构,并且所述育秧槽6的设置位置与下方支撑杆3上底板4的位置对应,并且底板4的尺寸大于育秧槽6的尺寸,使得育秧槽6可相应放置在底板4上。

上盘体1的两侧下端还设置有固定磁铁7;而下盘体2侧壁上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安装板8,安装板8上相应设置有对应的固定磁铁7,通过对应的固定磁铁7相应将上、下盘体固定到一起。

下盘体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槽9,而所述上盘体1的上端两侧则设置有与定位槽9位置对应的定位杆10,上、下盘体对接放置时,定位杆10相应放入到定位槽9内,相应的育秧槽6放置在底板4上,上下的固定磁铁对应吸附固定上下盘体。

育秧槽6的下端槽口为圆形结构,而底板4相应设置为圆形底板结构,底板4的外径比育秧槽6下端槽口的外径大2cm;育秧槽6的下端槽口处还设置有向外侧横向延伸的槽环11,该槽环11的宽度设置为1cm。

上盘体1上的育秧槽6共设置有五行五列;而下盘体2上的底板4相应设置;下盘体2上的定位槽9的槽深大于上盘体1上的定位杆10的长度,使得育秧槽6可放置在底板4上。

本装置中用于放置种子的育秧槽和用于放置营养液的盘体为分离式设置,并且育秧槽的槽低开口,而在下盘体上设置与育秧槽位置对应的底板;使用的时候下盘体内盛装营养液,营养液的高度大于底板的高度,此时只要将上盘体相应放置到下盘体上,育秧槽与底板位置对应,就构成了一组相应的育秧空间,只要将种子放置在育秧槽内即可;这样设置无论是流体的营养液还是固体的基质均可以顺利完成育秧工作,十分的方便快捷。

本装置中上、下盘体分离设置,因此需要更换流体营养液的时候只需先将长成的秧苗收集好,然后将上盘体取下,由于育秧槽的槽底开口,营养液全部留在下盘体内,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将全部的营养液更换掉,进行下一轮的育秧操作;并且本装置还省略了营养液流入到育秧槽内的步骤,增加了育秧效率,节省时间。

本装置中还设置了定位槽和定位杆的结构,可使得上盘体和下盘体安装后,育秧槽和底板的位置对应,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磁铁使上盘体和下盘体的位置固定,不会晃动,整体结构合理简单,易于制作使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式的上盘体(1)和下盘体(2);所述的下盘体(2)为箱体式结构,其底部安装有支撑杆(3),每一支撑杆(3)上均安装有一底板(4);而所述的上盘体(1)的中间部位则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体(5);而凹槽体(5)内又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育秧槽(6);该所述的育秧槽(6)设置为倒锥形的杯状结构,并且该所述的育秧槽(6)的底部为开口式结构,并且所述育秧槽(6)的设置位置与下方支撑杆(3)上底板(4)的位置对应,并且所述的底板(4)的尺寸大于育秧槽(6)的尺寸,使得育秧槽(6)可相应放置在底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盘体(1)的两侧下端还设置有固定磁铁(7);而所述的下盘体(2)侧壁上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的安装板(8)上相应设置有对应的固定磁铁(7),通过对应的固定磁铁(7)相应将上、下盘体固定到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盘体(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槽(9),而所述上盘体(1)的上端两侧则设置有与定位槽(9)位置对应的定位杆(10),上、下盘体对接放置时,定位杆(10)相应放入到定位槽(9)内,相应的育秧槽(6)放置在底板(4)上,上下的固定磁铁对应吸附固定上下盘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秧槽(6)的下端槽口为圆形结构,而所述的底板(4)相应设置为圆形底板结构,所述的底板(4)的外径比育秧槽(6)下端槽口的外径大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秧槽(6)的下端槽口处还设置有向外侧横向延伸的槽环(11),该槽环(11)的宽度设置为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盘体(1)上的育秧槽(6)共设置有五行五列;而所述的下盘体(2)上的底板(4)相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盘体(2)上的定位槽(9)的槽深大于上盘体(1)上的定位杆(10)的长度,使得育秧槽(6)可放置在底板(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离式水稻育秧盘,包括分离式的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的下盘体为箱体式结构,其底部安装有支撑杆,每一支撑杆上均安装有一底板;而所述的上盘体的中间部位则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体;而凹槽体内又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育秧槽;该所述的育秧槽设置为倒锥形的杯状结构,并且该所述的育秧槽的底部为开口式结构。本装置只要将上盘体相应放置到下盘体上,育秧槽与底板位置对应,就构成了一组相应的育秧空间,只要将种子放置在育秧槽内即可;这样设置无论是流体的营养液还是固体的基质均可以顺利完成育秧工作,十分的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罗先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句容市恒馨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