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1946发布日期:2020-08-25 18:4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吸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但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饲养人员对池内底端沉落的杂物与粪便进行清理从而保持水质,防止水内的细菌滋生影响水产物生长,现有的水产养殖吸污装置吸污头只能低端清理,范围较小,不够快捷,且单次的过滤仍会有一部分脏污遗漏回水内影响清理质量,必要时仍需要饲养人员反复清理,费时费力,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包括四个驱动轮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壳体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吸污管的一端,所述吸污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吸污机构,所述四个驱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吸污机构的前后侧壁左右两端;

所述吸污机构包括转杆、挡板、吸污头、三通、空心手推杆、圆杆;

所述挡板的内侧四角通过转杆与驱动轮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内侧设置有吸污头,且转杆延伸出驱动轮的内侧固定在吸污头的外侧上,所述吸污头的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三通,且三通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吸污头的底端左右两侧内壁螺钉连接,所述吸污头的顶端中心位置螺接有空心手推杆,且空心手推杆的顶端螺接有圆杆的一端,所述圆杆的另一端螺接有吸污管的一端,所述吸污管的另一端与壳体的顶端左侧开口处螺接;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滚轮、吸污水泵、隔板、滑槽、滑块、过滤盒、过滤网、扶柄、盖板和把手;

两个所述滚轮分别对称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前后两侧,所述吸污水泵位于壳体的内腔,且吸污水泵的入水口与壳体的开口处对应并螺钉连接,所述隔板位于吸污水泵的右侧,且沿前后方向过盈配合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吸污水泵的出水口与隔板的开口处过盈配合,所述壳体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腔内嵌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盒,所述壳体的右侧螺接有过滤网,所述壳体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扶柄,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处铰接有可向上抬起的盖板,且盖板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端四周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形状为“t”形。

优选的,所述三通的形状为“h”形。

优选的,所述过滤盒除前后两侧均为过滤网,且过滤网的过滤网密度小于过滤盒过滤网的密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产养殖吸污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吸污装置的配合下可将水池内的粪便杂物输送至壳体的内腔,通过过滤机构的配合下可对涌进壳体内的污水进行过滤后输送回养殖池内,完成该装置的使用,通过吸污头可对池内的排泄物与杂质进行前、后、底端多方位吸污,扩大吸污的范围,污水二次过滤可有效提高水质,无需反复清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水内的细菌滋生影响水产物生长的概率,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污机构底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机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机构右侧剖视图。

图中:1、驱动轮,2、壳体,3、吸污机构,301、转杆,302、挡板,303、吸污头,304、三通,305、空心手推杆,306、圆杆,4、吸污管,5、过滤机构,501、滚轮,502、吸污水泵,503、隔板,504、滑槽,505、滑块,506、过滤盒,507、过滤网,508、扶柄,509、盖板,510、把手,51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吸污装置,包括四个驱动轮1和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机构5,所述壳体2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吸污管4的一端,所述吸污管4的另一端安装有吸污机构3,所述四个驱动轮1分别安装在所述吸污机构3的前后侧壁左右两端;

吸污机构3包括转杆301、挡板302、吸污头303、三通304、空心手推杆305、圆杆306;

挡板302的内侧四角通过转杆301与驱动轮1转动连接,挡板302的内侧设置有吸污头303,且转杆301延伸出驱动轮1的内侧固定在吸污头303的外侧上,吸污头303用于将水底内的杂质进行吸收,吸污头303的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三通304,且三通304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吸污头303的底端左右两侧内壁螺钉连接,吸污头303的顶端中心位置螺接有空心手推杆305,空心手推杆305便于工作人员对吸污头303进行方向控制,且空心手推杆305的顶端螺接有圆杆306的一端,所述圆杆306的表面为磨砂面,可增加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圆杆306的另一端螺接有吸污管4的一端,吸污管4的另一端与壳体2的顶端左侧开口处螺接;

过滤机构5包括滚轮501、吸污水泵502、隔板503、滑槽504、滑块505、过滤盒506、过滤网507、扶柄508、盖板509和把手510;

两个滚轮501分别对称转动连接在壳体2的前后两侧,吸污水泵502位于壳体2的内腔,且吸污水泵502的入水口与壳体2的开口处对应并螺钉连接,隔板503位于吸污水泵502的右侧,隔板503可将壳体2的内腔分为干湿两区,防止吸入进的壳体2内腔的污水对正在运作的吸污管4进行干扰,且沿前后方向过盈配合在壳体2的内壁上,吸污水泵502的出水口与隔板503的开口处过盈配合,吸污水泵的502出水口与隔板503的右表面为同一水平线,便于使用者能够取出过滤盒506,壳体2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滑槽504,滑槽504可对滑块505进行限位,进而防止过滤盒506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击而移动,且滑槽504的内腔内嵌有滑块505,滑块505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盒506,壳体2的右侧螺接有过滤网507,壳体2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扶柄508,扶柄508与滚轮501的配合下可任意移动该装置,壳体2的顶端开口处铰接有可向上抬起的盖板509,且盖板509的顶端设置有把手510,把手510方便开启盖板509。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吸污水泵502:型号为ap-200,由外部操作系统控制,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污水抽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盖板509的底端四周设置有密封圈511,密封圈511可防止吸进的污水溢出壳体2外。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杆301的形状为“t”形,“t”形可满足驱动轮1旋转连接的同时又能与吸污头303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三通304的形状为“h”形,“h”形可使吸污头303的前、后、底端同时感受到吸污水泵502的吸力,加强吸污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过滤盒506除前后两侧均为过滤网,且过滤网507的过滤网密度小于过滤盒506过滤网的密度,过滤盒前后两侧若同为过滤网不便于设置滑块505,且过滤盒506为初步筛选,针对一些相比大一点的杂污进行首次过滤,而水流出处的过滤网507密度更为精细,可将其余小杂质进行二次过滤,大小污物两层筛选也是减轻过滤的负担,防止清理过急,大量的养殖污物导致过滤堵塞现象发生。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当需要启动该装置对养殖池内进行吸污时,推动扶柄508促使滚轮501拉动2将过滤网507对准池内,此时握住圆杆306将吸污机构3放入池内,在三通304的辅助下,可促使吸污头303前后两侧和底端同时对池内的鱼虾类的排泄物和杂质进行吸入,打破传统的单一清理方式,加快清理的速度,随着该装置移动带起的杂物也能瞬间被吸收进空心手推杆305内,拉动空心手推杆305,可在驱动轮1的辅助下使其吸污头303转换角度,可对池内的其他位置经行清理,开启吸污水泵502,通过吸污水泵502自身的压力使池内的污水沿着空心手推杆305、圆杆306和吸污管4输送至吸污水泵502的出水口后涌入过滤盒506的内腔,在过滤盒506的过滤下可使经过壳体2内腔的脏物与水源分离,而过滤后的污水继续向右侧流动,通过过滤网507流回至池内,且在过滤网507的辅助下进行二次过滤,完成养殖池内的吸污处理,使用结束后可握住把手510向上拉开盖板509,取出壳体2内的过滤盒506进行吸污后的清理,并在滑块505的配合下将过滤盒506沿着滑槽504的方向插入回2的内腔,结束使用,在多方位的吸污头303与过滤盒506和过滤网507的二次过滤辅助下,大大提高了吸污的效率与质量,满足吸污的需求,操作方便快捷,有效防止遗漏的杂质落入回水中,有利于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位置”、“内腔”、“外壁”、“顶端”、“底端”、“一端”、“右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固定”、“插接”、“过盈配合”、“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