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中的池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5062发布日期:2020-06-02 18:3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中的池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中的池塘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园林施工时,为增加园林的美观性,常在园林中设置池塘,且为增加园林内的生态多样性,常在池塘内放养水生生物。

现有的园林中的池塘常为人工池塘,池塘内的水常为不流动的水,水生生物在池塘内生存会消耗掉池塘内的氧,池塘水面因与空气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氧可溶解入池塘中以保证池塘内生物的生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而现有的园林中的池塘中常存在蓝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塘中的蓝藻在消耗尽池塘中的营养盐后便会死亡,使池塘内的其他水生生物生存所需溶解氧不足,死亡的蓝藻在分解时消耗池塘中大量溶解氧,易导致部分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从而使池塘内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故存在池塘内的生态平衡易遭到破坏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中的池塘结构,可加快池塘本体中水的含氧量的增加速度,具有可维持池塘本体内的生态平衡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园林中的池塘结构,包括池塘本体,所述池塘本体内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水泵、抽水管,所述水泵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抽水管设置于池塘本体内且与水泵的抽水口连通,所述水泵上设置有雾化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雾化器的进水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池塘本体水面与空气直接接触,空气中部分的氧通过池塘本体水面溶入到池塘本体的水内,且水泵启动后通过抽水管将池塘本体内的水抽出,水泵抽出的水从出水口传输到雾化器处,雾化器将水泵抽出的水雾化后喷洒到空气中,雾化器喷洒出的水雾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空气中的氧溶入水雾当中,水雾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到池塘本体内,从而增加了池塘本体内水的含氧量,提高了池塘本体中水的含氧量的增加速度,防止死亡的蓝藻在分解时消耗池塘本体中大量溶解氧后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维持了池塘本体内的生态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泵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所述抽水管包括支管和主管,所述支管设置数量与水泵数量相等,所述支管与水泵固定且与水泵的抽水口连通,所述主管与个支管固定且与各支管连通,所述主管内设置有用于吸附水中蓝藻的净水组件,所述净水组件与主管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水泵和雾化器同时运行,使池塘本体中更多的水被雾化并喷洒到空气中,进一步增大原先位于池塘本体内的水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而提高了池塘本体中水的含氧量的增加速度,且池塘本体中的水在通过主管时净水组件对水中的蓝藻进行吸附,防止蓝藻进入到抽水泵内而影响抽水泵的抽水效率,同时操作者可定期将净水组件从主管上拆下进行更换,以保证净水组件对蓝藻的吸附效率,减少池塘本体内蓝藻的数量从而减少蓝藻对池塘本体内溶解氧的消耗,维持池塘本体内的生态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组件包括过滤盒和吸附填料,所述主管为矩形管,所述主管侧壁开设有供过滤盒嵌入的第一开口,所述过滤盒嵌入第一开口,所述过滤盒顶壁和底壁均为透水滤网,所述吸附填料设置于过滤盒内,所述过滤盒与主管水平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盒上竖直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开口底壁上开设有供卡块嵌入的第一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进入池塘本体内将净水组件插入第一开口处后,操作者竖直滑动卡块,使卡块嵌入第一凹槽,从而限制住过滤盒的水平移动,完成了过滤盒的安装,主管内的水流过过滤盒后,过滤盒内的吸附调料会将水中的蓝藻吸附住,从而防止蓝藻随水流进入抽水泵,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盒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卡块与滑槽竖直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侧壁上水平固定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两端与滑槽两侧壁固定,所述卡块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铰接轴与第一通槽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卡块与过滤盒通过铰接轴实现铰接,所述卡块上固定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需要对过滤盒进行更换时,操作者进入池塘本体内并移动至过滤盒处,操作者手握把手并上提卡块,待卡块完全移出第一凹槽后操作者翻转卡块并拉动卡块,从而使过滤盒逐渐移出第一开口,随后操作者将新的过滤盒嵌入第一开口内,并沿滑槽竖直下滑该过滤盒上的卡块,使该过滤盒上的卡块插入第一凹槽内,完成了过滤盒的更换,随后操作者即可将从第一开口处取下的过滤盒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进一步处理,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管竖直向下延伸至池塘本体底部,所述池塘本体侧壁底部上开设有出泥口,所述池塘本体侧部顶端设置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抽泥口通过管道与出泥口连通,所述支撑台底部设置有将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淤泥向靠近出泥口方向移动的搅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面与空气直接接触,故池塘本体底部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小于水面处溶解氧的含量,主管伸至池塘本体底部,当水泵启动时池塘本体底部的水被抽出并最终被雾化器喷洒到空气中,从而使原先位于水面处的水逐渐下降,且使原先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水在与空气充分接触后落到水面上,使池塘本体内的水中的溶解氧均匀分布在池塘本体各个竖直高度处,使生存与各个竖直高度处的水生生物都可获取到充足的溶解氧,维持池塘本体内的生态平衡;且搅泥组件可使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淤泥移动至靠近出泥口处,抽泥泵启动后可将靠近出泥口处的淤泥抽出池塘本体,防止水泵在抽水时部分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淤泥被抽到水泵处而堵住水泵的抽水口,保证水泵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泥组件包括搅泥叶片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支撑台转动连接,所述搅泥叶片固定在连接轴上,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驱动连接轴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连接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泥叶片转动,搅泥叶片搅动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淤泥即可带动池塘本体内的水和淤泥向出泥口的方向流动,随后抽泥泵启动即可将将淤泥抽出池塘本体,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与连接轴同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电机的转轴转动即可带动连接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泥叶片转动,从而实现对淤泥的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泥口在池塘本体两侧均有设置,所述搅泥叶片、连接轴设置有两组,两所述连接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连接轴同步反向转动可带动两搅泥叶片同步反向转动,从而将池塘本体的淤泥移动至靠近位于池塘本体两侧的出泥口处,加快了池塘本体内淤泥排出的效率,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水泵抽出的池塘本体内水并将水传输到雾化器处,雾化器将水泵抽出的水雾化后喷洒到空气中,雾化器喷洒出的水雾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空气中的氧溶入水雾当中,水雾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到水面上,从而增加了池塘本体内水的含氧量,并提高了池塘本体中水的含氧量的增加速度,防止死亡的蓝藻在分解时消耗池塘本体中大量溶解氧后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维持了池塘本体内的生态平衡;

2.主管从池塘本体底部抽水,使原先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水在与空气充分接触后落到水面上,使池塘本体内的水中的溶解氧均匀分布在池塘本体各个竖直高度处,使生存与各个竖直高度处的水生生物都可获取到充足的溶解氧,维持池塘本体内的生态平衡;

3.搅泥组件使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淤泥移动至靠近出泥口处,抽泥泵启动后可将靠近出泥口处的淤泥抽出池塘本体,防止水泵在抽水时部分位于池塘本体底部的淤泥被抽到水泵处而堵住水泵的抽水口,保证水泵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支撑台和搅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过滤盒和主管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塘本体;2、支撑台;3、水泵;4、抽水管;41、支管;42、主管;5、雾化器;6、过滤盒;7、吸附填料;8、滑槽;9、卡块;10、铰接轴;11、第一通槽;12、第一凹槽;13、出泥口;14、抽泥泵;15、搅泥叶片;16、连接轴;17、电机;18、把手;19、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园林中的池塘结构,包括池塘本体1,池塘本体1底壁上竖直固定有支撑台2,支撑台上设置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水泵3和抽水管4,所述水泵3固定在支撑台2上,水泵3在支撑台2上设置有四个,水泵3的出水口朝向上方且水泵3的抽水口朝向下方,抽水管4与水泵3的抽水口连通,水泵3的上设置有雾化器5,水泵3的出水口与雾化器5的进水口连通,雾化器5的喷水口朝向上方。

水泵3启动后通过抽水管4将池塘本体1内的水抽出,水泵3抽出的水从水泵3的出水口传输到雾化器5中,雾化器5将水泵3抽出的水雾化后喷洒到空气中,雾化器5喷洒出的水雾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空气中的氧溶入水雾当中,水雾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到水面上,从而增加了池塘本体1内水的含氧量,与此同时由于池塘本体1水面与空气直接接触,空气中部分的氧通过池塘本体1水面溶入到池塘本体1的水内,如此从空气中的氧气可从两个途径溶入水中,提高了池塘本体1中水的含氧量的增加速度,防止死亡的蓝藻在分解时消耗池塘本体1中大量溶解氧后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维持了池塘本体1内的生态平衡。

抽水管4包括支管41和主管42,支管41设置有四根且每根支管41分别与一个水泵3固定,支管41与水泵3的抽水口连通,主管42与各支管41固定且与各支管41连通,主管42竖直设置,主管42为矩形管,主管42内设置有用于吸附水中蓝藻的净水组件,净水组件与主管42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3和图4,净水组件包括过滤盒6和吸附填料7,主管42侧壁开设有供过滤盒6嵌入的第一开口19,第一开口19与过滤盒6适配,过滤盒6顶壁和底壁均为透水滤网,过滤盒6内中空,吸附填料7填充在过滤盒6内,吸附填料7包括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过滤盒6与主管42水平滑动连接;

过滤盒6一侧壁上开设有滑槽8,滑槽8上竖直滑动连接有卡块9,滑槽8侧壁上水平固定连接有铰接轴10,铰接轴10两端分别固定在滑槽8两侧壁上,铰接轴10水平穿透卡块9,卡块9与过滤盒6通过铰接轴10实现铰接,卡块9侧壁上开设在卡块9竖直滑动时供铰接轴10穿过的第一通槽11,卡块9与铰接轴10竖直滑动连接,第一开口19底壁上开设有供卡块9竖直嵌入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与卡块9适配,卡块9上固定有把手18。

操作者将过滤盒6完全嵌入第一开口19后通过把手18竖直移动卡块9,使卡块9嵌入第一凹槽12内,从而完成卡块9与第一凹槽12的卡接,实现对过滤盒6的限位,完成过滤盒6的安装;当操作者需要对过滤盒6进行更换时,操作者进入池塘本体1内并移动至过滤盒6处,操作者手握把手18并上提卡块9,待卡块9完全移出第一凹槽12后操作者翻转卡块9并拉动卡块9,从而使过滤盒6移出第一开口19,随后操作者将新的过滤盒6嵌入第一开口19内,并沿滑槽8竖直下滑该过滤盒6上的卡块9,使该过滤盒6上的卡块9插入第一凹槽12内,完成了过滤盒6的更换,随后操作者即可将从第一开口19处取下的过滤盒6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进一步处理,操作方便。

参照图1和图2,主管42竖直向下延伸至池塘本体1底部,池塘本体1两侧壁底部上开设有出泥口13,池塘本体1侧部顶端设置有抽泥泵14,抽泥泵14的抽泥口通过管道与出泥口13连通,支撑台2底部设置有将位于池塘本体1底部的淤泥向靠近出泥口13方向移动的搅泥组件;

搅泥组件包括包括搅泥叶片15和连接轴16,连接轴16与支撑台2转动连接,连接轴16水平设置且连接轴16长度方向垂直于出泥泵开口朝向的方向,连接轴16水平间隔设置有两根,两根连接轴16转动方向相反,搅泥叶片15固定在连接轴16上,支撑台2上设置有驱动连接轴16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7,电机17固定在支撑台2底部,电机17的转轴与连接轴16同轴固定,电机17设置有四个,两根连接轴16的两端均连接有电机17。

由于水面与空气直接接触,故池塘本体1底部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小于水面处溶解氧的含量,主管42伸至池塘本体1底部,当水泵3启动时池塘本体1底部的水被抽出并最终被雾化器5喷洒到空气中,从而使原先位于水面处的水逐渐下降,且使原先位于池塘本体1底部的水在与空气充分接触后落到水面上,使池塘本体1内的水中的溶解氧均匀分布在池塘本体1各个竖直高度处,使生存与各个竖直高度处的水生生物都可获取到充足的溶解氧,维持池塘本体1内的生态平衡;且连接轴16转动带动搅泥叶片15可使位于池塘本体1底部的淤泥移动至靠近出泥口13处,抽泥泵14启动后可将靠近出泥口13处的淤泥抽出池塘本体1,防止水泵3在抽水时部分位于池塘本体1底部的淤泥被抽到水泵3处而堵住水泵3的抽水口,保证水泵3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手握把手18、拖动装有吸附填料7的过滤盒6进入池塘本体1,操作者将过滤盒6完全插入第一开口19处后,操作者竖直向下滑动卡块9,卡块9嵌入第一凹槽12内,实现过滤盒6的安装。

操作者同步启动四个电机17,带动两根连接轴16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两根连接轴16上的搅泥叶片15反向转动,搅泥叶片15搅动位于池塘本体1底部的淤泥使淤泥向靠近出泥口13的位置移动,操作者启动位于抽泥泵14以将池塘本体1底部的淤泥通过抽泥口和管道抽出。

操作者启动水泵3和雾化器5,位于池塘本体1底部的水通过主管42和过滤盒6流到支管41处并最终流入到水泵3内,水泵3将水从水泵3的出水口传输到雾化器5内,雾化器5将从池塘本体1内抽出的水雾化后喷洒到空气中,雾化后的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空气中的氧溶入雾化的水中,在重力作用下雾化的水重新落到池塘本体1内。

当操作者需要对过滤盒6进行更换时,操作者进入池塘本体1内并移动至过滤盒6处,操作者手握把手18并上提卡块9,待卡块9完全移出第一凹槽12后操作者翻转卡块9并拉动卡块9,从而使过滤盒6移出第一开口19,随后操作者将新的过滤盒6嵌入第一开口19内,并沿滑槽8竖直下滑该过滤盒6上的卡块9,使该过滤盒6上的卡块9插入第一凹槽12内,完成了过滤盒6的更换,随后操作者即可将从第一开口19处取下的过滤盒6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进一步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