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4907发布日期:2020-08-07 17:0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其用于农作物种子在小区中的免耕式精量播种。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逐步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科研育种使用的机械已经成为各个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的基本需求。另外,在玉米等农作物种子的小区种植过程中,与人工播种相比,使用小区播种机播种具有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播种速度快、效率高、侧施肥均匀等诸多优势。然而,我国开始研究小区播种机的时间相对较晚,由于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等原因,小区播种机的研究进展缓慢,且现有的各种小区播种机分别具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或不足,因而存在着改进的必要和需求。例如,许多现有小区播种机不能实现种子的有序更换,只能将本小区的种子播种结束后,人工更换种子品种后再进行下一个小区的播种,操作繁琐且效率较低。尤其是,目前市场上尚未发现能够将免耕式精量播种和种子的有序适时更换等良好地结合起来的小区播种机。另外,传统的小区播种机大多采用液压马达或动力输出轴驱动空气压缩机或风机,其机械传动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其用于农作物种子在小区中的免耕式精量播种,并能够在不停止播种作业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种子的有序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简化小区播种机的结构并提高其可靠性、操作方便性和/或维修快捷性。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其用于农作物种子(例如玉米等)在小区(例如育种试验小区)中的免耕式精量播种,其中,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行走装置、传动装置、播种装置和施肥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将来自于动力机构的动力传输至所述播种装置和所述施肥装置,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顺序相连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有序更换的分种器、播种单元和余种收集装置,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进行免耕作业的分破茬刀、分草轮、开沟器和镇压器。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其将现有免耕播种机和小区播种机的功能和优点有机地结合,能够顺利地实现农作物种子在小区中的免耕式精量播种,并可在不停止播种作业的情况下可靠地进行种子的有序更换,由此可以方便地供育种科研单位使用或供其选择。

有利的是,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基于大田免耕播种机构造,并以牵引挂接方式通过拖拉机带动行走。

有利的是,所述分种器为漏斗分种器,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漏斗、储种管、锥形分配器、排种口和导种管,所述漏斗和所述储种管连接在一起,并能够在气缸的作用下通过气动推杆实现上下往复运动,由此在所述锥形分配器的配合下将来自所述漏斗的种子均匀地经由所述排种口流出并通过所述导种管输送到相应的播种单元,其中所述气缸与空气压缩机相连,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运动。

有利的是,所述排种口的数量为四个,其围绕所述锥形分配器的外圆周均匀排布,其中经由两个对称的排种口排出的种子通过一个导种管输送到同一播种单元,经由其余的两个排种口排出的种子通过另一导种管输送到另一播种单元;和/或所述漏斗分种器上配备有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所述第一水平仪和所述第二水平仪分别通过第一水平调节手柄和第二水平调节手柄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调整所述漏斗分种器的水平。

有利的是,所述播种单元采用气吸式排种器,所述气吸式排种器包括:分别设置于壳体中的真空室、储种室、吸种室、排种口和余种室;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相连的排种盘;以及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储种室和所述余种室的仓门的开关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与空气压缩机相连,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运动,所述气吸式排种器配备有负压风机,所述真空室与所述负压风机相连,以将所述负压风机的旋转产生的负压传递到所述排种盘上使其吸附种子。

有利的是,所述余种室与所述余种收集装置相连,所述余种收集装置与负压风机相连,以在负压的作用下将所述余种室内的种子输送到所述余种收集装置内。

有利的是,所述空气压缩机为电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和/或所述负压风机为电力驱动的负压风机。

有利的是,在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由拖拉机带动行走的情况下,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或所述负压风机通过所述拖拉机的发电机输出的12v直流电作为动力来源进行驱动。

有利的是,所述气吸式排种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上的清种刷,所述清种刷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排种盘紧密结合,并能够通过调节所述清种刷的外边缘与所述排种盘上的孔的位置实现清种。

有利的是,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包括以下选项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系统采用基于51单片机的控制器;

所述传动装置采用齿轮变速箱;

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配备有种子监控系统和/或肥料监控系统,所述肥料监控系统被配置为能够对肥料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

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配备有gps自动驾驶系统。

有利的是,所述齿轮变速箱包括左右两侧的齿轮变速箱,一侧的齿轮变速箱用于调整施肥量,另一侧的齿轮变速箱用于调整播种密度。

有利的是,肥料传动比采用三级传动关系,播种密度传动比采用四级传动关系。

通过上述有利的实施方式或备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简化小区播种机的结构并提高其可靠性、操作方便性和/或维修快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分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以不用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中使用的排种器的总体构造和相关组成部分;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余种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示意性种肥传动关系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示意性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需指出的是,为方便图示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附图中的相关部件的尺寸、位置等并未严格地按比例绘制。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其适用于玉米等农作物种子在诸如育种试验小区等的小区中的免耕式精量播种,其中,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行走装置、传动装置、播种装置和施肥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将来自于动力机构的动力传输至所述播种装置和所述施肥装置,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顺序相连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有序更换的分种器、播种单元和余种收集装置,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进行免耕作业的破茬刀、分草轮、开沟器和镇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整体上可基于现有大田免耕播种机(例如但不限于2bmzf-4q型免耕精量播种机)改造而成,并且例如可采用牵引挂接方式,其通过诸如拖拉机的动力设备的牵引带动行走。

已知,诸如2bmzf-4q型免耕精量播种机的现有大田免耕播种机通常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机架上的行走轮(行走装置)、驱动轮、变速箱(传动装置)、播种单元(播种装置)、破茬刀、分草轮、开沟器、镇压器、施肥器(施肥装置)、种箱、肥箱(例如底肥箱、口肥箱)等部分,其在一次作业的同时,能够完成切秆破茬—分草—开沟—施肥—播种—压种—覆土全部作业环节。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增加了控制系统、漏斗分种器、余种收集装置等,以使得能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漏斗分种器、播种单元和余种收集装置等的配合进行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有序适时更换。此外,根据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还可根据需要设有操作平台、座椅、空气压缩机、气罐、电瓶组等辅助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多数部件可采用现有已知或市售的产品。此外,这些部件可采用现有相关播种机中已知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举例而言,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可保留或沿用常规大田免耕播种机中的双圆盘开沟器和v型镇压器,以起到保土保墒的效果,并且可保留或沿用常规大田免耕播种机中的破茬(波纹)刀和分草轮,以清理播种带周围的土块和秸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种床的均匀性,并更好地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进一步减少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试验植株成长差异。

在此情况下,为简明起见,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关于一些常规部件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连接关系等的详细描述,而仅对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中的一些主要部件或者具有特殊设计或要求的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等给出进一步的描述或说明。

分种器

分种器是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重要工作部件之一,是种子进入播种机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储存种子和分配种子的功能,同时也是更换种子品种的关键部件。

与现有常用的小区播种机一样,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例如可配备两个分种器,分别负责左右两侧的两条垄的分种工作。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可采用漏斗分种器,所述漏斗分种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漏斗、储种管(在图1中,漏斗和储种管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漏斗储种管1)、锥形分配器3、排种口(未示出)和导种管7。漏斗储种管1可在气缸8的作用下通过气动推杆9实现上下往复运动。锥形分配器3的外圆周均匀分配四个孔,孔与孔之间的区域同样呈具有弧度的锥形,保证种子从上面流下时不会卡住,因此所有种子均可以从四个排种口流出。工作时,漏斗储种管1和锥形分配器3紧密结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从漏斗处倒入后,在锥形分配器3的锥形体的作用下,种子可均匀地分散在锥形体的四周。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当相应设置的电磁阀接到相关信号后,在与空气压缩机(未示出)相连的气缸8的作用下,漏斗和储种管(即漏斗储种管1)可一起向上运动。与此相对应,种子将沿着锥形体向下运动,分别经过四个排种口流出。在锥形体的作用下,四个排种口的种子量差异很小。在此情况下,可将对称的两个排种口的种子通过一个导种管输送到同一播种单元,其余的两个排种口的种子通过另一导种管被输送到另一播种单元。优选地,漏斗分种器上配备有第一水平仪4和第二水平仪5,其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操作杆(即第一水平调节手柄2和第二水平调节手柄6)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调整漏斗分种器的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分种效果。

播种单元

播种单元是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其对提高小区种子播种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播种单元采用气吸式排种器(例如巴西sb公司生产的气吸式排种器),其例如可确保每穴只投放一粒种子,以尽可能地满足精量播种的使用要求。此外,所述气吸式排种器具有排种精确、株距均匀、漏播率低等特点,并且更换种子流程简单方便。

图2至图5分别以不用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所述气吸式排种器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其中图2示出了内部设有真空室等的气吸式排种器的壳体,图3示出了气吸式排种器中使用的排种盘,图4为一侧视图,示出了气吸式排种器中的储种室和相关气缸等,图5为另一侧视图,示出了气吸式排种器中的吸种室和余种室等。

更具体地说,如图2-图5所示,所述气吸式排种器主要包括壳体11以及分别适当地设置于其中的真空室12、储种室15、排种口17、吸种室20和余种室19。排种盘14通过驱动轴13可转动地与所述壳体11相连。所述气吸式排种器还包括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储种室15和所述余种室19的仓门的开关的第一气缸16和第二气缸18,其中所述第一气缸16和所述第二气缸18分别与空气压缩机相连,并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响应于相应设置的电磁阀而运动。所述真空室12与负压风机(未示出)相连,所述负压风机的高速旋转将产生负压,从而可通过风管将负压传递到排种盘14上使其吸附种子。

所述气吸式排种器不同于大田排种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其它部件的配合下在播种过程中实现种子品种的有序适时更换。更具体地说,如图4、图5所示,在所述气吸式排种器的右侧设置的两个气缸(即第一气缸16和第二气缸18)可分别控制储种室15和余种室19的仓门,在相应设置的电磁阀接收到例如控制系统的伺服电机的信号后,可控制上述气缸的运动,以便实现种子的及时清理和更换。当所述气吸式排种器工作时,通过负压将种子吸附到排种盘14上,当吸附种子的排种盘14旋转到排种口17时负压解除,种子依靠重力自由下落到开好的种沟内。一个小区完成播种后,剩下的余种例如可通过抛种机构将种子抛洒到气吸式排种器的余种室19内,余种收集装置(将在下面描述)会将余种室19内的种子收集,且例如输送到余种收集桶内。

如图5所示,所述气吸式排种器还包括位于壳体上的清种刷21,所述清种刷21可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与排种盘14紧密结合,从而可通过调节清种刷21的外边缘与排种盘14的孔的位置实现清种。

余种收集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播种过程中,一个小区播种结束后,在下一个小区播种前需要对排种盘里剩余的小区种子进行清理。余种收集装置的功能就是将从排种器中清理出来的余种及时收集到一起,以免剩余的种子掉到田地里造成干扰。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余种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6所示,在一个小区完成播种后,从排种器中抛洒出来的种子会落到排种器最下端的余种室19内,余种室19例如通过圆形端口与余种收集装置22的导管连接。余种收集采用负压吸附的原理,其中余种收集装置(例如余种收集桶)与负压风机23相连,以在其内部形成负压,因此多余的种子在负压的吸附下可经由导种管输送到余种收集装置内。

电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

如前所述,小区播种需要适时更换种子,更换种子的过程可由气动推杆的往复运动实现播种机中各个相关仓门的开闭,因此需要能够产生高压气体的空气压缩机。

传统的小区播种机大多采用液压马达或者动力输出轴驱动空气压缩机,其机械传动较为复杂。与之相对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优选采用电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其能够减少传动的复杂性,并具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有利的是,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选用无油空气压缩机,例如采用品质高、用途广、大流量无油摇摆活塞式的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源,其可以提供稳定的无油气源,避免油污进入储气罐,又可避免终端机器的非耐油管因有油而引发故障。另外,如果牵引播种机的拖拉机上配备有空气压缩机,则只需要将高压气体通过管路输送到播种机的储气罐上即可。

电力驱动的负压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中使用的负压风机优选采用例如黑龙江双福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吸式排种器专用风机,且为每个排种器配备一台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例如可利用拖拉机的发电机输出的12v直流电作为动力来源。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采用无刷式风机。与老式风机相比,无刷式风机不存在碳刷磨损造成风压降低或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而且具有风压稳定、噪声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大功率发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中所需的负压风机和空气压缩机均需要12v的电源作为动力源的情况下,拖拉机的发电机功率一般在500~1000w之间,不能满足播种机约3000w功率的工作需求,因此需要在拖拉机上加装一台大功率12v的发电机,例如可选用黑龙江双福机械有限公司专为播种生产的大功率发电机。

传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采用齿轮变速箱代替现有免耕播种机(例如2bmzf-4q型免耕播种机)中常用的链条传动装置,其可以方便快捷地调整传动比并适时地调整播种密度和/或施肥量,且由此可显著缩短调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的是,所述齿轮变速箱可由塔齿轮组成,主动和从动可分别用1~6的数字和a~f的字母表示,齿轮的齿数可分别为15、18、21、24、27、30,传动比可在0.5~2之间调整。

所述齿轮变速箱可包括左右两侧的齿轮变速箱,左侧的齿轮变速箱用于调整施肥量,右侧的齿轮变速箱用于调整播种密度。调节时例如可拉动相应位置的锁板,根据需求改变传动比,调整至相应的档位。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肥料传动比可采用三级传动关系,播种密度或株距传动比可采用四级传动关系,其传动原理参照图7所示,其中图7中的附图标记24、25、26、27、28分别表示排肥器、肥料变速箱、驱动轮、株距变速箱和排种器。

下面以举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施肥传动比的计算实例。

以玉米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为例,排肥传动比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目标施肥量是750kg/hm2

式中:q—目标排肥量

l—行距l=0.65m

x—滑移率按10%

d—支撑轮直径d=0.53m

q—蜗杆排肥器每转一圈的最大排肥量,q=0.02kg

n—每行排肥口数

即,按照目标施肥量是750kg/hm2时计算,需要的目标传动比为4.51。

排肥为三级传动,i肥=i1×i2×i3,根据技术要求,合理分配传动比,并确定链轮齿数和变速箱齿轮数。z1为21齿,z2为19齿,z3为7齿,z4为15齿,z5为36齿,z6为16齿。

验算得:

经调整可以将传动比设置到4.48,符合设计计算的要求。如果需要变动施肥量,首先调整变速箱z3和z4的齿轮数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施肥量的改变。

下面以举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排种传动比的计算实例。

同样,以玉米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为例,排种传动比可按以下公式计算。玉米种植密度为5~10万株/hm2,按垄距0.65m,则玉米株距为15.3~30.7cm。取播种盘20个孔代入公式(按单行计算):

式中:s—株距15.3~30.7(cm)

n—型孔数(个)

x—滑移率按10%

d—地轮直径d=53cm

按照目标株距15.3~30.7cm设计计算,种子传动系统需要的目标传动比为1.67~3.35。

排种为四级传动i种=i1×i2×i3×i4,根据技术要求,合理分配传动比,并确定链轮齿数和变速箱齿轮数。z1为21齿,z2为19齿,z3为27齿,z4为15齿,z5为35齿,z6为24齿,z7为24齿,z8为24齿。

验算得:

计算结果符合设计计算要求。如需改变株距,首先调整z3和z4的齿轮数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株距的调整。

控制系统

作为示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可采用基于51单片机(例如stc89c51单片机)的控制器,以辅助小区播种机更换种子的环节,通过依次响应电磁阀控制气缸的往复运动来相应地打开和关闭各个仓门,能够可靠、顺利地在不停止播种作业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在不同小区之间更换种子品种。

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可选择spc89c51作为控制中心,采用计时器程序来实现电磁阀的依次运动,并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顺序控制各个气缸的开启和关闭,以实现小区间不同种子品种的更换,并可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响应时间长短来实现小区间走道距离的长度变化。

更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使用keil软件编写程序,将程序拷贝到51单片机中进行调试。通过计时器函数的时间调整确定各个气缸的开闭时间,并确定清理种子和储种室的时间,结合图8的示例,其控制流程举例说明如下:

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与余种室(清理余种)气缸有关的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线圈闭合预定时间(例如0.45秒),控制余种室气缸收回(例如0.45秒),接着与储种室气缸有关的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线圈闭合预定时间(例如1秒),控制储种室气缸收回(例如1秒),然后与漏斗分种器气缸有关的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线圈闭合预定时间(例如1秒),控制漏斗分种器气缸收回(例如1秒)。

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可配备有种子监控系统和/或肥料监控系统,以确保不会因为小区播种机造成植株的差异。

所述种子监控系统例如可采用智能型语音播种监控器。每个导种管内均安装有传感器,每通过一粒种子记录一次数据,能够实时监测每个排种口的排出种子数量。

所述肥料监控系统例如可采用播种机智能监控器。市场上大多数肥料报警监控系统只能对没有下肥和肥管堵塞两种情况报警,不能对肥料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播种机智能监控器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对流量进行监控,通过肥料的颗粒数判断施肥的均匀性。

另外,有利的是,为了减小作业机械往返结合垄的误差和提高作业速度,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在以挂接方式由牵引播种机的拖拉机带动行走的情况下,所述拖拉机)配备有gps自动驾驶系统。

结合先前描述的漏斗分种器、排种器、余种收集装置等,在上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例如可按照以下方式在播种过程中实现种子的有序更换:

在播种前,首先将第一包种子(例如,一个品种的玉米种子)投放在漏斗分种器内,然后开始播种,手动触发信号后(例如一个小区的播种结束后),各个气动推杆依次运动,排种器中的剩余种子会抛洒到余种室内,排种器的储种室内的种子将落到排种盘中,分种器漏斗内部的种子将落到排种器的储种室内。上述循环结束后,播种机上的工作人员再投入一包种子(例如,另一品种的玉米种子)到漏斗分种器内,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可根据需要顺利地完成播种过程中种子的适时更换。

以上通过举例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中使用的一些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选用原则等。下面以基于2bmzf-4q型免耕精量播种机构造或改造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的整机工作原理或过程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可以集免耕、施肥、播种为一体,能够顺利完成分开秸秆、切断残茬、侧深施肥、精量小区播种、更换种子品种等作业,其工作原理或过程大致描述如下:

在以挂接方式由牵引播种机的拖拉机带动行走的情况下,通过拖拉机的牵引作用,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开始耕作,其中在播种前,种子投放工作人员首先将准备好的种子依次投入到漏斗分种器中,漏斗分种器会将一个品种的种子均匀地分配到播种单元(例如两个播种单元)的储种室内,并可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各气缸的运动实现相关仓门的打开和关闭,以实现在不同小区依次播种不同品种的种子的需求。耕作开始后,施肥器的圆盘缺口刀例如以与前进方向呈7度的夹角转动开沟,以此保护施肥器刮土刀后侧的施肥管正常施肥,行走轮(地轮)转动并通过驱动轮将动力传入两侧的变速箱,通过变速箱变速后由传动链将动力分别传给播种单元及肥箱,肥料通过肥箱底部的外槽轮施肥器排出,经由肥管导入土壤中。分草轮将两侧的干土和大部分覆盖在地表的秸秆拨开,破茬(波纹)刀在分草轮整理过后的耕层上进行开沟,并将地面未被拨开的秸秆残茬切断,双圆盘转动并通过两侧限深轮仿形限深开沟,同时从播种单元排出的种子从导种管进入种沟内,后面的v形覆土镇压轮将种沟两侧土壤压入种沟,能够使种子保持在下实上松的种床上,镇压的同时覆土,完成施肥播种作业。

与现有传统小区播种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具有诸多优点或显著有益效果,下面以举例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适用于在诸如育种试验田的小区中进行免耕式精量播种,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将现有大田免耕播种机和小区播种机的诸多功能和优点结合在一起,并可以达到显著节省成本、降低水分损失、增大育种数量等有益效果;

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能够方便地进行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有序适时更换,并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小区之间的差异化播种需求;

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中的负压风机和空气压缩机均可使用电力(例如12v)驱动形式,其仅仅需要很少的电线配置,从而减少了复杂的机械传动环节,降低了驱动系统的复杂性,并增加了操作方便性和维修快捷性;

通过使用齿轮变速箱代替大田免耕播种机中常用的链条传动变速方式,所述小区免耕精量播种机能够使得其整体结构简单,且操控方便、传动比调整范围大,并可以显著缩短调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很明显,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应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框架的基础上,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各种变型或修改,这些变型或修改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另外,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件或特征可以根据需要单独或组合使用。此外,为节省篇幅,本申请的说明书中省略了对一些常规部件的描述,而且对于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部件,也未对其所有细节进行详尽描述。关于这些未详细描述的部件或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的已有知识等很容易地理解或选择性地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