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0177发布日期:2020-08-28 15:1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虾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采用工厂化养殖对虾,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益,该养殖方式不仅最大限度的切断病原,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由于工厂化养殖对虾的密度高,养殖期间产生的大量粪便、残余饵料、代谢物等沉在池底,这些沉积物如不及时排出池外,不仅会让水体中的各项理化因子超标,而且会导致水体中滋生大量致病微生物,造成通过培养菌相或藻相形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现有技术中为了将沉积物排出,通常需要设置排污管,排污管在将养殖池内的水排出的同时会将沉积物带出。但是采用排污管进行排污时,经常出现对虾,尤其是小虾阶段的对虾从排污管排出,而导致对虾产量降低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虾会从排污管排出导致对虾产量降低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虾从排污管随水排出的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包括: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下方,且所述排污管第一端贯穿所述养殖池底部进入所述养殖池内部,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外部,所述排污管第一端外部罩设有用于防止对虾进入所述排污管内的挡网,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挡网固定于所述排污管上的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污管第一端开口的端盖和贯通设置于所述排污管第一端周侧壁上的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位于所述挡网的罩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排污孔为沿所述排污管第一端的周向延伸的条形孔。

优选地,所述排污孔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橡皮筋、铁丝或者固定绳。

优选地,所述挡网为20-30目的密网。

优选地,所述挡网为尼龙网。

优选地,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为0.6-3cm。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污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包括: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排污管设置于养殖池下方,且排污管第一端贯穿养殖池底部进入养殖池内部,排污管的第二端设置于养殖池外部,排污管第一端外部罩设有用于防止对虾进入排污管内的挡网,还包括用于将挡网固定于排污管上的固定装置。如此设置,在通过排污管对养殖池内的沉积物进行排污处理时,污水能够从挡网通过进入到排污管,而幼小的对虾则被挡网挡在养殖池内,不能进入到排污管内而随污水外排外漏。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排污过程中小虾容易从排污管排出而导致对虾产量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

1、养殖池;2、进水管;3、排污管;4、端盖;5、排污孔;6、长槽;7、排水管;8、挡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对虾从排污管随水排出的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包括用于将养殖池1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3。养殖池1可以是由混凝土或者砖块垒砌而成的上方具有开口的、且能够蓄水的水池。排污管3设置于养殖池1的下方,例如,可以预埋在养殖池1的下方。如图2所示,排污管3第一端穿过养殖池1的底部进入到养殖池1内部,排污管3的第二端设置于养殖池1的外部,例如,排污管3可以是一体结构的排污管3,也可以是由多段管体通过管接头连接而形成的排污管3。排污管3第一端外部还设置有挡网8,挡网8能够起到阻挡对虾的作用,防止对虾进入到排污管3内。如此设置,在通过排污管3对养殖池1内的沉积物进行排污处理时,污水能够从挡网8通过进入到排污管3,而幼小的对虾则被挡网8挡在养殖池1内,不能进入到排污管3内而随污水外排外漏。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排污过程中小虾容易从排污管3排出而导致对虾产量下降的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养殖池1上还设置有用于向养殖池1内加水的进水管2和用于排出养殖池1表层水的排水管7,进水管2能够向养殖池1内补充水,而排水管7能够排出养殖池1内表层水,同时养殖池1表层的有机质也从排水管7排出,从而保证养殖池1内的环境质量适宜对虾生长。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排污管3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污管3第一端开口的端盖4,和贯通设置于所述排污管3第一端的周侧壁上的排污孔5。排污管3的直径一般较大,如此则导致排污管3第一端的管口不便于去调节开口度的大小以阻挡小虾。将排污管3第一端的管口用端盖4封堵,再在排污管3第一端的周侧壁上设置排污孔5,通过设置尺寸比对虾更小的排污孔5,也能够起到防止对虾进入到排污管3内而被排出的作用。排污孔5与排污管3内部连通,以使养殖池1内的水能够从排污孔5进入到排污管3,排污孔5的尺寸最好小于对虾的尺寸、以防止对虾从排污孔5逃出而导致对虾的产量降低。可选地,端盖4和排污管3可以通过螺纹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当然二者也可以是一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排污孔5为沿排污管3第一端的周向延伸的条形孔。如此设置,使得排污管3上的排污孔5更加便于加工,便于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加工。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孔的宽度为3-5cm。如此设置,能够防止体型稍大的对虾从排污孔5内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排污孔5的数量为多个。如上文可知,为了防止对虾外排,排污孔5的尺寸并不能过大,而通过设置多个排污孔5能够加快养殖池1内水流出的速度,从而提高排污速率。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挡网8可以做成与排污管3第一端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例如,排污管3一端为圆柱状。则挡网8可以做成下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挡网8从排污管3第一端的上部套入,再用铁丝、固定绳或者橡皮筋将挡网8固定到排污管3第一端。如此设置,挡网8的结构简单,并且安装方便,在对虾成长到体形较大后,也可以直接将挡网8抽出,拆卸更方便。

一些实施例中,挡网8为20-30目的密网。目数在中国规格以每厘米长度内的目孔数表示。例如,20目则是指每厘米长度上筛网的孔数为20。

一些实施例中,挡网8为尼龙网。如此设置,一方面尼龙网不会被养殖池1内的水腐蚀,从而能够延长尼龙网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尼龙网质地较软,能够防止挡网8刺伤对虾,从而保证对虾的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排污管3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排污孔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养殖池1和排污管3的第二端构成一个连通器,即养殖池1内的水位高度取决于排污管3第二端的出水口的高度,所以排污管3的第二端的高度应当高于排污孔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如此则养殖池1内的水位能够完全没过排污孔5,排污孔5则能够与养殖池1内的下层水位相对应,使得养殖池1内的水从排污管3排出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总是由养殖池1内带有沉积物的下层水进入到排污孔5内,并从排污管3的第二端排出,使得排污效果更好。当然,为了防止养殖池1内的水位没过养殖池1的侧壁,排污管3第二端出水口应当不超过养殖池1的侧壁。

一些实施例中,排污管3的第二端的周侧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贯穿其壁厚的长槽6,长槽6与排污管3的内部连通,以使排污管3内的水能够通过该长槽6排出。长槽6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个长槽6沿排污管3的第二端的轴向排布。对虾养殖池排污系统还包括用于封堵长槽6的封堵装置,封堵装置封堵n-1个长槽6、以使养殖池1内的水位高度与未被封堵的长槽6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同。如此设置,根据养殖池1内所需的水位高度,选择相应高度的长槽6,然后将其余的长槽6通过封堵装置进行封堵,然后加水就可以将养殖池1内的水控制到预期高度。水位不够时,通过进水管2注水可以使水位升高至该长槽6的高度位置,水位高于该长槽6的位置时,养殖池1底层的水携带沉积物进入到排污管3,并从排污管3第二端未被封堵的长槽6排出,直至水位与该长槽6的高度相同。如此设置,能够简单的控制养殖池内的水位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装置为防水胶带,将防水胶带粘贴至需要封堵的长槽6外部,即可对长槽6完成密封。如此设置,对长槽6的封堵以及开启,操作简单快捷,并且防水胶带较薄不会占用多余空间。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排污管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如此设置,排污管的结构简单,制造安装都比较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功能的装置或部件可以进行结合,例如,一种对虾养殖防止小虾排漏装置,包括:用于将养殖池1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3,排污管3设置于养殖池1下方,且排污管3第一端贯穿养殖池1底部进入养殖池1内部,排污管3的第二端设置于养殖池1外部,排污管3的第一端的设有贯通设置的排污孔5,排污管3的第一端还设有覆盖于排污孔5处、用于防止对虾进入排污孔5的挡网8。排污管3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污管3第一端开口的端盖4,排污孔5设置于排污管3第一端的周侧壁上。排污孔5为沿排污管3第一端的周向延伸的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为3-5cm。排污孔5的数量为多个。挡网8套设于排污管3第一端。挡网8为20-30目的密网。挡网8为尼龙网。排污管3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排污孔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排污管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