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排积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8105发布日期:2020-08-28 15:0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粮仓排积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仓,尤其涉及一种粮仓排积热系统。



背景技术:

粮仓建设应将充分保障粮食储藏安全放在首位,从粮食自身的物理性质、生理特性、生态特点等方面考虑满足储粮安全的需要,仓型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粮种特点、粮库性质与功能而确定适宜的仓型,仓房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应根据建仓的经济性及储粮的安全性选择应逐步提高我国粮仓的综合性能。

为保证粮食长时间存储,会对粮仓增加温湿度控制系统,通常使用空调系统或者通风系统,空调系统控制精度高,但其建造成本高、能耗高、维护成本高,通风系统虽然对粮仓的温湿度控制精度低,但其建造成本低,能耗较低且方便维护,为大多数的粮仓所选用。

现有的通风系统主要包括储粮仓体,所述的储粮仓体的仓顶为拱形,所述的储粮舱体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风控进气口和风控排气口,风控进气口和风控排气口设置于储粮仓体的上端侧壁上,所述的储粮仓体内安装有排风机,所述的排风机设置在风控排气口的出口处,所述的储粮仓体外侧还设置有排风控制系统,所述的排风控制系统与排风机电连接,通过控制粮仓内和粮仓外的压力值变化,使粮仓内外之间的空气对流,可将仓内高温气体排出,降低仓顶热量,减小物料霉变几率,由于粮仓建设在室外,与外部空气接触,需要将粮仓内的热量集中,进而方便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粮仓内的积热集中排放、散热效果好的粮仓排积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粮仓排积热系统,包括设置在粮仓上端的排热层,所述排热层两端均设置有排热窗,所述排热窗处设置有排热风扇,所述排热窗连接有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排热窗的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控制器,粮仓外设置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排热层内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排热层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控制器包括驱动箱体,所述驱动箱体内设有驱动腔和传动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腔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传动腔内的蜗杆,所述蜗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腔外侧设有与蜗杆连接的摇柄,所述蜗杆的上端匹配设有蜗轮,所述蜗轮通过执行杆与驱动箱体连接,所述执行杆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在执行杆上位于蜗轮两端处均设有固定套,所述执行杆延伸至驱动箱体外连接至排热窗的转轴,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有限位杆,所述传动腔的左右两侧设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上与限位开关相匹配位置均匀分布有定位孔,所述蜗轮两端的固定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之间的夹角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杆上与定位孔相对应位置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限位杆为螺杆,限位杆穿过定位孔通过螺纹与执行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层为在执行杆表面均匀分布的菱形槽,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与防滑层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开关通过固定块与传动腔侧壁连接,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固定块的下端。

进一步地,粮仓外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排热风扇均电连接,所述蓄电池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地,粮仓上端设置有向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百叶箱,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百叶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粮仓排积热系统,在粮仓上端设置排热层,能够形成隔热层,粮食呼吸作用发热并增加空气湿度,热空气上升至排热层内,排热层的空气流动性差,且水在排热层内聚集放热,进而实现热量的聚集,在排热层两端安装排热窗及排热风扇,当控制器检测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高于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超过差值时,开启排热窗及排热风扇,继而排出热量及水分,保证粮食长期存储,设置驱动控制器,能够控制排热窗开启,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控制原理图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粮仓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粮仓剖面图示意图;

图4为驱动控制器结构图示意图;

图5为蓄电池结构图示意图;

图6为顶棚俯视图示意图;

其中:1-粮仓,2-仓顶,3-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排热口,5-排热风扇,6-排热窗,7-驱动控制器,8-蓄电池,9-顶棚,1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1-驱动箱体,12-驱动腔,13-传动腔,14-驱动电机,15-蜗杆,16-摇柄,17-限位孔,18-执行杆,19-防滑层,20-蜗轮,21-限位杆,22-端盖,23-固定套,24-固定块,25-太阳能电池板,26-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粮仓排积热系统,包括建设在粮仓1上端的排热层,粮仓上端有脊型仓顶2,粮仓上端安装有横向的顶棚9,顶棚上铺设聚苯泡沫孔板作为隔板,顶棚与仓顶之间的空间为排热层,通过隔板能够形成隔热层,粮食呼吸作用发热并增加空气湿度,热空气上升至排热层内,排热层的空气流动性差,且水在排热层内聚集放热,进而实现热量的聚集,方便进行集中排放。

排热层两端均成行开设多个排热口4,相邻两个排热口之间的间距为3m,排热口处安装有向外的排热风扇5,排热口处还安装有排热窗6,排热窗连接有驱动控制器7,驱动控制器包括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排热窗的转轴连接,驱动电机连接有控制器,具体为,电动窗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箱体11,驱动箱体为封闭式箱体,驱动箱体的上端设置有顶盖,顶盖通过螺栓与驱动箱体固定连接,使驱动箱体内部为封闭结构,能够对驱动箱体内部的部件进行保护,驱动箱体内设有驱动腔12和传动腔13,驱动腔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腔内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无线模块。驱动电机包括步进电机和减速机,用于提供动力,驱动腔与传动腔左右相邻,驱动电机的轴穿过驱动腔与传动腔连通,传动腔内设有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同步运行的蜗杆15,蜗杆与驱动电机的轴连接,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传动腔外侧设有与蜗杆连接的摇柄16,当驱动电机由于断电而无法提供动力时,可以通过摇柄手动控制窗户的开合,蜗杆的上端匹配设有蜗轮20,蜗轮通过执行杆18与驱动箱体连接,执行杆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19,防滑层为在执行杆表面均匀分布的菱形槽,使执行杆表面防滑性好,执行杆的后端穿过驱动箱体,驱动箱体的两端与执行杆连接处设置有端盖22,端盖对执行杆的轴承进行保护,轴承设置在驱动箱体上,端盖位于轴承的外侧,对轴承进行保护的同时,能够避免执行杆前后移动,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在执行杆上位于蜗轮两端处均设有固定套23,固定套套接在执行杆的外表面,固定套上加工有定位孔,执行杆上与定位孔相对应位置设置有螺栓孔,定位孔内设有限位杆21,限位杆为螺杆,限位杆穿过定位孔通过螺纹与执行杆连接,使限位杆固定牢固,同时能够避免固定套在执行杆上出现打滑现象而影响限位的精准度。固定套的内壁与防滑层相匹配,由于执行杆外表面设置的防滑层使固定套在执行杆上固定牢固,防止固定套出现自转现象,即确保固定套与执行杆同步转动,传动腔的左右两侧设有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开关。固定套上与限位开关相匹配位置均匀分布有定位孔,本实施例中,限位开关通过固定块24与传动腔侧壁连接,限位开关设置在固定块的下端,安装固定块能够阻挡限位杆继续动作,避免排热窗旋转过度,每个固定套上的定位孔均为4个,相邻定位孔之间的夹角为90度,便于对限位杆进行更换,蜗轮两端的固定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之间的夹角为90度。限位杆的端部与限位开关相互配合,限位开关有两个,两个限位开关在传动腔左右两侧前后错位设置。

粮仓外安装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排热层内安装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排热层底部中间位置,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在安装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时,在仓顶上端安装向上的立柱,立柱上端安装有百叶箱,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能够有效的保护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同时能够保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检测外部空气温湿度,通过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粮仓外部的温湿度,通过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排热层内的温湿度,传递给控制器,当排热层内的温度/湿度值大于粮仓外的温度/湿度值超过限定值时,控制器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排热窗开启,排热风扇动作进行排湿热,实现自动控制。

粮仓外安装有蓄电池8,为方便安装,有一个蓄电池仓,蓄电池仓固定在安装板26上,安装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装至墙体的安装孔,方便安装,同时能够保证蓄电池的安装稳定性,蓄电池分别通过继电器与控制器、排热风扇均电连接,蓄电池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25,太阳能电池板斜向上安装。

以上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均为河南西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wdrxc型温湿度传感器,蓄电池为锂电池,驱动电机及排热风机均为直流型,控制器为stm32f030f4p6单片机控制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