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97597发布日期:2020-05-01 21:20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慧农业旱作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北方地区气候偏干燥,雨量较少且蒸发量大,水分不足加之降水利用率低,造成北方农业发展一直处于瓶颈状态,根据北方的地理环境特点,目前较多农业技术工作者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旱作农业的开发利用上,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

但现有北方旱作农业的土地整理方式缺乏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农牧耦合增产提质增效原理的应用,缺乏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思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北方旱作农业的土地整理方式缺乏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农牧耦合增产提质增效原理的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翻土: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翻土作业,静置3~4天;

s2、施入底肥:对种植区域施入氮肥8~10千克、磷肥6~9千克和钾肥4~6千克,并再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

s3、施入有机肥:对种植区域施入有机肥800~1000千克,并第三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

s4、播种:在种植区域进行作物播种;

s5、覆盖作物:用覆盖物覆盖土壤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s6、出苗:在作物生长出苗后,将覆盖物对应作物苗的位置破孔;

s7、除虫:通过药剂对种植区域的作物进行除虫;

s8、补水:对种植区域进行雾化喷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s9、采收:作物成熟后,采收作物。

优选的,所述种植区域位于种植大棚内。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翻土作业具体为:通过翻土机对种植区域进行两次翻土,两次翻土间隔1~2天。

优选的,步骤s2中,氮肥的施入量为10千克,磷肥的施入量为8千克,钾肥的输入量为6千克。

优选的,步骤s3中,有机肥的施入量为1000千克。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为人畜粪便和秸秆的混合物。

优选的,步骤s8,所述对种植区域进行雾化喷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具体为:

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大棚内的湿度值,当所述湿度值低于一个预设湿度值时,对种植区域进行雾化喷水。

优选的,步骤s7还包括:作物出苗后,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光线强度,在8时到18时的时间段内,当光线强度低于一个预设强度值时,通过补光灯对作物进行补光。

优选的,步骤s7还包括: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质量比为秸秆500份、人畜粪便500份和发酵菌2份的原料,并将秸秆和人畜粪便均匀混合,获得混合料;

对混合料进行加湿,然后加入发酵菌,加热混合料,通过发酵菌发酵;

静置10~15天后,获得有机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通过依次进行翻土、施入底肥、施入有机肥、播种、出苗、除虫、补水和采收。其中,施入底肥为对种植区域施入氮肥8~10千克、磷肥6~9千克和钾肥4~6千克,并再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施入有机肥为对种植区域施入有机肥800~1000千克,并第三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覆盖作物为用覆盖物覆盖土壤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通过采用有机肥,有效利用了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有利于持续利用土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翻土:通过翻土机对种植区域进行两次翻土,两次翻土间隔1~2天,并在两次翻土均完成后静置3~4天。种植区域位于种植大棚内。两次翻土分别为大块翻土和精细翻土。

s2、施入底肥:对种植区域施入氮肥10千克、磷肥8千克和钾肥6千克,并再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通过施入氮肥、磷肥和钾肥,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s3、施入有机肥:对种植区域施入有机肥1000千克,并第三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有机肥为人畜粪便和秸秆的混合物。

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质量比为秸秆500份、人畜粪便500份和发酵菌2份的原料,并将秸秆和人畜粪便均匀混合,获得混合料。

对混合料进行加湿,然后加入发酵菌,加热混合料,通过发酵菌发酵。发酵菌为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的混合物。

静置10~15天后,获得有机肥。

s4、播种:在种植区域进行作物播种,每颗种子的间距为0.1m~0.15m。从而在保证作物自然生长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土地种植区域。并且实施例播种的作物为玉米。

s5、覆盖作物:用覆盖物覆盖土壤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覆盖物采用保鲜薄膜,并且在保鲜薄膜覆盖完成后,边侧使用碎土覆盖,然后在薄膜上根据作物的种植位置均匀打孔。

s6、出苗:在作物生长出苗后,将覆盖物对应作物苗的位置破孔。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s7、除虫:通过药剂对种植区域的作物进行除虫。作物出苗后,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光线强度,在8时到18时的时间段内,当光线强度低于一个预设强度值时,通过补光灯对作物进行补光。

s8、补水: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大棚内的湿度值,当所述湿度值低于一个预设湿度值时,对种植区域进行雾化喷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s9、采收:作物成熟后,采收作物。

其中,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并且本实施例的氮肥采用酰胺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肥料。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钾肥是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合理施用钾肥,能够改善作物产品品质提高粮食作物蛋白质的含量、油料作物的粗脂肪和棕榈酸含量、薯类和糖料作物淀粉和糖分含量,增加纤维作物及棉花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调整水果的糖酸比,增加其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菜的形状、大小、色泽和风味,增强其耐贮性。

本发明的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通过依次进行翻土、施入底肥、施入有机肥、播种、出苗、除虫、补水和采收,施入底肥为对种植区域施入氮肥8~10千克、磷肥6~9千克和钾肥4~6千克,并再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施入有机肥为对种植区域施入有机肥800~1000千克,并第三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覆盖作物为用覆盖物覆盖土壤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通过采用有机肥,有效利用了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有利于持续利用土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农业有机旱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翻土:通过翻土机对种植区域进行两次翻土,两次翻土间隔1~2天,并在两次翻土均完成后静置3~4天。种植区域位于种植大棚内。

s2、施入底肥:对种植区域施入氮肥8千克、磷肥6克和钾肥4千克,并再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通过施入氮肥、磷肥和钾肥,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s3、施入有机肥:对种植区域施入有机肥800千克,并第三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土作业,静置5~6天。有机肥为人畜粪便和秸秆的混合物。

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质量比为秸秆500份、人畜粪便500份和发酵菌2份的原料,并将秸秆和人畜粪便均匀混合,获得混合料。

对混合料进行加湿,然后加入发酵菌,加热混合料,通过发酵菌发酵。发酵菌为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的混合物。

静置10~15天后,获得有机肥。

s4、播种:在种植区域进行作物播种,每颗种子的间距为0.1~0.15m。从而在保证作物自然生长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土地种植区域。并且实施例播种的作物为玉米。

s5、覆盖作物:用覆盖物覆盖土壤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s6、出苗:在作物生长出苗后,将覆盖物对应作物苗的位置破孔。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s7、除虫:通过药剂对种植区域的作物进行除虫。作物出苗后,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光线强度,在8时到18时的时间段内,当光线强度低于一个预设强度值时,通过补光灯对作物进行补光。

s8、补水: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大棚内的湿度值,当所述湿度值低于一个预设湿度值时,对种植区域进行雾化喷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s9、采收:作物成熟后,采收作物。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减少了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入量,从而在对土壤自身肥力相对较高时,通过适当减少肥料,能够减少种植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