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姜花菌材制作猴头菇菌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97591发布日期:2020-05-01 21:20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猴头菇和长裙竹荪等食用菌的菌种生产、菌材选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等领域,具体指一种黄姜花菌材制作猴头菇菌种的方法,能提高猴头菇和长裙竹荪等食用菌菌种制作效率,开发新的菌材黄姜花。



背景技术:

黄姜花(hedychiumflavum),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冬季开花,花深黄色,形似蝴蝶,气味芬芳纯正,沁人心脾,花朵由下至上依次开放,极为漂亮,自然栽培下,每个苞片可开花3-5朵,每支花的花期长约30天;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中“六花”之一。在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其花序常作为一种食用香料使用。黄姜花栽培简单,植株茂密,生长高达1.5米,杂草较少,需要人工少,不需要富饶的土壤,其地下茎产量很高,每亩产量可以超过2万斤,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糖类物质,是良好的菌材原料。

猴头菇(hericiumerinaceus),是齿菌科的菌类,又叫猴头菌,猴蘑,猴头,猴菇等,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5册207页有记载:“本品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猴头菇1959年在我国开始人工栽培研究成功,仅仅到了1979年我国猴头菌产量已居世界各国之首,产品已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采用袋料设施栽培猴头菇。近年来,铜仁学院以成功驯化的梵净山野生猴头菇为种源,命名为“健燕1号猴头菇”,连续2年成功实现梵净山猴头菇林下冬季生产。但是其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其中菌材和菌种培养环节等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竹荪(dictyophpraspp)又名竹菌、竹参、仙人菌等,属鬼笔科竹荪属的大型真菌。我国人工栽培的可食用竹荪有短裙竹荪(phallusduplicatusboscfisch)、长裙竹荪(phallusindusiatusvent.)、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uatazang,jietliou)和刺托竹荪(dictyophoraechinouloluatazang,zheng.ethu)4个品种,其中长裙竹荪,市场最大,销售最好,约150元/㎏~600元/㎏。长裙竹荪生产,产值约3-6万元/亩·年,是收入最高的食用菌种类之一;含有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对竹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提取、分离、鉴定,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抗氧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能活性分析,多糖、糖蛋白、凝集素的提取、纯化、鉴定及生化特性等方面。

虽然猴头菇和长裙竹荪等食用菌研究十分广泛,但是在这些食用菌菌种(菌种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食用部分)或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经过人工培养形成的纯菌丝体。在生产中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分别叫一级种、二级种和三级种。母种是指应用食用菌子实体的一部分或孢子,在培养基中繁殖而成的纯菌丝体。母种可以繁殖原种,也可用于菌种保藏。原种是指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的二级菌丝,即二级种,这一过程增强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又起到扩繁的作用。原种可以直接出菇。栽培种是指由原种扩繁而成,主要是为了扩繁,为了生产,提供足够的菌种)制作等研究方面,存在使用化学试剂、需要新鲜竹子、原料浪费(马铃薯培养基制作中,马铃薯仅仅取其汤汁,大部分马铃薯渣体被丢弃)、制作工艺相对繁琐(培养基制作中,需要过滤或调节ph值等)、或使用粮食大米为原料等问题,这也是猴头菇和长裙竹荪价格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探究应用无污染的菌材原料、少用或不用化学试剂、减少生产工艺环节、降低成本等,在食用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一般的食用菌母种制作中,使用的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菌丝很少产生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存在母种到原种的接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菌丝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激发的过程,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产生后,有效利用木质素等糖类物质,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激发过程时间较长,存在原种的菌丝生长不整齐的现象,导致部分菌丝老化或菌丝还没有长满到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许多问题,一种黄姜花菌材制作猴头菇菌种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1)黄姜花菌材培养基的准备

黄姜花地下茎,去杂质,粉碎成直径小于0.01米的颗粒、晒干备用。干燥的黄姜花地下茎20%、米糠4%、葡萄糖3%、ph值6.0的柠檬酸溶液73%,组成猴头菇母种培养基,分装在350毫升的透明培养瓶中,每瓶装培养基180毫升,盖上防菌透气盖,125℃,高压蒸汽灭菌120分钟,备用。

2)猴头菇处理、消毒与接种

采集个体重量大于0.05千克、菌刺长度小于0.005米的球形健壮猴头菇,用自来水洗净晾干的手术刀片,切除菌刺,在超净工作台上,75%酒精消毒2分钟,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分钟,无菌水清洗7次,在无菌培养皿中切割成边长约0.005米×0.01米的方块,每瓶培养基中接种一个方块。每个猴头菇可接种20瓶~30瓶。

3)避光培养

接种完的培养瓶置于24℃避光培养,约30天获得培养好的母种。每瓶母种可以继代培养20袋原种,生产600千克栽培种;一个猴头菇制种后,可生产栽培种12000~18000千克,最短时间只要80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效果:

1)黄姜花地下茎每亩产量可以超过2万斤,成本低,代替马铃薯或大米等粮食,可开发出一种新的菌材,节约了生产成本。

2)母种培养基不需要琼脂和粮食,母种菌丝生长消耗完葡萄糖后,黄姜花地下茎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诱发菌丝产生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的基因表达,从而有效利用黄姜花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这是一般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没有的功能。母种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大约需要25天,这时大部分的葡萄糖被菌丝生长消耗,母种菌丝生长处于一个相对饥饿的状态,大约5天的时间激发菌丝产生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酶类的基因表达,从而产生相应的降解酶;这个30天的时间与黄姜花地下茎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组合在一起,完成降解酶类的基因表达激活与产生过程,这是本发明的核心内容之一。

3)直径小于0.01米颗粒的黄姜花地下茎和米糠组合成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除了提供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外,存在米糠填满黄姜花地下茎颗粒空隙的作用,用镊子接种原种培养基时,便于成块成团接种,比琼脂培养基接种快;与液体培养基相比,技术要求较低,容易检查母种是否污染,提高污染检测率。

4)ph值6.0的柠檬酸溶液,其中柠檬酸(c6h8o7•2h2o)浓度为7.78毫克/千克,所用柠檬酸量很小,但能维持较稳定的ph值,适合菌丝生长。

5)采集个体重量大于0.05千克、菌刺长度小于0.005米的球形健壮猴头菇,这是一种优选育种过程,能保证品质;用自来水洗净晾干的手术刀片,切除菌刺,尽量避免猴头菇子实体内部组织与空气中杂菌接触而受到污染;在超净工作台上,75%酒精消毒2分钟,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分钟,无菌水清洗7次,这样消毒效果好。

6)每瓶母种可以继代培养20袋原种,生产600千克栽培种;一个猴头菇制种后,可生产栽培种12000~18000千克,最短时间只要80天。这样繁殖系数大,时间较短

7)本发明同样适应长裙竹荪等食用菌的菌种制作,应用于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的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广阔。

8)本发明减少了液体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步骤,避免了马铃薯培养基垃圾的环境污染,减少了操作时间和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黄姜花地下茎,去杂质,粉碎成直径小于0.01米的颗粒、晒干备用。干燥的黄姜花地下茎20%、米糠4%、葡萄糖3%、ph值6.0的柠檬酸溶液73%,组成猴头菇母种培养基,分装在350毫升的透明培养瓶中,每瓶装培养基180毫升,盖上防菌透气盖,125℃,高压蒸汽灭菌120分钟,备用。采集个体重量约0.1千克、菌刺长度小于0.005米的球形健壮猴头菇,用自来水洗净晾干的手术刀片,切除菌刺,在超净工作台上,75%酒精消毒2分钟,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分钟,无菌水清洗7次,在无菌培养皿中切割成边长约0.005米×0.01米的方块,每瓶培养基中接种一个方块。每个猴头菇接种30瓶。接种完的培养瓶置于24℃避光培养,30天获得培养好的母种。每瓶母种继代培养20袋原种,生产600千克栽培种;一个猴头菇制种后,生产栽培种18000千克,最短时间只要80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