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鱼高效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640发布日期:2020-05-29 13:0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鱼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鱼高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金鱼养殖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鱼作为宠物走进了千家万户。金鱼作为观赏鱼,人们对其品质的判定主要从体型、品种特征、体色、花纹和游姿等方面进行。近几年,由于观赏渔业的迅猛发展,使金鱼产量倍增,而追求产量轻质量的观念使得金鱼经济价值下滑,量与质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平衡量质矛盾,而又高效益的养殖方法成为我国金鱼养殖业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鱼高效养殖方法。

本发明构思如下:将金鱼全程养殖技术分为亲鱼繁育、苗种培育和商品鱼速成等三个阶段,通过优化不同养殖阶段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技术,提高金鱼养殖效率和养殖品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鱼高效养殖方法,分为亲鱼繁育、苗种培育和商品鱼速成三个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繁育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大量的金鱼苗种。

选择品种特征明显,体质健壮,无病的3-4龄雌雄亲鱼作为繁殖亲鱼;采用人工湿法授精,雌雄比例为1:1。将未受精的白卵筛掉,将受精卵放入水温为26-28℃的孵化缸或孵化盆中,3-5d孵出仔鱼;

2)苗种培育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金鱼苗种小池塑型、选美,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苗种,减少养殖成本,为精品金鱼养殖奠定基础。

仔鱼破膜后转移至水泥池,初孵仔鱼养殖密度为300-500尾/m2;当鱼苗体长≤3cm时,养殖密度为200-400尾/m2;当鱼苗体长>3cm时,养殖密度为80-150尾/m2

3)商品鱼速成阶段:此阶段主要在大水面池塘中进行,主要目的是使金鱼苗种快速养成,即“宽水养大鱼”。

当鱼苗体长≥5cm时转移至池塘中养殖,当池塘水温15-28℃时放苗;养殖密度为15000-20000尾/667m2;随着金鱼个体逐渐长大,可以按3000-5000尾/m2的养殖量递减。当金鱼体长10-15cm时,养殖密度为10000-15000尾/667m2;当金鱼体长≥16cm时,养殖密度为5000-8000尾/667m2

前述的方法,步骤2)中水泥池的条件如下:面积15-20m2,深度0.35-0.4m,水温20-25℃,ph值6.5-8.0,溶解氧5-7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ny5051-2001,具备水处理能力。

前述的方法,步骤2)中,初孵仔鱼开口饵料为草履虫,每天喂3-4次;当鱼苗体长≤3cm时,投喂冰冻的摇蚊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或枝角类等;当鱼苗体长>3cm时,投喂生物活饵料与配合饲料,生物活饵料在配合饲料投喂1.5-2h后进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以20分钟内吃净为准;配合饲料每天喂2-3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本发明中,所述生物活饵料包括但不限于水丝蚓。

步骤2)中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日常管理:初孵仔鱼养殖期间,每3-5天换水一次;当鱼苗体长>1cm时,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2;每次换水时用10-15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生物活饵料投喂前应用3-5‰食盐水浸泡3-5min,洗净投喂。

前述的方法,步骤2)还包括苗种筛选,筛选方法包括:当鱼苗体长1-2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单尾、畸形的苗种;当鱼苗体长2-3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各鳍不完整、有折损现象或者畸形、游姿不协调的苗种;当鱼苗体长3-5cm时进行第三次筛选,淘汰品种特征不明显、体色无生长潜力及畸形的苗种;随着金鱼苗种的生长,还要进行5-6次的依据品种特点的筛选。

前述的方法,步骤3)中池塘的条件如下:面积667-3335m2,深度1.5-2.0m,水温15-28℃,ph值6.5-8.0,溶解氧4-5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ny5051-2001;池塘配备微孔增氧设施,铺设地膜防漏,具有较好的防鸟、防逃设施。

前述的方法,步骤3)中,饲料投喂方式如下:配合饲料每天喂2-3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前述的方法,步骤3)中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日常管理: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和鱼苗状态,保持水体透明度在15-25cm,并定期投喂微生态制剂,使水体颜色呈嫩绿、黄绿或浅褐色,可采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现场快速检测,微生态制剂使用48h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可下降20%以上;每15-30d用0.5-0.7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合剂中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5:2)杀虫,5-7d后使用0.3-0.5g/m3二氧化氯消毒;每次换水时用10-15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生物活饵料投喂前应用3-5‰食盐水浸泡3-5min,洗净投喂。

所述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成分为光合细菌制剂、乳酸菌制剂或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或者它们的混合制剂,有效活菌数≥5.0×108cfu/ml。优选光和细菌菌液。可选地,微生态制剂购自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调节水质,减少鱼病,提高生长效率。

适用于本发明养殖方法的金鱼包括但不限于虎头金鱼。

目前金鱼主要养殖方式有坑塘养殖、小池精养和盆养三种方式,众多养殖者也对各种养殖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基本集中于单一养殖模式或养殖成效。本发明首次根据金鱼生长的自然规律,将金鱼水温生长阶段划分为亲鱼繁育、苗种培育和商品鱼速成等三个阶段,并在不同养殖阶段采用适宜的养殖方式,将坑塘养殖和小池精养适时应用到金鱼养殖不同阶段,实现了不同养殖模式的优势互补,保留了坑塘养殖产量高、生长速度快、成本低和省工、易于管理的优点,又避免了其养殖质次、返祖退化现象严重的弊端;同时,也保留了小池精养技术模式养殖质量高,缓解了产量低、生长速度慢和耗费大量人工的缺点。采用本方法养殖的金鱼实现了金鱼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的“三美”统一,对提高金鱼养殖效率和养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金鱼的规模化养殖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配合饲料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蛋白质38%、脂肪6%、纤维3%和水分7%,购自北京三友创美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生态制剂的成分为光和细菌菌液(有效活菌数≥5.0×108cfu/ml),购自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例1金鱼高效养殖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鱼高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繁育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获得大量的金鱼苗种。

(1)水泥池条件:面积15-20m2,深度为0.35-0.4m,水温20-25℃,ph值6.5-8.0,溶解氧5-7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具备水处理能力。

(2)繁育方法:选择品种特征明显,体质健壮,无病的3-4龄雌雄亲鱼作为繁殖亲鱼。采用人工湿法授精,雌雄比例为1:1。将未受精的白卵筛掉,将受精卵放入水温为26-28℃的孵化缸或孵化盆中,3-5d孵出仔鱼。

2.苗种培育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作用是金鱼苗种小池塑型、选美,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苗种,减少养殖成本,为精品金鱼养殖奠定基础。

(1)水泥池条件:同亲鱼繁育阶段。

(2)苗种投放及养殖密度:仔鱼破膜后转移至水泥池,初孵仔鱼养殖密度为300-500尾/m2;当鱼苗体长≤3cm时,养殖密度为200-400尾/m2;当鱼苗体长>3cm时,养殖密度为80-150尾/m2

(3)苗种投喂:初孵仔鱼开口饵料为草履虫,每天喂3-4次;当鱼苗体长≤3cm时,投喂冰冻的摇蚊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等;当鱼苗体长>3cm时,投喂水丝蚓等生物活饵料与配合饲料,生物活饵料在配合饲料投喂1.5-2h后进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以20分钟内吃净为准。配合饲料每天喂2-3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4)苗种筛选:当鱼苗体长1-2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单尾、畸形等的苗种;当鱼苗体长2-3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各鳍不完整、有折损现象或者畸形、游姿不协调的苗种;当鱼苗体长3-5cm时进行第三次筛选,淘汰品种特征不明显、体色无生长潜力及畸形的苗种。同时,随着金鱼苗种的生长,还要进行5-6次的依据品种特点的筛选过程。

(5)日常管理:初孵仔鱼养殖期间,每3-5天换水一次;当鱼苗体长>1cm时,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2。换水频率与换水量还应依据具体养殖情况而适当调整。每次换水时用10-15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生物活饵料投喂前应用3-5‰食盐水浸泡3-5min,洗净投喂。

3.商品鱼速成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大水面池塘中进行,主要作用是使金鱼苗种快速养成,即“宽水养大鱼”。

(1)池塘条件:面积667-3335m2,深度为1.5-2.0m,水温15℃以上,ph值6.5-8.0,溶解氧4-5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铺设地膜防漏,具有较好的防鸟、防逃设施,依据养殖场(户)的条件,配备微孔增氧设施,提高水体溶解氧,提高金鱼生长速度。

(2)苗种投放及养殖密度:金鱼苗种体长≥5cm时,当池塘水温15℃以上可以放苗。养殖密度通常为15000-20000尾/667m2,随着金鱼个体逐渐长大,可以按3000-5000尾/m2的养殖量递减。当金鱼体长10-15cm时,养殖密度为10000-15000尾/667m2;当金鱼体长≥16cm时,养殖密度为5000-8000尾/667m2

饲料投喂方式如下:配合饲料每天喂2-3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和鱼苗状态,保持水体透明度在15-25cm,并定期投喂微生态制剂类商品,根据商品说明书操作,使水体颜色呈嫩绿、黄绿或浅褐色,可采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现场快速检测,微生态制剂使用48h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可下降20%以上。每15-30d用0.5-0.7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合剂中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5:2)杀虫,5-7d后使用0.3-0.5g/m3二氧化氯消毒。每次换水时用10-15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生物活饵料投喂前应用3-5‰食盐水浸泡3-5min,洗净投喂。

实施例2本发明金鱼养殖技术的具体应用

本实施例以目前养殖量较大的虎头金鱼为养殖对象,提供一种高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繁育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获得大量的虎头金鱼苗种。

(1)水泥池条件:面积18.26m2,深度为0.35m,水温22-23℃,ph值7.5-7.8,溶解氧5-6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具备水处理能力。

(2)繁育方法:选择品种特征明显,体质健壮,无病的3龄雌雄虎头金鱼亲鱼作为繁殖亲鱼。采用人工湿法授精,雌雄比例为1:1。将未受精的白卵筛掉,将受精卵放入水温为26-27℃的孵化缸或孵化盆中,3-5d孵出仔鱼。

2.苗种培育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虎头金鱼苗种小池塑型、选美,淘汰不符合要求虎头金鱼苗种,减少养殖成本,为精品虎头金鱼养殖奠定基础。

(1)水泥池条件:面积17.38m2,深度为0.35m,水温23-24℃,ph值7.5-7.9,溶解氧5-6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具备水处理能力。

(2)苗种投放及养殖密度:仔鱼破膜后转移至水泥池,初孵仔鱼养殖密度为500尾/m2;当鱼苗体长≤3cm时,养殖密度为300尾/m2;当鱼苗体长>3cm时,养殖密度为100尾/m2

(3)苗种投喂:初孵仔鱼开口饵料为草履虫,每天喂4次;当鱼苗体长≤3cm时,投喂冰冻的摇蚊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等;当鱼苗体长>3cm时,投喂水丝蚓等生物活饵料与配合饲料,生物活饵料在配合饲料投喂2h后进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以20分钟内吃净为准。配合饲料每天喂3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

(4)苗种筛选:当鱼苗体长2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单尾、畸形等的苗种;当鱼苗体长3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各鳍不完整、有折损现象或者畸形、游姿不协调的苗种;当鱼苗体长5cm时进行第三次筛选,淘汰品种特征不明显、体色无生长潜力及畸形的苗种。同时,随着金鱼苗种的生长,进行了6次依据品种特点的筛选。

(5)日常管理:初孵仔鱼养殖期间,每3-5天换水一次;当鱼苗体长>1cm时,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2。换水频率与换水量依据具体养殖情况而适当调整。每次换水时用15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生物活饵料投喂前应用5‰食盐水浸泡5min,洗净投喂。

3.商品鱼速成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大水面池塘中进行,主要作用是使虎头金鱼苗种快速养成。

(1)池塘条件:面积1132m2,深度为1.5m,水温18℃左右,ph值7.0-7.5,溶解氧4-5mg/l;通风向阳,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铺设地膜防漏,具有较好的防鸟、防逃设施,并配备微孔增氧设施,提高水体溶解氧,提高金鱼生长速度。

(2)苗种投放及养殖密度:金鱼苗种体长≥5cm时,当池塘水温18℃左右时可以放苗。养殖密度通常为18000尾/667m2,随着金鱼个体逐渐长大,可以按3000-5000尾/m2的养殖量递减。当金鱼体长10-15cm时,养殖密度为10000尾/667m2;当金鱼体长≥16cm时,养殖密度为5500/667m2

饲料投喂方式如下:配合饲料每天喂3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池,观察水色和鱼苗状态,保持水体透明度在15-25cm,并定期投喂微生态制剂类商品,根据商品说明书操作,使水体颜色呈嫩绿、黄绿或浅褐色,可采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现场快速检测,微生态制剂使用48h后氨氮、亚硝酸盐可下降约28%。每15-30d用0.5-0.7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合剂中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5:2)杀虫,5-7d后使用0.3-0.5g/m3二氧化氯消毒。每次换水时用15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生物活饵料投喂前应用5‰食盐水浸泡5min,洗净投喂。

实施例3本发明与金鱼池塘养殖技术的应用对比

以本发明实施例2虎头金鱼高效养殖方法作为实验组,与本发明人前期开展的虎头金鱼单一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养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待虎头苗种体长≥2cm时,当池塘水温18℃左右时可以下塘放苗。在养殖6个月左右,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单一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可参考梁拥军,史东杰,杨璞等.金鱼池塘养殖和水泥池养殖技术规程[j].科学养鱼,2010(07):71-72。

实验组与对照组养殖收获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对照组虎头金鱼养殖收获及经济效益情况

表2本发明虎头金鱼高效养殖收获及经济效益情况

通过比较可知,应用本发明技术养殖的虎头金鱼成活率比对照组平均成活率高14.66%,正品率高8%,商品鱼规格基本相同,单价高出1倍,产值高出1.73倍,投入产出比高13.92%。可见,本方法在提高金鱼养殖效率和养殖品质方面效果明显。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