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亚拟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5995发布日期:2020-10-09 21:4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亚拟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垂钓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亚拟饵。



背景技术:

路亚是一种钓鱼方法,取名来源为lure的音译,即假饵钓鱼,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讲究技巧,需要竿、饵、轮的综合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钓者是在做全身运动,同时路亚装备简洁,干净环保,与传统钓法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路亚越来越受到钓鱼爱好者的欢迎,而拟饵则是路亚钓鱼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拟饵存在以下的问题:仿真程度较低,大多数拟饵只是在外形上像小鱼,而小鱼的其他生物特征并没有被展现出来,因此造成钓鱼效率低下,从而降低钓者的钓鱼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亚拟饵,以解决现有拟饵存在的仿真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路亚拟饵,包括鱼头,所述鱼头与鱼身进行活动连接形成鱼体,以使所述鱼体能够进行摆动;所述鱼身上设有若干个随所述鱼体摆动方向的穿孔洞,所述穿孔洞为贯通孔,所述穿孔洞能够随所述鱼体在水中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聚鱼水泡。

进一步地,所述鱼身上设有随所述鱼体摆动方向的凹陷斜面及水流导向弧面,以使所述鱼体在摆动时能够模拟真鱼游动型态。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上设有所述凹陷斜面以及所述水流导向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上设有若干个所述穿孔洞;所述穿孔洞为斜孔;所述穿孔洞的至少一个底面位于所述凹陷斜面或所述水流导向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上设有荧光棒,所述荧光棒用于模仿鱼眼亮光。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的侧面设有荧光棒安装沟槽,所述荧光棒安装于所述荧光棒安装沟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鱼身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每个所述鱼身上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穿孔洞;至少一个所述鱼身为第一鱼身,至少一个所述鱼身为第二鱼身;所述鱼头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鱼身的前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鱼身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鱼身的前端进行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鱼身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鱼身的后端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鱼身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卯销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卯销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的前端设有挂钩孔,所述鱼头的下端设有挂钩孔,所述第一鱼身的上端设有船钓双抛环孔,所述第二鱼身的后端设有挂钩孔。

进一步地,所述鱼体为不锈钢鱼体,所述鱼体表面为抛光面;所述鱼体的摆动方向为左右偏摆,偏摆角度为15~30度。

综上所述,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鱼头与鱼身进行活动连接形成鱼体,以使所述鱼体能够进行摆动,所述鱼身上设有若干个随所述鱼体摆动方向制成的穿孔洞,所述穿孔洞为贯通孔,所述穿孔洞在水中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聚鱼水泡,产生聚鱼水泡的作用是模拟小鱼的呼吸吐泡以及模拟小鱼游动产生的水泡,借此迷惑大鱼进行捕猎,进而提高了拟饵的仿真程度,提高了钓鱼效率,提高了钓鱼者的钓鱼兴趣。通过在鱼头上设有荧光棒,荧光棒用于模仿鱼眼亮光,吸引其他鱼群或第二猎食者的到来,并有助于操竿者夜间显现路亚拟饵位置而控制距离,这进一步提高了拟饵的仿真程度,同时由于荧光棒无需用电即可发光,也提高了拟饵使用的便利程度。通过设置一个鱼头,至少两个鱼身,使鱼体的摆动更加逼真,这更进一步提高了拟饵的仿真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路亚拟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路亚拟饵的鱼头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路亚拟饵的第一鱼身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路亚拟饵的第二鱼身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路亚拟饵的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鱼头,2-第一鱼身,3-第二鱼身,4-船钓双抛环孔,5-挂钩孔,6-穿孔洞,7-凹陷斜面,8-水流导向弧面,9-荧光棒,10-第一连接槽,11-第一连接块,12-卯销,13-第二连接槽,14-第二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下侧设为前,观察者右上侧设为后,观察者左上方设为右,观察者右下方设为左,观察者前面设为下,观察者后面设为上,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亚拟饵,包括鱼头1,鱼头1与鱼身进行活动连接形成鱼体,以使鱼体能够进行摆动,鱼体能够进行摆动的意思是鱼身能够相对鱼头1进行摆动,而在鱼身具有两个甚至多个的时候,也指鱼身与鱼身之间的相对摆动,摆动的作用是模仿鱼类的运动,进而提高仿真的程度,在实际中,可以使用电源驱动鱼体进行摆动作用,也可以使用钓鱼线牵引鱼体与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进行摆动作用,这都是可以实现的。作为优选地,鱼体的摆动方向为左右偏摆,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方向,比如上下方向。鱼体的偏摆角度优选为15~30度,在这个角度内进行偏摆可以达到高度仿真鱼类运动的效果。鱼身上设有随鱼体摆动方向制成的凹陷斜面7及水流导向弧面8,鱼头1上设有凹陷斜面7以及水流导向弧面8,以使鱼体在摆动时能够模拟真鱼游动型态,提高仿真程度,同时减小水产生的阻力,使鱼体的运动更加顺畅,当然鱼头上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凹陷斜面7与水流导向弧面8;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述的凹陷曲面7或水流导向弧面8是指这一类相同或相似的形状,而不是指附图中某一个具体大小或具体位置的形状。鱼身上设有若干个随所述鱼体摆动方向制成的穿孔洞6,鱼头1上设有若干个穿孔洞6,穿孔洞6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自行选择,其数量应能够满足产生一定数量的水泡或气泡,穿孔洞6为贯通孔,为贯通孔的作用是利于水泡的产生,穿孔洞6为斜孔,穿孔洞6的至少一个底面位于凹陷斜面7或水流导向弧面8上,优选为两个底面都位于凹陷斜面7或水流导向弧面8上,其作用使鱼体在水中进行运动时增大水与穿孔洞6的接触面积,进而产生更多的水泡或气泡。穿孔洞6在水中运动的过程中与水进行相互运动从而产生聚鱼水泡,产生聚鱼水泡的作用是模拟小鱼的呼吸吐泡以及模拟小鱼游动产生的水泡,借此迷惑大鱼进行捕猎,进而提高了拟饵的仿真程度,提高了钓鱼效率,提高了钓鱼者的钓鱼兴趣。

具体地,鱼头1上设有荧光棒9,当然,这里的荧光棒是优选地,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球状的荧光发光体,这都是可以实现的,荧光棒9用于模仿鱼眼亮光。鱼头1的侧面设有荧光棒安装沟槽,作为优选地,荧光棒安装沟槽设于鱼头1的左侧,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右侧也设置,荧光棒9安装于荧光棒安装沟槽内。鱼头1的前端设有挂钩孔5,鱼头1的下端设有挂钩孔5,第一鱼身2的上端设有船钓双抛环孔4,第二鱼身3的后端设有挂钩孔5,挂钩孔5的作用是挂上鱼钩,船钓双抛环孔4的作用是与鱼线进行连接,挂钩孔5和船钓双抛环孔4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位置。优选地,鱼体为不锈钢鱼体,也就是说鱼头1与鱼身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作用是硬度高、且制程环保,鱼体表面为抛光面,抛光面为镜面抛光,使鱼体能够自我闪烁光泽达到仿鱼效果,并可高真空彩色镀膜各关节鱼身,可组合不同颜色于一身,其环保制程耐磨、耐候、无毒。

具体地,鱼身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在鱼身为两个的时候,与鱼头连接时,其形成的鱼体在水中的摆动效果更加逼真,这更进一步提高了拟饵的仿真程度。每个鱼身上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穿孔洞6,其作用是使水泡或气泡产生的位置更加均衡,避免过于集中而降低仿真程度;至少一个鱼身为第一鱼身2,至少一个鱼身为第二鱼身3,在这里,第二鱼身3的作用是起鱼尾的作用,第一鱼身2是起连接鱼头1与第二鱼身3的作用;鱼头1的后端与第一鱼身2的前端进行活动连接,第一鱼身2的后端与第二鱼身3的前端进行活动连接,第一鱼身2具有多个时,第一鱼身2之间也可以相互连接。鱼头1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槽10;第一鱼身2的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块11,第一鱼身2的后端设有第二连接槽13;第二鱼身3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块14;第一连接块11通过卯销12活动连接于连接槽10内;第二连接块14通过卯销12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槽13内。具体地,第一连接槽10的左右两侧为开口状,第一连接槽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卯销孔,第一连接块11上设有上下方向的卯销孔,实际时,先将第一连接块11安装于第一连接槽10内,用卯销12先后穿过第一连接槽10、第一连接块11的卯销孔,进而形成鱼头1与第一鱼身2的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槽1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卯销孔,第二连接槽13的左右两侧为开口状,第二连接槽13上设有上下方向的卯销孔,实际时,先将第二连接块14安装于第二连接槽13内,用卯销12先后穿过第二连接槽13、第二连接块14的卯销孔,进而形成第一鱼身2与第二鱼身3之间的活动连接,使鱼体可以进行左右摆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