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79252发布日期:2020-11-10 17:36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公路护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伴有大量的开挖土石方,而这些土石方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这些工程所形成的边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基本无法恢复。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处理形成护坡。

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01775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其包括坡体、基石层和基土层,基石层和基土层之间设置有储水池,坡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绿化植被层,且绿化植被层内部设置有与储水池相连通的自动洒水器。当需要对植被进行喷洒时,通过自动洒水器对植被进行喷洒。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自动洒水器洒水的过程中,自动洒水器的喷淋面积有限,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较大面积绿化植被层未被喷淋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大绿化层的喷淋面积,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包括设置于边坡斜面上并沿着远离边坡斜面依次设置的基石层、基土层和绿化种植层,所述绿化种植层沿边坡斜边的长度方向由上而下横向设置有若干条种植槽,所述边坡顶端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底部连通设置有沿边坡斜边长度方向设置的出水管,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出水管的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每条所述种植槽沿其长度方向于种植槽上方均设置有喷淋管,每根所述喷淋管一端均与所述出水管转动相连通,所述喷淋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于喷淋管两侧左右对称分别设置有第一储水盒和第二储水盒,所述第一储水盒远离出水管的一侧面与所述喷淋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盒靠近出水管且背离喷淋管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喷淋管沿其长度方向于喷水管靠近第一储水盒的上部开设有若干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公路绿化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边坡斜面进行平整后,再在边坡斜面上并沿着远离边坡斜面依次设置基石层、基土层和绿化种植层,绿化种植层的种植槽中种植有绿植;当需要对绿化种植层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时,在喷淋管未通水时,第一储水盒与第二储水盒关于喷淋管两侧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储水盒和第二储水盒保持相对平衡,然后打开电磁阀,储水箱中的水通过出水管分别进入至喷淋管中,因为第一储水盒与喷淋管相连通,并且第一储水盒设置于喷淋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水流沿着喷淋管的长度方向进入至第一储水盒中,使得喷淋管第一储水盒一侧的重量大于喷淋管第二储水盒一侧的重量,因为喷淋管与出水管转动连接,所以喷淋管朝向第一储水盒一侧转动,从而使得喷淋管沿长度方向于喷水管靠近第一储水盒的上部开设的若干出水孔朝向种植槽转动,并使得喷水管中的水从出水孔中出水对种植槽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因为第一储水盒设置于喷淋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且第一储水盒远离出水管的一侧面与喷淋管相连通,所以在水流沿着喷淋管进入到第一储水盒的过程中,喷淋管中沿其长度方向均有水流,所以在第一储水盒中进水使得喷淋管发生转动出水孔朝向种植槽中喷水时,喷淋管下方沿喷淋管长度方向种植槽中的绿植均能被喷淋浇灌,从而增大了绿化种植层的喷淋面积;当停止浇灌喷淋后,因为第一储水盒靠近出水管且背离喷淋管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第一储水盒中大部分水排出,第一储水盒的重量减小,使得喷淋管朝向第二储水盒一侧进行转动,带动出水孔向上转动,以便下次喷淋管中完全通水发生转动后对种植槽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并与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喷淋管内沿其长度方向通过隔板对称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内管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与每根喷淋管上空腔相连通的连管,所述出水孔与上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盒与喷淋管上空腔相连通,所述喷淋管通过轴承与所述外管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管与储水箱相连通,内管通过连管插接进喷淋管的上空腔中,便于在内管通水后将水流通过连管导入至喷淋管的上空腔中,同时将喷淋管通过隔板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水流进入至上空腔内,出水孔与上空腔相连通,便于喷淋管发生转动后,上空腔的水通过出水孔中出水,同时因为上空腔中储水容量相比于喷淋管完全通水后减少,从而在喷淋结束后,上空腔中储水残留较少。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与所述外管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用于第一储水盒和第二储水盒进行复位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出水管和外管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在停止向喷淋管中通水时,使得第一储水盒中水还残留有水,第一储水盒的重量大于第二储水盒时,使得喷淋管在扭簧的作用下朝向第二储水盒一侧转动,进而使得出水孔向上进行转动,以便喷淋管中下次完全通水后使得出水孔向下转动后对绿植进行灌溉。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与出水管连通的一端高于喷淋管与集水管相连通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喷淋管进行倾斜设置,使得喷淋管与出水管连通的一端高于喷淋管与集水管连通的一端,从而便于内管通过连管向喷淋管中通水。

优选的,所述绿化种植层内插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电磁阀启闭的控制器,所述绿化种植层上设置有分别与电磁阀、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并对湿度传感器设定一定的检测范围,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中的湿度较低时并达到湿度传感器的设定值,湿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从而使得储水箱向出水管中通水;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中的湿度达标时并达到湿度传感器的设定值,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从而使得储水箱停止向出水管中通水;通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便于分别对电磁阀、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供电。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包括集雨箱和溢流箱,所述集雨箱上端开设有与集水箱内部相连通的集雨口,所述溢流箱通过溢流管与集水箱相连通,所述集雨箱内设置有与溢流管相连通的浮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雨箱上设置有集雨口,便于在雨天时通过集雨口向集水箱中通水,进入集雨箱中的雨水经过沉淀后再通过溢流管进入到溢流箱中去,从而减少沉淀进入到溢流箱中,在此过程中,浮球阀随着集雨箱中液位上升而打开,也可减少杂质进入至溢流管中去。

优选的,所述基土层与所述绿化种植层之间设置有钢筋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土层和绿化种植层之间设置有钢筋护网,钢筋护网可以减少基石层中的碎石和基土层中土壤掉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公路护坡坡面进行平整,并对凹凸不平的位置进行适当修平和填补处理,再进行基石层的铺设,并在基石层上灌注水泥砂浆以固定基石层,再在基石层上方铺设一层粗砂和中砂以形成基土层,并将基土层压实,再在基土层上方铺设钢筋护网,钢筋护网的四个角分别通过焊接钢筋插接进基石层中;

步骤二、在钢筋护网上铺设混合有营养基质的种植土以形成绿化种植层,并在绿化种植层沿边坡斜边的长度方向由上而下横向挖设若干条种植槽,并在每条种植槽中种植上绿植;

步骤三、将储水箱安装于边坡顶端,并将于储水箱相连通的出水管沿边坡斜边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将于出水管转动连通的若干根喷淋管分别对应安装于每条种植槽的绿植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公路绿化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边坡斜面进行平整后,再在边坡斜面上并沿着远离边坡斜面依次设置基石层、基土层和绿化种植层,绿化种植层的种植槽中种植有绿植;当需要对绿化种植层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时,通水后的喷淋管发生转动,出水孔朝向绿植进行出水,从而对绿植进行喷灌,喷淋管下方沿喷淋管长度方向种植槽中的绿植均能被喷淋浇灌,从而增大了绿化种植层的喷淋面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需要对绿化种植层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时,在喷淋管未通水时,第一储水盒与第二储水盒关于喷淋管两侧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储水盒和第二储水盒保持相对平衡,然后打开电磁阀,储水箱中的水通过出水管分别进入至喷淋管中,因为第一储水盒与喷淋管相连通,并且第一储水盒设置于喷淋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水流沿着喷淋管的长度方向进入至第一储水盒中,使得喷淋管第一储水盒一侧的重量大于喷淋管第二储水盒一侧的重量,因为喷淋管与出水管转动连接,所以喷淋管朝向第一储水盒一侧转动,从而使得喷淋管沿长度方向于喷水管靠近第一储水盒的上部开设的若干出水孔朝向种植槽转动,并使得喷水管中的水从出水孔中出水对种植槽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因为第一储水盒设置于喷淋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且第一储水盒远离出水管的一侧面与喷淋管相连通,所以在水流沿着喷淋管进入到第一储水盒的过程中,喷淋管中沿其长度方向均有水流,所以在第一储水盒中进水使得喷淋管发生转动出水孔朝向种植槽中喷水时,喷淋管下方沿喷淋管长度方向种植槽中的绿植均能被喷淋浇灌,从而增大了绿化种植层的喷淋面积;

当停止浇灌喷淋后,因为第一储水盒靠近出水管且背离喷淋管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第一储水盒中大部分水排出,第一储水盒的重量减小,使得喷淋管朝向第二储水盒一侧进行转动,带动出水孔向上转动,以便下次喷淋管中完全通水发生转动后对种植槽中的绿植进行喷淋灌溉;

内管与储水箱相连通,内管通过连管插接进喷淋管的上空腔中,便于在内管通水后将水流通过连管导入至喷淋管的上空腔中,同时将喷淋管通过隔板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水流进入至上空腔内,出水孔与上空腔相连通,便于喷淋管发生转动后,上空腔的水通过出水孔中出水,同时因为上空腔中储水容量相比于喷淋管完全通水后减少,从而在喷淋结束后,上空腔中储水残留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公路护坡绿化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喷淋管的截面图;

图4是集雨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出水管与喷淋管连接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边坡;2、基石层;3、基土层;4、绿化种植层;5、种植槽;6、储水箱;61、集雨箱;62、溢流箱;7、出水管;71、内管;72、外管;8、电磁阀;9、喷淋管;10、第一储水盒;11、第二储水盒;12、出水孔;13、隔板;14、上空腔;15、下空腔;16、连管;17、轴承;18、扭簧;19、湿度传感器;20、控制器;21、太阳能电池板;22、集雨口;23、浮球阀;24、钢筋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结合图1和图2,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包括设置于边坡1斜面上并沿着远离边坡1斜面依次设置的基石层2、基土层3、钢筋护网24和绿化种植层4。在本实施例中,基石层2通过建筑碎石铺设并灌注水泥砂浆加固形成,基土层3由粗砂和中砂混合而成,绿化种植层4由混合有营养基质的种植土形成。

结合图1和图2,边坡1顶端设置有储水箱6,储水箱6包括集雨箱61和溢流箱62。集雨箱61上端开设有与集水箱内部相连通的集雨口22,溢流箱62内部中空并通过溢流管与集水箱相连通,集雨箱61内设置有与溢流管相连通的浮球阀23(参照图3)。储水箱6底部连通设置有沿边坡1斜边长度方向设置的出水管7,每条种植槽5沿其长度方向于种植槽5上方均设置有喷淋管9,每根喷淋管9一端均与出水管7转动相连通。储水箱6与出水管7的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8。绿化种植层4内插接有湿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19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电磁阀8启闭的控制器20,边坡1顶端上安装有分别与电磁阀8、湿度传感器19和控制器20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21。

结合图4和图5,喷淋管9远离出水管7的一端于喷淋管9两侧左右对称分别设置有第一储水盒10和第二储水盒11,第一储水盒10远离出水管7的一侧面与喷淋管9相连通,第一储水盒10靠近出水管7且背离喷淋管9的一侧面与外界相连通。喷淋管9内沿其长度方向通过隔板13对称分为上空腔14和下空腔15,喷淋管9沿其长度方向于喷水管靠近第一储水盒10的上部开设有若干与上空腔14相连通的出水孔12,第一储水盒10与喷淋管9上空腔14相连通。

结合图4和图5,出水管7包括内管71和外管72,内管71穿设于外管72内并与储水箱6(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喷淋管9通过轴承17与外管72转动连接,喷淋管9与外管72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用于第一储水盒10和第二储水盒11进行复位的扭簧18,扭簧18的两端分别喷淋管9和外管72相焊接。内管71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与每根喷淋管9上空腔14相连通的连管16,在本实施例中,连管16为橡胶软管,从而不会影响喷淋管9的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公路护坡绿化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公路护坡坡面进行平整,并对凹凸不平的位置进行适当修平和填补处理,再进行基石层2的铺设,并在基石层2上灌注水泥砂浆以固定基石层2,再在基石层2上方铺设一层粗砂和中砂以形成基土层3,并将基土层3压实,再在基土层3上方铺设钢筋护网24,钢筋护网24的四个角分别通过焊接钢筋插接进基石层2中;

步骤二、在钢筋护网24上铺设混合有营养基质的种植土以形成绿化种植层4,并根据边坡1斜边长度在绿化种植层4沿边坡1斜边的长度方向由上而下横向挖设若干条种植槽5,相邻两种植槽5之间的间距不超过2m,并在每条种植槽5中种植上绿植,绿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

步骤三、将集雨箱61和溢流箱62安装于边坡1顶端,并在集雨箱61内设置与连管16相连通的浮球阀23,并根据边坡1斜边的长度对与储水箱6相连通的出水管7进行安装放置,储水箱6与出水管7的连通处设置电磁阀8,再将湿度传感器19插设于种植槽5内,同时将湿度传感器19与控制控制器20电连接,控制器20与电磁阀8电连接,再依次将湿度传感器19、控制器20和电磁阀8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21电连接;

步骤四、出水管7和喷淋管9均在工厂提前预制完成,在施工前运输至施工区域,从而根据每条种植槽5在绿化种植层4上所处位置,先将出水管7的内冠通过连管16与喷淋管9上空腔14相连通,再将喷淋管9通过轴承17与出水管7的外管72转动连接,并在喷淋管9与出水管7的转动连接处套设上扭簧18,扭簧18两端分别与喷淋管9和出水管7相连。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