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53916发布日期:2021-02-05 14:5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0001]
本申请涉及植物移植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各种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丛生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丛生树是将多根单干树拼在一起进行种植而形成的。丛生树相比于单干树,具有自然浑厚、疏朗俊秀、率性而为的自然之美,丛生树的广泛种植,丰富了园林植物的景观类型,增加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干树苗木库存的压力。
[0003]
丛生树移植是园林及城市绿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是由于移植地与丛生树原本的种植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在移植后往往会出现生根难、树体枝叶掉落、成活速度慢等情况,较为严重的会出现丛生树死亡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会使得施工人员和工程部门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会造成树木资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提高丛生树移植后的成活率,减少树木资源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
[0005]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6:00~18:00点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75~0.95%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5~1.0%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1~1.8m的树坑;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3~5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然后浇灌丛生树。
[0006]
本申请在夏季对丛生树进行移植,夏季温度高,丛生树的蒸腾作用较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挖丛生树前,先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可以减少树干向枝叶运送水分和营养的过程,将水分和营养较多的保留在丛生树的树干内,减少运输过程中丛生树体内水分和营养的损耗,移植后能够较快的生根,提高移植后丛生树的存活率。
[0007]
在移植前一天将丛生树的根部浇湿,次日16:00~18:00点再起挖丛生树,可以让前一天浇的水分充分渗入丛生树的根部内,为丛生树的运输过程提供充足的水分,使得丛生树达到移植地后仍能保持较多的水分,有利于移植后的丛生树快速生根,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并且在16:00~18:00点之间起挖,温度最为适宜,若是起挖时间早于16:00点,由于夏季天气较高,会加速丛生树体内水分的流失,从而降低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
率。
[0008]
起挖丛生树时,丛生树的根部被部分保留,在根部切断处会出现伤口,本申请在根系的切口处涂抹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伤口液的水溶液,可以起到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降低切断处伤口被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并且伤口的存在会影响丛生树正常进行水分和营养吸收,因此本申请同时涂抹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营养液的水溶液,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09]
若是伤口液的水溶液和营养液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较低,则不能充分起到杀菌、促进伤口愈合以及补充营养的作用,若是伤口液的水溶液和营养液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较高,则不仅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还会由于渗透作用加快丛生树的死亡,降低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10]
在运输过程中,每隔特定的时间向丛生树喷淋一次,可以使得丛生树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水分,弥补运输过程中丛生树所蒸发掉的水分,并且在达到移植地当天立即种植,然后浇灌,促进丛生树快速生根,使得丛生树快速开始吸收营养,从而提高移植后丛生树的存活率。
[0011]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移植方法通过每步操作之间的配合,减少了移植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及营养的流失,降低了丛生树的伤口处被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12]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伤口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紫胶树脂30~35份、羊毛脂25~28份、阿拉伯胶8~12份、胺鲜酯0.5~1.0份、赤霉素0.2~0.4份、海藻酸钠0.3~0.6份、纳米氧化锌0.06~0.12份、淀粉5~10份。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将紫胶树脂、羊毛脂、阿拉伯胶、胺鲜酯、赤霉素、海藻酸钠、纳米氧化锌和淀粉按照特定范围混合搭配使用,可以在丛生树的伤口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隔微生物与丛生树的伤口发生接触,同时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该层薄膜覆盖在伤口表面可以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综合降低伤口被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14]
本申请严格控制了上述各组分在特定的范围内,在伤口表面成膜较快,且成膜性良好,在充分起到阻隔作用的同时,降低了薄膜对丛生树的呼吸产生阻碍的可能性。若是上述各组分的使用量低于此范围,则不能充分起到杀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若是上述各组分的使用量高于此范围,则会使得形成的膜较厚,从而对丛生树的呼吸起到了抑制作用,降低丛生树的存活率。
[0015]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硝酸钠8~12份、过磷酸钙70~75份、赖氨酸5~8份、色氨酸10~15份、苯丙氨酸5~8份、甲硫氨酸10~12份、聚天冬氨酸6~10份、亮氨酸3~7份、硫酸钾30~40份。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将硝酸钠、过磷酸钙、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聚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硫酸钾按照特定范围混合搭配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协同作用,综合为丛生树提供氮、磷、钾、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得丛生树在运输过程中仍有营养可以吸收,到达移植地种植后可以快速的生根,从而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17]
本申请严格控制了上述各组分在特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得上述组分在充分发挥彼此间协同作用为丛生树补充营养的同时,不会对丛生树的细胞产生较大的负担。
[0018]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起挖丛生树采用土球起挖方法,土球的直径为丛生树的胸径的7~10倍。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丛生树在移植时带有原生长处的土壤,减少了移植过程中根部水分的流失,并且由于处于土球范围内的根比较不容易受到损伤,使得移植后的丛生树的根生长性较强,提高了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20]
优选的,所述土球的直径比树坑的顶部直径小30~40cm,且树坑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的直径。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土球直径的大小,控制树坑的顶部直径,并与树坑的深度配合,可以将土球完整放入树坑内,不会对土球产生破坏,利于根部快速生长,并且让树坑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的直径,可以促进丛生树的根部向四周生长伸入土壤内牢牢扎根,从而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22]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浇灌次数为3次。
[0023]
优选的,所述浇灌次数的时间分别为种植在树坑内后立即浇灌第一次,10~14d浇灌第二次,20~28d浇灌第三次。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丛生树经过运输后容易缺少水分和营养,因此需要在完成移植后立即进行浇灌,为丛生树充分的补充水分,并且在特定天数后对丛生树进行浇灌,保证丛生树始终保持充足的水分,利于移植后的丛生树的生长,从而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25]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起挖丛生树前,还需要向丛生树表面喷洒抑制蒸腾剂。
[0026]
优选的,所述抑制蒸腾剂的浓度为200~300mg/l。
[0027]
由于夏季温度较高,丛生树的蒸腾作用较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将特定浓度范围内的抑制蒸腾剂喷洒在未起挖的丛生树上,可以起到抑制丛生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蒸发的作用,从而减少丛生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流失。
[0028]
若是抑制蒸腾剂的浓度低于此范围,则不能充分抑制丛生树的蒸腾作用;若是抑制蒸腾剂的浓度高于此范围,则会由于渗透作用破坏丛生树的细胞,并且会阻碍丛生树的正常呼吸,从而加快丛生树的死亡,降低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29]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时,需将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露出树坑表面。
[0030]
由于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相当于颈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丛生树的呼吸作用被抑制的可能性,使得丛生树可以充分进行呼吸作用,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
[003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移植方法的伤口液、营养液采用特定的组分,并控制各组分的使用量,达到了提高移植后的丛生树的存活率的效果;2.本申请移植方法中丛生树采用土球起挖的方法,并根据土球直径控制移植地树坑的顶部直径,降低了土球在种植中被破坏的可能性;3.本申请移植方法在起挖丛生树前,向丛生树喷洒特定浓度范围的抑制蒸腾剂,减少了丛生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流失,促进移植后的丛生树的根部快速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紫胶树脂购自广州市德晟化工有限公司;羊毛脂购自济南清岸化工有限公司;胺鲜酯购自济南九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a-6;赤霉素购自武汉金益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购自江苏源生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甲硫氨酸购自河南希禾化工有限公司;聚天冬氨酸购自郑州冠达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抑制蒸腾剂购自上海美时园艺有限公司。
[0034]
实施例1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夏季,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6:00点采用土球起挖方法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土球的直径为丛生树的胸径的7倍,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75%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5%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1m的树坑,且树坑顶部的直径比土球直径大30cm,树坑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3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种植时需要将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露出树坑表面,种植后立即浇灌丛生树,然后10d浇灌第二次,20d浇灌第三次;其中,伤口液包括30g紫胶树脂、28g羊毛脂、8g阿拉伯胶、0.1g胺鲜酯、0.02g赤霉素、0.6g海藻酸钠、0.06g纳米氧化锌、10g淀粉;营养液包括8g硝酸钠、75g过磷酸钙、5g赖氨酸、15g色氨酸、5g苯丙氨酸、12g甲硫氨酸、6g聚天冬氨酸、7g亮氨酸、30g硫酸钾。
[0035]
实施例2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夏季,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7:00点采用土球起挖方法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土球的直径为丛生树的胸径的8.5倍,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85%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75%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45m的树坑,且树坑顶部的直径比土球直径大35cm,树坑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4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种植时需要将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露出树坑表面,种植后立即浇灌丛生树,然后12d浇灌第二次,24d浇灌第三次;其中,伤口液包括32.5g紫胶树脂、26.5g羊毛脂、10g阿拉伯胶、0.075g胺鲜酯、0.03g赤霉素、0.45g海藻酸钠、0.09g纳米氧化锌、7.5g淀粉;
营养液包括10g硝酸钠、72.5g过磷酸钙、6.5g赖氨酸、12.5g色氨酸、6.5g苯丙氨酸、11g甲硫氨酸、8g聚天冬氨酸、5g亮氨酸、35g硫酸钾。
[0036]
实施例3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夏季,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8:00点采用土球起挖方法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土球的直径为丛生树的胸径的10倍,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95%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0%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8m的树坑,且树坑顶部的直径比土球直径大40cm,树坑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5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种植时需要将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露出树坑表面,种植后立即浇灌丛生树,然后14d浇灌第二次,28d浇灌第三次;其中,伤口液包括35g紫胶树脂、25g羊毛脂、12g阿拉伯胶、0.05g胺鲜酯、0.04g赤霉素、0.3g海藻酸钠、0.12g纳米氧化锌、5g淀粉;营养液包括12g硝酸钠、70g过磷酸钙、8g赖氨酸、10g色氨酸、8g苯丙氨酸、10g甲硫氨酸、10g聚天冬氨酸、3g亮氨酸、40g硫酸钾。
[0037]
实施例4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夏季,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7:30点采用土球起挖方法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土球的直径为丛生树的胸径的9倍,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80%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70%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30m的树坑,且树坑顶部的直径比土球直径大33cm,树坑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4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种植时需要将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露出树坑表面,种植后立即浇灌丛生树,然后11d浇灌第二次,23d浇灌第三次;其中,伤口液包括31.5g紫胶树脂、25.5g羊毛脂、9.5g阿拉伯胶、0.085g胺鲜酯、0.025g赤霉素、0.4g海藻酸钠、0.075g纳米氧化锌、6.5g淀粉;营养液包括9g硝酸钠、71.5g过磷酸钙、5.5g赖氨酸、11.5g色氨酸、5.5g苯丙氨酸、10.8g甲硫氨酸、7.3g聚天冬氨酸、4.1g亮氨酸、32.6g硫酸钾。
[0038]
实施例5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夏季,对需要移植的丛生树进行修剪,清洁树干;s2:在移植前一天将步骤s1的丛生树根部浇湿,次日16:30点采用土球起挖方法起挖丛生树,保留根系,土球的直径为丛生树的胸径的7.5倍,并在根系切口处涂抹质量浓度为0.91%伤口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85%营养液的水溶液;s3:在移植地挖掘深度为1.63m的树坑,且树坑顶部的直径比土球直径大38cm,树坑的
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s4:将步骤s2的丛生树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每隔4min喷淋一次,到达移植地当天将丛生树种植在树坑内,种植时需要将丛生树的树干分叉处露出树坑表面,种植后立即浇灌丛生树,然后13d浇灌第二次,26d浇灌第三次;其中,伤口液包括34.8g紫胶树脂、27.2g羊毛脂、9.3g阿拉伯胶、0.063g胺鲜酯、0.035g赤霉素、0.52g海藻酸钠、0.13g纳米氧化锌、8.7g淀粉;营养液包括11.3g硝酸钠、73.2g过磷酸钙、7.2g赖氨酸、13.6g色氨酸、7.1g苯丙氨酸、11.5g甲硫氨酸、9.3g聚天冬氨酸、6.5g亮氨酸、37.6g硫酸钾。
[0039]
实施例6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起挖丛生树前,还需要向丛生树表面喷洒浓度为200mg/l的抑制蒸腾剂。
[0040]
实施例7一种高成活率丛生树移植方法,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起挖丛生树前,还需要向丛生树表面喷洒浓度为300mg/l的抑制蒸腾剂。
[004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伤口液和营养液购自河南沃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0042]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伤口液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0%,营养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32%。
[0043]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伤口液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0%,营养液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3%。
[0044]
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伤口液包括25g紫胶树脂、30g羊毛脂、5g阿拉伯胶、0.15g胺鲜酯、0.01g赤霉素、0.7g海藻酸钠、0.03g纳米氧化锌、12g淀粉;营养液包括5g硝酸钠、80g过磷酸钙、3g赖氨酸、18g色氨酸、3g苯丙氨酸、15g甲硫氨酸、3g聚天冬氨酸、10g亮氨酸、25g硫酸钾。
[0045]
对比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伤口液包括40g紫胶树脂、20g羊毛脂、15g阿拉伯胶、0.02g胺鲜酯、0.09g赤霉素、0.15g海藻酸钠、0.17g纳米氧化锌、3g淀粉;营养液包括15g硝酸钠、60g过磷酸钙、10g赖氨酸、5g色氨酸、10g苯丙氨酸、5g甲硫氨酸、15g聚天冬氨酸、2g亮氨酸、50g硫酸钾。
[0046]
对比例6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起挖丛生树的时间为10:00点。
[0047]
对比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起挖丛生树的时间为15:00点。
[0048]
性能检测以下对采用实施例1~7、对比例1~7的移植方法移植的丛生树进行成活率的检测,检测
结果如表1所示:成活率检测:每组选用2000棵丛生树,分别按照实施例1~7、对比例1~7的移植方法进行移植,一年后检测丛生树的成活率(%)。
[0049]
表1 性能检测结果表项目成活率(%)项目成活率(%)实施例190.8对比例175.6实施例297.3对比例286.7实施例392.5对比例385.9实施例491.8对比例490.1实施例594.7对比例589.8实施例699.5对比例677.1实施例799.8对比例773.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5的移植方法移植的丛生树的成活率在90.8%~97.3%范围内,而采用对比例1的移植方法的丛生树的成活率为75.6%,说明本申请的伤口液与营养液可以较大的提高丛生树移植的成活率,而采用市售的伤口液与营养液并不能达到本申请的效果。
[0050]
采用实施例6~7的移植方法移植的丛生树的成活率高于实施例2,说明在起挖丛生树前,向丛生树表面喷洒抑制蒸腾剂,可以减少丛生树移植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减慢丛生树的呼吸作用,将水分较多的保持在丛生树体内,从而提高丛生树移植后的成活率。
[0051]
采用对比例2~5的移植方法移植的丛生树的成活率低于实施例2,说明伤口液和营养液使用的浓度过低或过高、伤口液及营养液中各组分的含量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丛生树移植后的成活率。
[0052]
采用对比例6~7的移植方法移植的丛生树的成活率低于实施例2,说明丛生树起挖时间对丛生树的成活率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申请选择适宜的时间起挖丛生树可以提高丛生树的成活率。
[005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