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7706发布日期:2021-04-09 20:2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催芽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



背景技术:

纯黄杜鹃,常绿小灌木,高0.2-1.7米。幼枝被鳞片,通常疏被细长的硬毛。叶芽鳞早落。叶革质,宽椭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苍白色,密被鳞片,鳞片金黄色至淡褐色。短总状花序顶生,具3-6花;花冠宽钟状,长1.5-3厘米,鲜黄色,5裂。蒴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花期5月。生于杂木林或竹丛中,海拔2000-2800米。产中国云南和西藏。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有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黄杜鹃花种子在种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萌发,由于黄杜鹃花种子自然萌发周期较长,且萌发过程中,不同处理技术对种子萌发率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同时种子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水分缺失过快,发霉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黄杜鹃种子自然萌发周期较长,且在萌发过程中,不同处理技术对种子萌发率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同时种子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水分缺失过快,发霉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所述催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与处理

1、苗床选择与处理:①选择排水良好,且土质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透光率20%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则要搭3~4层遮阴网。

②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深翻一次土壤,让土壤中混入足够的空气,翻耕时将士块碾碎,并捡去石块和杂草,平整作畦,再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晒至半干即可待用。

2、黄杜鹃种子选种: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成熟,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s2、种子的处理

a、物理处理:采用伽玛装置照射黄杜鹃种籽,照射2-4h,照射后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提高。

b、解除黄杜鹃籽休眠:将步骤s1中选用的黄杜鹃籽倒入泡沫箱中,进行温汤浸泡消毒,然后在泡沫箱中加入赤霉酸,以100mg/l的溶液浸泡在泡沫箱中,接着将泡沫箱放入冷柜中,先放到零下1-5℃处理12-18h,再放到18-22℃处理6-12h,如此经过40-50d后,取出泡沫箱,将黄杜鹃籽取出,进行清洗,然后将黄杜鹃籽的红皮去掉,晾干,待晾干以后再次在100mg/l赤霉酸溶液的泡沫箱中,浸泡24h。

c、反常温催芽:黄杜鹃籽通过赤霉酸溶液浸泡后,取出进行清洗,晾干,连续清洗晾干3-5遍后,将黄杜鹃籽装入编制袋中,编制袋的容积为500ml,实现黄杜鹃籽的分袋盛装,将装有黄杜鹃籽的编制袋放在恒温房里,恒温房中的温度保持在30-40℃之间,其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存放时长保持在40-50天,使黄杜鹃籽生出根系,具有75%以上发芽率时停止催芽。

s3、播种

将步骤s2中发出芽头的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然后在黄杜鹃籽上覆盖2-3cm厚的泥土,泥土上面再覆盖2cm厚的树叶,刮平,浇湿,保持苗床湿润以及荫蔽的环境,给种子提供一个湿润的出芽环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1中苗床畦面的宽为120cm,沟宽为25cm,沟深为5cm,相邻两沟之间的距离是5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2中黄杜鹃籽进行晾干时,将黄杜鹃籽放置在竹筛中,摊平,接着将竹筛放置在荫凉通风处,进行自然晾干,同时也可在竹筛旁放置风扇,为竹筛进行吹风,加快晾干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2中温汤浸泡消毒是把黄杜鹃籽放入温汤中,水温控制在55-60℃,不断搅拌,消毒灭菌,持续时间为10min后,水温逐渐降低至常温,水温控制在20-30℃,浸泡时间为5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2中反常温催芽前,把黄杜鹃籽用清水浸泡4h后,再浸泡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20-30min,然后捞出洗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2中编制袋放置在恒温房中,编制袋平铺在放置架的各层中,每个编制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编制袋之间禁止进行堆积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恒温房中设置臭氧机和蒸汽机,蒸汽机为恒温房提供黄杜鹃籽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臭氧机为恒温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3中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盖上树叶后,可每隔4-6天进行苗床的洒水,维持苗床的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对黄杜鹃种子进行催苗时,将黄杜鹃种子处于恒温房中,进行反常温催苗,同时保持黄杜鹃种子周围适当的湿度和氧气浓度,大大缩减了自然状态下黄杜鹃种子发芽的周期,提高了黄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同时经过温汤消毒灭菌处理,可以提高黄杜鹃种子育苗成活率,减少病害对种子和幼芽的侵染,大大提高了黄杜鹃种子催芽的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推广和使用,为普及黄杜鹃黄种植带来了基础;

2、本发明通过采用伽玛射线对种子进行照射,促进种子的发芽率,同时采用变温处理对黄杜鹃种子进行处理,黄杜鹃种子胚根的原生质粘性增强,对低温的适应性增强,加强抗逆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催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与处理

1、苗床选择与处理:①选择排水良好,且土质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透光率20%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则要搭3~4层遮阴网。

②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深翻一次土壤,让土壤中混入足够的空气,翻耕时将士块碾碎,并捡去石块和杂草,平整作畦,再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晒至半干即可待用。

2、黄杜鹃种子选种: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成熟,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s2、种子的处理

a、物理处理:采用伽玛装置照射黄杜鹃种籽,照射2-4h,照射后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提高。

b、解除黄杜鹃籽休眠:将步骤s1中选用的黄杜鹃籽倒入泡沫箱中,进行温汤浸泡消毒,然后在泡沫箱中加入赤霉酸,以100mg/l的溶液浸泡在泡沫箱中,接着将泡沫箱放入冷柜中,先放到零下1-5℃处理12-18h,再放到18-22℃处理6-12h,如此经过40-50d后,取出泡沫箱,将黄杜鹃籽取出,进行清洗,然后将黄杜鹃籽的红皮去掉,晾干,待晾干以后再次在100mg/l赤霉酸溶液的泡沫箱中,浸泡24h。

c、反常温催芽:黄杜鹃籽通过赤霉酸溶液浸泡后,取出进行清洗,晾干,连续清洗晾干3-5遍后,将黄杜鹃籽装入编制袋中,编制袋的容积为500ml,实现黄杜鹃籽的分袋盛装,将装有黄杜鹃籽的编制袋放在恒温房里,恒温房中的温度保持在30-40℃之间,其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存放时长保持在40-50天,使黄杜鹃籽生出根系,具有75%以上发芽率时停止催芽。

s3、播种

将步骤s2中发出芽头的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然后在黄杜鹃籽上覆盖2-3cm厚的泥土,泥土上面再覆盖2cm厚的树叶,刮平,浇湿,保持苗床湿润以及荫蔽的环境,给种子提供一个湿润的出芽环境。

步骤s1中苗床畦面的宽为120cm,沟宽为25cm,沟深为5cm,相邻两沟之间的距离是5cm。

步骤s2中黄杜鹃籽进行晾干时,将黄杜鹃籽放置在竹筛中,摊平,接着将竹筛放置在荫凉通风处,进行自然晾干,同时也可在竹筛旁放置风扇,为竹筛进行吹风,加快晾干速度。

步骤s2中温汤浸泡消毒是把黄杜鹃籽放入温汤中,水温控制在50-55℃,不断搅拌,消毒灭菌,持续时间为5min后,水温逐渐降低至常温,水温控制在20-30℃,浸泡时间为5min。

步骤s2中反常温催芽前,把黄杜鹃籽用清水浸泡4h后,再浸泡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20-30min,然后捞出洗净。

步骤s2中编制袋放置在恒温房中,编制袋平铺在放置架的各层中,每个编制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编制袋之间禁止进行堆积放置。

步骤s2中的恒温房中设置臭氧机和蒸汽机,蒸汽机为恒温房提供黄杜鹃籽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臭氧机为恒温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

步骤s3中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盖上树叶后,可每隔4-6天进行苗床的洒水,维持苗床的湿度。

实施例2:

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催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与处理

1、苗床选择与处理:①选择排水良好,且土质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透光率20%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则要搭3~4层遮阴网。

②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深翻一次土壤,让土壤中混入足够的空气,翻耕时将士块碾碎,并捡去石块和杂草,平整作畦,再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晒至半干即可待用。

2、黄杜鹃种子选种: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成熟,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s2、种子的处理

a、物理处理:采用伽玛装置照射黄杜鹃种籽,照射2-4h,照射后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提高。

b、解除黄杜鹃籽休眠:将步骤s1中选用的黄杜鹃籽倒入泡沫箱中,进行温汤浸泡消毒,然后在泡沫箱中加入赤霉酸,以100mg/l的溶液浸泡在泡沫箱中,接着将泡沫箱放入冷柜中,先放到零下1-5℃处理12-18h,再放到18-22℃处理6-12h,如此经过40-50d后,取出泡沫箱,将黄杜鹃籽取出,进行清洗,然后将黄杜鹃籽的红皮去掉,晾干,待晾干以后再次在100mg/l赤霉酸溶液的泡沫箱中,浸泡24h。

c、反常温催芽:黄杜鹃籽通过赤霉酸溶液浸泡后,取出进行清洗,晾干,连续清洗晾干3-5遍后,将黄杜鹃籽装入编制袋中,编制袋的容积为500ml,实现黄杜鹃籽的分袋盛装,将装有黄杜鹃籽的编制袋放在恒温房里,恒温房中的温度保持在30-40℃之间,其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存放时长保持在40-50天,使黄杜鹃籽生出根系,具有75%以上发芽率时停止催芽。

s3、播种

将步骤s2中发出芽头的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然后在黄杜鹃籽上覆盖2-3cm厚的泥土,泥土上面再覆盖2cm厚的树叶,刮平,浇湿,保持苗床湿润以及荫蔽的环境,给种子提供一个湿润的出芽环境。

步骤s1中苗床畦面的宽为120cm,沟宽为25cm,沟深为5cm,相邻两沟之间的距离是5cm。

步骤s2中黄杜鹃籽进行晾干时,将黄杜鹃籽放置在竹筛中,摊平,接着将竹筛放置在荫凉通风处,进行自然晾干,同时也可在竹筛旁放置风扇,为竹筛进行吹风,加快晾干速度。

步骤s2中温汤浸泡消毒是把黄杜鹃籽放入温汤中,水温控制在55-60℃,不断搅拌,消毒灭菌,持续时间为8min后,水温逐渐降低至常温,水温控制在20-30℃,浸泡时间为5min。

步骤s2中反常温催芽前,把黄杜鹃籽用清水浸泡4h后,再浸泡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20-30min,然后捞出洗净。

步骤s2中编制袋放置在恒温房中,编制袋平铺在放置架的各层中,每个编制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编制袋之间禁止进行堆积放置。

步骤s2中的恒温房中设置臭氧机和蒸汽机,蒸汽机为恒温房提供黄杜鹃籽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臭氧机为恒温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

步骤s3中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盖上树叶后,可每隔4-6天进行苗床的洒水,维持苗床的湿度。

实施例3:

一种黄杜鹃的种子反常温催芽工艺,催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与处理

1、苗床选择与处理:①选择排水良好,且土质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透光率20%的林下空地或坡地,旱地则要搭3~4层遮阴网。

②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翻耕,深翻一次土壤,让土壤中混入足够的空气,翻耕时将士块碾碎,并捡去石块和杂草,平整作畦,再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晒至半干即可待用。

2、黄杜鹃种子选种: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成熟,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s2、种子的处理

a、物理处理:采用伽玛装置照射黄杜鹃种籽,照射2-4h,照射后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提高。

b、解除黄杜鹃籽休眠:将步骤s1中选用的黄杜鹃籽倒入泡沫箱中,进行温汤浸泡消毒,然后在泡沫箱中加入赤霉酸,以100mg/l的溶液浸泡在泡沫箱中,接着将泡沫箱放入冷柜中,先放到零下1-5℃处理12-18h,再放到18-22℃处理6-12h,如此经过40-50d后,取出泡沫箱,将黄杜鹃籽取出,进行清洗,然后将黄杜鹃籽的红皮去掉,晾干,待晾干以后再次在100mg/l赤霉酸溶液的泡沫箱中,浸泡24h。

c、反常温催芽:黄杜鹃籽通过赤霉酸溶液浸泡后,取出进行清洗,晾干,连续清洗晾干3-5遍后,将黄杜鹃籽装入编制袋中,编制袋的容积为500ml,实现黄杜鹃籽的分袋盛装,将装有黄杜鹃籽的编制袋放在恒温房里,恒温房中的温度保持在30-40℃之间,其湿度控制在30%-40%之间,存放时长保持在40-50天,使黄杜鹃籽生出根系,具有75%以上发芽率时停止催芽。

s3、播种

将步骤s2中发出芽头的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然后在黄杜鹃籽上覆盖2-3cm厚的泥土,泥土上面再覆盖2cm厚的树叶,刮平,浇湿,保持苗床湿润以及荫蔽的环境,给种子提供一个湿润的出芽环境。

步骤s1中苗床畦面的宽为120cm,沟宽为25cm,沟深为5cm,相邻两沟之间的距离是5cm。

步骤s2中黄杜鹃籽进行晾干时,将黄杜鹃籽放置在竹筛中,摊平,接着将竹筛放置在荫凉通风处,进行自然晾干,同时也可在竹筛旁放置风扇,为竹筛进行吹风,加快晾干速度。

步骤s2中温汤浸泡消毒是把黄杜鹃籽放入温汤中,水温控制在60-65℃,不断搅拌,消毒灭菌,持续时间为10min后,水温逐渐降低至常温,水温控制在20-30℃,浸泡时间为5min。

步骤s2中反常温催芽前,把黄杜鹃籽用清水浸泡4h后,再浸泡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20-30min,然后捞出洗净。

步骤s2中编制袋放置在恒温房中,编制袋平铺在放置架的各层中,每个编制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编制袋之间禁止进行堆积放置。

步骤s2中的恒温房中设置臭氧机和蒸汽机,蒸汽机为恒温房提供黄杜鹃籽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臭氧机为恒温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杀菌。

步骤s3中黄杜鹃籽洒在苗床上盖上树叶后,可每隔4-6天进行苗床的洒水,维持苗床的湿度。

根据实施例1、2和3得出下表:

综上可知,本发明:通过控制温汤的温度和时间,可以得出黄杜鹃种子在55-60℃,时间持续为8min,温汤浸泡消毒最佳,既保证黄杜鹃种子的活性,又能对其进行消毒,使得黄杜鹃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免于受到病害侵蚀。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的基础上,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