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27888发布日期:2021-04-02 10:0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榆黄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榆黄菇等,因常见于腐生的榆树枯枝上而得名榆黄蘑。人工栽培的榆黄蘑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的花朵,形态高贵典雅。榆黄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细腻脆嫩,味道鲜美,气味清香。此外,榆黄蘑还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保健价值。

榆黄蘑是一种木腐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一直来,菇农在生产中都是以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类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物色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

而传统培养材料缺点是:1、生物转化效率低;2、营养成份低,氮源不够充足,需要添加辅料多;3、农药残留风险高(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豆秸有的使用农药)。

桑枝杆是传统的中药材料原料,其营养丰富,桑枝杆粉含纤维素25.3%,半纤维素19.1%,木质素24.3%,粗蛋白4.65%,c/n66.2,且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未施用农药,农残较少,但存在桑枝杆大量随地丢弃污染环境的问题。

黑木耳废菌渣是生产黑木耳留下的废渣,如不充分利用,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

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主要在桂、粤、琼、滇、闽等省(区)种植。木薯种植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木薯杆,木薯杆除少部分作为种源和柴火外,被大量丢弃,造成浪费甚至污染环境。

中国专利文献“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超微粉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210303065.4)”公开了一种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以下培养基,其中桑枝杆粉重量含量80%-90%、蚕粪、麸皮或米糠重量含量8%-18%、过磷酸钙重量含量1%、石膏粉重量含量1%;经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出菇→采收,获得鲜品榆黄蘑,但存在获得榆黄蘑产量较低和品质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以解决如何提高榆黄蘑产量和品质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桑枝并进行预处理:选择远离污染源、40天以上不喷农药、不施用垃圾肥的桑园,收集不发生霉变的桑枝,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20%以下;

(2)收集黑木耳废菌渣并进行预处理:挑选不发生霉变的黑木耳废菌渣进行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8%以下;

(3)收集木薯杆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新鲜、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木薯杆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5%以下;

(3)收集玉米棒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玉米棒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7%以下;

(4)粉碎、过筛:将预处理后的桑枝、黑木耳菌渣、木薯杆、玉米棒分别粉碎,过筛,制得桑枝屑、黑木耳菌渣粉、木薯杆屑、玉米棒屑;

(5)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桑枝屑45-60份、黑木耳菌渣粉26-41份、木薯杆屑12-20份、玉米棒屑5-8份、麦麸6-10份、复合氨基酸1-2份、磷酸氢钾0.3-0.5份、氯化钙0.06-0.1份、磷酸锌0.2-0.4份、硝酸镁0.02-0.04份、氯化铜0.01-0.02份、硝酸铁0.02-0.03份,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按重量比为5-7:1-2:3-6:2-3:5-6组成,接着加水拌料,混合料含水量调到62%-68%,再接着加入石灰,ph值调到7.8-8.2;

(6)堆积发酵:将步骤(5)制得的榆黄蘑的培养料进行堆料,堆成半径为0.6-0.8m,堆高为0.7-1.2m,发酵4-6天后每天检测温度,2-3天翻一次堆,把表面的菌料翻入发酵堆中间,当料温达到59-62℃时,再经过5-7天发酵,发酵完成;

(7)制袋:将发酵料进行制袋并封口;

(8)灭菌:将制袋培养料在127-130℃下灭菌1.8-2.3h,制得栽培料;

(9)接种:灭菌后的袋温降至室温,将袋移至无菌箱内,在袋的两侧扎孔,将榆黄蘑菌种接入袋内,菌种要求无杂菌、菌丝丰满,菌龄不超过28天,接菌量为栽培料总量的3.2%-3.5%;

(10)栽培、出菇:菌包接种后,放在冷库控温发菌,在温度保持18-22℃下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去,将无污染、菌丝生长良好的菌包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

(11)分潮采收: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已平展没有内卷之前时采收榆黄蘑,每潮采收后对每菌包进行补充营养液600-700g,所述营养液含有质量浓度为0.2%-0.4%的尿素、质量浓度为0.5%-07%的复合氨基酸、质量浓度为4%-6%的沼液,所述复合氨基酸由脯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按重量比为3-5:2-4:1-3:3-4组成。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筛为30-50目。

进一步地,步骤(5)中按照重量份数,取桑枝屑56份、黑木耳菌渣粉35份、木薯杆屑17份、玉米棒屑6份、麦麸9份、复合氨基酸1.4份、磷酸氢钾0.4份、氯化钙0.09份、磷酸锌0.3份、硝酸镁0.03份、氯化铜0.02份、硝酸铁0.02份。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按重量比为6:1:4:3:5组成。

进一步地,步骤(5)中每袋湿重为1.6-1.8kg。

进一步地,步骤(11)中榆黄蘑进行5潮以上采收。

进一步地,步骤(11)中所述营养液含有质量浓度为0.3%的尿素、质量浓度为0.6%的复合氨基酸、质量浓度为5.2%的沼液。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氨基酸由脯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按重量比为4:3:2:3组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桑枝含有止咳、去热,治疗头昏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愈痢疾、腹痛,降糖、补肝、美肤等作用成分,用其作为培养的榆黄蘑比起其它用棉籽壳类原料培养的榆黄蘑味道更为鲜美,营养价值更高,且成本更低。

(2)本发明利用桑枝杆栽培榆黄蘑,可获得大量的优质菇品供应市场,栽培榆黄蘑后的废弃菌筒可作生物有机肥回归桑园田地,可节省肥料成本,提高土壤肥力,使桑枝杆资源得到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循环利用,既解决了桑枝杆大量随地丢弃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延长了桑蚕产业链,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3)木薯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粗蛋白、淀粉、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非常适合栽培榆黄蘑。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的木薯杆作原料栽培榆黄蘑,一方面能解决栽培榆黄蘑原料短缺和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4)本发明充分利用黑木耳废菌渣,可解决其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

(5)本发明充分利用玉米棒,玉米棒含有大量糖,为菌种生长提供大量糖源,降低了成本。

(6)本发明大量充分利用桑枝、黑木耳废菌渣、木薯杆、玉米棒,这些原料容易得到,不仅可以极大降低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而且使得本发明的栽培技术产业化更加广阔,解决了原料短缺的问题。

(7)本发明的复合氨基酸、磷酸氢钾、氯化钙、磷酸锌、硝酸镁、氯化铜、硝酸铁在栽培榆黄蘑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这是因为: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富含榆黄蘑生长的多种氨基酸,配合多种营养元素磷酸氢钾、氯化钙、磷酸锌、硝酸镁、氯化铜、硝酸铁,从而协同提高了榆黄蘑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

(8)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技术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高达315.6g以上,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42.3%以上,蛋白质含量高达29.1%以上,硒含量高达0.625mg/100g以上,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榆黄蘑的产量极高且品质极优,且可产业化生产,可大力推广应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栽培榆黄蘑得到的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均显著高于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栽培榆黄蘑得到的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分别至少高17.0%、20.3%、16.7%、61.5%,说明本发明栽培方法具有显著进步。

(9)本发明桑杆榆黄蘑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能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并可降低肝脏过氧脂的含量,使心脏脂褐素含量下降,能提高红细胞中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滋阴壮阳、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或停滞以及病后失调,体虚所致气血津液不足的肌肉萎缩或高血压、癌症患者的辅助食疗佳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这些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中,所述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桑枝并进行预处理:选择远离污染源、40天以上不喷农药、不施用垃圾肥的桑园,收集不发生霉变的桑枝,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20%以下;

(2)收集黑木耳废菌渣并进行预处理:挑选不发生霉变的黑木耳废菌渣进行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8%以下;

(3)收集木薯杆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新鲜、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木薯杆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5%以下;

(3)收集玉米棒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玉米棒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7%以下;

(4)粉碎、过筛:将预处理后的桑枝、黑木耳菌渣、木薯杆、玉米棒分别粉碎,过30-50目筛,制得桑枝屑、黑木耳菌渣粉、木薯杆屑、玉米棒屑;

(5)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桑枝屑45-60份、黑木耳菌渣粉26-41份、木薯杆屑12-20份、玉米棒屑5-8份、麦麸6-10份、复合氨基酸1-2份、磷酸氢钾0.3-0.5份、氯化钙0.06-0.1份、磷酸锌0.2-0.4份、硝酸镁0.02-0.04份、氯化铜0.01-0.02份、硝酸铁0.02-0.03份,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按重量比为5-7:1-2:3-6:2-3:5-6组成,接着加水拌料,混合料含水量调到62%-68%,再接着加入石灰,ph值调到7.8-8.2;

(6)堆积发酵:将步骤(5)制得的榆黄蘑的培养料进行堆料,堆成半径为0.6-0.8m,堆高为0.7-1.2m,发酵4-6天后每天检测温度,2-3天翻一次堆,把表面的菌料翻入发酵堆中间,当料温达到59-62℃时,再经过5-7天发酵,发酵完成;

(7)制袋:将发酵料进行制袋并封口,每袋湿重为1.6-1.8kg;

(8)灭菌:将制袋培养料在127-130℃下灭菌1.8-2.3h,制得栽培料;

(9)接种:灭菌后的袋温降至室温,将袋移至无菌箱内,在袋的两侧扎孔,将榆黄蘑菌种接入袋内,菌种要求无杂菌、菌丝丰满,菌龄不超过28天,接菌量为栽培料总量的3.2%-3.5%;

(10)栽培、出菇:菌包接种后,放在冷库控温发菌,在温度保持18-22℃下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去,将无污染、菌丝生长良好的菌包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

(11)分潮采收: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已平展没有内卷之前时采收,榆黄蘑进行5潮以上采收,每潮采收后对每菌包进行补充营养液600-700g,所述营养液含有质量浓度为0.2%-0.4%的尿素、质量浓度为0.5%-07%的复合氨基酸、质量浓度为4%-6%的沼液,所述复合氨基酸由脯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按重量比为3-5:2-4:1-3:3-4组成。

下面通过更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桑枝并进行预处理:选择远离污染源、43天不喷农药、不施用垃圾肥的桑园,收集不发生霉变的桑枝,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20%;

(2)收集黑木耳废菌渣并进行预处理:挑选不发生霉变的黑木耳废菌渣进行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7%;

(3)收集木薯杆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新鲜、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木薯杆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5%;

(3)收集玉米棒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玉米棒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6%;

(4)粉碎、过筛:将预处理后的桑枝、黑木耳菌渣、木薯杆、玉米棒分别粉碎,过30目筛,制得桑枝屑、黑木耳菌渣粉、木薯杆屑、玉米棒屑;

(5)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桑枝屑48份、黑木耳菌渣粉27份、木薯杆屑12份、玉米棒屑5份、麦麸6份、复合氨基酸1份、磷酸氢钾0.3份、氯化钙0.07份、磷酸锌0.2份、硝酸镁0.02份、氯化铜0.01份、硝酸铁0.02份,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按重量比为5:1:4:2:5组成,接着加水拌料,混合料含水量调到63%,再接着加入石灰,ph值调到7.9;

(6)堆积发酵:将步骤(5)制得的榆黄蘑的培养料进行堆料,堆成半径为0.6m,堆高为0.8m,发酵4天后每天检测温度,2天翻一次堆,把表面的菌料翻入发酵堆中间,当料温达到60℃时,再经过5天发酵,发酵完成;

(7)制袋:将发酵料进行制袋并封口,每袋湿重为1.6kg;

(8)灭菌:将制袋培养料在128℃下灭菌2.2h,制得栽培料;

(9)接种:灭菌后的袋温降至室温,将袋移至无菌箱内,在袋的两侧扎孔,将榆黄蘑菌种接入袋内,菌种要求无杂菌、菌丝丰满,菌龄为27天,接菌量为栽培料总量的3.3%;

(10)栽培、出菇:菌包接种后,放在冷库控温发菌,在温度保持20℃下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去,将无污染、菌丝生长良好的菌包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

(11)分潮采收: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已平展没有内卷之前时采收,榆黄蘑进行5潮采收,每潮采收后对每菌包进行补充营养液620g,所述营养液含有质量浓度为0.2%%的尿素、质量浓度为0.5%的复合氨基酸、质量浓度为4.3%的沼液,所述复合氨基酸由脯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按重量比为3:3:1:3组成。

实施例2

一种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桑枝并进行预处理:选择远离污染源、45天不喷农药、不施用垃圾肥的桑园,收集不发生霉变的桑枝,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20%;

(2)收集黑木耳废菌渣并进行预处理:挑选不发生霉变的黑木耳废菌渣进行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6%;

(3)收集木薯杆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新鲜、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木薯杆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5%;

(3)收集玉米棒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玉米棒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5%;

(4)粉碎、过筛:将预处理后的桑枝、黑木耳菌渣、木薯杆、玉米棒分别粉碎,过50目筛,制得桑枝屑、黑木耳菌渣粉、木薯杆屑、玉米棒屑;

(5)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桑枝屑56份、黑木耳菌渣粉35份、木薯杆屑17份、玉米棒屑6份、麦麸9份、复合氨基酸1.4份、磷酸氢钾0.4份、氯化钙0.09份、磷酸锌0.3份、硝酸镁0.03份、氯化铜0.02份、硝酸铁0.02份,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按重量比为6:1:4:3:5组成,接着加水拌料,混合料含水量调到65%,再接着加入石灰,ph值调到8;

(6)堆积发酵:将步骤(5)制得的榆黄蘑的培养料进行堆料,堆成半径为0.7m,堆高为1m,发酵5天后每天检测温度,2天翻一次堆,把表面的菌料翻入发酵堆中间,当料温达到61℃时,再经过6天发酵,发酵完成;

(7)制袋:将发酵料进行制袋并封口,每袋湿重为1.7kg;

(8)灭菌:将制袋培养料在130℃下灭菌1.8h,制得栽培料;

(9)接种:灭菌后的袋温降至室温,将袋移至无菌箱内,在袋的两侧扎孔,将榆黄蘑菌种接入袋内,菌种要求无杂菌、菌丝丰满,菌龄为26天,接菌量为栽培料总量的3.4%;

(10)栽培、出菇:菌包接种后,放在冷库控温发菌,在温度保持21℃下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去,将无污染、菌丝生长良好的菌包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

(11)分潮采收: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已平展没有内卷之前时采收,榆黄蘑进行5潮采收,每潮采收后对每菌包进行补充营养液660g,所述营养液含有质量浓度为0.3%的尿素、质量浓度为0.6%的复合氨基酸、质量浓度为5.2%的沼液,所述复合氨基酸由脯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按重量比为4:3:2:3组成。

实施例3

一种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桑枝并进行预处理:选择远离污染源、40天不喷农药、不施用垃圾肥的桑园,收集不发生霉变的桑枝,然后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8%;

(2)收集黑木耳废菌渣并进行预处理:挑选不发生霉变的黑木耳废菌渣进行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8%;

(3)收集木薯杆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新鲜、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木薯杆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5%;

(3)收集玉米棒并进行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害且不发生霉变的玉米棒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至含水量在17%;

(4)粉碎、过筛:将预处理后的桑枝、黑木耳菌渣、木薯杆、玉米棒分别粉碎,过40目筛,制得桑枝屑、黑木耳菌渣粉、木薯杆屑、玉米棒屑;

(5)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按照重量份数,取桑枝屑58份、黑木耳菌渣粉40份、木薯杆屑18份、玉米棒屑7份、麦麸10份、复合氨基酸2份、磷酸氢钾0.4份、氯化钙0.1份、磷酸锌0.3份、硝酸镁0.04份、氯化铜0.02份、硝酸铁0.03份,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按重量比为7:2:5:3:5组成,接着加水拌料,混合料含水量调到67%,再接着加入石灰,ph值调到8.2;

(6)堆积发酵:将步骤(5)制得的榆黄蘑的培养料进行堆料,堆成半径为0.8m,堆高为0.9m,发酵5天后每天检测温度,3天翻一次堆,把表面的菌料翻入发酵堆中间,当料温达到62℃时,再经过7天发酵,发酵完成;

(7)制袋:将发酵料进行制袋并封口,每袋湿重为1.8kg;

(8)灭菌:将制袋培养料在129℃下灭菌2h,制得栽培料;

(9)接种:灭菌后的袋温降至室温,将袋移至无菌箱内,在袋的两侧扎孔,将榆黄蘑菌种接入袋内,菌种要求无杂菌、菌丝丰满,菌龄为28天,接菌量为栽培料总量的3.5%;

(10)栽培、出菇:菌包接种后,放在冷库控温发菌,在温度保持22℃下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将有污染的菌包挑出去,将无污染、菌丝生长良好的菌包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

(11)分潮采收:当子实体菌盖边缘已平展没有内卷之前时采收,榆黄蘑进行5潮采收,每潮采收后对每菌包进行补充营养液700g,所述营养液含有质量浓度为0.4%的尿素、质量浓度为0.6%的复合氨基酸、质量浓度为6%的沼液,所述复合氨基酸由脯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按重量比为4:4:3:3组成。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的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的原料中缺少复合氨基酸、磷酸氢钾、氯化钙、磷酸锌、硝酸镁、氯化铜、硝酸铁。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的原料中缺少复合氨基酸。

对比例3

与实施例2的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制备榆黄蘑的培养料的原料中缺少磷酸氢钾、氯化钙、磷酸锌、硝酸镁、氯化铜、硝酸铁。

对比例4

采用中国专利文献“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超微粉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210303065.4)”中实施例1、2栽培榆黄蘑。

分别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的方法栽培榆黄蘑,检测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4的数据可见,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高达315.6g以上,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42.3%以上,蛋白质含量高达29.1%以上,硒含量高达0.625mg/100g以上,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榆黄蘑的产量极高且品质极优,且可产业化生产,可大力推广应用;采用实施例1-3的方法栽培榆黄蘑得到的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均显著高于采用对比例4(现有技术)的方法栽培榆黄蘑得到的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分别至少高17.0%、20.3%、16.7%、61.5%,说明本发明栽培方法具有显著进步。

(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的数据可见,复合氨基酸、磷酸氢钾、氯化钙、磷酸锌、硝酸镁、氯化铜、硝酸铁在栽培榆黄蘑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这是因为:所述复合氨基酸由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富含榆黄蘑生长的多种氨基酸,配合多种营养元素磷酸氢钾、氯化钙、磷酸锌、硝酸镁、氯化铜、硝酸铁,从而协同提高了榆黄蘑一潮菇每袋平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榆黄蘑的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