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态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85755发布日期:2021-04-23 10:1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水稻生态种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水稻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传统水稻种植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直接进行移栽,水稻种子极易出现腐烂损坏,降低水稻产量,同时种植过程中需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药剂易造成种子腐蚀,不利于保护环境,且传统水稻种植方法原料昂贵,增加种植成本,不利于种植使用;针对这些缺陷,设计水稻生态种植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稻生态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稻生态种植方法,包括步骤一,种子选择;步骤二,消毒催芽;步骤三,整地移栽;步骤四,补苗除草;步骤五,防虫收获;
5.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种子选择包括以下步骤:
6.1)人工勘测需要栽种的稻田,根据稻田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并将水稻种子进行筛选;
7.2)将筛选后的水稻种子装入袋中密封,随后放置在温水中进行浸泡1

2h;
8.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消毒催芽包括以下步骤:
9.1)人工将步骤一2)中浸泡后的水稻种子捞出,控干水分,随后放置在置料桶中,兑入水与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
10.2)将水稻种子捞出,装入网兜中,放置与密封室中存储,密封室温度为20

40℃,催芽2

4天;
11.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整地移栽包括以下步骤:
12.1)人工勘测要栽种的稻田,记录稻田的温度、空气、水分与酸碱度,并选择肥沃的土地进行松土除草;
13.2)将土地进行翻耕,随后施撒有机肥料,将步骤二2)中催芽后的水稻种子移栽至土壤中;
14.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补苗除草包括以下步骤:
15.1)人工检测移栽后的水稻种子,若间隙过大则进行补栽,若间隙过小,则进行移栽;
16.2)移栽7

10天,人工检测移栽后杂草生长情况,并进行人工除草;
17.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人工每隔10

20天检查移栽后水稻生长状况,及时施撒磷肥,防治虫害,直至全田稻谷>90%黄熟,即可进行收割。
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2)中温水温度为30

40℃。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1)中水与高锰酸钾溶液比例为2∶1。
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2)中移栽至土壤中的水稻种子间距为2

3cm。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2)中每隔7

10天进行一次除草。
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施肥时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及时排水露田。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水稻生态种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先进行种子选择与消毒催芽,随后进行整地移栽,避免水稻种子出现腐烂损坏,提高水稻产量,同时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化学药剂造成种子腐蚀,保护环境,生态种植,且该发明工艺简单严谨,能够代替其他较为昂贵的水稻生态种植,效果显著,原料便宜成本低廉,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有利于种植使用。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稻生态种植方法,包括步骤一,种子选择;步骤二,消毒催芽;步骤三,整地移栽;步骤四,补苗除草;步骤五,防虫收获;
28.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种子选择包括以下步骤:
29.1)人工勘测需要栽种的稻田,根据稻田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并将水稻种子进行筛选;
30.2)将筛选后的水稻种子装入袋中密封,随后放置在温水中进行浸泡1

2h,温水温度为30

40℃;
31.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消毒催芽包括以下步骤:
32.1)人工将步骤一2)中浸泡后的水稻种子捞出,控干水分,随后放置在置料桶中,兑入水与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水与高锰酸钾溶液比例为2∶1;
33.2)将水稻种子捞出,装入网兜中,放置与密封室中存储,密封室温度为20

40℃,催芽2

4天;
34.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整地移栽包括以下步骤:
35.1)人工勘测要栽种的稻田,记录稻田的温度、空气、水分与酸碱度,并选择肥沃的土地进行松土除草;
36.2)将土地进行翻耕,随后施撒有机肥料,将步骤二2)中催芽后的水稻种子移栽至土壤中,移栽至土壤中的水稻种子间距为2

3cm;
37.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补苗除草包括以下步骤:
38.1)人工检测移栽后的水稻种子,若间隙过大则进行补栽,若间隙过小,则进行移栽;
39.2)移栽7

10天,人工检测移栽后杂草生长情况,并进行人工除草,每隔7

10天进行一次除草;
40.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人工每隔10

20天检查移栽后水稻生长状况,及时施撒磷肥,防治虫害,施肥时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及时排水露田,直至全田稻谷>90%黄熟,即可进行收割。
41.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水稻生态种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先进行种子选择与消毒催芽,随后进行整地移栽,避免水稻种子出现腐烂损坏,提高水稻产量,同时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化学药剂造成种子腐蚀,保护环境,生态种植。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