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8778发布日期:2020-08-28 15:12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



背景技术:

温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最初是因其在寒冷的冬季能够保持温室大棚内温度,使植物能够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中生长,为北方寒冷季节中提供各种新鲜果蔬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温室大棚技术的研究深入,目前在北方已经出现了四季使用的温室大棚,使植物进行栽培或育苗可以不受季节的影响,在现代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以及园艺观赏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对于中国南方,夏季有两个问题导致温室大棚无法正常使用,一个是南方湿热地区夏季气温很高,当湿热地区使用温室大棚时,温室内温度会过高,超出植物正常生长温度,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第二个问题是虫害,南方湿热地区夏季多虫害,尤其是在温室大棚中,目前的温室大棚无法很好的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使得虫害更严重,不得不使用大量杀虫剂,不仅造成蔬菜农药超标残留,更造成蔬菜种植成本上升,蔬菜品质下降。

业内需要一种能够具有广泛地域适应性、可以在极热高湿地区使用的日光温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具有广泛适应性、可以在极热高湿地区使用的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包括墙体结构和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结构包括外墙体和内墙体,所述顶部结构包括外顶棚和内顶棚,所述外墙体与外顶棚固定连接并围成温室外腔,所述内墙体和内顶棚固定连接并围成温室内腔,所述内墙体和内顶棚位于温室外腔内部,所述内墙体与外墙体之间构成墙体通风间隙,所述外顶棚与内顶棚之间距离构成顶棚通风间隙,所述墙体通风间隙与顶棚通风间隙连通;所述外顶棚上设有外顶棚薄膜和若干个顶部通风天窗;所述内顶棚上设有内顶棚薄膜、内顶棚防虫网或内顶棚遮阳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棚通风间隙和/或墙体通风间隙内设有若干个灭虫装置,所述灭虫装置为杀虫灯、粘虫板中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体结构包括若干根立柱和安装于立柱上的墙体阻风膜,由若干个框架连接为一体构成,所述框架由立柱和横梁端端连接构成,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墙体阻风膜。优选的,所述立柱为钢管,所述横梁为角钢或槽钢,立柱和横梁可以采用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如铝合金管等。所述立柱之间间距为1-3米,优选为2米。构成外墙体的立柱高度为4-6米,优选为5米。构成内墙体的立柱高度为3-5米,优选为4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体阻风膜由塑料膜和无纺布复合构成。也可以使用棉被或者其他不透气材料作为作为墙体阻风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体阻风膜位于框架下部的端部以土壤掩埋或压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设有压膜槽,所述压膜槽内卡接有压膜条,所述压膜条将墙体阻风膜压接固定于压膜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墙体上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巡视踏板,所述巡视踏板与外墙体顶部距离为0.5至1.5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体通风间隙的宽度为0.5至2米,所述顶棚通风间隙的宽度为0.5至2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部结构包括主顶梁和副顶梁,所述两根相邻主顶梁之间设置有若干根副顶梁,优选的,所述主顶梁为三角钢制成的三角梁,所述副顶梁为角钢制成的单层梁,主顶梁承担大部分结构重量,副顶梁更轻便,可以减轻整体结构重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根相邻主顶梁之间间距为5-10米,所述相邻两根副顶梁之间间距为1-3米。优选地,所述两根相邻主顶梁之间间距为8米,所述相邻两根副顶梁之间间距为2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通过双层大棚结构、强化通风、防虫、遮阳,使得大棚可以适应极热和高湿环境,适宜果蔬生长,那个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和残留,提高果蔬品质,不需要使用能耗巨大的主动耗能降温的系统,大大节约能源,适宜广泛地区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墙体结构中的外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墙体结构中的内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墙体结构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至4所示,极热高湿地区被动清洁式双层日光生态温室,包括墙体结构1和顶部结构2,所述墙体结构1包括外墙体101和内墙体102,所述顶部结构2包括外顶棚201和内顶棚202,所述外墙体101与外顶棚201固定连接并围成温室外腔,所述内墙体102和内顶棚202固定连接并围成温室内腔,所述内墙体102和内顶棚202位于温室外腔内部,所述内墙体102与外墙体101之间构成墙体通风间隙,所述外顶棚201与内顶棚202之间距离构成顶棚通风间隙,所述墙体通风间隙与顶棚通风间隙连通;所述外顶棚201上设有外顶棚薄膜和若干个顶部通风天窗203,通风天窗203可以由其他类型放风系统替代;所述内顶棚202上设有内顶棚薄膜、内顶棚防虫网或内顶棚遮阳网。附图1显示本申请温室大棚横断截面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大棚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可以以传统大棚相同方式封闭,或者以本申请双重墙体的墙体结构构成封闭,达成最佳防高热、通气效果。

内顶棚202上覆盖的可以是内顶棚薄膜、内顶棚防虫网或内顶棚遮阳网中任一种,视乎环境温度和需求而定,在冬季需要提高棚内温度时可以采用塑料薄膜,在夏季高温阳光照射强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遮阳网,遮阳网能够隔绝大部分阳光,减轻强烈阳光对植物的伤害,配合顶部通风天窗和通风间隙形成热气流流通通道,将高热空气排出棚外,显著降低温室内腔的棚内温度。对于虫害防治需求高度作物,可以采用防虫网,防虫网网眼细密,能够阻止绝大多数害虫进入棚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用药量,甚至避免使用农药,从而显著提高作物品质,消除农药残留。

所述顶棚通风间隙和/或墙体通风间隙内设有若干个灭虫装置,灭虫装置宜悬挂于通风天窗203附近,所述灭虫装置为杀虫灯、粘虫板中一种或多种,灭虫装置为公知技术,不赘述。灭虫装置在露天和传统大棚内使用效果不佳,因其无法限制虫害流动,传统大棚内大量害虫依附于植物上,灭虫装置难以大量杀灭害虫。而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大棚结构,将害虫限制于双层大棚之间,便于灭虫装置发挥作用,能够大量杀灭害虫,大幅度减少害虫数量,抑制害虫繁殖,与防虫网配合,更能达到显著降低虫害的程度。附图中未示出灭虫装置。

如附图1至3所示,所述墙体结构1包括若干根立柱104、安装于立柱104上的墙体阻风膜105、固定连接立柱104端部的横梁106,所述立柱104和横梁106端端连接构成框架,所述框架上安装墙体阻风膜105,由若干个框架连接为一体构成墙体结构1。优选的,所述立柱104为钢管,所述横梁106为角钢或槽钢,立柱104和横梁106可以采用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如铝合金管、木材等。所述立柱104之间间距为1-3米,优选为2米。构成外墙体101的立柱高度为4-6米,优选为5米。构成内墙体102的立柱高度为3-5米,优选为4米。

如附图4所示,所述墙体阻风膜105由塑料膜107和无纺布108复合构成。也可以使用棉被等阻风材料。

如附图2和3所示,所述墙体阻风膜105位于框架下部的端部以土壤掩埋或压实。

如附图4所示,所述立柱104上设有压膜槽,所述压膜槽内卡接有压膜条109,所述压膜条109将墙体阻风膜105压接固定于压膜槽内。

如附图2所示,所述外墙体上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巡视踏板103,所述巡视踏板103下部设有斜支撑杆与立柱104连接,所述巡视踏板103与外墙体顶部距离为0.5至1.5米。优选为1米。

所述墙体通风间隙的宽度为0.5至2米,优选为1米;所述顶棚通风间隙的宽度为0.5至2米,优选为1米。

如附图1所示,所述顶部结构包括主顶梁204和副顶梁205,所述两根相邻主顶梁204之间设置有若干根副顶梁205,优选的,所述主顶梁204为三角钢制成的三角梁,所述副顶梁205为角钢制成的单层梁,主顶梁204承担大部分结构重量,副顶梁205支撑外顶棚薄膜成型,外顶棚薄膜可以采用单层塑料薄膜或者双层塑料薄膜,更轻便,可以减轻整体结构重量。

所述两根相邻主顶梁204之间间距为5-10米;所述相邻两根副顶梁205之间间距为1-3米。优选地,所述两根相邻主顶梁204之间间距为8米,所述相邻两根副顶梁205之间间距为2米。

墙体和顶棚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铝合金或其他硬质塑料、木质等材料,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并不限定于钢质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