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节水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0706发布日期:2020-10-09 18:0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节水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业节水灌溉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是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3%。

中国专利cn201721307072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农业节水滴灌装置,包括田埂,所述田埂内设置有引流管道,所述引流管道通过多个连接管设置有喷灌管道,所述喷灌管道设置于田埂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滴灌分支管道,所述多个滴灌分支管道一端通过连接阀与喷灌管道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滴灌头,所述引流管道一端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通过引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一侧设置有电机。

虽然上述装置采用滴灌方式能够节约水资源,但是水资源流入土层中并不能完全被植物吸收,不能被吸收的水资源会流入到土壤中,不能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水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农业节水灌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农业节水灌溉结构,包括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上设有植培层,所述植培层呈长条状设有若干,所述土壤层位于植培层的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开口处铺设有第一滤层,所述第一滤层的下方设有金属网,多条所述集水槽的同一端设有引流槽,所述土壤层位于引流槽的一端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引流槽连通,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有水箱架,所述水箱架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延伸至蓄水池内,所述水箱上远离水泵的一侧设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延伸至各植培层的内部,所述滴灌管上开设有若干滴灌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内的水资源通过水泵输送到设置在蓄水池上方的水箱中,然后水箱将水输送到与之连通的滴灌管中,滴灌将水滴灌到植培层中,植培层吸收一定水分之后将无法再吸收水分,就会经过第一滤层过滤后流入到集水槽中,集水槽将水收集送入引流槽,最后再次流入蓄水池,完成一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槽内设置第二滤层,所述第二滤层和所述集水槽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资源在流到集水槽底部前,受到第二次过滤,进一步滤掉其中杂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流槽和集水槽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三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次过滤之后,流入到蓄水池内的水较为洁净,使得其能够适用到滴灌管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和引流槽上方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引流槽中蓄水池内未设置过滤装置,将其封闭保障了水资源在运输和储存时不会受到泥沙土壤的污染,保证其洁净度,使其适用于滴灌管,能够延长滴灌管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槽开口边缘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底端埋入土壤层内,所述植培层位于所述挡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滴灌管中流下来的水资源能够精确的被植物给利用到,防止水资源散失到周围无效土壤内,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上方设置灌水口,所述灌水口连通外部水源,所述灌水口和外界水源连通处连接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资源在循环利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耗,这时就需要外部水源的介入,这样能够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也能够维持循环结构的运行,阀门的设置使得外界水源的介入可以调控,防止蓄水池中水溢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土壤层远离植培层的一侧设有雨水收集渠,所述雨水收集渠上端设置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条形开口,所述雨水收集渠连通引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收集降水作为补充水来补维持循环结构的运行,减少了人工补水的操作,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雨水收集渠的边缘处竖直设置粗滤网,所述雨水收集渠内固定连接有细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保证其洁净度,使得其能够适用于滴灌管,减小滴灌管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水循环结构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度;

2.能够收集雨水作为灌溉用水,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水箱;2、土壤层;3、集水槽;4、引流槽;5、蓄水池;6、滴灌管;7、第一滤层;8、植培层;9、第二滤层;10、第三滤层;11、挡板;12、灌水口;13、阀门;14、雨水收集渠;15、端盖;16、条形开口;17、粗滤网;18、细滤层;19、水泵;20、输水管;21、水箱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节水灌溉结构,包括土壤层2和植培层8,植培层8设置在土壤层2上,植培层8两端设置挡板11,挡板11底端埋入土壤层2内,植培层8呈长条状设有若干,植培层8下方设置有集水槽3,集水槽3为倒置等腰梯形,集水槽3开口处铺设有第一滤层7和金属网,金属网设置在第一滤层7下方,集水槽3内设置第二滤层9,第二滤层9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和集水槽3固定,集水槽3的同一端连通引流槽4,集水槽3和引流槽4连通处设置第三滤层10,引流槽4一端连通蓄水池5,蓄水池5设置在土壤层2内,蓄水池5和引流槽4上方用混凝土端盖15封闭。

参照图1蓄水池5上方端盖15上设置水泵19,水泵19连通输水管20,输水管20一端向下延伸通到蓄水池5底部,另一端向上延伸连通水箱1,水箱1放置在水箱架21上,水箱架21位于蓄水池5上方,水箱1底端连通滴灌管6,滴灌管6连通到植培层8内;蓄水池5端盖15上设有灌水口12,灌水口12连通外部水源,灌水口12和外部水源连接处安装阀门13。

参照图2,土壤层2远离蓄水池5的一边设置雨水收集渠14,雨水收集渠14上端设置端盖15,端盖15上开设条形开口16,雨水收集渠14连通引流槽4,雨水收集渠14远离边缘竖直设置粗滤网17;雨水收集渠14内设置细滤层18,细滤层18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和雨水收集渠14侧壁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大棚内土壤层2中根据需要挖设若干集水槽3,集水槽3用混凝土浇筑成倒置梯形,在集水槽3底部和侧壁铺设瓷砖,在侧壁上铺设瓷砖过程中要将第二滤层9沿宽度方向的两边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集水槽3侧壁上,集水槽3建完后在上方铺设一层金属网,金属网上铺设第一滤层7,在集水槽3两端安装挡板11,挡板11底端埋入土壤层2内,在挡板11内填埋土壤和养料混合物作为植培层8。

在这些集水槽3的一端挖一条引流槽4和集水槽3连通,引流槽4一端挖一个蓄水池5,蓄水池5和引流槽4都用混凝土和瓷砖铺设。引流槽4和蓄水池5上方设置混凝土上,蓄水池5上盖上安装水泵19和水箱架21,水箱架21上放置水箱1,水泵19出水口连通水箱1,水泵19进水口向下延伸到蓄水池5底部,水箱1连通滴灌管6。蓄水池5上盖上还开设灌水口12,灌水口12连通外部水源,灌水口12和外界水源连接处安装阀门13。

土壤层2远离蓄水池5的一边挖设雨水收集渠14,雨水收集渠14用混凝土和瓷砖铺设,雨水收集渠14开口处用混凝土浇筑端盖15,端盖15上开设条形开口16。雨水收集渠14内用混凝土固定一层细滤层18,雨水收集渠14开口边缘竖直设置一层粗滤网1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