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0744发布日期:2021-01-23 11:3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夜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业也随之兴起,而野外露营是一种户外旅游的生活方式,主要出于旅游度假而临时在野外搭建的居住营所。常见户外装备还有望远镜、防水袋、登山杖、各种刀具(瑞士军刀)、指南针、功能手表、 gps等等,在野外露营时,蚊虫叮咬十分让人头痛,传统的驱蚊方式为点蚊香,但是野外露营时,蚊香不便于携带,并且在帐篷内点蚊香比较危险,容易引起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以解决现有传统的蚊香不便于携带,且不适用于野外,存在火灾隐患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包括箱体、插杆装置、把手、支撑架,箱体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插杆装置,箱体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靠近箱体中心一种铰接有支撑架,箱体底部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块,箱体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体内位于蓄电池上端固定连接有隔板,箱体内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承载板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盛液盒,盛液盒下端左右两侧与箱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承载板顶部中心外侧固定连接有啮合块,承载板中心位置设有多个二号通孔,箱体内位于承载板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承载板顶部中心位置左右两侧与箱体顶部之间均转接有丝杆,丝杆位于承载板与限位板之间上端套接有塞子。
[0005]
优选的,丝杆位于限位板上端之间通过法兰盘同步带相互连接,一侧丝杆延伸至箱体顶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钮帽,丝杆上端塞子呈“凸”状。
[0006]
优选的,啮合块呈圆筒状,啮合块中心槽对应承载板上端二号通孔,塞子与啮合块中心槽对应卡接。
[0007]
优选的,箱体左右壁面位于承载板与限位板之间设有一号通孔,箱体前侧对应盛液盒设有透明观察窗。
[0008]
优选的,盛液盒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导热板底部从左至右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箱体外侧设有电源开关。
[0009]
优选的,箱体为耐高温材料,如聚苯硫醚,箱体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加料管,加料管内部连通盛液盒,加料管外侧顶部铰接有盖子。
[0010]
优选的,支撑架呈h状,支撑架4前后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设有连接杆401,支撑架转动至箱体底部平行时连接杆中心位置与卡扣块对应卡接。
[0011]
优选的,插杆装置还包括有支撑筒、滑杆、t型齿条插杆、弹簧、连接筒、齿轮,支撑
筒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支撑筒内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之间上端套接有t型齿条插杆,滑杆位于t型齿条插杆与支撑筒底部之间套接有弹簧,t型齿条插杆中心齿槽位于支撑筒内下端啮合卡接有齿轮,齿轮中心连接轴延伸至支撑筒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t型齿条插杆底部呈尖刺状。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盛液盒底部设有导热板,导热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进行加热,导热板进行吸热,从而使盛液盒内电蚊液汽化通过二号通孔、一号通孔散出,同时外侧有箱体为耐高温材料,将内部温度隔离,不存在明火以及高温与野外的易燃物接触,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6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
箱体1、透明观察窗101、一号通孔102、插杆装置2、支撑筒201、滑杆 202、t型齿条插杆203、弹簧204、连接筒205、齿轮206、把手3、支撑架4、连接杆401、连接座5、加料管6、钮帽7、限位板8、承载板9、二号通孔901、加强筋10、导热板11、隔板12、卡扣块13、蓄电池14、电加热管15、盛液盒16、啮合块17、丝杆18、塞子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实施例:
[0024]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旅游夜宿用防蚊水自动挥发器,包括箱体1、插杆装置2、把手3、支撑架4,箱体1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插杆装置2,箱体1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连接座5靠近箱体1中心一种铰接有支撑架 4,箱体1底部中心位置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块13,箱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4,箱体1内位于蓄电池14上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2,箱体1内上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9,承载板9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盛液盒16,盛液盒16下端左右两侧与箱体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0,承载板9顶部中心外侧固定连接有啮合块17,承载板9中心位置设有多个二号通孔901,箱体1内位于承载板9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承载板9顶部中心位置左右两侧与箱体1顶部之间均转接有丝杆18,丝杆18位于承载板9与限位板8之间上端套接有塞子19。
[0025]
其中:丝杆18位于限位板8上端之间通过法兰盘同步带相互连接,一侧丝杆18延伸
至箱体1顶部外侧固定连接有钮帽7,丝杆18上端塞子19呈“凸”状,塞子19与丝杆18套接处设有丝杆套筒,通过拧动钮帽7,可转动一侧丝杆18,通过同步带带动另一侧丝杆18同时转动,使塞子19可上下移动。
[0026]
其中:啮合块17呈圆筒状,啮合块17中心槽对应承载板9上端二号通孔901,塞子19与啮合块17中心槽对应卡接,使用时,转动钮帽7,从而使丝杆18带动塞子19往上一定,盛液盒16内电蚊液加热汽化后通过二号通孔 901跑出,当不需要使用时,转动钮帽7,使丝杆18带动塞子19往下移动,使塞子19与啮合块17中心槽卡接,防止存放时电蚊液通过二号通孔901跑出。
[0027]
其中:箱体1左右壁面位于承载板9与限位板8之间设有一号通孔102,箱体1前侧对应盛液盒16设有透明观察窗101,电蚊液汽化后通过二号通孔 901跑出至承载板9外侧,然后通过一号通孔102通向外界进行杀蚊防蚊,透明观察窗101方便观察盛液盒16内电蚊液的量,方便添加电蚊液。
[0028]
其中:盛液盒16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1,导热板11底部从左至右等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加热管15,电加热管15与蓄电池14电性连接,箱体1外侧设有电源开关,启动电源开关,从而使电加热管15打开,通过电加热管15进行加热,导热板11进行吸热,从而使盛液盒16内电蚊液汽化通过二号通孔901、一号通孔102散出杀蚊,将内部温度隔离,不存在明火以及高温与野外的易燃物接触,更加安全。
[0029]
其中:箱体1为耐高温材料,如聚苯硫醚,箱体1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加料管6,加料管6内部连通盛液盒16,加料管6外侧顶部铰接有盖子,箱体1为耐高温材料,将内部温度隔离,更加安全,无电蚊液时通过打开盖子对加料管6进行加入电蚊液,操作方便。
[0030]
其中:支撑架4呈h状,支撑架4前后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设有连接杆401,支撑架4转动至箱体1底部平行时连接杆401中心位置与卡扣块13对应卡接,不使用时,将支撑架4转动至与箱体1底部平行,将连接杆401与卡扣块13对应卡接,方便存放,使用时,通过插杆装置2固定后,箱体1顶部两侧支撑架4在进行支撑,使箱体1更加稳固。
[0031]
其中:插杆装置2还包括有支撑筒201、滑杆202、t型齿条插杆203、弹簧204、连接筒205、齿轮206,支撑筒201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205,支撑筒201内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02,滑杆202之间上端套接有t型齿条插杆203,滑杆202位于t型齿条插杆203与支撑筒201底部之间套接有弹簧204,t型齿条插杆203中心齿槽位于支撑筒201内下端啮合卡接有齿轮 206,齿轮206中心连接轴延伸至支撑筒201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t型齿条插杆203底部呈尖刺状,使用时,转动把手3,从而使齿轮206带动t型齿条插杆203往下移出,再将t型齿条插杆203插入土壤中,固定方便,不使用时,反转把手3从而使t型齿条插杆203收缩进入支撑筒201,方便存放,同时t型齿条插杆203底部尖刺部分收缩进入连接筒205,防止拿取过程中刺伤手。
[0032]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观察透明观察窗101,看盛液盒16内电蚊液是否足够,不够时通过打开加料管6顶部盖子加入即可,加入后关闭加料管6盖子,然后转动支撑架4,使连接杆401脱离卡扣块13,转动把手3从而使齿轮206带动t型齿条插杆203往下移出,再将t型齿条插杆203插入土壤中固定,然后拧动钮帽7,使塞子19往上移动至限位板8停止,塞子19脱离啮合块17中心槽,然后启动电加热管15电源开关,通过电加热管15进行加热,导热板11进行吸热,从而使盛液盒16内电蚊液汽化通过二号通孔901、一号通孔102散出杀蚊,收起
时,关闭电机热管15电源开关,拔出t型齿条插杆203,反转把手3从而使 t型齿条插杆203收缩进入支撑筒201,方便存放,同时t型齿条插杆203底部尖刺部分收缩进入连接筒205,防止拿取过程中刺伤手,然后转动支撑架4使连接杆401与卡扣块13对应卡接,然后拧动钮帽7,丝杆18带动塞子19下移至啮合块17中心槽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