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5259发布日期:2021-02-23 14:4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养殖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由于其良好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
在对食用菌进行养殖时一般都在室内或者大棚内,为了对于室内养殖的食用菌进行良好的通风,需要一种通风装置,传统的通风装置在其上并未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导致每次对于大棚内进行通风,需要人工开启控制通风,较为麻烦,且传统的通风装置内并未安装有任何吸尘结构,导致通风时,一些外界的灰尘,进入养殖场内,导致灰尘污染,需要进行一定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对食用菌进行养殖时一般都在室内或者大棚内,为了对于室内养殖的食用菌进行良好的通风,需要一种通风装置,传统的通风装置在其上并未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导致每次对于大棚内进行通风,需要人工开启控制通风,较为麻烦,且传统的通风装置内并未安装有任何吸尘结构,导致通风时,一些外界的灰尘,进入养殖场内,导致灰尘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包括第一通风壳、驱动电机、第二通风壳、通风叶片和沾灰板,所述第一通风壳的底部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有第二通风壳,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壳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一通风壳的壳腔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板,所述电板上固定安装有数据接收芯片与单片机,所述第一通风壳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外置杆,所述外置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一端穿过并延伸至第一通风壳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螺纹安装有通风叶片;
[0007]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温湿度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湿度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上传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上传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芯片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板、驱动电机及温湿度传感器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
所述第一通风壳与第二通风壳的外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通风壳的侧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侧网罩。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
所述第一通风壳与第二通风壳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安装件,且固定安装件上螺纹安装有固定螺丝。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
所述第一通风壳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导线。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
所述第一通风壳与第二通风壳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可拆卸安装有防护网与防尘罩。
[00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
所述通风叶片一侧位于转轴上通过安装套固定安装有沾灰板,且安装套与转轴之间通过连接螺丝连接。
[0018]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其上配套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该温湿度传感器可有效对于养殖室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一旦检测温湿度超过标准值时,单片机可有效控制电机开启,驱动通风叶片转动,无需人工开启进行通风,较为智能化,使用方便。
[0020]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内部安装有沾灰板,在对于养殖室内进行通风的同时,外界的灰尘进入装置内后,可有效被沾灰板沾附,使该通风装置具有有效地灰尘清理功能。
[0021]
3、本实用新型设计由双通风壳组成,在一个通风壳对于养殖室内进行送风的同时,养殖室内的风可通过另一个通风壳送出,可有效实现通风的良性循环,一个通风壳送风一个通风壳出风,且在通风壳内安装有便于拆卸的风扇,在风扇损坏时,可快速拆卸下风扇进行检修、更换。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主视的局部剖视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的侧视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中第一通风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的工作原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例说明:
[0027]
1、外置杆;2、第一通风壳;3、固定安装件;4、固定螺丝;5、侧网罩;6、电板;7、数据接收芯片;8、单片机;9、驱动电机;10、连接导线;11、连接板;12、第二通风壳;13、防护网;14、温湿度传感器;15、通风叶片;16、防尘罩;17、沾灰板;18、安装轴;19、安装套;2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厂化养殖食用菌通风装置,
包括第一通风壳2、驱动电机9、第二通风壳12、通风叶片15和沾灰板17,所述第一通风壳2的底部通过连接板11固定安装有第二通风壳12,所述驱动电机9固定安装在第一通风壳2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一通风壳2的壳腔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板6,所述电板6上固定安装有数据接收芯片7与单片机8,所述第一通风壳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外置杆1,所述外置杆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4,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上安装有转轴20,且转轴20一端穿过并延伸至第一通风壳2的内部,所述转轴20的一端螺纹安装有通风叶片15;
[0030]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4的输出端与温湿度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湿度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上传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上传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接收芯片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接收芯片7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8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板6、驱动电机9及温湿度传感器14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31]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壳2与第二通风壳12的外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通风壳2的侧面上可拆卸安装有侧网罩5,通过安装有侧网罩5,可使第一通风壳2的侧面有效通风,外界的风可通过侧网罩5进入第一通风壳2内。
[0032]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壳2与第二通风壳1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安装件3,且固定安装件3上螺纹安装有固定螺丝4,通过安装有固定安装件3,且固定安装件3上螺纹安装有固定螺丝4,在安装该装置时,可通过固定螺丝4将该风壳固定安装在养殖室外围。
[0033]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壳2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导线10,通过安装有连接导线10,可有效使该通风装置有效通电。
[0034]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壳2与第二通风壳12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可拆卸安装有防护网13与防尘罩16,通过安装有防护网13与防尘罩16,防护网13可有效对于第一通风壳2内的通风叶片进行保护,通过安装有防尘罩16,可有效避免灰尘通过防尘罩16进入养殖室内。
[0035]
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所述通风叶片15一侧位于转轴20上通过安装套19固定安装有沾灰板17,且安装套19与转轴20之间通过连接螺丝连接,通过安装有沾灰板17,在对于养殖室内进行通风的同时,外界的灰尘进入装置内后,可有效被沾灰板17沾附,使该通风装置具有有效地灰尘清理功能,通过使安装套19与转轴20之间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可实现安装套19与转轴20的固定连接。
[0036]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接收芯片7的型号可以为xc4366al,单片机8的型号可以为at89c20,温湿度传感器14的型号可以为aht20。
[0037]
工作原理:将第一通风壳2与第二通风壳12通过固定安装件3固定安装在养殖室外围的风道内,在使用时,温湿度传感器14可有效对于养殖室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数据输入数据接收芯片7内,一旦检测温湿度超过标准值时,单片机8可有效控制驱动电机9开启,驱动电机9驱动通风叶片15转动,外界的风可通过侧网罩5进入第一通风壳2内,此时进入第一通风壳2内的外界空气内的灰尘被沾灰板17有效沾附,养殖室内的空气流动通过第二通风壳12送出,实现良好的空气循环,直至养殖室内的温湿度达到正常标准时,控制驱动电机9关闭,定期拆卸下通风叶片15,对于沾灰板17进行清洁或更换。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