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0990发布日期:2020-12-25 08:0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害虫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贸易升级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常见害虫暴发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事件将会愈演愈烈。如何解决农业环境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频振式杀虫灯物理防治、粘虫板防治、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等绿色防控作为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这几年被大力推广成功,同时是一个关键保障。

然后现有对害虫进行监测的装置大多分布于林间,在使用捕虫器对害虫进行捕杀后无法对其数量和周围分布情况进行细致的监测,从而无法对害虫的早期发展进行预警处理;在对害虫进行捕杀后,其害虫的残骸得不到利用,在装置内久而久之可能会到装置内壁造成腐蚀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表面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无线传输端、太阳能板、捕虫器以及配套有触控屏的监测箱;

所述捕虫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若干用于连接上下盖板的支杆、设置在上下盖板之间的荧光灯以及插入式安装在各个支杆之间的电网;

所述上盖板的顶端与立柱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架连接,且上盖板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一号探头,所述下盖板底端的开口处螺旋设置有集虫筒,且集虫筒的底端配套设置有可翻转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嵌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集虫筒与底板之间通过设置电动转轴连接;

所述监测箱的内部设置有基板,且基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处理芯片和gps模块。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端与处理芯片之间通过设置数据线连接,且处理芯片内编设有自编程程序。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规格相同,且两组盖板呈上下对称式分布,所述上盖板圆台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集虫筒的表面刻设有刻度线,且集虫筒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二号探头,所述二号探头与集虫筒内壁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重力传感器和电动转轴之间通过设置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监测箱内壁的两侧均焊接有插槽板,所述基板插入式设置到两组插槽板表面预设的插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采用一号探头和二号探头结合使用,可将两组探头所监测的图像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端传递至监控端,从而实现远程监测作业,为监测作业提供实时且真实的数据信息,对工作人员产生预警作用。

二是在捕虫器的下方设计集虫筒,利用二号探头和重力传感器对所收集的害虫进行数量和重量记录,同时在集虫筒内的害虫重量达到一定值时,底板可实现自动开启,从而对死亡后的害虫进行释放,在对害虫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能对植物进行施肥处理。

三是在监测箱内设计插槽板,通过抽拉基板对其进行快捷的安装处理,避免使用到螺丝等其它固定零件,基板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其表面装配电学元件的规格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也便于对监测箱内的器材进行检修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虫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捕虫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太阳能板;3、捕虫器;31、上盖板;32、下盖板;33、荧光灯;34、电网;4、连接架;5、一号探头;6、集虫筒;61、刻度线;7、无线传输端;8、监测箱;9、底板;10、重力传感器;11、电动转轴;12、连接杆;13、二号探头;14、插槽板;15、基板;16、处理芯片;17、gps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一种松材线虫、方翅网春监测预警装置,包括立柱1,立柱1的表面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无线传输端7、太阳能板2、捕虫器3以及配套有触控屏的监测箱8;

捕虫器3包括上盖板31、下盖板32、若干用于连接上下盖板的支杆、设置在上下盖板之间的荧光灯33以及插入式安装在各个支杆之间的电网34;

上盖板31的顶端与立柱1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架4连接,且上盖板31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一号探头5,下盖板32底端的开口处螺旋设置有集虫筒6,且集虫筒6的底端配套设置有可翻转的底板9,底板9的上表面嵌设有重力传感器10,集虫筒6与底板9之间通过设置电动转轴11连接;

监测箱8的内部设置有基板15,且基板1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处理芯片16和gps模块17。

具体的,该处的gps模块17用于实施向监控端传动装置的位置信息。

如图1和3所示,无线传输端7与处理芯片16之间通过设置数据线连接,且处理芯片16内的运行程序信息采用自编程程序设计。

该处理芯片16的具体型号为stm32f103;同时无线传输端7的型号为sim900a,并使其作为处理芯片16的作为无线传输模块。

如图1和4所示,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的规格相同,且两组盖板呈上下对称式分布,上盖板31圆台状结构。

如图1-4所示,集虫筒6的表面刻设有刻度线61,且集虫筒6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二号探头13,二号探头13与集虫筒6内壁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杆12连接,二号探头13和一号探头5将监测到的图像信息通过数据线传递至处理芯片16。

上述采用一号探头5和二号探头13结合使用,可将两组探头所监测的图像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端7传递至监控端,从而实现远程监测作业,为监测作业提供实时且真实的数据信息,对工作人员产生预警作用;

具体的,一号探头5监测日常环境周边的害虫分布情况,而二号探头13则监测记录捕虫器3所捕害虫的数量;同时两组探头均将所监测的图像信息经过处理芯片16处理,并通过无线传输端7将图像信息传输到监控端进行远距离监测作业。

如图2所示,重力传感器10和电动转轴11之间通过设置导线连接。

在捕虫器3的下方设计集虫筒6,利用二号探头13和重力传感器10对所收集的害虫进行数量和重量记录,同时在集虫筒6内的害虫重量达到一定值时,底板9可实现自动开启,从而对死亡后的害虫进行释放,在对害虫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能对植物进行施肥处理。

具体的,处理芯片16内编设有一个重量临界值,当重力传感器10所测量的重量达到该临界值时,处理芯片16在子程序下对电动转轴11发送驱动指令,使其带动盖合状态的底板9进行旋转,使其与集虫筒6脱离,从而完成对害虫残骸的释放作业。

如图3所示,监测箱8内壁的两侧均焊接有插槽板14,基板15插入式设置到两组插槽板14表面预设的插槽内。

上述在监测箱8内设计插槽板14,通过抽拉基板15对其进行快捷的安装处理,避免使用到螺丝等其它固定零件,基板15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其表面装配电学元件的规格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也便于对监测箱8内的器材进行检修处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