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4838发布日期:2021-01-05 17:3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物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作物品质,不少农户使用种植盆来种植作物。直接将种植盆放置在地面上,会很容易造成作物感染土传病害,并且也不方便农户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种植系统很容易使作物感染土传病害,也不方便农户操作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包括悬挂装置、种植盆组和排水槽;

所述悬挂装置包括第一上悬挂件、第一端部固定装置和第二端部固定装置;第一上悬挂件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和第二端部固定装置之间;种植盆组安装于第一上悬挂件,排水槽悬挂设置于种植盆组的下方;排水槽与种植盆组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端部固定装置包括端部支撑杆、安装于端部支撑杆的上端部固定件和安装于端部支撑杆的下端部固定件;第二端部固定装置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结构相同;第一上悬挂件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第一上悬挂件的第二端安装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

所述排水槽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的下端部固定件,排水槽的第二端安装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的下端部固定件。

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下悬挂件,下悬挂件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的下端部固定件,下悬挂件的第二端安装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的下端部固定件;排水槽安装于下悬挂件。

所述排水槽设置有用于将排水槽悬挂于下悬挂件的中部悬挂件,中部悬挂件包括横杆和固定设置于横杆两端的立杆,立杆向上延伸,立杆顶部设置有挂钩,立杆内侧还设置有用于卡住排水槽槽壁的卡扣。

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中部固定装置;中部固定装置包括中部支撑杆、安装于中部支撑杆的上中部固定件和安装于中部支撑杆的下中部固定件;第一上悬挂件的中部安装于上中部固定件,排水槽的中部安装于下中部固定件。

所述种植盆组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种植盆;种植盆盆体的两侧侧壁向外弯折,形成悬挂折边;所述悬挂折边底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上悬挂件的上悬挂槽。

所述盆体底部设置有漏水槽,漏水槽从盆体的一端延伸至盆体的另一端,漏水槽槽壁开设有漏水孔,漏水孔位于排水槽正上方。

所述盆体底部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与漏水槽交错设置;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排水槽槽壁的限位槽。

所述盆体还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朝向盆体内侧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种植盆安装于悬挂装置,使种植盆所在的位置更高,农户不用弯腰操作,也使种植盆与土壤隔开,防止作物感染土传病害;在种植盆下方设置排水槽,能够收集种植盆内多余的液体,防止影响种植环境的湿度;排水槽与种植盆间隔设置,能够使种植盆的透气性更好,能够防止作物的根沿着水流生长到排水槽内,防止根系在排水槽内交叉感染病虫害,也能防止浇灌的液体在排水槽上形成的结晶生长回到种植盆内,影响作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h部分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实施新型一实施例种植盆盆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种植盆盆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部悬挂件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悬挂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立体图;

图23为图22中j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10-第一上悬挂件,112-连接件,120-第二上悬挂件,121-悬挂固定件,1211-第一槽,1212-第二槽,130-下悬挂件,140-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1-上端部固定件,1411-凸槽,142-下端部固定件,143-端部支撑杆,144-固定锚,150-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60-中部固定装置,161-上中部固定件,1611-固定板,1612-安装板,162-下中部固定件,163-中部支撑杆,200-种植盆组,201-盆体,2011-支撑板,2012-限位槽,2013-漏水孔,2014-悬挂折边,2015-上悬挂槽,2021-种植孔,2022-盖槽,2023-凸部,300-排水槽,301-排水管,302-端部悬挂件,3021-第一夹板,303-中部悬挂件,310-引水槽,3031-挂钩,303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文对一些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和操作进行了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包括悬挂装置、种植盆组200和设置于种植盆组200正下方的排水槽300。设置排水槽300能够防止种植盆中多余的液体直接落到地面,影响种植环境的湿度,也便于将液体快速引导至大棚外。所述悬挂装置包括第一上悬挂件110、下悬挂件130、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和若干个中部固定装置16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悬挂装置只包括一个中部固定装置160。中部固定装置160位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和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之间,以对悬挂式种植系统的中部进行支撑固定,提高悬挂式种植系统的稳固性。参照图5,悬挂式种植系统还包括引水槽310,用于将种植盆组200排出的水引入排水槽300中。排水槽300的长度在不同的季节时,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发生变化,在温度较低的冬天,排水槽300长度变短,可能会收集不到最后一个种植盆的排液,引水槽310的设置则能够将排水槽300收集不到的排液引入到排水槽300中。

参照图2、图5、图7、图9、图11和图13,所述第一上悬挂件110位于下悬挂件130的正上方。第一上悬挂件110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第一上悬挂件110的第二端安装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参照图3和图12,第一上悬挂件110的中部安装于中部固定装置160。下悬挂件130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下悬挂件130的第二端安装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下悬挂件130的中部安装于中部固定装置160。第一上悬挂件110为两根分别设置于悬挂装置两侧的第一上悬挂钢丝,两根第一上悬挂钢丝固定连接形成第一上悬挂钢丝环。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钢丝为低碳高张力平滑钢丝。下悬挂件130为两根分别设置于悬挂装置两侧的塑料线,两根塑料线固定连接形成塑料线环。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线为pet塑料线。

参照图1、图2和图5,所述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包括端部支撑杆143、套设于端部支撑杆143的上端部固定件141和套设于端部支撑杆143的下端部固定件142,上端部固定件141位于下端部固定件142上方。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还包括固定锚144,固定锚144与上端部固定件141铰接。固定锚144竖直设置;端部支撑杆143倾斜设置,端部支撑杆143的顶端背离种植盆组200,底端朝向种植盆组200;固定锚144、支撑杆与地面共同形成三角结构,使支撑结构更稳定。所述固定锚144为螺旋地锚。参照图1、图2和图9,所述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结构与第一端部结构固定装置相同。

参照图5和图9,上端部固定件141包括平行于端部支撑杆143的第一板、固定设置于第一板顶端的第二板和固定设置于第一板底端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位于端部支撑杆143背离种植盆的一侧,第一板上穿设有上端部螺栓,通过拧紧上端部螺栓,令上端部螺栓抵紧端部支撑杆143,即可将上端部固定件141紧固于端部支撑杆143。第二板垂直于端部支撑杆143,第二板设置有用于容纳端部支撑杆143的凸槽1411,以防止上端部固定件141与端部支撑杆143发生相对位移,使上端部固定件141更稳固地安装于端部支撑杆143。第三板平行于地面,第三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端部支撑杆143穿过的第一容纳孔,从而使上端部固定件141套设于端部支撑杆143。如此设置,使上端部固定件141能够稳固地安装于端部支撑杆143,防止移位。上端部固定件141还包括第四板,第四板位于支撑杆靠近种植盆的一侧,第四板的顶部与第一板固定连接,底部与第三板固定连接。第四板开设有用于定位第一上悬挂件110的定位槽。第一上悬挂钢丝环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端部支撑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141,第一上悬挂钢丝环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端部支撑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141。

参照图5和图9,下端部固定件142包括平行于端部支撑杆143的第五板,固定设置于第五板顶端的第六板,固定设置于第五板底端的第七板。所述第五板位于端部支撑杆143背离种植盆的一侧,第五板上穿设有下端部螺栓,通过拧紧下端部螺栓,令下端部螺栓抵紧端部支撑杆143,即可将下端部固定件142紧固于端部支撑杆143;拧松下端部螺栓,可调整下端部固定件142在端部支撑杆143上的位置,从而调整排水槽300的斜度,以适应不同的地势,方便排水槽300排水,也可将下端部固定件142从端部支撑杆143上取下。第六板和第七板均平行于地面,第六板和第七板均开设有用于使端部支撑杆143穿过的第一容纳孔,从而使下端部固定件142套设于端部支撑杆143。第六板顶部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卡板,用于安装引水槽310。下端部固定件142还包括第八板,第八板位于支撑杆靠近种植盆的一侧,第八板的顶部与第六板固定连接,底部与第七板固定连接。塑料线环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端部支撑装置的下端部固定件142,塑料线环的第二端穿设于穿设于第二端部支撑装置的下端部固定件142。

参照图11、图12和图13,所述中部固定装置160包括中部支撑杆163、安装于中部支撑杆163的上中部固定件161和套设于中部支撑杆163的下中部固定件162,上中部固定件161位于下中部固定件162上方。

参照图12和图13,上中部固定件161包括固定板1611、安装板1612和固定螺栓,固定板1611上设置有支撑槽,以容纳中部支撑杆163,支撑槽的顶部槽壁位于中部支撑杆163上方,使上中部固定件161能够稳固地安装于中部支撑杆163,防止上中部固定件161向下移位。支撑槽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安装板1612的卡装孔,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安装板1612的第一侧穿过卡装孔与固定板1611卡接,安装板1612靠近第二侧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固定螺栓同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当拧紧固定螺栓时,固定板1611与安装板1612夹紧中部支撑杆163。固定板1611顶端设置有用于容纳上悬挂件的固定槽。

参照图12,下中部固定件162包括竖板和两块横板,两块横板分别固定设置于竖板顶部和竖板底部。横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中部支撑杆163的第二容纳孔,从而使下中部固定件162套设于中部支撑杆163。所述竖板上穿设有中部螺栓,通过拧紧中部螺栓,令中部螺栓抵紧中部支撑杆163,即可将下中部固定件162紧固于中部支撑杆163;拧松中部螺栓,可调整下中部固定件162在中部支撑杆163上的位置,也可将中部固定件162从中部支撑杆163上取下。所述竖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下悬挂件130的下悬挂槽。

用于悬挂排水槽300的部件(第一上悬挂件110)和用于悬挂种植盆组200的部件(下悬挂件130)相互独立,且上端部固定件141、下端部固定件142、端部支撑杆143、上中部固定件161、下中部固定件162、中部支撑杆163在未安装状态下也是相互独立的部件,使用户在安装时可以调整各部件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地势,能够根据地势方便地调整排水槽300的斜度,便于排水。

参照图1、图2、图6、图7、图10和图11,所述种植盆组200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种植盆。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种植盆组200包括十六个并排设置的种植盆。将种植盆组200设置为多个分开的、独立的种植盆,而非一整个连续的种植盆,是为了防止病害传染:如果是一整个连续的种植盆,盆中的植株有一个得病,很容易传染给盆中别的植株,如果是独立的种植盆,一个种植盆中的植株得病,不易传染给另一个种植盆的植株。参照图1、图5、图9和图13,种植盆悬挂于第一上悬挂件110。将种植盆悬挂抬高,可以使用户在劳作时不用弯腰,优化劳动条件,也能够隔绝土传病害。排水槽300悬挂于下悬挂件130,使排水槽300位于种植盆组200正下方。排水槽300与种植盆间隔设置。浇灌的液体有时会在排水槽300槽壁形成结晶,若排水槽300与种植盆直接接触,则很可能会使结晶生长回到盆内,将排水槽300与种植盆间隔设置可以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此外,将排水槽300与种植盆间隔设置也可使种植盆透气性更好,也能够防止作物的根沿着水流生长到排水槽内,防止根系在排水槽内交叉感染病虫害,

参照图15和图16,种植盆的盆体201两侧的侧壁向外弯折,形成悬挂折边2014。悬挂折边2014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上悬挂件110的上悬挂槽2015。如此设置,使悬挂折边2014的结构更稳固,盆体201可以更稳定地悬挂于第一上悬挂件110。盆体201底部开设有通风孔。盆体201底部还设置有漏水槽,漏水槽从盆体201的一端延伸至盆体201的另一端。漏水槽槽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底板,底板朝向漏水槽倾斜下降。漏水槽的槽壁开设有漏水孔2013,漏水孔2013位于排水槽300正上方。通风孔向上翻边,漏水孔2013向下翻边,以使盆体201中的多余的液体从漏水孔2013流出而不从通风孔流出,确保盆体201中的液体流至排水槽300中,不流至外部,如此设置,也可减小排水槽的宽度,从而降低成本。参照图4和图16,盆体201底部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板2011,支撑板2011与漏水槽交错设置,优选的,支撑板2011与漏水槽垂直,使盆体201在因重力下垂时,盆体201底部与排水槽300保持间隔,防止盆体201底部与排水槽300槽壁顶部贴紧,影响通风。支撑板2011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排水槽300槽壁的限位槽2012,防止盆体201侧向移位,确保漏水孔2013位于排水槽300正上方。盆体201侧壁设置有容量刻度线,以便于用户确定基质的量和水位。

参照图1、图2、图6、图7、图10和图11,所述排水槽300底部槽壁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连通有排水管301,以引导排水。参照图5和图9,排水槽300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悬挂件302。端部悬挂件302包括第一夹板3021、第二夹板和安装螺栓,第一夹板3021和第二夹板分别设置于排水槽300端壁的两侧,安装螺栓同时穿设于第一夹板3021、排水槽300端壁和第二夹板,以将端部悬挂件302安装于排水槽300端部。位于排水槽300第一端靠近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安装螺栓固定设置有连接钢丝的一端,连接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下端部固定件142。位于排水槽300第二端靠近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安装螺栓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栓的一端,连接螺栓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下端部固定件142。如此设置,使排水槽300能够更稳固地安装于悬挂装置。第一夹板3021顶部和第二夹板顶部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引水槽310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v”字形。第一夹板3021侧部开设有用于容纳下悬挂件130的容纳槽。第一夹板3021顶部还固定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卡接板,用于安装引水槽310。参照图2、图11、图14和图17,排水槽300还设置有中部悬挂件303,中部悬挂件303位于两端部悬挂件302之间,用于将排水槽300悬挂在于下悬挂件130。中部悬挂件303包括横杆和固定设置于横杆两端的立杆,立杆向上延伸。立杆顶部向背离排水槽300的一侧弯折,形成挂钩3031,以能够悬挂于下悬挂件130。立杆内侧还设置有卡扣3032,以卡住排水槽300的槽壁。

参照图5,所述引水槽310呈“m”字形,引水槽310顶部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接槽,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接槽。第一卡接槽卡接于卡板,第二卡接槽卡接于卡接板。可以只在排水槽300的一端安装引水槽310,也可在排水槽300的两端均安装引水槽31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只在排水槽300第一端安装引水槽310,排水槽300第二端不安装引水槽310。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下端部固定件142和上端部固定件141安装在端部支撑杆143上,令固定锚144与上端部固定件141铰接,构成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按同样的方式构成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将下中部固定件162和上中部固定件161安装在中部支撑杆163上,形成中部固定装置160。将第一上悬挂件11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上端部固定件141和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上端部固定件141,将第一上悬挂件110的中部安装于上中部固定件161;将下悬挂件13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下端部固定件142和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上端部固定件141,将下悬挂件130的中部安装于下中部固定件162。将端部支撑杆143和中部支撑杆163插在土壤里,将固定锚144插入土壤中,使第一上悬挂件110和下悬挂件130绷直。将种植盆组200悬挂在第一上悬挂件110上;将排水槽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下端部固定件142连接,排水槽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下端部固定件142连接,将中部悬挂件303卡在排水槽300上,并将中部悬挂件303悬挂在下悬挂件130上。将引水槽310安装在排水槽300的第一端。

实施例二

参照图6至图9,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第二上悬挂件120和悬挂固定件121。第二上悬挂件120包括两根分别设置于悬挂装置两侧的第二上悬挂钢丝,两根第二上悬挂钢丝固定连接形成第二上悬挂钢丝环。第二上悬挂钢丝环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端部支撑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141,第二上悬挂钢丝环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端部支撑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141。参照图8和图18,所述悬挂固定件121设置于相邻种植盆之间,悬挂固定件121顶部设置有容纳第一上悬挂件110的第一槽1211,底部设置有容纳第二上悬挂件120的第二槽1212。令第二上悬挂件120经过位于悬挂件底部的第二槽1212,以进一步支撑种植盆组200,防止种植盆组200因重力下垂。第二上悬挂钢丝环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端部支撑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141,第二端依次经过一悬挂固定件121的第二槽1212、上中部固定件161的固定槽、另一悬挂固定件121的第二槽1212,最终穿设于第二端部支撑装置的上端部固定件141。

实施例三

参照图10至图14,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无固定锚144,端部支撑杆143竖直设置;第一上悬挂件110为两组对称设置于悬挂装置两侧的角钢组,所述角钢组包括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上中部固定件161穿设有角钢连接件112;上端部固定件141与上中部固定件161结构相同,且上端部固定件141也穿设有角钢连接件112;第一角钢的一端与位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角钢连接件112连接,另一端与位于上中部固定件161的角钢连接件112连接;第二角钢的一端与位于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角钢连接件112连接,另一端与位于上中部固定件161的角钢连接件112连接;参照图13,下端部固定件142包括立板和两块平板;两块平板分别固定设置于立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平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端部支撑杆143的第一容纳孔,以使下端部固定件142套设于端部支撑杆143;下悬挂件130为两根分别设置于悬挂装置两侧的塑料线,下悬挂件13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立板和第二端部固定装置150的立板;参照图11,引水槽310一端与卡接板卡接,另一端搭在第一端部固定装置140的下端部固定件142上。

实施例四

参照图19和图20,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悬挂式种植系统无下悬挂件130,无引水槽310,无端部悬挂件302,无中部悬挂件303,第六板的顶部不设置第一卡板;排水槽300两端直接安装于种植系统两端的下端部固定件142,具体地,该悬挂式种植系统还包括装配螺栓,装配螺栓同时穿设于排水槽300底壁和第六板,以将排水槽300两端安装于种植系统两端的下端部固定件142,从而使排水槽300悬挂设置于种植盆组200正下方;排水槽300的中部搭接于下中部固定件162上。

实施例五

参照图21和图20,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结构与实施例二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悬挂式种植系统无下悬挂件130,无引水槽310,无端部悬挂件302,无中部悬挂件303,第六板的顶部不设置第一卡板;排水槽300两端直接安装于种植系统两端的下端部固定件142,具体地,该悬挂式种植系统还包括装配螺栓,装配螺栓同时穿设于排水槽300底壁和第六板,以将排水槽300两端安装于种植系统两端的下端部固定件142,从而使排水槽300悬挂设置于种植盆组200正下方;排水槽300的中部搭接于下中部固定件162上。

实施例六

参照图22和图23,一种悬挂式种植系统,结构与实施例三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悬挂式种植系统无下悬挂件130,无引水槽310,无端部悬挂件302,无中部悬挂件303;排水槽300两端直接安装于种植系统两端的下端部固定件142,具体地,该悬挂式种植系统还包括装配螺栓,装配螺栓同时穿设于排水槽300底壁和平板,以将排水槽300两端安装于种植系统两端的下端部固定件142,从而使排水槽300悬挂设置于种植盆组200正下方;排水槽300的中部搭接于下中部固定件162上。

需要理解到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这些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